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擁有繼父/繼母/養父/養母是怎樣的體驗
說到繼父繼母這個問題大家並不陌生,新聞裡面不乏繼父繼母虐待兒女,也不乏繼父繼母的脈脈溫情。我沒有實際上的繼父繼母,但是卻體會過即將有一個繼母的心路歷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初中的時候爸爸有了一個關系特別好的朋友,那個阿姨在周五的來學校找我,說要請我吃飯,我當時抱著懷疑的態度,她當著我的面打了電話給我爸,叫的很親切。當時的我真的以為她只是朋友,後來她跟我說要介紹她的兒子,她的侄子跟我認識的時候我就郁悶了,為什麼要見這些人?後來我明白了,她想要我融入她的家庭。
擁有繼母的初期是一個很難熬的階段,首先面對的是一個新家庭的沖擊,然後是自己的胡思亂想,自己會覺得被全世界拋棄,也會覺得分外缺乏愛和溫暖。這時候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靜一靜,要找一個人來開解自己才能正確面對。
『貳』 養母對她養女從小到大都不關心不太疼愛她,養女的心裡會有什麼感受
我身邊有類似的朋友,和你真心說一下吧。這對那個女孩來說,是很嚴重的問題。
1、性格上。可能孤僻、自卑、膽小等。在成長中如果持續下去,還會讓她變的叛逆,想離開這個家,而且溝通能力很差,拒絕與外界交流,更壞的情況可能做出極限的事。
2、精神上。感覺這個世界一切都很黑暗,會很恨自己的養母,如果有機會會想要逃離養母。感覺沒任何事情是美好的,沒有溫暖的存在,存在自殺的心理。
3、對未來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只有2個可能。其一,獨立能力很強,如果性格很堅定,那麼以前的事會造就她堅韌的性格,可能成為女強人。其二,成為一個自甘墮落的人。二個極限的發展方向,不可能安穩的生活,因為她的經歷不同常人。
小時候的記憶對未來的影響是最大的,希望你能注重。
『叄』 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慧,什麼意思
侍奉父母: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蔡禮旭老師主講 編輯:弟子規公益網
婚禮的意義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除了教育好下一代,我們還要盡心盡力侍奉父母,「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來用心,從哪幾個角度?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還有養父母的智慧。養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時時懂得去關懷。在古書當中記載,差不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就要把他當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孤寂、孤獨,身體也比較虛弱,所以我們要能夠常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盡這一份孝心,給我們的孩子當好榜樣。比如說春秋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家裡,就應該打一通電話問問父母有沒有禦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通電話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父母的身體,他能感受到你的孝心。
父母的健康要時時能夠去關懷,而關懷父母的健康還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行。我們來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麼辦?直覺反應都是看醫生。看什麼醫生?其實中國人最重視的是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國人特別注重的是養生,絕對不要等到生病了才去看醫生,那就很辛苦。我們思考一下,有哪一個人高血壓送到醫院去,然後高血壓好了?有沒有哪一個糖尿病患者去看西醫,然後看到最後糖尿病好了?
有沒有哪一個癌症病患去看西醫後來說癌症好了?西醫都是把你的症狀解除掉。比方說高血壓,高血壓因為血管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葯一吃下去,血管馬上擴張,血流就稍微暢通了。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心臟病患者一發病都怎麼樣?趕快拿葯來。葯吃下去是症狀解除了,但是血管一天一天鬆弛。假如你四五十歲就開始吃西葯,葯要吃多久?要吃一輩子。所以很多老人家出去旅遊的時候,包裡面會放什麼?東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葯。當我們的父母晚年都是伴隨著這些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更多正確的養生之道,讓父母的身體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葯,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嚀父母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然後讓他了解要多吃蔬菜水果,健康的身體是弱鹼性的狀態,而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攝入過多,久而久之體質就酸化。有一句話叫「酸性體質是萬病的根源」,所以我們應該引導父母正確的養生之道,讓身體慢慢趨於弱鹼性,身體狀況才會好。不然,所有的內臟都泡在酸的液體裡面會怎麼樣?很快就會退化掉。所以父母這些養身的正確觀念,也要通過我們點點滴滴的引導,他們才懂得如何養身。在看醫生方面,我個人比較贊成看中醫,中醫是治本,不只有治標。但現在這個時代人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去看一個中醫,他把你的脈把完之後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訴你要調養半年才能夠把身體調好。很多人一聽半年,怎麼樣?我哪有這么多的時間來調養!結果西醫告訴他一針打下去馬上舒服,他很高興,但是往後他就必須依靠針、依靠葯來過日子,而且副作用特別大。所以我們自己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夠讓自己健康,也才能夠讓父母身體健康。
再來,養父母之心。就是你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媽媽打一通電話給你,然後東聊西聊,你也聽出來母親是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還想念小孫子,這個時候我們要能夠體恤到父母的這一份心。
