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與網癮父母相處發言稿800字

如何與網癮父母相處發言稿800字

發布時間:2022-06-01 08:34:49

⑴ 如何與網癮家長相處

摘要 家長喜歡上網,可以多和家長談談他喜歡的話題,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網癮是不對的

⑵ 如何與網癮家長相處

摘要 好言相勸。管父母不同於管孩子,對待孩子有時可以用強制手段,比如沒收手機,可是父母不行。所以要耐心地和他們講清整天沉迷網路的危害,從健康的角度出發,請求父母戒了網癮。

⑶ 有關網癮的作文 800字

遠離網癮,綠色上網

網路,是我們的高科技的代表;電腦,是人類步入新時代的證明;網際網路,是大家便捷溝通的最好工具……
如今,上上網玩玩游戲本是放鬆心情的好途徑,卻不想讓不少學生玩成了癮。
就拿我來說好了。前一陣子,發現了一款很好玩的游戲,又可以交友,又有虛擬小家,真是讓我不亦樂乎!周末一做完作業就躺到床上,拉過滑鼠,悠哉悠哉地在虛擬世界裡東逛逛西瞧瞧,又是領禮包又是領寵物,還時不時地與朋友聊下天,連媽媽喊我吃飯的聲音都像耳旁風似的吹了過去,等到肚子「咕咕」地發出抗議時,才漸漸想起「吃飯」這個詞。轉頭一看,媽媽已經守著冷卻了的飯菜,瞪著我好久了。我若無其事地笑笑,迅速拿起筷子東夾西夾,三口兩口把飯菜亂吃一通,又坐回電腦前。我發誓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么快的一頓飯。
有時媽媽勸我:「寶貝女兒,別玩了,看些書吧。」我一聽要放下這么好玩的游戲,縱使書有多大的誘惑,還是怒氣沖沖地朝媽媽喊道:「不!」媽媽輕嘆了一聲,眼神里無法躲閃的失望,我還是捕捉到了,但我還是把頭撇向了電腦。
有一天,我在朋友的QQ空間上閑逛,看了一段視頻,是在一座廣場,台上站著一位演講家,下面有眾多高中生的父母坐在椅子上,而學生則坐在父母旁。這段視頻講的最多就是報答父母、感恩父母了。教授說的一言一句使在場的高中生撲通跪在了父母身邊,留下了兩行晶瑩的眼淚,模糊不清地喊著:「媽,對不起!」「爸,您受累了!」後面,演講家也自然講到了網癮的問題:「孩子們,網路是工具不是玩具啊!」頓時,我恍然大悟:事到如今,我已把可以汲取大量知識的網際網路錯當了禍害自己的玩具!現在,為了這一個不真實的玩具,我和媽媽的關系都變得硬硬僵僵的,連個好好說話的時間都被電腦佔去了,我這是怎麼了呀!我咬著嘴唇,努力地壓制著哭聲,但還是止不住眼淚的決堤,淚水洶涌地流了下來——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曾經有了網癮的孩子改過自新後為什麼這么後悔,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在沒犯下彌天大錯前就已經把禍根拔掉了。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迷戀網路了,只是隨意地找些小游戲玩,說停就立馬停了,而我,最終把那句話深深的烙在心底:網路是工具不是玩具!

