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我爸我媽都那麼喜歡玩抖音呢
昨天晚上,我還在復習,突然收到老爸發來的微信。
他問我最近怎麼樣了,有沒有生活費。之所以這么問可能是因為我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向家裡要生活費了。
偶然間看到上次的聊天時間還是11月10號。
我爸:最近怎麼樣啊?學習累不累?
我:還好吧。您也要注意身體啊
我爸:我在忙幹活。
我:辛苦啦。
回完最後一句話,隨手點開了我爸的朋友圈。
11月份的一條,是轉發的新聞;10月份的兩條,是轉發的抖音,9月份的兩條,依舊是轉發的抖音。
唉,爛俗極了。為什麼我爸我媽都那麼喜歡玩抖音呢?
以前的我,可能會這么想;但是現在,我才終於明白:
其實父母的朋友圈,也反應了他們每天的狀態啊。
每天早上很早就去擠地鐵,幹完活後隨便在一個小餐廳點一碗面條,回到出租屋躺在床上,唯一的樂趣也只能是刷刷抖音了。
沒有五光十色的旅遊風景可以打卡,也沒有特色的小吃美食可以擺拍,有的只是每天早上一個電話催促立馬動身去幹活的日常。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主動給父母打過電話、發過微信了?
似乎每一次都是以要錢為目的才會去主動聯系父母,我們害怕打電話時面對父母無話可說的尷尬,害怕被問及一些不想說出口的事情,於是聯系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但作為子女的我們,又有多長時間能去陪伴父母呢?
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家又在外地,那麼每年能夠見到父母也只有寒暑假和國慶了。等到你工作了以後,你會發現,你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一年裡也只有寥寥幾天能跟父母見面。
如果父母現在50歲了,我們一年能見到他們十回,加起來所有的天數也不過四五十天了,而這個數字,只有兩個月還不到。
所以,趁現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去陪陪他們吧,不要在人都走的時候才後悔自己還沒盡完孝。
記得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每周給父母打一次電話,無論說啥。不要覺得沒話可說很尷尬,你能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就已經很開心了
2、記好父母的生日,在過生日的時候給他們一點小禮物,不管是啥,他們都會很開心。如果你還是學生,不建議給紅包,因為父母總會覺得你還沒掙錢,一般也不會收你的錢。送些小禮物,能讓他們心裡清楚,自己還是被掛念的。
3、主動帶父母出去玩,不管是吃飯還是去旅遊,你的決定會讓他們很開心的!
2. 家裡老人沉迷抖音走火入魔
實際上這就是抑鬱症的表現。或者是老年痴呆的表現。抓緊時間領他到醫院看一看,吃葯調理調理。不要嚇到正面沖突。把家裡網斷了。上不了網。慢慢的調整吧!對於老人不要太著急。該哄就哄了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