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申辦養老院需要什麼手續
一、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2、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3、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4、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下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二、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1、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或汪面報告。
2、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3、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4、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5、驗資鏈逗證明及資產評估報告。
(1)養老院質量大檢查操作手冊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十六條民政部門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審批和年檢工作實行政務公開,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視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社會福利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根據情況給予警告、罰款,直至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取締或者撤銷登記,並按管理許可權對直接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構成犯罪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國家關於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侵害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
(二)未取得《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擅自衫喚仔執業的;
(三)年檢不合格、限期整改後仍不合格的;
(四)進行非法集資的;
(五)未辦理變更手續,其活動超出許可范圍的;
(六)其他違法行為。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㈡ 養老院評估室物品有哪些
要看用什麼方法測量了,如果是用迴流法,那用到的設備包括冷凝管,電爐,燒杯,蒸餾瓶,滴定管等。如果用的是快速測定法,那用到的設備有試管,燒杯,移液管,烘箱,錐形瓶,滴定管等。
一般情況下老人入住前養老院會給一份詳細的入住需帶物品。一份三甲醫院的健康檢查報告。其餘需要帶的東西不多,有的需要不定期的補充(家屬送或者找院內工作人員幫忙買),一般來說被褥這個不用管,院里都會准備,家裡帶的也用不上主要尺寸不一。
養老院准備的這些東西質量也都不錯且都是新的,所以這方面大可相信養老院的,按照老人照護情況的不同需要准備不同使用物品,日常洗漱的用品這是最基礎的,如:毛巾,香皂,洗發水,牙膏,牙刷,口杯,擦臉油。
戴義齒的老人需要准備假牙清潔片(可根據老人在家平時用的酌情增加)根據季節准備需要的衣物鞋子,襪子最好准備寬松的,鞋子准備防滑的(護理型老人衣服上衣最好是對襟的,褲子松緊的就行),日常消耗品如:紙巾,洗衣液。
(護理型老人准備紙尿褲,護理墊,輪椅一類,便器根據性別准備,因為護理型且有意識的老人夜間上廁所會用到,有褥瘡的老人需要帶褥瘡墊或者褥瘡圈一類物品)。
㈢ 請問怎麼提高農村養老院服務質量
客運企業主要運用的信息技術主要是兩大塊,一個是GPS,這個關乎調度和遠程監控。另一個是ERP,就是根據實時的信息匯總得出決策的結論。服務:運用GPS可以知道客車在路上的運行狀況,因此方便調度。要是能給等車的乘客知道下班車已在什麼地方,知道還要等多久,他們就不容易煩躁,這是服務提升。隨時監控車內狀況保證司機對乘客的服務。安全管理:控制客車的載員,遠程監控車輛行使情況,防止超載、車速過快、司機疲勞駕駛等。
㈣ 養老院的九大風險分別是什麼
1、日常運營管理風險:日常運營中做好各崗位流程監督管理,對各全員進行風險意識教育。
2、法律風險:主要涉及長者護理級別的評估與界定、 長者家屬的擔保權與代理權問題、 長者及其家屬信息的有效性問題、合同有效期限與合同變更問題。
3、硬體設施風險:園區內硬體設施應達標,規范其日常管理、使用、維護流程。
4、服務風險:醫養康護學交修為聞樂之專業服務風險。規范痕跡管理和證據檔案管理。
5、政策風險:及時關注政府政策的更新與發布,如民政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大檢查。
6、消防安全風險:消防通道、應急演練、消防設施等安排到位。
(4)養老院質量大檢查操作手冊擴展閱讀:
處理風險的要點:
1、及時上報事件過程
發生風險,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及危機處置小組報告,在最短時間內最先獲得危機信息並制定應變計劃,特別要規避可能再發的危機。
2、四要四不宜
要統一口徑,確立發言人,不宜出現誰想發言就發言的現象;要敢於負責,不宜推三阻四,轉嫁矛盾;要尊重事實,不宜匆忙定性,妄加評論和不切實際地表態;要增強保護意識,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收集信息,不宜在無證據時推測懷疑。
3、應對媒體
與媒體要及時、准確、有效地進行溝通,在危機未完善處理前不宜報道,以免引起不良導向。任何個人和部門未經批准不接受單獨采訪,以免炒作。
4、掌握主動權
掌握主動權使園區成為第一信息發布源;准備好應急新聞稿,留足餘地並不斷充實最新情況;安排好應對媒介及公眾詢問的聯系電話。
㈤ 個人開辦養老院需要什麼手續