⑷ 向網癮說不作文

目前,中國的青少年網路成癮比例接近10%,網癮已經成為中學生厭學、休學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這一勢頭仍在快速發展中。很多孩子染上網癮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父母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的親生孩子會因為上網不聽自己的教導,討厭父母的嘮叨,甚至對父母謾罵、施暴。為了解決孩子的網癮問題,很多家長滿懷希望、遠赴他鄉,將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戒網癮中心,希望通過短期隔離、軍事化訓練,甚至電擊等方式,讓孩子們的網癮問題得到治療和解決,學生小軍(化名)的父母就是其中一員。但是,最近看到央視和各地電視台的一些對戒網癮基地的負面報道,他們感到很是迷茫,擔心小軍出現負面報道中的一些後遺症問題。前不久,他們離開了南方的一家戒網癮學校來到了北京尋求個性化的心理干預。
早在兩年前,我就曾經到一所比較有名的戒網癮中心去參觀,並和中心的一些孩子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交流和咨詢,後來,又陸陸續續去過幾個基地開展網癮研究。由於軍事化封閉管理的原因,孩子們在日常作息方面的確有了很大的改觀,他們中的大多數孩子身體狀況都有了一些好轉,這讓父母們感到非常欣慰。同時,有的孩子在校期間表現比較積極上進,表示願意配合學校和老師,徹底解除網癮,對此,父母們更是喜出望外。於是,有些孩子提前、有些孩子按期「治癒」離開了學校。但是,後來的聯絡中,我發現很多孩子離開戒網癮學校後,很快就回復了原有狀態,重新沉迷於網路。甚至有些孩子在校期間結交了一些鐵哥們,在網上和網下「同進同出」,游戲水平和組隊能力大大提升,虛擬世界中的自我價值感更加明顯,網癮反彈非常嚴重。
對此,透視目前的戒網癮學校:
首先,在強制脫網的狀況下,戒網癮學校對青少年身體狀況的調整有一定作用。尤其是那些長期高強度沉迷網路的孩子。例如,有些長期吃住在網吧,每天上網十四、五個小時從事網游的孩子,其身體狀況很需要這樣的封閉休整。
其次,為什麼戒網癮學校的離校學生會很快出現反彈?根據我和離校學生的溝通,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受不了嚴格的約束和管理,於是他們開始學會偽裝和掩飾自己,積極表現,希望早日「治癒」離校。其中,很多孩子在入校的時候就得到了「前輩」同學的提點,你要如何如何來爭取早日「寬大」,於是,就有了很多讓父母們感動的快速進步。
再次,很多網癮少年的家庭環境存在嚴重的問題,孩子們一回到家中,這些問題就會不斷地干擾和影響他們。家長一如既往的疼愛,父母簡單粗暴的干涉,物質滿足背後的親情缺失等等問題都會導致孩子們在家庭中找不到繼續追求個人成就的動力和信心,原來在戒網癮學校的短期收獲很快無法支撐,於是,反彈就變得很容易。
另外,從戒網癮學校出來的孩子,很難再回到原來的學校繼續學業,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在網癮期間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和影響,使得他們無法跟上正常學校的學習進度,造成他們在心理上出現一定的自卑感和挫敗感,而這種現實挫敗很容易誘發他們產生逃避心理,轉身去虛擬世界中尋求滿足和價值。
那麼,如何來有效解決這些孩子的問題呢?從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說,要讓一個網癮少年成功戒網,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全面改變網癮少年的生存環境,首先是家庭環境。孩子戒網,父母要上課!這方面戒網癮學校的大班教育收效甚微,很多家長只是在倫理上得到了一些指導,與孩子相處溝通的能力仍是沒有得到根本的提升。這是因為大多數戒網癮學校的心理教師水平有限,雖然有時也會外請一些專家,但大多是短期的;同時,每個家長的問題個性化明顯,學校也沒有精力能夠逐個個案加以研究。同樣,千篇一律的行為矯正在孩子本身的調整中作用也是有很大局限的。
二、培養網癮少年的自身能力,包括學習能力,但不建議從學習能力開始。針對這些孩子的能力培養,與普通學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從文化課的學習入手,反而應該立足於生活技能、生存能力,逐步過渡到學習基本技能的提升中。不僅可以強化他們的素質,同時有助於提升自信心。
三、必須為每個網癮少年定製個性化的心理成長方案。每個網癮少年的成癮原因都各不相同,同時,他們的人生經歷也千差萬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分析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和重要事件,然後結合我們的治療方向和目標,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引導。這方面,我們曾經與一個孩子的父母合作,對孩子印象深刻的十件重要事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採用全面的心理暗示,促使孩子對自己的過去記憶進行修復,有力地保障他在自我認同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從而達到了徹底戒網的效果。
四、用藝術觸碰網癮少年的靈魂。在整個網癮治療過程中,藝術的參與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在與藝術對話的時候,距離自己的靈魂最近!因此,在治療網癮的過程中,我們要重視藝術的參與和輔助,這可以很好地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其實,治療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有很多感動,看著一個本來木然的孩子在投入地朗誦或在表演中留下激動的熱淚,看著一個什麼都無所謂的孩子為了唱對一首難度很大的歌曲反復地練習,都會讓我們這些心理老師感到深深的幸福。
青少年網路成癮是現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如何有效治療和解決網癮、引導這些孩子走出陰暗心理的泥潭,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家庭幸福。希望各位教育學屆、心理學屆的同仁們以及廣大的家長朋友共同呼籲,呼籲國家和政府在這方面給予更大的關注和投入,採取更為有效的立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限制一些不良網站和游戲的發展,早日讓我們的下一代遠離網癮困擾。

⑸ 戒除網癮 健康成長 演講稿

這些資料你參考以下吧~

網癮一旦形成,除了學業的荒廢、身體健康的破壞之外,還有更多的不利。沒有一個患有網癮症的孩子不想戒掉網癮。但是屢戰屢敗、欲罷不能的反復,會讓孩子對自己有失控的沮喪,而學業的落後、家人的失望會讓孩子陷於巨大的精神壓抑和自我失望之中。假如這種狀態長時間得不到改變,孩子的一生都將受到轉折性的消極影響。

克服網癮雖然不容易,但是只要方法得當、循序漸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許多父母為此心急如焚、寢食不安,我希望通過本書和各種途徑建立他們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信心,並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方法。

在討論戒網的步驟之前,我們先要搞清兩個相關的問題。

其一 如果欲戒網,功夫在網外

如前所述,雖然網路的內容多種多樣,誘惑多多,但是網路帶給孩子什麼,取決於孩子想從網路中得到什麼。一個不能健康地使用網路的孩子,他的網外生活也是不健康的。孩子對網路的需求取決於孩子自身的興趣,而孩子興趣的形成則由孩子自身的特點和我們的教育決定。

孩子網外生活是否豐富多彩,孩子是否能從學業或者其他領域中獲得價值感,是否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自我發展的責任感,是否有足夠的自控能力,對孩子是否沉迷網路都有直接的先決作用。

所以,無論是我們預防孩子患網癮還是幫助孩子戒除網癮,我們都應該注意孩子網外生活的引導,包括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接受新鮮的事物和領域,比如培養自己的某項才藝、比如參加體育運動,或者旅遊、攝影等。這讓孩子感到網路雖然有它的誘惑,但是生活中有更多的精彩。

