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腳後跟疼怎麼回事,老年人足跟痛
老年人足跟痛的症狀表現為腳後跟疼痛難以行走,甚至有時下地都難,由於疼痛一般會在晚上和季節交替時加劇,對老年人的身體及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人到老年以後,足部血管壁彈性降低、管徑變小,供血會受到影響,如果再受傷或受涼都可引起足跟痛的症狀。足跟部皮下脂肪會形成「纖維墊」,這樣才能「腳踏實地」而骨質不被磨損。由於老人一般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纖維墊」也變得很薄,足跟滑囊得不到纖維墊的保護,行走時經常受到磨擦、外傷、擠壓會引起足跟滑囊炎,特別是再穿著不合適鞋就更容易引起局部腫脹壓痛。
臨床上普遍採用封閉療法和物理療法,但是一般不建議採用這些方法,因為老年人一般骨質比較脆弱,不利於術後恢復,而且手術復發的可能性比較大。專家推薦使用「趙
.氏
養
.生
.膏
貼」,純天然手工製作,它能促進跟底脂肪墊厚度增加,增大足跟靈活性,使足跟受損組織再生,恢復足跟應有彈性,達到不手術和不口服葯物可根治足跟痛的目的。
患者還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足部的護理並使用一些有效的偏方進行輔助治療:
1、用一熱水袋,裹幾層干布或毛巾,貼敷於痛處(足跟底或足跟後部),次日起床時去除;
2、可進行簡單的自我按摩,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3、用陳醋1000毫升,加熱至足可浸入的溫度,浸泡患腳,每次20-30分鍾,每日1-2次;
4、治療期間,還應適當休息,少走路,少彈跳,宜穿寬鬆柔軟、輕便舒適的鞋。
② 老年人腳跟痛怎麼治療
老人腳後跟疼怎麼辦?很多老人會有腳後跟疼的毛病,那麼腳後跟疼是否需要手術?
腳後跟疼,醫學上稱為足跟痛,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病。造成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圍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生活中跟骨骨刺引起的腳後跟疼最為常見。
在我們的腳底有一條韌帶,從腳掌的前端一直連到跟骨,一走路就會前後拉伸,時間一長,韌帶和骨骼結合的地方就容易發炎,也就是常說的跟骨骨刺。疼起來會覺得有一根刺扎在裡面。其實,它就是一種韌帶發炎,不需要手術,按摩就能治。
另外,體重也和後跟疼有一定關系,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鞋子也是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一旦鞋子偷工減料,不能有效支撐足弓,力量集中在腳掌某一部分,就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病。
緩解腳後跟疼痛有三個方法:
一是每天睡前洗腳後以點揉整個足跟底部10分鍾。
二是腳趾後扳,腳底出現一條筋,從下往上按壓這根筋,一隻手用力按壓隆起的腳筋,一隻手同時向後扳腳趾,骨刺部位如果感覺疼痛是正常的。
三是平日選擇厚底、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
現在該知道了老人腳後跟疼怎麼辦了吧。其實,它就是一種韌帶發炎,不需要手術,按摩就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