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是什麼意思
釋義:」父母叫你的時候應該迅速回答「
全句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全句釋義:」父母親的叫喚,應該立即應答,不應遲緩,父母親叫你做的事情,應該執行而不該懶惰對待,父母親的教誨,需嚴謹聽從,父母親的責備,不能頂嘴,應該順承「
弟子規簡介如下: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弟子規》文筆自然流暢,朴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1)父母呼中的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該句所在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白話釋義為:
1、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2、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3、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4、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5、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6、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7、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8、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9、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10、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11、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
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
12、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3、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4、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㈡ 《弟子規》里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是什麼意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意思是聽到父母的叫喚,應該立即應答,不應遲緩;答應父母要做的事不可以懶惰,答應了要趕快去做;父母在教誨的時候,要恭恭敬敬的領受;父母訓斥、責罰時,要虛心接受,以反省的心來接受。
這句話告訴人們要尊敬、孝順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兒女對父母應該恭順體諒,悉心照顧,凡父母有所呼喚命令,必是父母有所需要或者教誨。
「子女孝順,父母心安。家存孝道,國有忠臣。」只有在家庭內部培養起了純正、善良的品行,才能在諸多的社會事務中立定腳跟,不懼不亂,做一個有責任感、有道德感的賢人君子。
(2)父母呼中的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孝順的意義:
中國歷來尊崇孝道,倡導孝道的原因在於人類都是由各自的父母所生育撫養成人的,母親以自身的血液身體的精華結合來自父親的精華種子而孕育子女,在人類孕育需要十個月的時間子女方可誕生問世。兒女的成長代價是母親身體的消耗和虛弱並因此而逐漸衰老。
孝順是對人類個體夫婦生兒育女之壯舉的致敬和感恩,孝順的言行讓家庭充滿和諧的氣氛,孝順也是天道的要求,中華民族之所以人丁興旺,是受上天眷顧賜福之華夏兒女,占據上天賞賜之地,善良朴實,代代孝順,才有中國文化文明五千年之久。
㈢ 蘇州浪花解讀《弟子規》入則孝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蘇州浪花解讀《弟子規》入則孝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大家好,我是蘇州浪花,今天有我來給大家分享《弟子規》入則孝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最新解讀。
原文意思:父母叫我們,要馬上答應,不能夠遲緩;父母有事要我們做,要立刻行動,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這是對父母的一種恭敬。
說到這里,我還是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古人的孝道。
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對母親照顧的十分周到。有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麼也不想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孟母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跑到屋後的竹園,四處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筍。可是在冬天,哪裡有竹筍呢?孟宗急得大哭起來。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挖出來,回家做了一碗筍湯,孟母喝了湯,病就全好了。孟宗用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連草木都為之動容,雖然這只是一個寓言故事,在現實中絕對不會發生這種奇跡,但是這件事背後的意義卻值得人深思。