其二 新水不來,舊水不去

閻帥剛來的時候,痴迷於CS游戲。我知道他曾經為此和家人發生激烈的沖突,為了消除孩子的抵觸心理,我決定採取一點策略。

有一天,我對閻帥說,看你玩得這么高興,我也想試試,能否教教我。沒想到,聽到這句話孩子馬上停下來說,好呀!然後他興致勃勃地教我各種規則和技巧。

當我學會後,我們開始對殺,結果我慘敗。我裝作不服氣,再來,當然是又輸了。這樣幾天之後,我對閻帥說:我打CS打不過你,但是,如果玩別的你一定不如我。閻帥不服氣地說:你這么肯定?說吧,什麼。我說:圍棋。

於是,我開始教他下圍棋,我盡量把圍棋講得簡單些,而且經常賣些破綻給他,結果他每次跟我玩棋都很興奮,而且進步異常地快。慢慢地,他的圍棋水平已經和我越來越接近(我的水平很臭,呵呵,不好意思),我們每天都要對殺一局。兩個月下來,不僅大大降低了閻帥對CS的興趣,而且還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他做數學題粗心的毛病。

(孟遷托教手記)

擺脫舊習慣的束縛,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新的習慣。新水不來,舊水不去,最好的更新是引進新的內容。大禹治水,疏而不堵,阻止孩子上網,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的興趣和精力引向其他的地方,假如孩子有了豐富的興趣和價值追求,孩子自然就不會沉迷於網路。怕的就是,孩子不上網就無事可做,空虛、無趣,孩子就只能再回到網上去尋求麻醉和刺激。

戒除網癮的步驟

注重孩子精神生活的豐富,價值觀、責任感的確立等可以預防孩子沉迷於網路;對於已經有一定網癮的孩子,開辟網路之外的興趣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但是,對於那些重度網癮患者來說這些還是不夠的,解除這些孩子的網癮還需要更為嚴格的計劃。在長期的家庭教育指導實踐中,我感到以下幾個步驟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過程。

第一步 統一認識

不要認為那些患有網癮症的孩子特別喜歡上網,很多時候,他們是依賴網路而不是喜歡網路,他們是拿自己沒辦法。他們一般都有過戒除網癮的願望,而且往往不止一次,但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他們很大程度上是處於無法自我擺脫的、麻木的、慣性的和無奈的狀態之中。他們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網癮的奴隸。所以我們在「怒其不爭」的同時,也應該有「哀其不幸」的感情。因為,我們的「敵人」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癮」,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對付孩子身上的「癮」,里應外合、逐步攻克。

很多父母對患有網癮的孩子採用粗暴的制止和嚴厲的斥責,這往往不能奏效而且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為孩子本來也有厭惡網路的心理,但是過度的外界干涉和懲罰會模糊這種意識,而使他認為他討厭網路是外界強加給他的而不是他自己本來的厭惡。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對孩子上網的干涉,找一個孩子比較平靜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談一下。先不要談家人對他的期望和他自己學業的荒廢,因為這些壓力過大,會讓孩子因為逃避而更加沉迷網路。我們應該積極地喚醒孩子對他目前狀態的認識。下面的提問方式和切入角度在實踐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你快樂嗎?

當你在網上游戲或者沖浪的時候,你是否有一刻想到下網後會面對什麼,是否因此而感到玩得不太踏實?

你喜歡你目前的生活狀態嗎?

現在的生活是你真地想要的嗎?

你是否想到過有一天你不再整天上網,而過著讓你自豪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過也許戒除網癮並非想像的那麼難,只不過自己的方法不對?

我們的目標是在盡可能不讓孩子感到慚愧和壓力的時候,引導孩子反觀自己現在的狀態,同時傾聽自己內心積極的聲音,並且初步建立孩子的信心,從而激發孩子的內在戒網動機。我們不應該讓孩子感到我們是禁止孩子上網的法官,而應該是幫助他們從自己的無奈狀態中走出來開創新生活的朋友。我們必須明確,我們討厭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已經形成的對網路依賴的慣性,我們應該與孩子統一戰線,共同消滅孩子身上的這個「慣性」。一旦我們能夠在這方面和孩子達成認識上的統一,我們就成功了一半。

當我們成功地讓孩子認識到戒網的必要性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孩子積極的想法強化,比如讓孩子寫下來貼在牆上或者帶在身上,比如每天早上讓孩子大聲朗讀等。

第二步 制定計劃

統一認識後,我們稍微隔一兩天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制定計劃。制定計劃的內容隨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但原則是循序漸進。

首先是分階段地縮短孩子上網的時間。可以以五天為一個階段,第一階段縮短時間的比例大約在百分之十以下,比如孩子原來每天上網五個小時,我們可以讓孩子每天減少20分鍾的上網時間。

所以把目標制定得低,是為了建立孩子的信心,找回孩子自控的感覺,而不是欲罷不能的無奈。

第二階段要增加難度,減少時間的比例不要超過百分之十五。以此類推,以至於孩子將每天上網的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

其次,我們應該創建孩子其他的生活內容,比如每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學習一樣新東西,或者接觸一個新的領域,比如打籃球、學圍棋等。這樣做是秉承我們上面講的「新水不來,舊水不去」的原則。

第三步 嚴格執行

制定的目標可以很低,但是執行卻必須嚴格,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堅定地介入,一方面喚起孩子當初制定計劃時的想法,一方面堅定地執行。

孩子很想戒掉網癮,但是因為「癮」的作用,他可以做出違背自己內心意願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不管孩子如何反對、怎樣乞求,都要「頂住」。當我們幫助孩子控制了他自己,他當時可能很氣憤,但是在內心他們會感激我們。萬事開頭難,在計劃剛剛執行的時候,我們尤其要堅定地確立我們的原則,打破孩子通融的幻想。

近年來,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患網癮症的孩子,實踐經驗告訴我,戒除網癮並沒有許多父母想像的那麼難。他們所以失敗和感到困難是因為策略上的失誤和恆心的不足。許多父母軟硬兼施,硬的時候造成了對抗,軟的時候變成了乞求,二者都不能奏效,問題的根本在於孩子也拿自己沒辦法。另一方面,許多父母因為不了解戒網的周期和過程,一看到孩子網癮復發,就氣急敗環,就喪失信心,結果半途而廢。只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習慣戒除的周期,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參考資料:我的博客有更多關於計算機 網路的內容: http://www.wangmaoli.net/u/jisuanjilunwen/index.html

⑹ 如何與網癮少年的父母溝通,使他重回課堂

一、 什麼是網癮?