我們有一個老師,聽了中國文化的課程,她非常歡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課的時候都是非常專注,只要講到一些聖賢的故事,她馬上奮筆疾書把它記下來。三個月之後,有一天她走向前來,跟我請教了一個問題。我就問她:「您聽課三個月了,怎麼從來沒跟我談過話?」她說:「蔡老師,我看您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擾您。」我一聽很感動,她的心時時能體恤別人。她說她聽了三個月,自己還有家庭很受益,她覺得不能只有她家裡的人受益,還希望能夠回到故鄉去教一些失學的孩子,也讓他們有學習聖賢智慧的機會。
我們一聽很高興,也很隨喜她的這份發心,所以我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課本七百多個故事趕快送給她,然後很多老師了解到她這種存心,也把他們很寶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順暢,教到目前為止也已經八個月了。有一次她的父親打電話給她說:「女兒,你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父親很高興,你的行為父親覺得很光榮。」一個父親講出這樣的話,代表父親對她回饋鄉里的這個行為很認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親也有這個志向想要利益社會,女兒做出來之後他覺得很歡喜也很欣慰。這也是我們繼父母的志向去回饋社會。
有一次,這位老師教孩子《弟子規》中的一句:「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位老師非常用心,她先買了一大袋的荔枝帶回去。教完這一句教誨,她引導孩子說,我們學完「入則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勞,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侍奉父母;別人的父母同樣也很辛勞,同樣對家庭有貢獻,對社會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個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們尊敬、孝敬。講完之後,這位老師就說,我們學完之後就要馬上去做到,所以就讓小孩拿著荔枝到鄉里去送給一些長者。一群孩子在鄉里跑得不亦樂乎,每個長輩接到這些孩子送的水果,內心都非常歡喜,所以那一天整個鄉裡面這種敬老尊賢的風氣達到了一個頂點。隔天她父親又打了一通電話給這個老師,告訴她鄉裡面很多的長輩打電話到家裡來。這些長輩講了一句話,說我們鄉裡面從來沒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這么樣關心自己的家鄉。她父親在講這句話的時候,心情非常地高興、歡喜;女兒聽到父親這么講,心裡也很欣慰。
諸位朋友,她父親這個歡喜跟買一件新衣服給他一不一樣?不一樣!買一件新衣服快樂一下,女兒的行為讓他覺得光榮,可以歡喜、欣慰一輩子。《孝經》裡面說「立身行道」,用自己的德行去幫助這個社會,讓所有人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養育出這么好的孩子,這個孩子才這么有成就,為社會付出,所以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德行讓父母感受到光榮的時候,那就是一種大孝顯親的表現。所以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夠因你自己的成就來讓社會肯定父母對你的教誨,這就是養父母之心,也是養父母之志。
最後我們提到的是養父母的智慧。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縱使有錢也不見得快樂。我們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錢,但是每天在那邊想有一千萬、想要兩千萬,有了一千萬看看別人一千二百萬,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煩惱當中。孔夫子曾經提到人生有三戒,有三件事情要特別謹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輕人)最忌諱的,「戒之在色」。《弟子規》說「非聖書,屏勿視」,結果現在很多的媒體都是暴力跟色情,孩子受污染之後心性就很難清澈。父母要懂得替孩子抵擋這些污染,電視節目也要替孩子選擇,不能讓他接觸太多暴力色情的東西。「壯者戒之在斗」,年輕力壯,很容易跟人家競爭起沖突,所以這個時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在肢體上產生一種敵對狀況。當然我們假如從小告訴孩子懂得處處替人著想,懂得擴寬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這些過失。
最後一條是「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實說白一點,就是貪,貪心,貪這個、貪那個,別人的孫子又怎麼樣,我們又沒有,常常就在這種情緒當中,很難快樂,很難知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機會,趁父母心情比較好,引導他這一些執著要懂得放下來。告訴父母,錢夠花就好,家財萬貫每天吃多少?還不就吃三餐。縱使你有很多間房子,躺下去之後睡多少?還不就躺六尺而已。
所以人生要知足常樂,讓父母一些貪念能夠慢慢放下來。更重要的,引導父母接受聖賢教誨,讓他們的心能夠安住在聖人的引導下,晚年就會愈走愈清凈,愈走愈自在。當父母的晚年能如此的話,我們的孝道就做得更圓滿。
在中國幾千年的孝道中,最遺憾的一件事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養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順,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扛回來讓他的父母吃。後來他當了大官,每天吃得非常豐盛,都很多道菜,結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問他這么樣的山珍海味,你為什麼吃不下?子路說,這一些飯菜比不上我去幫父母扛了一百里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現在也沒有機會吃這么豐盛的菜餚。他能夠替父母分憂,能夠奉養父母,這種日子他覺得非常踏實、非常歡喜。所以行孝一定要實時去做,人生在報恩、在行孝當中,你會走得很踏實。
『肆』 對父母孝順的感悟句子
1、父母給了我們來到人世間的權力,父母嘗遍了人世間的苦辣酸甜。新人為父母敬上一杯孝心茶,感謝親愛的爸爸和媽媽。新郎新娘,把所有的表白和感激化作深情的擁抱,再一次投入那溫暖幸福的港灣!