法律分析:開辦養老院,首先要起草章程,並有具體的養老場所,還必須招聘一定數量且具有相應資格的服務人員和醫務人員。符合條件後,必須先向當地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提出籌辦備案申請,並提交開辦人員的身份證證明、籌辦申請書以及能提供的養老資源情況,比如床位數量、服務人員數量、資金來源等。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收到申請後,對資料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會在規定期限內做出准予籌辦的備案決定,並通知申辦人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申請人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再連同有關資料向工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工商部門收到申請後,會對是否取得民政部門的備案同意以及名稱等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准予登記,並發給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關於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通知》
(一)開展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活動。全面排查養老院服務質量問題與不足,明確整治方向和內容,推進養老院服務質量大轉變,夯實養老院服務質量可持續改善基礎。
(二)加快養老院服務質量標准化和認證建設。建立全面涵蓋養老院服務質量的標准化和認證工作體系,按照改革要求推進政府標准和市場標准科學供給,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在「企業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上公開服務標准,接受社會監督,推動形成養老院分類等級服務標准及監管機制,探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認證工作。
(三)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通過興辦醫療機構或與醫療機構開展多種合作等方式,提升養老院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水平,增強養老院服務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能力。
(四)加強養老院安全管理。樹立全員風險防範意識,加強安全設施改造和設施配備,完善安全應急應對機制,提升風險防範能力,把養老院服務質量建立在牢固的安全管理基礎上。
(五)提高養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素質能力。全面貫徹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建立部、省、市、縣、機構分級培訓體系,完善專業人員保障和激勵政策措施,支持養老院引入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支持養老院不斷提高持有國家養老護理員職業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比例。
㈥ 養老究竟需要哪些服務
養老究竟需要哪些服務
養老服務指的是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滿足其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下面是我帶來的養老究竟需要哪些服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養老究竟需要哪些服務?
其實,人老了以後,需要3個最基本的服務。
1.送餐
吃飯是生存的最最基本的需求。老了以後,收入減少了,同時也可能無法自己做飯了,因此,養老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能每天有飯吃,而且不需要自己做。
2.照料
人老到一定時候,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走動、洗澡這些基本動作可能都會逐漸做不了。因此,需要有人照料自己,幫助完成這些事情。
3.醫療
人老了,各種器官機能都嚴重退化,疾病纏身,需要有醫生幫助解決病痛。
所以,送餐,照料,醫療,是養老需要的3大基本服務。
二、關於中國養老模式中的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問題
當前在中國,養老模式分為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模式。
1.家庭養老
說白了,就是人老了以後,完全由家庭成員照顧,由家庭成員提供飯菜,幫助完成穿衣、下床、上廁所、走動、洗澡等這些動作,生病了也由家庭成員送到醫院並照看。
中國人的養老,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但現在,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以及繁重的工作,這種模式已經不太可能實現了,如果是你,你覺得還能24小時提供上述這3項服務來照顧你父母嗎?
2.機構養老
簡言之,就是把需要3項基本服務的老人送到專業養老院去。這是目前存在的主要方式,但這種方式問題很大:
(1)價格太高,我們老百姓大多數人是負擔不起的。
住進專業養老院,其費用至少包括這幾項:房費,餐費,照料費,醫療費,以及養老機構的利潤,這幾項加起來,房費+餐費+照料費+醫療費+企業利潤,基本上遠遠超過大部分人的退休金了。
(2)當今社會隨著熟人社交關系消失,導致嚴重心理問題。
首先由於離開家,沒有了熟人社交,孤獨感瞬間出現;其次被送進養老院,很容易產生等死的感覺,看著養老院里很多年齡大的不斷去世,直接嚴重打擊精神,嚴重者導致抑鬱症。
3.社區養老
通俗而言,就是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由社區專業養老服務機構提供上述3類基本服務。這種方式,和機構養老相比,對於老人而言,第一是省卻了房費,費用似乎可以降下來;第二是保留了熟人社交關系,不會導致心理問題。似乎這種社區養老的方式很完美,但絕大多數社區養老服務企業根本無法生存,問題在什麼地方呢?