「網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隨後,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Kimberly.Young)發展完善了這一概念。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etion,間稱IA)、「網路成癮症」 (internet addietion disorder,間稱IAD)或「病態網路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間稱PIU),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作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於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心理功能損害。

按照金伯利·揚的觀點,上網成癮者主要有以下特徵:

(1) 耐受性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獲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

(2) 出現戒斷症狀,如果一段時間(從幾小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急噪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什麼;

(3) 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長;

(4) 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是以失敗而告終;

(5) 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軟體、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

(6) 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7) 雖然能意思到上網帶來的嚴重穩定,仍然繼續花大量時間上網。

二、 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原因。
(一)、青少年學生身心發育尚不成熟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主觀原因,具體表現在:

1、 自控能力欠缺。青少年學生正處於求知慾旺盛的時期,他們對於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相對傳統媒介而言,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他們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心理接觸網路。但中學生正處於心理、行為上的變動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尚未定型,與成年人相比,其自製性和自律性較為遜色,因而他們一旦上網便難於抵制網路的誘惑,往往可能被網上光怪陸離且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網住。

2、 認知能力有限。中國青少年從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國家命運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他們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還是很強的。但是虛擬網路畢竟充斥著大量「垃圾信息」和「虛假資訊」。對於身處**邊緣、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來說,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 3、 自我意識強烈。「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最強烈的時期,青少年學生急於擺脫學校、教師、家庭的管制,丟開書本,追求獨立個性和****化傾向,確立自我價值,網路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虛擬的空間。」 網路自由平等的特性,為青少年創造了「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天地。在網路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護下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受到什麼審查,帶來什麼懲罰,而且觀點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響越大、回應越多。網路成為中學生展現自我的平台。

(二)、身處的不利環境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客觀原因。具體表現在:

1、 **環境。(1)、當前**上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和流行的負面意識形態。如**公德的缺失、法紀觀念的淡薄。理性信仰的空乏、崇高理想的淡化、物質攀比的風氣、浮躁膚淺的時尚以及「一切向錢看」的觀念等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而全方位的。**貧富差距的明顯拉大所造成的家庭現實經濟狀態,對孩子的心理是直觀而具體的:房子、車子、手機、電腦、娛樂消費等,特別是在同齡人之間在金錢、物質佔有的差別,若孩子未得到比較良好的早期教育,稍不注意以上那些不正常因素都可能會在其幼嫩的心靈上烙下深深的傷痕,導致他們缺少健康的心態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2)、當今**的文化氛圍。市場真正具有積極教育意義,能正確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視音像作品太少。

①、 在影視領域中,時常可見胡編亂造、情節無聊、搞怪鬧笑的戲說古裝劇,或是披發劍俠、荒唐恩怨的妖仙鬼狹片等,很容易使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誤以為那些就是真實生活的寫照,毫無戒備地去仿效品嘗,極容易被誤導人生。

②、 在音樂市場上,主打流行歌曲基本上清一色是關於「愛」和「情」。

③、 在書店,通篇盡是暴力**的口袋書,荒誕不經的Q版課本,卻在孩子那裡時有發現。

④、 在網吧里,泛濫成災的網路游戲早已成為中國網路文化的主流。

2、家庭環境。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多屬獨生子女,且城鎮居民以樓房獨門的家居結構為主,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夥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他們的父母極有可能因忙於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那麼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學生,便會在網路中尋找可依的群體,迷戀於網上互動生活。

3、教育環境。在電子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電腦和網路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但缺乏老師和家長有效的引導。孩子則更多地是把電腦和網路當成一種娛樂工具。另一方面,孩子的學習壓力較大,當學生的學習上經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理解。為宣洩心中的苦悶,逃避不願面對現實,往往在網上尋求安慰、刺激和快樂,以宣洩平時壓抑的情緒。

三、 最易染上網癮的幾種孩子?

第一種:學習失敗的孩子。由於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於單一,學習成績好壞成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來源,此時,一旦學習失敗,孩子們會產生很強的失敗感。但是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闖過任何一關,都可以得到「回報」,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的。

第二種:學習特別好的學生。本來學習好的學生在升入更好的學校後,無法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這時,他們對「努力學習」的目的產生了懷疑。按照老師和家長的邏輯,學習為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掙錢」,當他失去了「名次」、「位置」的內在動力後,無法動力後,無法認同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因為,即使不用學習也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錢,於是一些人開始迷戀網路。其實,造成這些孩子迷戀網路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正確的學習觀。 第三種: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許多學生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時沒有人商量,只能求助於網路,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第四種: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孩子。隨著離婚率、犯罪率升高等**問題的增多,**上的「問題家庭」也在增多,孩子家庭中得不到溫暖。但是在網路上,他們提出的任何一點兒小小的請求都會有不少人的幫助和關心。這些人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問題家庭」的孩子「躲」進網路。

