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的優秀品質都有哪些
我父母勤勞、節約、孝順、能吃苦。他們都是農村的,勤勞節約能吃苦在我懂事以來就是這樣對他們認知的,孝順則提現我在我奶奶身上。我奶奶有兩個兒子,但是照顧她的只有我爸媽。
2. 好父母應該有哪些品質
1. 身體健康且精力充沛
撫養孩子即是智力活,也是體力活。當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時,需要父母頻繁餵奶、換尿布、洗衣服等,而當孩子稍微大一些時,需要父母適時給予擁抱,陪著玩耍,這些都需要消耗父母不少體力。在學習站立和走路的時候,父母還需要有足夠的體力隨其左右,做好保護。
總之,無論你在做什麼,在什麼地方,聽到寶寶的啼哭,你需要立刻做出反應:跑到他(她)身邊,抱起他(她),安撫他(她),看他(她)需要什麼,這種立刻做出反應的能力,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障。
2. 情緒穩定且可依賴
父母需要有能力給予孩子穩定的反饋,讓孩子可以預期到父母的反應。
這里有個很糟糕的父母的例子。這對父母有好幾個孩子,而且他們非常討厭孩子哭泣,認為孩子一哭,就證明是父母做得不好。他們會像很多家長一樣,用暴力來制止孩子們的哭泣。但是,這個例子中的奇葩父母,不僅僅是用暴力解決問題這么簡單,他們會用哄騙的方式哄孩子來到他們的身邊。比如「寶寶,別哭,來來來,讓爸爸媽媽疼疼!」當孩子來到他們身邊,准備依偎著享受點父母的疼愛時,迎接來的就是一巴掌。這些孩子們長大後,一直沒有辦法信任其他人,而且他們跟父母的關系很差,幾乎很少聯系。這對父母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父母是沒有辦法信任的,也是沒有辦法預測和依靠的;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互相矛盾。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連最親的父母你都沒有辦法信任,你還能信任誰。所以,優秀的父母是在孩子遇到任何事情時,都知道父母(或者媽媽)是可以依賴的。
3. 善於表揚且樂觀自信
虎爸虎媽的教育方法吸引了一大批家長粉絲,認為這種「棍棒」下必然出「好孩子」。但是,心理學家認為,「體罰」孩子是最無能的家長的最後辦法,而贊揚孩子的優秀行為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法。
體罰孩子不僅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還會令其更容易抑鬱、葯物成癮和患上精神疾病。另外,這些孩子在無形中學習到了「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這種行為模式,對以後親密關系,以及與自己子女關系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棍棒教育」不是優秀父母的教育模式。
父母強烈的自信和樂觀可以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信號,成為孩子的優秀榜樣,還可以激發孩子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外在世界。同時,強烈的自信心也會促使父母不斷學習,更好地照顧和培養孩子,解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3. 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哪些比較好的品質
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定要誠實,這樣將有助於你走向成功;一定要做個有孝心的孩子等等。那時的我很小,總是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長大後,我懂事了,也明白了父親的那段話,更從父親身上學到了這些。
父親是一個生意人,他的聲譽很好,許多人都願與父親一起合作,原因就是父親憨厚老實,誠實守信,很仗義。父親從來不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比如有的人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用非常惡劣的手段欺騙那些消費者,有的人是故意將假鈔給消費者,或者使用假冒偽劣的不合格的商品來哄騙消費者……而這些,恰好是父親最討厭的行為,他向來都是本本分分的做生意,從不耍手段。而這些品質,使父親的生意越來越好。從父親那裡,我學到了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
父親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聽話,並且非常孝順父母的孩子。聽奶奶說,父親上學時手裡得到什麼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留著拿回家後與爺爺奶奶一起分享。而且父親現在也保持著這個習慣,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留著給二位老人,父親曾對我說:你一定要聽話,爺爺奶奶很不容易。一定要孝順他們。從父親身上,我學會了一定要孝順父母。
4. 你的父母有哪些優秀品質
母親善良助人為樂的品格,時刻記在我的心裡。有一個鄰居,她的腿腳不利索,母親經常幫她挑水,拾柴,甚至有時候把柴火送到她的家門口。有時我們家裡做了好吃的,,母親盛一大碗叫我送過去,或者乾脆叫上她的全家人來吃,,那時沒糧食都不多,我真佩服母親的心胸和氣度。記得有一次在村子西頭曬花生,天空突然陰雲密布,雷聲轟鳴,眼看就要下一場大雨了,母親趕緊收了自己的花生,又趕忙去幫別人收,母親不僅幫別人收到一堆,還幫別人挑回家,母親累得直不起腰,大雨傾盆而下,把母親淋成了落湯雞,回家後母親感冒了幾天,村裡人都來看望感謝母親。他們說如果沒有母親幫忙,花生或許真的被水沖走了。母親說不必言謝都是鄰里之間,相互幫幫忙是應該的,做點好事是舉手之勞,是積德積福。
母親誠實節儉的品格鑄就了我。中國人說勤以持家,儉以養德。不論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在後來有所改善的時代,
母親始終不改勤儉的品格,並沒有說因為生活的改善而鋪張浪費,吃飯時哪怕掉了一粒飯也要撿起來,收割稻穀時那是真正的做到顆粒歸倉。
母親誠實純朴,從不說假話空話,更不會說甜言蜜語哄人騙人,始終以誠待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母親的品格得到村裡眾多人的贊揚。
母親做事認真負責,善始善終的品格融進我的血液里。母親做任何事情都會堅持做完,不會半途而廢,哪怕再苦再累都不會推給別人,還是自己堅持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且是認認真真的高標準的完成,不會是敷衍了事,偷工減料,馬馬虎虎的應付。母親說敷衍敷不過去的,人都不是傻瓜,做人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騙人的事是不會長久的。
