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我的父母那麼羅嗦
那是愛.講一個笑話吧,李連傑小時侯出門時,他媽媽總讓他帶手紙,他說啊啊,其實他媽媽說什麼,他根本沒當回事,一天,他剛蹲下,突然發現事情不妙,這才想起媽媽說的話有道理,從此才不厭煩媽媽的嘮叨.這告訴我們,大人的話,還是應該想想的,必定他們是過來人嗎,知道的多,大多對我們是有益的,不聽也不要厭煩,那是對父母不孝敬的表現.
『貳』 孩子很討厭父母啰嗦,你知道父母為什麼那麼啰嗦嗎
在抱怨父母的啰嗦的時候,要動腦子想一想父母為什麼啰嗦,是什麼原因養成父母啰嗦的習慣呢?對,是因為兒女。從兒女呱呱落地時,人們開始惶恐地做人家的父母,不知如何對待懷里幼小稚嫩的新生命。一切為了孩子好,是父母永恆的做事方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遍遍地對孩子重復著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正是這種經年累月的教導,才讓父母養成啰嗦的習慣,而且父母啰嗦的對象很單一,永遠只是針對自己的子女,這也是父母愛孩子的一種表現,是父母愛孩子的一種延續。
我認為,對待父母的態度,比起孝敬,孝順一詞更准確,順著他們既是孝道。父母還能啰嗦,證明他們身體康健,還能用慣有的方式愛著我們。忙碌的生活留給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多,聽聽他們的啰嗦又何妨?
『叄』 父母為什麼總愛嘮叨
1、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人與人關系疏遠的重要標志,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肆』 為什麼家長老嘮叨
因為他們愛你呀,子女士家長的希望所在,家長們將自己為能夠實現的理想全部寄託在子女身上,子女的行為對於他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成為最好的。
但是也別只看到這一面,父母其實是對兒女的要求最低的。他們對於兒女只有付出而不思回報。記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寢不在是多麼的無奈,記住好好的對待家長,就是好好的對待自己
『伍』 父母總是太嘮叨怎麼辦
父母太嘮叨,應該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化被動為主動。
從這種角度來想,當在與父母的對話中,對方開啟了嘮叨模式,對話的中心集中在你的身上時,我們需要想辦法將對話的重心轉向對方身上,再加上人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談論關於自身的事。
最終得到一個結論,當我們的父母開啟嘮叨模式是,我們可以反過來開始關心他們,你將變為發問著,並且引導著對話的前進方向。最終在雙方都愉悅的情況下結束對話。這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與人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雖然要想如蔡康永般會說話時苦難的,但是通過不斷地思考與反思,我們最終是能夠不斷進步的。
『陸』 導致父母嘮叨的原因有哪些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嘮叨是一種關心,也是父母「愛之切,恨之深」的表現,如果沒有愛的關系,絕少出現嘮叨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許多喜歡嘮叨的人,很少能主動發現自己是嘮叨的人!不僅如此,很可能還感覺自己說的不多。所以,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也就沒有改變的可能。想驗證自己是否是一個嘮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簡單,去買一個錄音筆或攝像機,讓孩子或其他家人偷錄,自己找時間聽聽或看看,立馬就能得到答案。既然嘮叨那麼招人反感,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嘮叨?第一,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與其不停的嘮叨,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會更好。第二,過度關愛,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父母對孩子事無巨細的照顧,那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但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是「小不點」了,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孩子必然不願意聽。所以,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千萬別嘮叨。第三,家長缺乏安全感,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往往會藉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贊許。於是,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難於完成時,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甚至是抱怨、訴苦,以期孩子能夠「達標」。第四,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系不佳。人與人關系疏遠的重要標志,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所以,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第五,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只好學習祥林嫂,不停的嘮叨了。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第六,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每當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總是按照成人的處事原則來判斷孩子的對錯,完全忽視孩子的發展特點。所以,只看結果的做法,不僅會用自己的話打斷孩子的話,還認為孩子是「狡辯」。這直接導致父母失去信任,並使孩子自尊心遭到傷害,嚴重的會自我封閉,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情!第七,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太強。不能否認,很多父母也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時間、金錢和精力上。但父母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聽自己的「話」,如果孩子幼小沒有反抗力量而不啃聲,父母就感覺自己沒有威望,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當面對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時,孩子的對立就讓家長不停「訴苦」,變成了一個「怨婦」!第八,父母的嘮叨,往往是家長有過高的期望。不少家長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期望考入名校,並作為教育「成功」標志。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驟去做,父母就忽視孩子豐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過督促來促進孩子。其實,這種無情和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第九,父母的嘮叨,往往出於家長對孩子什麼都想了解。現在許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於是事無巨細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願說,父母就會不停的嘮叨追問。可問題是,幼小的孩子難於記住當天所發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後的孩子,假設沒有良好親子關系,他們甚至連露臉的事都不願說。第十,嘮叨的出現,是交談雙方的興趣點不一致。不少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說,比如關注孩子的成績、人品、健康等,而這些對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結果而忽視過程,就使親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語言。所以,家長經常會插孩子的話,孩子由於思維被打斷很難恢復,交談直接變成了父母的嘮叨。上面啰嗦了這么多,其實,父母的嘮叨都是一種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從理論上說,適度的焦慮是比較好的現象,促使人們改變。只是當父母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變得嘮叨時,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們是否能承受你的負面情緒宣洩?