第五種:自製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網成癮者都有這個問題,他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也不想這樣下去,但是在這種誘惑下是情不自禁。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中要面對很多選擇,選擇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將人生的元素盡量簡單,那麼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選擇的正確與否將會影響很大。

四、 家庭應從以下幾方面對網癮進行糾偏教育

(一) 自我反省:努力改進自己是最佳途徑

家長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孩子上網成癮,父母的教育方法絕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里絕不是說,孩子上網成癮,是父母要他那樣做的,而是說在父母給予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中,由於某些做法不對,或在某些環節上,有不當之處。導致孩子在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加上**及學校等方面的某些不良因素,造成大批孩子上網成癮這個令人心痛的後果。

(二)放鬆心態;理性的態度是正確的開始

1、家長要能夠放鬆心態,而且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一定要保持陽光心態,切切不能「一看他那樣我就煩死了」,也不能「孩子一煩我更煩」。因為我們是成年人,孩子還在成長,他們的心智還在發育中。作為家長,應該相對理性一些,不能更一樣動不動都煩。老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即要先努力改進自己,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學慣用開朗的心態去感染、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學會並能堅持「你錯我不錯」,孩子煩躁你不煩躁,那就不會惡化現狀。只有這樣,才可能使情況向好的方面轉化。

2、 放鬆心態不等於聽之任之、放手不管。而是一方面要隨時隨地尋找可行的機會和恰當的切入點,自然地與孩子進行理性的心靈溝通;另一方面一定要有耐心,切記強求性的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不然只會適得其反。當孩子表現特別反常,對你極端反感時,你不要急噪,要學會外松內緊,自己堅持方式心態,不去激化矛盾。同時,暗自留心,從旁觀察;或藉助外力,即結合學校老師、親戚六眷、朋友鄰居——凡是有可能與孩子接觸、溝通的,都可以利用起來,多方面的耐心尋找機會。

3、 學會放鬆,學會保持發自內心的微笑,使家裡一點點地增加溫馨和諧的氣氛,親子之間能逐步正常交流,孩子才有可能也一步步地放鬆。家長們可以試著換位想一下,如果你們的父母每天用焦躁的目光硬盯著你。總是帶子訓斥的口氣抱怨你,你會快樂嗎?你能改進嗎?在陰暗的角落你,花兒是開不好的;只有在和煦的陽光下,花兒才能茁長的盛放。

(三)大事小事;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事上要寸土不讓,小事上不必斤斤計較,而要盡可能的寬容理解。

家長們需要聆聽孩子的心聲,才能貼近孩子,建立其良好的親子關系。當然,如果孩子的要求毫無道理,不但不能違心地依從,還要批評指正;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太合適就要與之商量溝通;如果孩子的要求在情理之中,那就要認真考慮尊重。不然,連買件衣服這種「小事」,弄不好也可能演化成破壞親子關系的「大事」。 (四)不貼標簽;不要一味指責或盲目表揚。

有句老話說:「孩子是誇大。」信奉這一點的大有人在。不過,這並非科學的教育方法。因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隨時犯錯誤,不是你老誇他,他就可以變得完美無缺從而不做錯事、不說錯話。此外,還會有不少人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那就更不能誇了,而是要用法律去制約他甚至嚴懲他。但也不能認為「還是是批評大的」。不是你老批評責備孩子,老師給你孩子「貼標簽」,就能解決問題。比如;不斷的指責孩子「不上進」、「貪玩」、「上網成癮」、「成天泡吧」等等,是不能使他努力上進、戒除網癮並長大成材的。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馬上改弦易轍,把埋怨教訓的口氣換一換,把指斥呵責「標簽」放一邊,嘗試著換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交談。努力改進親子關系,這樣才有可能逐步把孩子引導出網癮誤區。

(五)學會抱怨;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實人生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早就名聲在外,不僅條件好的如此,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家長也是省吃儉用,「寧可自己再苦一點,也不能苦了孩子」。加上一些攀比從眾心態,都是盡其所能地給孩子吃好的、穿名牌,有時還指著孩子身上對鄰居朋友「抱怨」到;「你看我這孩子,就愛穿名牌,這從頭到腳花了我一兩千,哎,氣死我了!」其實,臉上卻是笑咪咪的,心裡也是甜滋滋的。在這種「愛護」中長大的青少年,怎麼可能理解真實生活中存在的艱難困苦,當然會把父母們苦口婆心的告戒規勸當作耳旁風了。

此外,大家還可以用正面的「抱怨」教育,即用健康的文化藝術形式來感染孩子,通過相關的影視、歌曲、故事、書籍等,用潛移默化的方法來深入孩子的心靈。

(六)自然溝通;要進行朋友式的心靈對話

心靈的溝通是幫助青少年解除網癮、學會做人的良方,也是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的良方。

有些家長會說;「我們也和孩子溝通啊,談了大半天,怎麼還是不起作用呢?真急死人。」

為人父母的,對生活艱辛的一面當然比孩子理解的深多了,但是,這也並不表示他們能把這中體驗准確而適當地傳遞給自己的孩子,使他們也能真正領會。同樣的話或道理,說話者口氣、語速、語調的不同,說的時機、角度、場合不一樣,對孩子當時的心態、感覺把握的好不好,等等,都是與孩子談話效果如何的決定因素。這絕非是只把我的某些話講出來,對孩子重復一便,就能馬上奏效,立竿見影。同樣的話語或道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場景下想出來,是不會達到同樣的效果的

