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父母采訪記錄該怎麼寫
把爸媽作為采訪對象,你好比小記者,來一次個人專訪!
可以采訪一下他們小時候,然後與你們現在做一下對比!
也可以設定一話題,請他們就此談談他們的想法,由此顯現出他們是怎樣一種人,在你心目中!
也可以就爸媽的日常生活做一次采訪,從中了解他們的辛勞!
、、、、、、你覺得你能把握好哪塊兒,就采訪那塊兒,完全由你決定!多牛喲!
好好想想!趕緊過一把記者癮,讓爸媽也風光一回吧!
❷ 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父母當年怎麼過寒假,想想采訪應該怎樣進行。[作文]
和你父母溝通,了解當年真實的情況對白詳細都寫下來.然後聯合到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❸ 小記者怎麼寫采訪稿
對父母進行的一次采訪
時間:
地點: 采訪者: 被采訪者:
采訪者:爸爸媽媽,現在我是采訪者,你們是被采訪者,我問你們答,可以嗎?
父母:可以。
采訪者:爸爸,我想請問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況怎樣呢?
爸爸:現在還可以,不過09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有挺大影響的,現在正在慢慢恢復。
采訪者:媽媽,我想請問一下,您對子女教育的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呢?
媽媽: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過得舒服,玩得開心,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厭惡勞動的思想。
采訪者:爸爸,請問您有什麼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覺得應該讓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尊重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而擁有的對於快樂、溫暖、安全、生存、愛、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等的需要。
采訪者:媽媽,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請家教,請問您是怎麼看的?
媽媽: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多思考,多做習題。不然請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績的。
采訪者:這次的采訪完畢,謝謝!
❹ 小記者的采訪稿
所謂采訪式作文訓練是指讓學生進入生活深處,貼近生活選取文材,零距離尋找寫作內容的訓練。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孩子們寫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思路短、靈感慢、斷橋和文章結構層次亂等問題。經過十幾年的一線教學嘗試實踐,探索完善,下面的采訪式寫作六法可供參考。
一、聊天、轉告及訪問描寫
讓學生把自己與同學間、父母間的聊天過程有選擇的記錄下來,然後整理成一片完美的文章,且加上合體的作文題目。或把別人轉告給你的事情及你訪問別人的經過記敘下來,作為日記式作文描寫。聊天、轉告及訪問式描寫把學生寫作選材帶入零距離,使學生短時間內透過寫作霧紗,摘掉寫作墨鏡,看到寫作清晰的境界。
二、家庭中的喜事、憂事、煩事等描寫。
家庭是一個團體,是一個時鍾式的運作機構,每天總要發生一些可泣可歌的事情,這種事情可以直接敲擊著學生的心靈,伴隨著他們的生活。因此,讓學生把這些內容寫入自己的文章,即真實可信又能生動感人,還可以把學生帶入生活這片人生的田野寫自己的故事。可謂三全其美。
三、影視觀後回憶描寫。
影視片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品之一,如何讓學生看好這些劇片,是現實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而,讓學生帶著寫作目的去觀看電視內容,借著劇中內容讓學生展示寫作技能,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另一條捷徑。這種練筆方式既可以對劇中情節內容進行描述,也可歸納劇中主要內容,還可以內容與感想同時練筆。 四、設計場面情景描寫。
設計場面進行情景描寫,可有教師課前設計,也可由學生分組進行自己設計,但這個過程事先不必公開,以免失去寫作意義。其做法是:設計一些通俗易懂的場面表演過程。讓學生看後,把情節中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和外貌及故事情節寫出來,然後讓學生修改交流,評選出優秀文章。這是一種極端直觀性的寫作訓練,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使學生懂得寫作是地地道道的生活描述。
五、班會、隊會和校會描述。
班會、隊會和校會是學生經常見到的會議。各種動員會、總結會、表彰會等周周必開,月月必有。如果能把這些寶貴的資料用於寫作,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各種會後安排學生把會議的過程和對會議的感受寫下來,不僅可以鞏固對會議內容的記憶,還能促使學生感受到寫作材料無處不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會議記錄,什麼叫做寫作,把學生作文帶到現實生活。
六、故事、讀感悟描寫
學生時期最大的興趣是聽別人講故事,我們不妨抓住這一興致,開展寫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把故事內容同生活現實聯系起來,藉助故事情節加上自己的經歷感受變成自己的文章。這是創新作文訓練的一種新舉措。學生運用半嫁接式寫作既可減少了寫作難度,又可以開發想像力。藉助別人的馬走自己的路,學生寫起來就感到輕松自如,很有班貨物興趣感。特別是對那些寫作時,靈感慢、興趣低的學生壘了一個好大的寫作「台階」。
類似采訪文章
我:您小時候愛讀書嗎?