三、根本沒法養活自己的社區養老服務企業
對於機構養老服務,其成本為:房費+餐費+照料費+醫療費。目前最便宜的機構養老月費用,大約在2000元左右。
對於社區養老服務,其成本為:餐費+照料費+醫療費,似乎可以比機構養老便宜很多。
但實際上,社區養老的服務成本更高,核心原因是一個社區內的消費者數量規模不足,無法攤薄服務成本。目前,在一個社區,需要提供3項基本服務的老人,基本屬於高齡、失能和患病老年人,這類老人大約占社區60歲以上老人人數的10%。
比如,一個10000人的社區,60歲以上老人數量一般佔15%(當前中國平均),即1500人,其中150人左右是需要這3項基本服務的。
這里,可以簡單估算一下。
餐費:一日三餐送上門,假設按20元一天算,不包括配送費,最低也得600元/月;
照料費:一個最便宜的從農村來的生活護理員,至少得2000元/月,少了沒人干;
醫療費:找一個最便宜的專業醫生上門服務,即使一周一次,每次100元,至少得400元/月;
因此,最便宜也得3000元/月,其實大家一看估算的價格取值,這種情況在絕大多數城市,幾乎是不太可能按照這樣的價格找到服務者的。
這里,中國普通百姓的平均退休工資,大約不會超過2500元/月的,因此,理論上絕大多數普通百姓是無法實現住在自己家裡獲取完整的社區養老服務的。
所以,如上社區,即使分析有150個需要3項基本服務的老人,由於經濟原因,頂多隻有10%可以負擔得起,也就15個左右的老人會接受上述價格。
但為什麼機構養老企業可以2000元/月左右收費可以做下來,而社區養老服務企業如果按照2000元/月收費卻很難生存呢?
原因就是一個社區內的消費者數量規模太小,無法攤薄服務成本。
例如一個廚師,專門為一個老人做一天3頓飯,收600元/月,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無法滿足廚師對月收入的期望值。但如果讓他同時為20個老人做一天3頓飯(做1個人的飯和做20個人的飯,其實工作量相差不大),收600元/人,就可以了,因為20個人可以收到12000元,按照常規,大約可以賺20%的利潤,即2400元,大致可以滿足一個普通廚師對月收入的期望值了。
據一些曾經提供社區老年餐廳的第三方企業估算,一個社區每天要達到2000份訂餐數,社區老年餐廳才能保本,顯然這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
養老專業機構,把各個社區的少量需要3項基本養老服務的老人集中到一起,這樣勉強可以達到一個顧客規模和服務人員數量的最高效率匹配,攤薄服務成本,從而能夠獲得持平或者微利。
而如果在社區成立一個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提供3項基本服務,則基本上永遠都達不到顧客規模和服務人員數量的最高效率匹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2000元/月的價格收費,徹底就是虧本的,根本無法實現持平或者盈利,一般而言,至少要按照4000元/月以上的'價格進行收費,才有可能持平或者微利。
事實上,在中國的大部分社區,超過4000元/月以上價格的社區服務,90%的普通百姓家庭都很難持續負擔得起了。
因此,在中國,迄今都沒有出現能夠提供可持續的讓社區老人負擔得起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第三方企業。
四、如何讓你自己的企業成為那1%的能活下去的社區養老服務企業?
