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省寧陽縣鶴山鄉王卞東村,郭懷善搞新農村,建樓房,強迫農民搬遷住樓房,而且樓價高,又不明確補貼。
國土部:禁強拆強建強迫農民上樓
2011年12月29日
據新華社電 國土資源部28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嚴格規核鎮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堅持項目管理、封閉運行,凡集體組織和農民不同意的,不得強行開展。嚴禁強拆強建、強迫農民住高樓。
防擅自擴大試點規模
國土資源部關於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的通知說,試點必須以促進耕地保護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小城鎮和中心村及各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環境保護為目標,以切實維護農民權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者氏櫻。堅決防止片面追求增加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傾向,堅決防止擅自擴大增減掛鉤試點規模,堅決防止侵害農民權益。
通知說,增減掛鉤試點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城郊接合部新城區建設、近郊有條件鄉村的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遠郊有條件的集中民居新村建設為重點,做好與城鄉建設、基礎設施布局、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等相關規劃的協調銜接,以保障和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要量力而行,以農民自願且不額外增加農民負擔為前提,支持小城鎮和中心村新建新區發展經濟。
禁跨縣設掛鉤項目區
通知強調,增減掛鉤試點必須堅持項目管理、封閉運行。嚴禁首叢跨縣級行政區域設置掛鉤項目區。嚴禁擅自擴大增減掛鉤指標規模或循環使用計劃指標。
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主體地位,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農村重大事項議事制度,依法聽證、公示,凡涉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權屬調整和利用分配的,必須先行確權登記。
凡集體組織和農民不同意的,不得強行開展。嚴禁強拆強建,嚴禁強迫農民住高樓。
■ 焦點
出讓凈收益要全部返還
通知指出,使用增減掛鉤指標的土地出讓凈收益要及時全部返還用於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和支持農村集體發展生產。農民新居和新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所需資金,不得增加農民負擔,主要應由增減掛鉤指標調劑使用的收益平衡。要優先保障「三農」建設。增減掛鉤拆舊騰出的農村建設用地,首先要復墾為耕地,確保復墾耕地不低於建新佔用的耕地數量質量。
『貳』 鶴山鄉的簡介
鶴山鄉鄉內眾多豎拍蠢山峰星羅棋布,北部有大汶河穿行其境,山水相連,使這里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泰山腳下,汶河南岸,南有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99平方公里,轄49個行政村,人口5.5萬人,耕地8.8萬畝。鶴山鄉東部為沖積平原,西部為山地丘陵,北部有大汶河穿越鄉境。