2、感謝父母給予的養育之恩,感謝父母無私的奉獻與關愛;感謝父母的教誨,使你們懂得什麼是真愛、什麼是美好;感謝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使得今天一對新人有了美好幸福的婚禮;對父母的承諾與祝願,用心的表達出對父母的愛。
3、感謝父母這些年來對我的培養,你們辛苦了。每次看到你們臉上的皺紋和頭上的白頭發,我的心裡總是算算的。女兒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好好報答你們兩位的養育之恩。
4、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關愛父母,使我們的責任。
5、自從我呱呱落地一來父母就給予了我最無私純潔的愛,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是你們給了我生命,是你們把我撫養長大。今天我成家了,謝謝你們一直陪伴著我。以後我也會像你們一樣,為我的孩子送上全部的關懷。
6、心中懷著感恩,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刻刻感謝著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不需要驚天動地。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生日時獻上一句祝福和一張卡片,在父母勞累後為他們揉揉肩,捶捶背。幫母親洗碗,掃地,疊衣服。與父母多說說知心話,多交流,有事就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他們擔心。我們要用心去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為了我們他們多麼辛苦。用心去傾聽父母的煩惱,讓父母減少點壓力。心懷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心懷祝福,祝福父母,天天快樂,天天幸福。
7、不能在嚴寒里送一件衣衫溫暖你的胸膛,不能給你燉一鍋雞湯將你的身體強壯,只因孩子身在遠方,不能陪伴你的身旁;感恩節里,惟願父母安康,說一聲謝謝表達衷腸。謝謝,我最親最愛的人。
8、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我覺得這句話說明慈母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對花一樣重要。
9、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看待老師,看待社會吧!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更會讓你覺得快樂!
10、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生命,擁有生命才能擁有一切。為此我深深地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世上最難報答的就是父母的生育之恩,養育之情。
11、父母,自己的父母誰都不會陌生吧?可是你想過感恩他們嗎?要是說不知道,那可就糟糕了,因為他們生育了你,教你說話、吃飯、走路……,你的一生全部都是他們教給你的。
12、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里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天天都會把她的暖和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感謝你們,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跟隨在我身邊,對我細心的呵護與照顧。
13、父愛如水,母愛如山,我們家不一樣的父愛母愛,也為我和弟弟撐起了一方晴空,鋪成了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那條路上滿滿的都是愛。
14、母親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終生難忘。母親的那份守望,不僅是血脈的延續,也是人類發展的希望。世上神聖的東西很多,然而最神聖的莫過於母親。
15、當我在一些方面總上得到老師的表揚時,你們綻開了長久沒有的笑容。從四年級開始我就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壓力在哪裡,我知道我應該干什麼,而不應該干什麼,我要讓父母放心,不要再讓他們操心。
16、藉助這次生日會上,我想對你們說一聲:謝謝!你們無私的愛,不圖回報;你們給於的生命和關愛,使我們成長;你們給孩子的永遠是包容、理解和給予。
17、有人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父母的愛。父母為了子女可以傾其所有,作為子女請不要吝嗇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在結婚、生日、工作和學習取得成績的時候,向父母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恩之情。即使是一個擁抱、一句簡單的話語、抑或一份小小的禮物。
18、母親,我是一朵白雲,您便是包容我的藍天,我是一棵樹,您便是滋養我的土地;我是一隻飛鳥,您便是庇護我的森林;只要我的青春有您在,我就不會悲哀,即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只要我的生命還有您在,我就不會悲哀,即使我陷在茫茫沙漠,也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只要我的明天還有您在,我就不會悲哀,因為冬雪會因您而悄悄融化,春雷定將因您滾滾而來。
19、母愛似水一般柔和,溫和而細膩;父愛如山一般雄偉,深沉而偉大。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臂彎下長大,如今,我們就要陪伴在父母的身邊,讓他們安詳地度過後半生,不讓他們感到孤獨。我們應懂得感恩,感恩所有為我們付出的人!