(七)不加壓力;追堵打罵只能使問題更糟

由於在溺愛呵護與應試高壓這兩種矛盾的交叉中成長起來的,現在的孩子們普遍比較脆弱,容易焦煩郁悶,稍有不順心的事,逆反心理立馬展露無余。那枯燥的課堂教學、單調的學習生活、老師的無盡要求、繁重的各門功課、刁難的考試頻連、逼人的成績排座、青春的躁動壓抑、前途的渺茫困惑……這一切已經讓孩子們很難感受到生活、學習的快樂。如果家長再絮絮叨叨地經常問來問去的;「今天考得怎麼樣啊?在班上排第幾名啊?作業做完了沒有啊?是不是有跑到網吧里去了呀?」等等。或是又反反復復地盯著孩子講來講去的;「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多麼苦啊!那時的條件多麼差啊!我那時就很懂事了!你的爺爺、奶奶多麼嚴格啊!」等等。這些都會造成對孩子心理上的壓力,他能不煩嗎?漸漸地,他乾脆不想和你講話了,也不願意和你在一起。眼看無比心愛、寄予無限期望的孩子開始疏遠自己,父母不但不理性地考慮改進方法,反而卻盯得更緊,說得更多,結果導致親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家庭問題不僅得不到解決,反而逐步激化。

(八)懂得自愛;用自重去贏得孩子的尊重

孩子已經上網成癮,父母還怎麼自愛呢?

首先,是要學會心態陽關、大愛自重。不要因為孩子陷進網癮,就感覺好象天踏了、地陷了。應該想到的是,在你的生活中,除了孩子以外,還有你自己,還有其他值得你關愛的人和關注的事其次,要學會自保,即注意在精神思想、身體健康及物質金錢等方面保護自己,包括保護自己應有的人格尊嚴。不管孩子的問題多麼嚴重,家長要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坦然地面對一切。從一開始,在原則上不能輕易對孩子讓步,違心地屈從孩子的無理要求,決不應該對孩子的打罵忍氣吞聲,要守住一個底線。否則,不僅會失去家長做為一個人的起碼尊嚴,而且實質上會縱容孩子的惡性膨脹,甚至有的孩子會因此而逐步走上嚴重傷害父母的犯罪道路。結果,自己沒把自己保住,孩子也沒保住。

另外一點更加重要,就是要學會自善——要努力的自善其身,即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這可以說是最好方式的自愛。只有這樣,你才能不僅是好家長,還是丈夫的好妻子或妻子的好丈夫、自己父母的孝順兒女、同事的好夥伴、**的優秀成員,你才可能最大限度地獲得人生的幸福。

(九)望聞問切:逐步深入地走進孩子

1、 望

孩子一進門,首先要觀其外行、外貌、體征,及其穿著打扮、肢體語言,特別是其臉部的表情、氣色。其中,眼睛尤為重要。

2、 聞

這里當然主要不是指用鼻子去聞,而是用耳「聞」,即從聽他們說話的口氣、語速、用詞、聲調以及回答問題的快慢、語態來分析其內在的活動及其真實的想法。

3、 問

經過前兩步的觀測,接著就應該進行較深層次的心理探測,其最佳方式就是「問」。根據初步的「望、聞」分析,以輕松自如的聊天談心方式,順其自然地向對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

4、 切

簡而言之,就是要在適當的時機,能夠找到准確的切入點。也就是說,在「望、聞、問、切」的基礎上,隨著談話的進展,要仔細地從對方的言談語氣、表情變化,以及對其逐步加深的觀察了解、探究剖析中,找到突破口。然後再從那裡切入至其靈魂深處,從根本上觸及其內心痛點,促使其認真沉思深省、返躬自問,上下求索,迷途知返;爾後便能使其茅塞頓開,回歸理性,心悅誠服,翻然改進,重新出發,走上正軌。

五、 在糾偏過程中家長還要學會「彈性引導」。具體有以下方面:

1、 家長在孩子的「脫癮」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須打破原來一味地打罵埋怨或放縱溺愛的傳統做發。家長應該定期與孩子交流、創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環境、滿足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要。家長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網路時代的認識,不能因網路時代的認識,不能因網吧出了幾起事故就談網色變,不讓孩子上網。

2、家長要學會上網,家長不懂網路,就不能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督促孩子健康上網。應該注意發現孩子上網中碰到的問題,在上網過程中及時與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時家長還可以在電腦上設置防火牆,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響。

3、家長要善用網路,當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長要引導孩子選擇有利於他們成才的網站。

4、家長要適時監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網或去網吧的質、量、度,孩子自製力差,綜合判斷能力較弱,父母要適時提醒,適當督促孩子上網有度,並鄭重告訴孩子不要光顧**網站。
5、家長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治療知識。很多家長面對子女網路成癮,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哭訴,最終又束手無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確面對,並用適當方法去改變孩子,轉移孩子的興趣,幫助他們走出網路成癮這個迷陣。
6、一味溺愛、放縱,最終導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應對外界事物;要麼對孩子嚴加看管,甚至將其關在家裡,不能出門。一旦孩子網路成癮,便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將孩子一棍子打死。這些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都是導致網路成癮的高危因素。事實上,對孩子施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改變網路成癮問題的關鍵。善於與孩子平等交流,相信他一定會明白家長的苦心

⑺ 求,感恩在心拒絕網癮快樂成長,的一起篇演講稿(500——600字)