東臨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104國道和濟兗路,中小路貫穿南北,辛周路、鶴光路橫穿東西。
鶴山鄉自然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石材資源、粘土資源和河砂資源,石灰石純度好,品位高,易開采,總儲量達到10億立方米,河砂儲量約8000萬立方米。
鶴山鄉經濟基礎雄厚。工業經濟初步形成了以服裝、化工、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產業群體;農業經濟全面發展,形成了「東菜西果、北林中桑、全面發展制種業、畜牧業」的格局;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靈芝盆景、綠豆粉皮、井水白蓮藕、汶河咸鴨蛋等是鶴山鄉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正逐步發展成為鶴山的優勢產業;勞務輸出聞名全國,形成了「定單式培訓、成建制輸出、合約化管理、高水平返鄉創業」的「鶴山模式」,年輸出勞務人員2萬餘人,是魯西南最大的勞務市場。
這里的山巒被賦予美麗的歷史傳說,這里的土地充滿神秘色彩和靈氣,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鶴山兒女,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這里有神似松鶴的「鶴山」,有長命不老的「龜山」,有翠柏密布的「皋山」,有眾多連綿不斷,形似蛟龍的山峰組成賀慶「卧龍山」。
這里歷史文化遺產眾多,有全國僅有的「二梁不在大樑上」的元代建築顏廟,有奇樹雲集、名貴樹種保存幾百年的顏林。這里曾誕生過一代英雄武進,有長眠於此的宋代察判官畢津。
鶴山
鶴山鄉因境內有形似松鶴的鶴山而得名,鶴山位於山東泰安市寧陽縣城西北15.5公里處,鶴山鄉中部,海拔252.6公里,佔地1.8平方公里。石灰岩山體。
遠視此山,如松鶴一般,主峰為松鶴之首兩側各有一側峰對稱,與主峰相依偎。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志●山川》記載,「鶴山,峰巒秀舉,勢如飛鶴」。
山上古跡眾多。山頂上有「九九石」等充滿傳奇色彩的奇石,據傳人們用手撫摸後,能祛病免災,延年益壽活到九十九歲。山頂主峰周圍有古時屯兵紮寨留下的旗桿窩,城牆遺跡尤清晰可見。
山腰處有朝陽洞、老虎洞。《寧陽縣志》●山川》記載:「東北石壁屹立,土名虎洞,內鐫佛像」。朝陽洞內還有古人刻的石桌、石凳之類的東西,其中,石刻千手觀音雕刻異常精細,觀音菩薩慈善的形象非常逼真,堪稱藝術珍品。可惜雕刻在文革中遭到局部破壞。
山下東側有村莊,按其方位分別命名為前鶴山和後鶴山。文革期間,曾有省委領導人在後鶴山村大刮「左傾」之風,樹立「自我崇拜」樣板,大唱忠字歌,大跳忠字舞,人們不論做何事,須先向毛主席請示,被確立為全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紅旗」,此後,「余陪後鶴山」蜚聲齊魯,揚名中外。 路家莊、黃山莊、前鶴山、後鶴山、史家莊、桃園、東南、東北、西北、西南,杏山莊、大辛庄、小辛庄(小辛庄、青龍背)、雷家莊、安家莊(安家莊、劉家莊)、桑家莊(桑家莊、小桑庄)、大中皋(大中皋、王家圈)、東皋(東皋、東皋新村、劉家海、桑家海、安家海)、趙家莊(趙家莊、小中皋)、王家西皋、劉家西皋、沈家西皋(沈家西皋、黃家西皋)、劉樓、徐家平(徐家平、李家平、魏家平、鋪上街、張家廟、方家平、束家平、八大荒)、王家平、郭家平、牌坊街、孔家廟(孔家廟、楊家樓、張家樓)、汪泉屯、白塔寺、王卞東、王卞西、東王卞(東王卞、前橋村)、山窪(山窪、小山窪)、東山前(東山前、北靈庄)、西山前(西山前、魏家莊)、山後、邵家莊、鵝鴨廠(鵝鴨廠、趙家莊)、大庄、侯家莊、王卞寨(王卞寨、王家莊)東羅山、中羅山、西羅山、前羅山、周家莊、坡庄、崔家河。