20、親情是樹,每個人都是它的一條根,讓它吸收營養永葆青春;親情是河,每個人都是它的一條支流,讓它永不幹涸澎湃向前;親情是火,每個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讓它永不熄滅溫暖四方。
『伍』 養母對她養女從小到大都不關心不太疼愛她,養女的心裡會有什麼感受
養母對他的養女,從小到大都不關心不心疼,這樣會讓養你的心裡的確是非常難受。
每一個人從出生就會有自己的父母,有可能由於一些其他原因,失去了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人往往都是比較閉塞的。當然,如果自己有了養母,還是得不到幸福或疼愛,那我認為對這個養女是極大的打擊。他會感覺到這個世界上沒有溫暖,從此也會變得性格孤僻。
『陸』 從小知道自己是被抱養的,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在我十歲那年,無意間聽到媽媽和別人聊天,得知自己是抱養的,當我知道這個消息後,對我打擊很大,如同晴天霹靂一般,滿腦子都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要拋棄我。
那天,我整整在床上躺了一整天,不吃不喝,可把我的養父母給嚇壞了,可是我轉念一想,我也是幸運的,畢竟我的養父母特別疼愛我,雖然生父生母不要我了,但是養父母把我當成親生孩子一樣對待,遇到他們是我最大的幸運。
於是我振作起來,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我一定要好好讀書,等將來報答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
『柒』 養父母為什麼會對養子,有所顧忌,產生懷疑,不信任,不會關心,心疼,不會真心對待,心裡永遠都會隔著一
晚上睡不著,看到你的提問,我深有同感,越想越傷心。這個問題困擾我多年,一樣難過。養母生病,跑了好多年,該花的都花了,經濟條件也不好,但在養父母眼裡都是我欠她們的,永遠。和親戚說我不孝順,花很多錢,都被抹去,不讓任何人知道。我結婚是自己拿的彩禮,把自己嫁出去了。沒有嫁妝。夫家很窮。只因不想讓我過的好。
無論怎樣付出,都是欠她們的。
弟弟也不同。從小寵溺。結婚還有的都有。上學我出錢,結婚也出。
從畢業,我就自力更生了。自己對自己很摳。攢錢。因為我知道沒人會心疼你。
我也有孩子,才明白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多麼無私的付出。
而我只能做到此生不相欠。
我多麼羨慕周邊所有的人。累了有人疼。
多年的無助孤單。
我很想知道自己的生母。無數次想,有生一見。只想能痛痛快快哭一場。
『捌』 自己認為的親生父母,現在變成了養父母,內心的情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現在有的孩子會被別人領養,但是養父母為了怕孩子心裡有一定的隔閡和壓力,就不會告訴孩子領養的真相。但是事情也會有暴露的那一天,那麼當自己認為的親生父母現在變成了養父母,內心的情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作為孩子能夠長大成人都是父母的功勞,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讓自己能夠在這個社會生活中立足,這都得益於自己的親生父母和養父母的無怨無悔地付出,沒有他們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所以我們內心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和愛是永遠不會變得。我們要珍惜這份親情,只有這份真心才是永恆不變的!
『玖』 親生父母會因為孩子很多地方所感觸,就像孩子有成就很自豪這種事情,養父母對待孩子會具備這些親情情感嗎
我覺得養父母更有感觸。一對養父母如果孩子出色,或做了讓父母感動的事或言專語。他們覺得自屬己的付出十分值得。會十分欣慰、自豪。如果是親生的,也許感動一下,但覺得這是自己身上掉下的,是親情,是應該的。馬上就不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