『壹』 什麼是「低層次」的父母你知道如何分辨嗎
看父母的習慣就可以看出了,所有的父母自然希望你的孩子長大後會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好孩子,但是你是否曾經想到過父母也被分為幾個等級,有些父母只能達到合格的等級,有些則非常好,有些人甚至不合格,如果你問我低級父母是什麼樣子,我會告訴你看他用手機的習慣就可以了。
喜歡玩手機的父母一定不能成為特別好的父母巧妙地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親子之間的關系會更好,我一直覺得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過多批評孩子,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父母水平,盡管我們愛孩子,但如果我們能成為好父母,那麼中國的好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我們必須樹立榜樣,同時成為他們的伴侶,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孩子而且我們的父母也成長,有動力,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貳』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有這5種表現!
人的層次有高低,父母也是如此。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為什麼有些孩子不優秀呢?
俗話說得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有以下這些表現。
1
過度溺愛孩子
經常聽到身邊的家長互相抱怨:
「現在養一個孩子好難,不僅要給他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還要包攬他的日常吃喝拉撒睡,甚至還要把他當成小皇帝一樣伺候著,捨不得他吃一點苦。」
可是,為人父母可曾反思這種教育方式,「保姆式」的 育兒 方式真的是在愛孩子嗎?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過度溺愛,會毀了孩子。
孩子會失去自主獨立生活的能力,會變得叛逆,會變得自私,更會使孩子不懂得感恩。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哪個父母不愛?哪個父母不疼?
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不要過度溺愛孩子,要懂得及時放手,讓孩子獨立。
2
一味袒護孩子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會一味袒護。
「他還只是個孩子,你們做大人的不要跟小孩子計較。」
「不要管得太嚴了,孩子大了自然就會好。」
之所以會出現熊孩子,根源就在於家長對孩子的袒護縱容。
孩子犯錯,作為大人,不去教育孩子,反而一味地袒護,如此縱容的行為,不過是斷送孩子成長的一把利劍。
家長袒護孩子,縱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有可能走向更大的錯誤深淵。
那時候再想管,就為時已晚了。
人無完人,誰都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一樣,而且孩子由於生活的經驗不足,更容易犯錯。
這時候若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將會獲得成長。
3
挖苦打擊孩子
不少家長總是抱著這樣一種想法:
通過「打擊式教育」來刺激孩子,以「激將法」來讓孩子發揮更大的潛力。
但是,這種做法真的對嗎?
其實不然,父母所推崇的打擊式教育並不能讓孩子變好,反而會起到反面作用。
在知乎上,曾有網友問:父母的打擊教育到底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其中最高贊的回答是: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打擊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的是對子女的否定。
大多被打擊的孩子更容易被打趴。
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不再相信自己,甚至會成為討好型人格。
這種自我懷疑和打擊會深深隱藏在孩子的心中,哪怕成年後也不曾退散。
不可否認,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做法,真的有欠妥當。
作為父母,對鋒搭源孩子教育應該因材施教,而不是讓孩子按照你的規定成長,他適合什麼樣的教育,家長或許真該聽聽孩子的想法。
4
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你看看人家多懂事,你就不能讓我省省心嗎?」
「你看看人家考的多好,你怎麼考的這么差啊?」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較,用別人家孩子的節奏來規劃自己孩子的成長。
但是,拿孩子比來比去,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完全銀態相同的兩片樹葉。
每一個孩子天份不同,發展不同,千萬不要拿來比較。
要進步,和自己比。
今天和昨天比,這次和下次比,不要和別人比,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5
自己不以身作則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上行下效」。
意思是下面的人跟著上面的人做同樣的事情。
而天下99%的孩子就屬於上行下效的人,父母做枝沖什麼,他就跟著做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的言行舉止,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如果父母自己不愛讀書,不愛學習,孩子又怎麼愛上讀書呢?
如果父母舉止粗俗,孩子也會變得不文明。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著什麼色 ,孩子就是什麼樣。
你希望孩子成長,你渴望孩子成功,首先,你就得做好他的榜樣。
教育學家有句話說得很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樣引導他。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的一生很長,父母肩上的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