驅散網癮陰霾,汲取智慧陽光
——一個網癮少年的自白
趴在電腦前,已不知道有多少日夜,網路的虛擬,刺激,讓我足以為其神魂顛倒,鬼迷心竅。
「孩子,回家吧!」這句話,不知父母,老師重復了多少次,但是他們越是如此,我就越叛逆。於是,歷史一遍遍重演:逃學,打架,離家出走,沉迷於網路。就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就這樣一次次墮落,墮落……
每次回憶自己的以前,我的心就如同刀絞般痛。以前的我與如今判若兩人,厚厚的獎狀堆得像座小山,每次有親戚,同學來做客,我總會得意洋洋地將我的榮譽展示給他們看。學習上,我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生活中,我善良勇敢,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所以,我成了老師口中的熱門人物,成了父母心中的驕傲,同學眼中的榜樣。
上了初一後,父母因為工作的需要,而我也因為學習的需要,電腦裝上了網線。於是,好奇的我立即被這精彩的網路世界所陶醉了。起初,我也只是用它來查些學習上的資料,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漸漸地,我發現了更多網路上新奇的東西,於是,強烈的好奇心使我迷戀上了網上聊天和網上游戲,並像吸鐵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一天天地蛻變著,與以前那個品學兼優的自己截然不同。我的成績直線下降,老師和父母知道後,對我進行了嚴肅而又語重心長的教導,讓我下了保證,寫了計劃。可是我無動於衷,父母和老師的關心和教導,在我看來,就是對我自由的束縛。
也許是因為自己缺乏自製能力,對網路一旦入迷,就難以把握和控制自己。於是,我就在這個可怕的陷阱中深深地扎了下去。在網上,我結識了「厲害」的網友,當時,天真的我十分「崇拜」他們,他們的游戲等級高得足以讓我五體投地。於是,我樹立十分「遠大」的理想——將游戲玩到最高級。
不知道為什麼,一離開電腦,我就渾身不舒服,頭昏目眩,腦海里浮現的全部都是游戲里驚心動魄的場景,經常在上學的路上,因為精神不集中,幾次都撞了車,差點被汽車軋死;上課的時候,黑板似乎就是電腦屏幕,老師就像游戲中的人物,在講台上講課就像在戰場上打打殺殺,經常被叫到回答問題,我總是迷迷糊糊,回答:「游戲又升級了嗎?」。
漸漸地,我不想上學了。但在家裡打游戲會被父母知道並打死的。於是,我去了網吧,找到了一個「舒適安逸」的「棲息之地」。在網吧里,我認識了幾位很厲害的兄弟,他們嘴上叼著煙,戴著扭扭歪歪的帽子,穿著不倫不類的衣服,顯得十分霸氣。於是,我加入了他們,變得威風起來,打架,收拾同學。我越來越有成就感。
可是,父母經常來網吧找我,他們氣勢洶洶,我見了就會很慌張,四處亂竄。兄弟們告訴我,別害怕,他們會助我一臂之力的。有時,父母來找我,我也不會亂竄了,眼看爸爸就要扇我耳光,他們十分「仗義」幫我擋住爸爸,將他攆出去。其實,那時候,我的心也會有被針扎的感覺。
不知有多少次,我看到父母在網吧門口等著我,多少次,媽媽被氣得昏過去,多少次,一向要強的爸爸流出了辛酸的淚水。
打了兩天兩夜的游戲,我的肚子實在餓不住了,忍不住飢餓的折磨,我准備出去買點東西吃。走出網吧,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和煦的春風拂面而過,我感覺清醒多了。在准備買東西的時候,卻發現面前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那,那是,爸爸嗎?」我猜測道。原本魁梧的身影怎麼變得那麼的瘦弱;那烏黑的頭發怎麼白了一大半,又如此凌亂;英俊的臉上為何又爬滿了皺紋。我注視了足足有一分鍾,忽然意識到那是爸爸,我恍然大悟,拔腿就跑。剛邁開一步,就聽見爸爸呼喊我的名字,聲音是那麼沙啞。不知是什麼力量是我停下了腳步。只見爸爸滿淚盈眶,用盡全身的力量抱住了我。那一刻,在眼眶打轉的淚水再也不能抑制了。「孩子,跟爸回家吧!」他用慈愛的眼神深情地望著我,容不得我拒絕。「我不要!我不要!你不明白,自由被束縛是多麼難受!」我還在跟爸爸賭氣。「孩子,爸明白,可是你知道嗎?沉迷於網路,最終的受害者是自己,想想你以前,你是多麼朝氣蓬勃,難道你就願意將自己的命運交給網吧這陰晦的地方嗎?以前,你是多麼出類拔萃,所有人都說你前途無量,難道你就願意走上這條錯誤的道路嗎?爸明白,我們給予你的希望太大,你也感到很疲憊,想逃避而迷上了網路。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可是,你要知道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和交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以成為散布垃圾信息,傳播暴力、不健康內容,侵犯他人權益甚至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你們的年齡,沒有自製能力,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好奇心強,法律意識薄弱,很容易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而荒廢學業。知道嗎?爸知道你在和爸賭氣,可是這樣下去,害了你自己啊!」聽著聽著,我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爸爸,我對不起您。」「孩子,不要這么說,父母也有許多地方做的不正確。走,我們回家吧。」
和千萬個網癮少年一樣,我也曾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但在愛的鼓舞下,我驅散了網癮的陰霾,獲得了一片蔚藍的天空,汲取了智慧的陽光。