5. 你覺得爸媽身上都有哪些高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父母很有責任心,能做到自己該做的事,不推諉、不逃避自己的責任。其次,父母有寬容心。能夠寬容孩子的錯誤,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第三個是尊重、理解。孩子有孩子的想法,雖然和他約想法比較幼稚,但是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犯錯的過程中。總結錯誤,總結經驗,在失敗的基礎上成長,能錘煉一個孩子的韌性和反省能力。家長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
6. 從自己的父母身上你學到了哪些優良的品質
婚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一團亂麻,總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芻吵打架,但他們學會的是相互忍耐,包容對方的缺點。才能婚姻合諧,家庭幸福。
7. 現代家長的素質包括哪些方面
1、威信
家長的威信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從這點上來說,我們每個家長都應該以身作則。
2、責任
家長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甚至放棄家庭育。
3、堅持
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心理的成熟、性格的完善,所有的一切都是堅持的結果。這個等待的時間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有那個說法,活到老學到老嘛,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
4、快樂
協助孩子成為快樂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生活得快樂。這個快樂是需要度的,現在的孩子大多早熟,她們顯然不太完全懂得有些話的含義,僅僅一味地去說而已,或者在她們的幼小的心靈里有點朦朧,我想我們小時候也應該是這樣子的,很想快樂地生活,哪怕作業多一點點。
5、水平
家長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作為家長,當發現孩子身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就應該即時告訴他改正。
6、寬容
家長對孩子的寬容,首先要建立在孩子做錯事之後,已經理解到做錯,感到內疚,受到自責的基礎上,而且家長應該從表情到語氣都要讓孩子切實感到,家長對他們的錯誤很痛心、很惋惜,同時也寄希望於他將來能改正。
7、業余愛好
現如今的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強,隨處可見學各種藝術特長的孩子,鋼琴、小提琴、古箏、舞蹈、美術、樂理、英語等。這也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從小認真做事的機會,同樣這樣活動也許能夠確立某些孩子的奮斗目標。
8. 爸爸媽媽應該有哪些精神品質
認真負責、勇於擔當
孩子需要父親給他高質量的「黃金時間」
作為父親,自然要對家庭負責,這就包括對妻子、對孩子和對長輩負責;作為從業者,要對工作負責;作為社會成員,要對社會負責;等等。也許可以說,是否有責任心是評價父親的最重要的標准。如果有責任心,父親自然會把教育孩子作為大事放在心上,千方百計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需要足夠多的親子時間,但更重要的是親子時間的質量,如果對孩子不理解、不尊重,即使天天與孩子在一起也會讓父子、父女間沖突不斷、日漸隔閡,相見不如不見。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父親的高質量的「黃金時間」:專注;以孩子的需要為中心;以傾聽為主。
「黃金時間」可以融洽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父親是真正在乎自己、關注自己的,這對孩子的安全感和價值感的獲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十幾分鍾的「黃金時間」抵得上幾十遍甚至幾百遍內容空洞的「我愛你」。
9. 最容易培養出優秀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擁有哪幾種品質
最好的教育,實際上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孩子能夠努力學習,成績優異,最根本在於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的教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這七類家庭,已經預定了未來成功孩子的名額,與有錢沒錢無關!一起來看看吧。
04、父母也愛學習
莫言曾在微博中說: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於最早舉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雛鳥,父母僅僅會愛並不及格,因為母雞也會愛,何況最真摯的愛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須接受訓練,具有相當的質量才行。」
而學習,則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
曾被評為首屆中國書香之家、首都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的李岩一家,是因學習而改變人生軌跡的典範。
畢業於山西礦業學院的李岩做過採煤工程師,後來辭職到北京,先後從事過IT、傳媒等職業,後來辭職創辦了「第二書房」。
這一切,跟這個家庭的一個特質分不開。
李岩全家都是「極度愛書之人」,無論去哪裡,隨身都會帶一本書,女兒從小耳濡目染,也養成了隨身帶書、隨時閱讀的習慣,成為了北大才女,並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而他的太太劉稱蓮,在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中,也自學成才,成了知名的家庭教育專家。
「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為讀書而改變,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岩如是說道。
董卿說:「要想你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營造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在閑暇時間,父母能夠放下手機,關上電腦電視,拿起書本,拿起報紙,多閱讀,或者學習一門技能。
從李岩的家庭來看,正是因為家長的自我提升,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女兒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這樣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學習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而不是一種被強制性執行的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