『柒』 媽媽很啰嗦怎麼辦
1有進有出。
對於媽媽的嘮叨,其實真的沒必要每句話都全部進入且停留在心中。有些不必要不重要的話語,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就可以。這樣一來,媽媽也達到了她要說的目的,你也不會感覺很煩,相安無事。
2
反客為主。
面對著媽媽的嘮叨攻勢,難道只能「坐以待斃」?不如反客為主!看到媽媽要嘮叨了,你就立刻轉移話題,把媽媽的話題轉移到別的地方,或者是你擅長的領域中,這樣一來,你就不會覺得很煩了。
3
轉移戰場。
如果你實在感覺很煩的,不如就找個借口,轉身離開。比方說接打個電話,然後說同學朋友有約,離開那個「是非之地」。這樣一來,你就不會再受到媽媽的嘮叨了。
4
點到為止。
面對媽媽的嘮叨,最好能做到點到為止。比方說你實在聽不下去的話,不妨就向媽媽直說:「這個問題咱們下回再交談把!」「我還有事,下次再談吧!」這種方式非常文明,而且很和平就解決問題了。
5
學會聆聽。
媽媽向你嘮叨,其實也是一種表達愛心,如果是不相乾的人等,我想媽媽也沒那麼多精力去計較。正是因為媽媽向讓你變得更好,她才會不停去叨嘮。所以說,要學會聆聽,從中能感覺到媽媽的愛。
6
一物降一物。
面對著媽媽嘮叨的攻勢,我們可以學會打太極,正所謂一物降一物。媽媽愛嘮叨,奶奶說不定會更嘮叨,讓媽媽和奶奶相互說話,說不定會更說到一起去。
『捌』 父母太啰嗦怎麼辦怎麼跟他們說
我們知道,人進入45--55歲左右,都有個更年期,更年期是中年走向老年的時期,體力、腦力及健康狀況均易使人感到「不如從前」,有的人還會傷感,總愛回憶自己的過去,認為這也行了,那也不好,內疚、自責。進而憂郁、悲傷,有些什麼話就非要說出來,財能排泄她們心中的郁悶。
作為子女,你了解這些以後,也應為父母想一想。天下的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你就得多體諒他們。人那,特別是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嘮叨.你是她的兒女,他們就會操心一輩子.有些根本不用交待的事.他們會一遍又又一遍的給你講.而你呢,認為自己是大人了.不用父母再操心了.父母的囑咐你覺得多餘.於是矛盾就產生了.我勸你呀,學會容忍爸爸媽媽的嘮叨.或者是你們認為的羅嗦.再不愛聽你也裝作認真的聽.他們樂意了.吵嘴也會少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玖』 父母為什麼愛啰嗦
理解你的郁悶,你是嫌棄父母啰嗦吧。
——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永遠就是個孩子,不管你長多大。
——他們怕子女幼稚、怕子女不成才、怕子女不懂處世、怕子女不會照顧自己,怕這怕那的。總是事事處處為子女著想、為子女擔憂、為子女操心,因為他們總是把子女當成長不大的孩子,因此總愛啰嗦,擔心子女出錯從而影響到子女的終身幸福。
——父母的啰嗦與生俱來,這是父母的天性所致,難以改變,只是啰嗦的程度和頻率不同而已。即使孩子長大了,夠強大了,還是絮絮叨叨,啰嗦不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那!
——理解父母的啰嗦是成熟的標志,說明你長大了。和父母交流相處,最有效的辦法是多加溝通。
——如果你想減少父母對你的啰嗦,還是去和父母真誠地溝通下吧。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表達你希望多點鼓勵和信任,少點啰嗦和苛責的願望,畢竟你已經是個成人了,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你會做好自己,不會辜負父母期望的。由於有效的溝通,父母是會理解你的感受的,或許他們不會處處對你求全責備、啰嗦不休的,會把你當大人看的。但不管父母怎樣啰嗦,能否請你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下他們的行為和用意呢?
祝樓主快樂幸福!
『拾』 父母啰嗦怎麼辦
父母愛嘮叨,這是每個家庭,做子女經常遇到的事情。我年輕的時候也和其他家庭子女一樣,也遇到過,只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在父母、兄妹、鄰居眼裡是一個很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每當父母在我面前嘮叨時,我都是這樣做:
一、立正站直,像在操場受訓一樣,認識聽父母訓示。為什麼會這樣,這也是總結出來的經驗。一開始我也反駁,但後來我發現,你越反駁,挨訓的時間越長,你若頂嘴,輕者挨罵,重了挨揍。什麼時候不頂嘴了,父母的氣才會消。慢慢的我就學會了,任憑父母嘮叨。然後,嘴甜一點,撿好聽的說,趕快下保證,父母就不再繼續嘮叨了。
二、主動找活干,遠離父母視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住的是平房,每排住六戶人家,四五排房有一個自來水管,按時供水。每次回到家裡後,都主動拿起扁擔、水桶挑水去,由於人多需要排隊接水,一次就需要半個多小時。擔完水後,再去生爐子做飯,吃完飯,打掃完衛生,做完作業,也該上床睡覺了。
三、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學會了和父母拉家常了,借著拉呱的機會,奉勸父母不要再嘮叨了:「爸媽,您們都嘮叨一輩子了,不嫌累嗎,我們聽著都感到累……」
每當回憶起青年時期,父母對著我嘮叨的場面,感到特別溫馨,多麼再想聽聽父母那訓斥的聲音,再多看一眼挨打的小竹桿……唉,天不暇年,父母於04至15年都相繼去世了,再也聽不到他們的嘮叨了。
每個人都有青春期,希望年輕人不要嫌棄父母的嘮叨,不要存在叛逆心理,更不要採取非常手段來抵觸父母的嘮叨,因為父母的嘮叨裡面,都飽含著殷切的期望和滿滿的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