媽媽:我小時候很愛讀書。
我:您小時候愛讀什麼書?
媽媽:《英雄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紅樓夢》……
我:家裡人不讓您看書嗎?
媽媽:家裡人不讓我看書,確切的說應該是沒有時間讀,因為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我最喜歡幫他們看果園的果子,那個時候我就有很多時間讀書了。
我:您的書從哪來的?
媽媽:我讀的書大多是借來的,家裡沒有錢給我買書,村裡有一位老師家裡有很多的書,為了能借到書,我經常討好他的女兒,常常幫他做一些力氣活,這個老師心地善良,她知道我學習很好,又看到一些書能夠完好無損的還回去,就答應多借我一些書看。從他那裡我讀過《格林童話》,知道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認識了董存瑞、雷鋒。讀書給我帶來了很多樂趣,讓我了解了大山以外的世界知識。
我:小時候您讀過什麼類的書?
媽媽:因為不是爸媽買的,書大多是從那個老師那裡借來的,所以,基本是兒童書。
我:您對現在的孩子讀書一有什麼看法?
媽媽:大多數孩子喜歡電腦、游戲機,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苦差事。生活好了。讀書也少了,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我希望現在的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和媽媽談完之後,我就想我原來是那麼喜歡玩游戲機和電腦i,我以 後一定不玩游戲機了。因為多讀書,讀好書能增長知識。我現在正在看一本《哈利~波特》,它是一本幻想小說,裡面不僅有驚險的情節,還有精彩的對白,對我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多讀書,讀好書,我會永遠記住媽媽這句話的!
❺ 如果要對父母的工作進行一次小記者訪問你想提些什麼問題請設計一個訪問提綱吧
可以通過對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對線索的整理,進行問題的設計。需要說明的是,問題的設計是需要環環緊扣的,它們之間並不是分散的關系,采訪就是一條流水線,記者需要做的是沿著這條流水線向下走。
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質,盡力想辦法讓事件的參與人告訴人們事件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他本來想收到什麼樣的效果。讓讀者讀完之後也覺得還是有所收獲的,如果你的讀者看完之後覺得不知所雲,好的證明你本次的采訪是失敗的,其實從源頭上已經失敗了,在於你的問題設計不合理。
例如,對父母進行的一次采訪:
采訪者:爸爸媽媽,現在我是采訪者,你們是被采訪者,我問你們答,可以嗎?
父母:可以。
采訪者:爸爸,我想請問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況怎樣呢?
爸爸:現在還可以,不過09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有挺大影響的,現在正在慢慢恢復。
采訪者:媽媽,我想請問一下,您對子女教育的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呢?
媽媽: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過得舒服,玩得開心,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厭惡勞動的思想。
采訪者:爸爸,請問您有什麼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覺得應該讓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尊重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而擁有的對於快樂、溫暖、安全、生存、愛、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等的需要。
采訪者:媽媽,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請家教,請問您是怎麼看的?
媽媽: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多思考,多做習題。不然請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績的。
采訪者:這次的采訪完畢,謝謝!