『叄』 鶴山鄉的名勝古跡
顏子廟,亦稱復聖祠,位於寧陽縣西北兆爛20公里的鶴山鄉泗皋村中。 據《顏氏族譜》記載:「顏氏五十二代孫顏仙、顏俊、顏和居寧陽泗皋村,五十四代孫泰安州太平鎮巡檢顏偉於至元12年(1275)年奉敕監修泗皋祖廟。」數百年來,顏氏家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至今已經發展到近千戶,五千多人,成為泗皋村一大旺族。
1994年春天,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鄭孝燮先生對顏廟大殿進行鑒定,確認顏廟大殿是真正的元代建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1992年6月,寧陽顏子廟由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5月被省建設廳、文化廳公布為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
顏廟大殿坐北朝南,三開間,灰瓦懸山頂,面闊11.4米,進深7米,通高6.5米,四周的護牆用磚和土坯構築而成,厚度約0.85米,大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給人們以挺拔雄偉的感覺。
大殿木製結構,能看到的只有兩根前檐柱,其餘的6根檐柱均壘砌在牆內。檐柱上細下粗、呈梭形,柱頭卷殺,柱頂碗如扣著的盆子。
柱子與地面並不完全垂直,向內側傾斜,能明顯地看到柱子與地面形成的柱側角。所有這些都保留了唐宋時代建築的特點。
大殿雖然只有三間,工匠們仍設計使用了大梁、平梁、和順梁共計14架之多,並且用料粗重。4架大梁全是用直徑0.8米的彎曲天然原木稍微加工做成,其彎曲度基本一致,這是元代建築的典型特徵。
顏廟結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人們俗稱的「二梁不在大樑上」。六架平梁由橫在大樑上的四架順梁承托,除了兩山牆內重梁以外,其餘四架平梁均錯出大梁。
這個設計十分巧妙,也是顏廟建築的突出特點。
另外梁與梁之間、梁與檁條之間、檁條與坊之間都墊有一斗三升拱,平樑上的蜀柱兩側用叉手支撐脊檁,蜀柱下勢有十字拱或合楂。
因為明間的垮度較大,脊檁除用蜀柱和叉手支撐以外,還設計了8根斜撐承托在脊檁中間,用藻井形式的裝飾手法來進行處理,分散殿頂的重量,這在力學上是可取的,也是顏廟建築結構上的創造。
大殿前檐下施單抄單下昂四鋪作,明間施斗拱三垛、次間兩垛,昂頭伸出後,昂嘴扁薄,稍微上翹,昂尾墊在耍頭後尾底下,耍頭尾部伸到金檁下的斗拱中,起到斜撐和杠桿的作用,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元代以前建築的風格。
顏廟創建於元至元二十年,這在當時還是南宋德佑元年,又過了6年南宋才徹底滅亡。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民族壓迫殘酷,生產力下降,經濟文化還不發達,以致建築上沒有什麼發展,所以顏廟的結構基本上還是蔽猜慎沿襲了宋代建築的老路子。
根據專家學者對元代建築研究的成果得出,使用彎曲大梁,是元代建築的獨有牲,這證明大殿的結構特點和文獻記載的創建年代是一致的。 顏林,指寧陽泗皋之顏林,位於皋山南側,現鶴山鄉泗皋村以西,為顏回52代孫顏仙、顏俊、顏和三支移居泗皋後顏氏子孫的墓塋之集中處,至今已30餘代。
顏林佔地100餘畝,林中樹木蒼勁翁郁,有四類珍貴樹種,即鳳柏(又叫鳥靈柏)、楷樹、鐵樹、紅錢榆,此四類樹種皆原皇宮園林珍貴樹種,因顏氏子孫中很多為博學之人,又為「聖人」之遺脈,故得到歷代皇帝崇尚儒學的恩賜。
不過此四種樹木能流傳至今,皆有其獨到之處:一曰鳳柏(鳥靈柏),樹木橫截面之紋理如飛鳥,栩栩如生,故為顏林之奇。
二曰,楷樹,此樹作雕刻用木,雖經千年也不變形,其價值按斤兩出售,八十年代有一新加坡客商欲出30萬元高價購走此樹,被婉言謝絕。