⑻ 以《網癮》為題的800字議論文

網路,一個出現在新時代的高科技,網路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和快捷,但也給許多家長們帶來了困惱。孩子們總是沉迷於網路游戲,玩游戲玩通宵、玩得廢寢忘食。讓家長們擔憂孩子的學習,擔憂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一旦沉迷網路會有多大的危害。孩子們沉迷網路,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了,整個人也變得恍惚,眼神都變得空洞而沒有神采,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該如何是好?家長們對孩子網路成癮這一難題應採取有效而簡捷的措施
多帶領孩子外出采風;帶孩子走出封閉的房間,讓孩子不再只呆在電腦面前。拓展孩子的視野,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風采,讓孩子看到網路上沒有的事物,了解到自己生活的環境多麼的優美,讓孩子不再沉迷網路。
控制孩子上網時間;與孩子一同制定計劃,每天的上網量為多少,然後做到有獎有罰,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准時關掉了電腦,家長們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及時關掉電腦,家長就要扣除孩子下次的上網時間來作為懲罰,這樣才能減少網路對孩子的危害。
家長陪同孩子一起看書;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客廳里、沙發上閱讀書本,也有助於孩子走出網癮。家長不要只顧著自己的事業的忙碌,多和孩子在一起看看書,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讓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多麼的重要,家長也要督促孩子,不要讓孩子總是呆在封閉的空間里、呆在電腦面前。
多和孩子交談;家長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孩子沉迷網路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許是父母給的愛不夠,孩子覺得父母不夠理解自己,孩子就在網路上尋找快樂,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心理,多理解孩子,談論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能有助於孩子走出網路的陰霾。
孩子們總是沉迷於網路游戲,玩游戲玩通宵、玩得廢寢忘食。讓家長們擔憂孩子的學習,擔憂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大家都知道,一旦沉迷網路會有多大的危害。孩子們沉迷網路,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了,整個人也變得恍惚,眼神都變得空洞而沒有神采,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該如何是好?家長們對孩子網路成癮這一難題應採取有效而簡捷的措施:多帶領孩子外出采風;帶孩子走出封閉的房間,讓孩子不再只呆在電腦面前。拓展孩子的視野,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風采,讓孩子看到網路上沒有的事物,了解到自己生活的環境多麼的優美,讓孩子不再沉迷網路。控制孩子上網時間;與孩子一同制定計劃,每天的上網量為多少,然後做到有獎有罰,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准時關掉了電腦,家長們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及時關掉電腦,家長就要扣除孩子下次的上網時間來作為懲罰,這樣才能減少網路對孩子的危害。家長陪同孩子一起看書;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客廳里、沙發上閱讀書本,也有助於孩子走出網癮。家長不要只顧著自己的事業的忙碌,多和孩子在一起看看書,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讓孩子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是多麼的重要,家長也要督促孩子,不要讓孩子總是呆在封閉的空間里、呆在電腦面前。多和孩子交談;家長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孩子沉迷網路肯定是有原因的,也許是父母給的愛不夠,孩子覺得父母不夠理解自己,孩子就在網路上尋找快樂,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心理,多理解孩子,談論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能有助於孩子走出網路的陰霾。

⑼ 勸勸你身邊有網癮的少年一篇發言稿

網路成癮是這樣形成的
主要原因在於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提到,正常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是導致網路成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當人在現實世界受挫,卻能在網路世界得到安慰時,就容易出現對網路的依賴。在網路中感受到的自信增強、社交關系的建立、得到安慰等等,都可以成為人沉迷網路的原因。
很多人,至少有一半的人,玩游戲時, 面無表情,內心是難填的空虛。 以為自己在安逸的世界中休息,躲藏,娛樂.... 其實, 他們只是在一個深不見底的窟窿里,不停地下墜,下墜, 靠失重的快感來麻痹自己。
到底如何應對網癮?
從預防到應對,全方位擊破網癮困擾

預防:數字均衡飲食+數字營養

在醫學上,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對待網路成癮,我們也可以首先從預防入手。
數字均衡飲食指的是要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量,不僅需要父母監管,也需要孩子學會自控。
數字營養指的是要選擇有益的網路活動,可以在商業游戲之外推廣促進社交和教育的更健康的游戲選擇。孩子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年輕人的網路文化;

⑽ 「如何與網癮家長相處」主題座談會八百字作文

摘要 http://m.tongxiehui.net/by/5e422076f260d.html

閱讀全文

與如何與網癮父母相處發言稿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類人的養老金要停發 瀏覽:12
退休員工可以買社保嗎 瀏覽:859
怎樣提高老年人的性功能 瀏覽:449
上海銀行養老金提前領取 瀏覽:205
鎮江楓葉紅老年公寓 瀏覽:751
江蘇省勞模退休工資增加百分之五嗎 瀏覽:797
長壽火車站打車多少錢 瀏覽:23
父母真的煩怎麼辦 瀏覽:932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退休後可拿多少錢 瀏覽:61
池州秋浦敬老院電話 瀏覽: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麼辦 瀏覽:17
吃面養生總是反胃怎麼回事 瀏覽:16
2019社保養老金漲多少 瀏覽:4
福州退休金補貼 瀏覽:158
貴州最長壽老兵去哪裡了 瀏覽:620
長壽路到康王南路 瀏覽:46
廣州社保個人退休年審 瀏覽:184
將養老保險轉回戶口所在地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49
2017感動中國人物孝敬父母的 瀏覽:948
石家莊養老院有哪些服務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