讓孟母病情痊癒的我想絕不全是筍湯的作用,我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孟母被孟宗的這種孝心感動了,這種孝心讓孟母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這是她病情痊癒的根本原因。孟宗在聽到母親願望的時候,他也一定知道冬天是挖不到筍的,他在雪地里到處挖,不知道有沒有在期盼奇跡出現,這種孝心讓他義無反顧。反觀我們當今,還能不能給父母以這樣的感動?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表面上看,說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行為規范,我們從小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長,就會變得有修養,等長大步入社會的時候,就會更好的融入社會交往中。我覺得家庭更像是我們獨立生活之前的修煉場,家庭關系中的各種行為模式,影響了我們今後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師生關系,夫妻關系,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等等,這些關系處理的好與壞,就要看我們前面的實習做的怎麼樣了。所以說,能及時回應父母呼喚,能快速相應父母,並付諸行動的人,他的社會關系就會經營的很好。
這方面我們家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從小我父母就對我們兄弟三人非常溺愛,特別是大哥和二哥,不管是做什麼事,經常喊幾聲都不應答,最後要敲他們的窗戶,才會出來,我姥姥經常給親戚說我們家兄弟幾個沒教養,埋怨我父母沒有教育好。後來大哥開車跑運輸,半路上碰到了他一個小時候的玩伴也開著車迎面過來,因為以前發生過一點小矛盾,大哥開的空車,他的玩伴開的重車,理應是空車讓重車先過,結果大哥非要重車先讓路,由於道路窄,重車靠邊上可能有危險,但是大哥不管,也不讓路,就在那裡耗著誰也過不去,後來還是大哥學車的師傅趕來罵了他一頓,才把路讓開。後來大哥去經商,做過很多項目,但都以失敗告終,現在也沒有什麼朋友,和我嫂子也離婚了,現在我爸媽提起來,也是後悔莫及。我們兄弟身上有很多這些反面的例子,直到最近我才明白,我們兄弟諸事不順的原因,所以也藉助這個平台,告誡正在收聽這個節目的朋友們,不管你們現在是為人子女,還是為人父母,都要重視家庭這個修煉場。
對父母恭敬孝順,表面上是一種孝道,其實就是在修煉子女的人品。古語說:百行孝為先。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天要面對的事情比古時候更加復雜多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經常讓我們焦躁不安,這些不好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家庭氛圍。特別是如果我們以前的修煉不夠好,就會讓家庭氛圍雪上加霜,而父母總是對子女有操不完的心。父母的詢問,一定是出於對我們的關心,如果回應不及時,或者回應中帶著不好的情緒,一定會給父母帶更多擔憂。
比如我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煩,回到家,媽媽問我想吃什麼,我經常不耐煩的說:不想吃。然後啪一聲關了房門,我從來沒有想到過門外的媽媽會怎麼想,也可能會讓她一夜都睡不好,在無形中已經傷害了她;同樣在工作中也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同事給我說話,我就愛搭不搭的,直到從別人口中聽到他們對我的評價,我也知道已經給他們造成誤解了,好在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並開始改變。
同樣,關於行動,父母讓我做事情的時候,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我認可的事情,我會很樂於接受;但是另外一種,就是這件事情和我觀念有沖突的時候,我往往是採取一種對立態度,急於說服父母放棄這個念頭。
我媽媽沒有上過學,不記得什麼時候,我媽媽開始信耶穌了,我還記得姥姥還誇我小的時候,學著舅舅跪在地上禱告的樣子,所以我媽媽就特別想讓我也信耶穌,每天睡前和清晨,我經常能聽到媽媽的禱告聲,基本都是悔罪和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我媽覺得我懂事了就會跟著她信耶穌,但是恰恰相反,我認為那是迷信,後來,媽媽說的禱告里又多了一句認罪的話,我媽覺得沒有讓我信耶穌是她的罪過。奇怪的是我聽得越多,就越反對,甚至我爸爸也反對,兩個哥哥也都沒有信,這些還不夠,我還經常拿一些科學常識和她辯論,一心想讓她放棄她的信仰。
就這樣我們相互說服了20多年,直到我將為人父的時候,我才體察到了媽媽的堅強和執著,我也明白了信仰的意義。我接媽媽來蘇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帶她去找教堂,我放棄了對媽媽的說服,因為那是媽媽的精神支柱,我卻一直想著去摧毀她,想想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呀。但是媽媽卻從來沒有放棄說服我的念頭,一直到前幾個月,遇到了一群年輕的女孩,她們要去敬老院做慈善,我順道載她們去,其中有個女孩也信基督,媽媽又給她說自己有罪,當那個女孩聽了媽媽的話,她笑著說:阿姨,你沒有罪,讓誰到神的面前不是你的責任,這是神的責任,如果時機到了他自然會信,也許他永遠也不信,但這也不是你的責任,他也可以信別的,只要心善良就行,就像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做善事。然後又誇了我一番,我沒辦法體察媽媽的真實想法,只是覺得她應該會寬慰一些,我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信,但是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至少可以讓媽媽少一些負罪感,多一些寬慰!
我為我這遲來20多年的行動向媽媽道歉,雖說愛的行動不分早晚,但是也不要讓親人等的太久。「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不管父母的呼喚或者命令和我們的觀念有多大的沖突,也要認真的聆聽和理解,只要心懷一顆孝心和愛心,我想都不會像我原來那樣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但願聽到這段音頻的朋友,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從這一刻開始,就能有所行動!為了父母,為了孩子,為了現在,更為了明天!
現在向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收獲。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領悟和改變,我的家庭關系已經變得十分和睦,和同事之間也特別融洽,和客戶之間也建立了一種良性循環,特別享受此刻的狀態!同時也要感恩我所經歷過的人和事,正是因為這些,才會有更透徹的醒悟,才會看明白《弟子規》的深刻含義。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感謝大家的聆聽,感謝活明白這個平台,解讀《弟子規》,傳遞正能量,讓更多的人能夠走進活明白,喜歡活明白!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