三曰鐵樹(民間稱謂),鐵樹質堅,為其它樹種不及,常作皇宮府第之大門,堅固耐用。四曰:紅錢榆,紅錢榆是榆樹的一種,現我國僅存二十餘棵,顏林內佔8棵,該樹榆錢為紅色,一般榆樹為春夏之交結榆錢,而紅錢榆為秋冬之交結榆,成為一大奇觀。
顏林所葬顏氏子孫皆為忠孝之輩,不忠不孝者,林內神靈不讓其葬屍林上。清代,有一顏氏子孫好賭,只聽一夜有人來喚,說在顏林邊的一棵大樹下見面,誰知當是時,一大蛇宏敬,將其勒於樹上,第二天,只見賭徒懸屍樹上,不見蛇之蹤影,顏氏族長嘆曰:豎子好賭,不孝子孫好賭,有違顏氏家規,故葬其林外一土坑內。
歷代皇帝皆對顏氏恩寵有加,不上繳稅銀,故先前,泗皋村有一民謠曰:寧進顏家林,不入自家墳。可見顏氏之影響力甚大。 很早的時候,皋山玉皇廟有一圍起的院落,在玉皇廟南牆大門東側處,有一凸起神像,神像所塑為奎星,人稱奎星閣,它依牆而建,整體為閣狀。 相傳,奎星是天上負責點狀元的神仙。皋山前有一叫泗皋的村莊,泗皋人歷年弘揚學習之風,家家敦教孩子刻苦學習,考上狀元,為國家效力,為自己祖上增光,至今這個村仍保持這一傳統。最近幾年,還有不少學子考上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的高等學府。
想當年,村裡族人更是祈盼孩子們能中狀元,村裡男女老少經過商議,集結財力在村北皋山之上建起了奎星閣,但見所塑奎星精神飽滿,意氣風發,正手執朱筆,親點狀元,而筆尖正對泗皋村,泗皋百姓為之欣喜,可惜神間和凡間乾坤有異,方向也有所不同,按照神間筆尖卻指向了濟寧,隨後連續兩年狀元都出在了濟寧。
雖然只是傳說,卻也反映出泗皋人的苦苦追求。 在皋山玉皇廟門前面,有一山劈,劈上有面牆,牆根距劈端只有半米,這座牆的整體為白色,而唯獨在正對玉皇大帝眼睛處凸塑有一紅色月亮,人稱皋山紅月亮。
這里可有蹊蹺之處,不知道是否是古人的奇妙之作,當天氣晴朗時,有膽大之人,躡手躡腳走過去,後背正對紅月亮,往正南看,恰好看見濟寧塔的北門,彷彿就在眼前,稍稍離開此處,便無此景,而濟寧塔距此有一百多里。 五雞台,位於西皋村西琵琶山東北300米處,舊時,按行政區劃,五雞台周圍分別是寧陽、泰安、肥城、東平、汶上五縣,它位於五縣交界處,故置身其上可覽五縣歲月,特別是夜晚時分,在這里可聽五縣雞叫,故名「五雞台」,這在全省、全國是少見的,這種特色當地人看來頗感榮耀、甚得稱道。
該高台後在大汶河發大水改道時沖坍,但這並沒影響人們對他的記憶,提起「五雞台」,現在方圓百里的人們,都知道是在鶴山境內的琵琶山上,路過此處的人們自覺不自覺地都會說起它,它已成為寧陽和周邊兄弟縣市共同繁榮的象徵。 鶴山鄉沈西皋村,西、南面環山,東、北兩面緊臨汶河。距敵方據守的寧陽、東平、肥城縣城較遠,靠大汶河北岸抗日根據地極近,地理條件優越,成為境內鞏固,擴大抗日民主政權的基地。
1946年9月—1947年1月,沈西皋的幾百名群眾和附近村的幹部,經4個多月晝夜奮戰,挖出一條適應戰備的地道網。
地道主線東西長2000多米,南北長約3000米,高2米,寬1.5米。地道布局以村中地基較高的關帝廟為起點,縱橫交織向四面伸展。廟台下為開挖地道的中心,廟心挖成十分隱蔽的進出口,通往村子前後左右的進出口、伏擊點和地下兵營。並通至村外網路前後3個西皋(劉家西皋、王家西皋、黃家西皋)。建國後,經長期整地改土,治山治水,已盪然無存,現僅有當時曾作過地道氣眼的高家井。 《漢書》王子侯表載:封東平煬王子侯允於春城。春秋為侯國,東漢廢。故城址位於徐家平到八大荒一帶。《水經注》載:春城在汶水之南,往西不遠即入東平界。近在劉家西皋發現1508年(明.正德三年)誥贈兵部郎中劉公太宜人合葬墓,墓表載:「葬其邑春城汶水之陰。」故址逐被沙層湮沒。