從上述分析可知,如果提供社區養老服務,收費如果高於3000元/月,則絕大部分的普通百姓無法負擔得起而持續使用,收費如果低於4000元/月,則絕大部分的社區養老服務企業無法生存,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這里,一家社區養老服務企業(以下簡稱A企業)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A企業的社區養老模式,其核心就是「基於社區公共錢包的補助模式+基於互助共享的服務提供模式」。
1.基於社區公共錢包的補助模式
社區公共錢包是由B公益基金會聯合某信息技術公司聯合運營的社區互助保險體系,A企業是B公益基金會的獨家養老補助支付體系。
這樣,事情就簡單了:社區養老服務企業按照4000元/月的價格提供社區養老服務,而社區老人可以按照2000元/月甚至更低價格獲得第三方養老服務,因為社區公共錢包為社區老人提供了差價補助,4000元/月的收費中為老人補助了2000元/月甚至更多。這里,老人的補助額度是根據其A特權指數所定,一般老人的A特權指數范圍為5%-90%。舉個例子,如果是65%,那麼老人可以獲得的補助是4000*65%=2600元/月,老人需要自付部分則為4000元-2600元=1400元/月,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讓絕大多數普通老人負擔得起。
至於如何讓老人獲得較高的A特權指數,這個就很簡單,只需要老人和其子女的日常消費都在社區實體店(A企業經營)和社區周邊的授權的店鋪消費即可。
2.基於互助共享的服務提供模式
A企業另外一個核心機制是,採用社區互助共享模式提供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A企業通過在本社區招募和培訓閑置人員,將他們打造成能夠為同一社區的老人提供送餐的社區廚師,為同一社區的老人提供照料的社區護理員,這樣人力資源成本大大下降,從而可以提供低於4000元/月的服務價格,甚至3000元/月的服務價格還能實現微利,這樣就可以幾乎讓社區中需要養老服務的老人都負擔得起服務價格,同時也實現了企業的持續性發展。
綜上,可以通過「社區公共錢包補助+社區互助共享模式」,A企業成為中國當前唯一可以在社區中提供社區養老的專業服務機構。
拓展閱讀
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一: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活動。
系統查找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存在的問題,聚力整改,夯實服務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
二:加快養老機構服務標准體系建設。
以建立養老服務業標准化體系和推進服務質量星級評工作為牽引,不斷完善服務質量地方性標准和養老服務信用體系建設;
三: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通過多種有效方式,提高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水平,滿足老年人慢病防治、養生保健、飲食起居、康復護理等需求;
四:加強養老機構安全管理。
樹立全員風險防範意識,突出消防安全、飲食衛生等重點環節,常抓常備,消除隱患,打牢老機構服務質量建設牢固的安全管理基礎;
五:提高養老機構管理服務人員素質能力。
落實本市《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和激勵保障制度,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
六:全面提升養老機構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強和規范北京市社會福利信息管理系統應用推廣,強化養老機構運營管理及服務質量大數據建設,推進養老行業質量監管方式科學化、高效化、智能化;
七: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萬里行活動。
利用各類媒體,有計劃、有步驟地宣傳推廣服務質量建設典型經驗和典型機構,在全市養老行業形成質量至上的強烈意識,營造爭取先進、力創一流的良好氣氛;
八: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遴選活動。
引導養老機構不斷改進服務質量,爭創全國「敬老文明號」單位,推進養老服務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九:完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督體系。
廣泛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積極因素,建立政府部門行政監管、行業協會自律管理、服務對象及家屬主動監督、社會輿論公開監督的養老服務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倒逼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和安全管理持續改進,切實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
;㈦ 養老院的消毒辦法有哪些
據悠然版圖了解:
養老院消毒的方法分為日光消毒、煮沸消毒、浸泡消毒、擦拭消毒。
日光消毒:養老院護理員將床墊、褥子、毛毯、棉被、枕頭等拿到陽光下,直接暴曬6-8h,每隔2h翻動物品一次,物品的各個面直接被陽光照射,清掃物品表面,將物品放回老人起居室內。
煮沸消毒:煮沸前鍋內要放入適量的軟水或開過的清水,用洗滌靈或去污粉在流動水下刷洗物品,再用清水沖凈,再次將物品放入煮鍋中,帶蓋的物品要先打開蓋子,相等大小的容器要隔開、不重疊,有軸節的葯打開,鍋蓋蓋嚴密,帶煮沸後,關掉火源,用清潔的器械把物品從煮鍋內取出,放入適當的容器內。
浸泡消毒:養老院護理員浸泡前用洗滌靈或去污粉在流動水下刷洗物品,用清水洗凈、擦乾,將物品放入帶蓋的容器內。容器內倒入消毒液中,完全被浸沒,有官腔的物品要將葯液注入腔內,有蓋的容器和軸節的器械必須打開,蓋緊浸泡於容器內。待30min後,用清潔的器械把物品從浸泡容器內取出,放入適當的容器內,日常生活用品浸泡後用清水沖凈,養老院護理員確認無消毒液的痕跡後備用。
擦拭消毒:養老院護理員准備好手套、水盆、消毒液、抹布、0.3%-3%的漂白粉澄清液、床刷套。擦拭床、座椅時,養老院護理員應先將水盆倒入適量的消毒液,戴上手套,用抹布蘸取消毒液並擰干,擦拭床和桌椅各部位,跟換抹布,擦拭另一套床和座椅,臟水倒掉,清洗水盆和抹布,晾乾物品並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