(5)小記者采訪父母怎麼寫50字擴展閱讀:
一般記者在去采訪之前會准備一份采訪提綱。采訪提綱,就是要采訪對象要回答的一些問題的羅列。這些問題又不簡單是乾巴巴的羅列,需要的是對他本身的認識。
1、確定采訪主題
一般記者進行采訪之前實際上已經確定好了采訪主題,而記者需要做的就是圍繞主題進行相關背景調查,快速翻閱資料,做到心中有底。記者要采訪首先要比被采訪者在這方面還懂得要多,雖然不可能是專家,但可以借著快速充電成為半個專家,不然去采訪,可能會丟人。
2、熟悉被采訪人資料
舉例來說,采訪的是某個事件的某個人,那麼需要了解圍繞這個人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做個一個全面調查,比如有著他的經歷、讀過什麼樣的學校、有著怎樣的性格、辦事風格。也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深入了解采訪背景
如果采訪的是一個事件,那麼同樣需要對事件先做一番調查。需要調閱大量的資料,同時,要將各個媒體不同角度進行的采訪和報道做個總結。需要將事件里的這些人物之間的關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後站近了看站遠了看。
4、整理線索
通過對被采訪人和采訪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經成型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及還未成型的觀點,尋找本次采訪線索,也即突破口。
5、羅列問題
將問題設計之後你就可以在紙上羅列你的問題了,羅列完之後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訪提綱是否有什麼漏洞。
6、其他
以上都是采訪前的准備工作,關鍵在於采訪過程。在采訪過程中,會發現有時候訪對象並不像想像的那樣沿著你的思路走下去,所以記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訪主題不發生偏移,同時還要注意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線索。
❻ 寫好自己當小記者采訪長輩童年生活的發言稿
長輩、父母的童年生活:太奶奶告訴我她們那個年代是封建時代,日子過的很辛苦,因為那時候太奶受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從來沒進過學堂,所以直到現在還不認識字,太奶剛說完,奶奶就接著說她們小時候雖然比太奶奶好一些,過生日和過年還能吃上有兩回肉。但是飽受戰亂和自然災害的痛苦,吃不飽飯,衣服常常打著補丁,為了保護好唯一的一雙鞋,奶奶總是光著腳去上學。爸爸媽媽告訴我,他們小時候可以上學,但學校離家比較遠,交通又不發達,他們每天很早起床去上學。為了省錢,他們每天省吃儉用,買少量的學慣用品,每天還要幫大人幹家務活。 長輩、父母的童年生活:太奶奶告訴我她們那個年代是封建時代,日子過的很辛苦,因為那時候太奶受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從來沒進過學堂,所以直到現在還不認識字,太奶剛說完,奶奶就接著說她們小時候雖然比太奶奶好一些,過生日和過年還能吃上有兩回肉。但是飽受戰亂和自然災害的痛苦,吃不飽飯,衣服常常打著補丁,為了保護好唯一的一雙鞋,奶奶總是光著腳去上學。爸爸媽媽告訴我,他們小時候可以上學,但學校離家比較遠,交通又不發達,他們每天很早起床去上學。為了省錢,他們每天省吃儉用,買少量的學慣用品,每天還要幫大人幹家務活。
❼ 如何采訪你的母親
我:媽媽,今天,我來采訪一下你的童年吧。
媽媽:可以啊,想問什麼盡管問吧。
我:好的,那我們開始吧。
媽媽:OK!
我:媽媽,你的童年一定很有趣吧?
媽媽:是啊,那時候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呢,我們還發明了許多游戲,現在想起來真懷念啊!
我:那當時你們都玩什麼游戲呢?