曾出土銅鼎,地表散布有漢代瓦片、陶豆殘片等,未見城牆痕跡,城址范圍不明。 春城為春秋時期所封一侯國,位置便在今天寧陽縣鶴山鄉境內,民國初年和建國初期曾在今桑安口處,出土墓穴及一些物品。2002年夏,桑安口汶河段乾涸,驚現大批古井,成為一大奇觀,山東電視台《正午時光》、泰安電視台《泰安報道》等欄目曾作報道。 黑花生據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和北京市中醫葯理研究所檢測,黑花生含有18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每100mg總含量為27.97mg),10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氨基酸、鉀、鈣、硒、鋅和維生素E的含量分別比普通花生高120%、101%、100%、49%、28%、25%,另外,每100克黑粒花生中含有鈣41.5mg,鎂360mg,錳1.7mg。在其所產油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人體必須的四種脂肪酸的含量遠遠高於其它油脂產品。而其中磷又大部分是以卵磷脂的形式存在的。其營養成份符合人體營養學指標。是天然的黃金搭檔。是老少皆宜,補充人體所需各種微量元素的上佳食品。
中醫理論認為「逢黑必補」,黑屬腎,腎生髓、主神、藏精,花生本身即有養胃潤燥,清肺滌痰之功。對於黑花生,從營養成份的生理學意義上講,它是一種難得的功能性食品。精氨酸、維生素E、鋅、硒、鎂的協同作用不僅可以健脾養肝,穩定細胞遺傳功能,從而達到防衰抗癌之功效。在生殖學意義上,這些物質是生成精子最基本的要素,它們可以促進生殖腺發育,增加睾丸酮的分泌,刺激精液產生,減少精子畸形,提高精液質量,興奮性機能。內含的鉀、鈣、錳、磷(卵磷脂)不僅能穩定心、腦功能,增強血管彈性,增加骨骼的韌性,而且卵磷脂是補腦健腦、防智衰的重要的營養物質。
因此,黑花生是健腦補腎、抗病防衰的純天然營養佳品。也暗合了「葯食同源」這一重要的中醫理論。 該產品已有百年歷史,利用獨特的祖傳秘方精心腌漬而成。鶴山咸鴨蛋在原有優點的基礎上,新增蛋清細膩且富光澤,蛋黃沙瓤散口且淌油的特色。該產品問世以來,暢銷泰安、濟南、北京、上海等地,倍受消費者青睞。鴨蛋富含的蛋白質經轉化分解形成蛋白腖,可用來治療消化道疾病。在眾多的咸鴨蛋中獨樹一幟,是極好的純綠色營養品,是鄉戶人家生產出的上等宴用美味佳餚,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禮品,風味獨特,請君品嘗。 目前,全鄉已發展加工戶30多戶,年產咸鴨蛋400萬個,產值達200萬元。
本產品由山東省寧陽縣鶴山鄉農工商總公司監制,本公司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的光顧,感謝對該產品的青睞和關愛。 白蓮藕系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在鶴山鄉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已發展到3000多畝的規模,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 鶴山以獨特的土質和水質,生產的白蓮藕皮薄質嫩,色澤光亮,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葯用價值,既是香脆可口的綠色食品,又是防病抗癌的滋補佳品。今年又順利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產品認定,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本產品由山東省寧陽縣鶴山鄉農工商總公司監制,本公司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的光顧,感謝對該產品的青睞和關愛。 鶴山綠豆粉皮,又名「周家吊橋」粉皮,採用祖傳配方和特殊工藝手工製作而成,歷史悠久,名博中外,據寧陽縣志記載該產品為明、清時代貢品,並以其獨特的風味,載入山東風物大全,20世紀70年代由山東省供銷總社備案為地方特色產品。 自八十年代末,很多鶴山人重操舊業,並且規模逐漸擴大,特別是去年以來,300多個加工戶聯合起來,成立了粉製品協會,統一地點,統一進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使這一特色產品真正成為我鄉的一大產業。目前,全鄉的粉皮年產量可達60萬公斤。
