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懂得尊敬父母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貳』 如何尊重父母
你可以看下(弟子規)有說,意思是,父母罵你不要頂嘴也不要表現不高興,父母如果有不對的,也要笑著勸說,供養父母,父母生病應該的在身邊,尊重包容理解父母的選擇。
『叄』 我們應該怎樣尊重父母呢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最真摯,與最內無私!為了養育兒女,付出了畢容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如綿綿春雨,滋潤著我們的一生。孝順父母從以下幾個細節做起:對父母有禮貌,進門打招呼。父母為你做了事,說聲謝謝;你若做錯事,應道對不起。父母如果在職,體諒他們的辛苦,自己多獨立,好好學習、生活,不讓父母太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讓父母太勞累。父母順心、喜愛的事,多做些,多遂他們的意。如果偶爾控制不住,對父母發了脾氣,過後一定向父母鄭重地道歉!尊重父母,不僅是傳統、禮儀等方面的尊敬,也要接受父母的處事方法。如有涉及自己的事,父母提出看法或異議,應委婉解釋,有商有量,爭取達成共識。單方面的「孝順」,一方面委屈自己,可能還會產生偏激情緒,不利親情的發展。尊重自己,也是尊重父母的一種表現。孝敬父母,不但要好好承擔贍養義務,而且要親力親為,滿足父母在情感、生活方面的需求。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料,耐心聆聽。多抽點時間和他們一起,共享天倫。孝順父母,我們獲得精神的富足與情感的升華!
『肆』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1、教育學生樹立「孝敬父母光榮,不孝敬父母可恥」的榮辱觀念和人倫意識,從而能自覺地做到體貼、關心、尊敬、熱愛父母.做一個懂孝敬,講孝行的孩子。
2、教育學生傾注情感與父母交流,激發其內心的親情。
3、教育學生繼承孝、敬的優良傳統,讓其最終內化為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
4、實踐強化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在常規訓練中,每月安排孝敬方面的主題,進行集中訓練,要求學生做到:講禮貌,讓父母舒心;多幫忙,讓父母省心;好學習,讓父母開心等。在過程中,做到有指導,有督促,有檢查,有記錄,將這些內容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定期評選孝敬之星,予以表彰。「
『伍』 孩子應該怎麼尊重父母呢
孩子尊重父母的表現有很多,要從語言、行為、思想等這幾個方面來說。比如說孩子要禮貌地和父母說話,不能對父母動手,還有要理解和體諒父母。只要你的孩子做到這幾點,那麼他就是一個尊重父母的好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很深沉的,所以做孩子的應該要從小就知道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尊重父母的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
孩子尊重父母還體現在他們會聽父母的話,會懂得理解父母。懂得理解在家庭教育里是很重要的。在遇到事情時,尊重父母的孩子會首先詢問父母的意見,和父母商量,同時他們還會認真聽取父母正確的意見。
『陸』 如何尊重父母
父母親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尊重的一門學問,不論你有多大的理由,多大的借口,都不能讓父母親為你傷心為你流淚,這是我們作為兒子女兒必須做到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做到以下事項,才對的起你的父母親。
『柒』 怎樣尊敬父母
人有三個伴:上帝、父親、母親。一個人應該尊敬父母,不僅僅因為他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更因為他們給了他道德教訓。每一個真正的人都尊敬父母。
一頭騾子在路上走,遇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從來沒有見過它。狐狸觀察著它臉上的庄嚴神氣,它的眼睛很明亮,它的耳朵很長,狐狸心裡說:「我看到的這是誰呢?這個傢伙怎麼樣呢?我還從來沒有看到地像他這樣的……」
狐狸問騾子里誰生的,騾子回答說:「我的叔叔走起路來很驕傲,它是國王的坐騎。打仗的時候,它騰跳奔躍,猛烈地刨地。它的脖頸上披覆著鬃毛,它高貴的嘶鳴令人恐懼。它的蹄子像燧石。它們渴望鏖戰和毀滅……它的眼睛像火焰,像閃電。它是主人的力量之塔,伸出脖頸向前……這就是騾子的家譜。」
這個寓言說的是把自己從頭到腳華麗地裝扮起來的人……他裝著很偉大的樣子。但是,當有人問他的名字和血緣,他怕說出自己的父母感到不光彩,就說出使他顯得尊貴的親戚,一點兒也不說誰生了他……
在那些說自己的父母「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的人中,沒能找到一個真正的人。
要尊敬父母,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怎麼做。
一個人可能給父親吃肥雞而下地獄,一個人可能讓他的父親在磨坊里做工而去伊甸園。
為什麼給父親吃肥雞的人還要下地獄?
有一個人常常給父親吃肥雞。有一次父親對他說:「孩子,你從哪裡得到的這些雞?」他回答說:「老東西,別出聲,吃吧,就像狗那樣吃東西的時候不出聲。」這樣的人雖然給父親吃肥雞但要下地獄。
一個人怎麼可能讓父親在磨坊里做工還能去伊甸園?
有個人在磨坊里工作。國王下令每一戶出一個男人給自己幹活。這個人對他的父親說:「父親,你呆在這里,替我在磨坊工作,我要去給國王幹活了。因為如果工人要受辱,我寧願自己承受,不願你承受。如果有責罰,希望挨打的是我而不是你。」這樣的人讓父親在磨坊里工作,但還能去伊甸園。
一個人不能在言辭中不尊敬父親。為什麼?比如,如果父親年紀大了,早晨想早點吃飯,就像一般的老人那樣,他要求兒子早點弄吃的,兒子說:「太陽還沒升起來呢,你就起床要吃的。」
或者父親說:「孩子,你給我買這件衣服、買這些吃的花了多少錢啊?」兒子說:「我買了,已經付了錢;不關你的事,不要問了!」
或者他自己想著,說:「這個老傢伙什麼時候死?那時候我就解脫了。」
如果父親不小心違反了《律法書》,孩子不能斥責他說:「父親,你犯法了。」他也不能說:「父親,《律法書》是那樣規定的嗎?」
之所以不能這樣說,因為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父親的侮辱。
他應該這樣說:「父親,《律法書》是這樣這樣規定的。」然後他引用原文,讓他的父親自己得出結論——自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