媽媽:我們女孩子啊,經常玩的是踢毽子、跳牛皮筋、跳「房子」。春天的時候,我們還經常去摘野菜,洗洗干凈就可以燒來吃了;夏天,偷摘農家的桑葚子,那是一種紫紫的、甜甜的果子,吃完後,我們的嘴巴和舌頭都變成紫色的了,想起來真是好玩。對了,還有捉迷藏,那可是最常見的游戲。我們是在小弄堂里玩的,我經常躲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裡,我躲得還不錯,都是好久才被找到的呢!
我:哇,聽起來味道真不錯!那你們是在什麼時候出去玩耍呢?
媽媽:那時候,我們早上就上三節課,學校也不提供午飯。因為我們離家都比較近,所以午飯我們都是回家吃的。每次我們都是匆匆忙忙地吃好午飯,就集合起來去玩了。下午我們上兩節課就回家了,回家後,在家門口,會擺上很多凳子,我們幾個小夥伴就一起寫作業。告訴你,我那時候可是優等生呢!
我:是嘛,那你好厲害啊!
媽媽:其實我也很羨慕那些男孩子的,他們經常玩一個游戲,就是官兵捉賊,先剪刀石頭布,選出一人當官兵,其餘的人就都是賊了,然後就追來追去,看誰被先抓到了。我一開始也和他們一起玩,但我畢竟是女孩子,跑步總是比男孩子慢,經常是第一個被抓到的,老是輸,漸漸地我就不玩了。
我:你們那時候好像大部分時間都在玩呢,好羨慕啊!
媽媽:是有一大部分時間都在玩,但我們經常幫大人做事情,很累的。不過你們現在也很累,天天都要學習,周末也要。
我:那你那時候有課外書看嗎?
媽媽:有是有的,但很少。我那時候蠻喜歡看小人書的,那時候也只有小人書可以看了,幾角錢就可以買一本了,相對現在來說很便宜,但對於那時候的我們,已經算貴了,所以家長不讓多買,我們就互相借來借去,你們現在想買什麼書就買什麼書,實在是太幸福了!不過你很喜歡看書,我也挺欣慰的了。
我:是啊,我們現在想買什麼書就買什麼書,可以盡情地看了。那這次采訪就到這里吧,謝謝你的合作!
媽媽:還謝謝合作呢,你還真像個記者呢!
望採納!!!!!~~~~~
❽ 采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的小夥伴三代人,記錄他們的新年願望,簡要寫出自己的采訪感受,50字以上
爺爺奶奶;希望兒女多回來陪伴些,身體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
爸爸媽媽:希望爸媽身體多好些,希望孩子多聽話一點,成績更好一點,更懂事些
小夥伴們:希望我們的友情更長久,大家天天開心,也祝我們的新年願望,可以實現
采訪感受
聽到他們的回答之後,幸福溫馨關心,不知不覺中已經感染到了我,在這個充滿大愛的家庭中,原來幸福是這么美好,溫馨是這么美妙,關心是這么無微不至,我體會到了,人間最真實的東西,在新的一年裡我彷彿有明白了一些事,愛無處不在。
❾ 口語交際: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父母當年怎麼過寒假,應該怎樣進行
1.最好先在紙上簡單記一下准備提的問題,避免來不及寫或者一時想不起問題;
2.問好,請求受訪者是否願意接受采訪;
3.按照問題的提綱進行采訪,對他們的回答要簡單地記,但不要記些沒用的,要記關鍵詞;
4.采訪完了要感謝他們的配合;
5.根據起初提的問題,和采訪時記的關鍵詞整理好,可以自己加一些銜接的詞或句子,然後寫成稿子。
給你提些問題的建議:以前的寒假與現在的區別?是否喜歡過寒假?寒假都做些什麼?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❿ 幼兒園小記者怎麼采訪爸爸媽媽
開展小記者系列活動。
第一樂章,為了賦予活動神秘色彩,在采訪活動前一天,就和孩子們約定,第二樂章,給孩子們留了小任務,和爸爸媽媽一起采訪社會上早起的人們。
第二樂章,給孩子們留了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