本品以優質綠豆為原料,採用特殊工藝提取澱粉加工為粉皮後,保持了綠豆的天然屬性,色澤透明,清脆可口,營養豐富,能涼拌熱燉,是宴請賓客的美味佳餚,也是饋贈好友的上等禮品,民謠「一桌菜席均有剩,唯有粉皮吃個凈」即為明證。
本品具有不同於其他原料(或非純綠豆)製作的粉皮的特點。
1、在沸水中浸泡10分鍾,然後加用涼水浸泡可保持24小時不粘不碎。
2、與肉類或蔬菜一起混燉,不粘連,不破碎。
本產品由山東省寧陽縣鶴山鄉農工商總公司監制,本公司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的光顧,感謝對該產品的青睞和關愛,並祝您因銷售該產品財源滾滾,事業昌盛!鶴山傳說 鶴山又名麒麟山。麒麟山之由來,則源於一段當地百姓流傳的神話。 古時候,一老農家居皋山南側,以種地為生,家中有一頭黃牛,是老農的心肝,黃牛和主人相依為命辛勤耕作了幾十載,但未得一犢。 一日晌午,烈日當空,老牛和家人在地里幹活,忽然,老牛腹中有東西作響,眼看快要下崽,隨即老牛臨產,產下一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似龍非龍的小犢,小犢生後,老牛即亡,小犢生下後,便能站立,且哞聲振天,競能把鐵犁鏵之類的東西吞下,小犢也愈長愈大,愈長越大。還具有了騰雲駕霧的本領。
小犢向老農跪拜嗑頭,謝養育之恩,老農告訴他說,你看人們耕作那麼辛苦,你只要盡力幫助一下他們就行了;話未說完,只見小犢抖動身軀,頓時風吹土動,霎時間,但見那一片土地象被耕耘過一樣,十分便於耕作,而且種出的莊稼特別好,當地百姓對此十分激動,可就是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人們逐漸發現,現在泗皋、王卞一帶種植的小麥品質特別好,從而有「金泗皋,銀王卞,要吃麥子下鶴山」的順口溜流傳開來。 老農和小犢為了長久為人們造福,便化作山峰留了下來,當地還有很多人至今仍懷念他們,再後來,人們紛紛傳說:玉帝認為自己是天庭和人間的主宰,功勞和地位蓋過一切,所以自己的府第應與自己至高無上的身份相符,於是,派遣吉祥如意化身的仙鶴和麒麟來到這里共造風水寶地,老農便是松鶴,小犢便是麒麟,於是也有人稱這座山為麒麟山,也就是今天的鶴山。 不論怎樣,當地人一直認為鶴山是松鶴延年、吉祥幸福的象徵。 天賜顏回一錠金
顏回與同學同窗共讀,一日,有同學曰,錢物丟矣,大家懷疑為顏回所偷,因為顏回家最窮,唯師傅孔丘不信,他對其他弟子說:顏回雖貧,但潔身自好,不做偷盜之事,隨即便取黃金一錠,帶同學一起放到顏回常打水井台,並在金錠上寫字一行「天賜顏回一錠金」。眾人躲起窺視,不久顏回來打水,見金不拾,並又在金錠上書字曰「外財不發命窮人」,事後同學皆信服,顏回雖家貧,但志氣凜然,日後定成大器。 顏回的這兩個故事在當地流傳很廣。 一張餅一碗粥
顏回,字淵,是春秋時期孔子大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說的重要創始人,後人尊稱為「顏子」。 顏回,自幼家貧,酷愛讀書,少年時便拜孔子為師,別的同學家境較好,獨顏回家最貧,每日放學回家吃飯,總是片刻而歸,回來苦心攻讀。天長日久,恩師有所覺察,問顏回回家吃什麼飯,顏回答曰:一張餅,一碗粥而已,其師不信,待次日回家吃飯時,悄悄跟蹤,原來顏回回家只食一碗薄粥而已。師返回後再問顏回:吃的什麼飯,回仍答曰:一張餅一碗粥而已,子曰:為人要誠實,明明只吃一碗粥,為何說還有一張餅,顏回曰:粥上有凍皮,不就是餅么,孔子長嘆,並給錢物於回,顏回不授。 在寧陽縣鶴山鄉汪泉屯村,有一種當地小有名氣的特色產品白蓮藕。深得人們的喜愛。白蓮藕之所以小有名氣,一則由於其鮮脆可口,二則由於它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玉皇大帝讓「八仙」在人間修煉,需做夠一定量善事,才能到蓬萊過海成仙。「八仙」中的荷仙姑,為做善事,化身村姑,遍察人間疾苦,來到皋山附近時,發現,當地正值大旱,汶河乾涸,莊稼幾近全死,尤以皋山東南側的一個小村最為嚴重。荷仙姑看到這種情況,便找到白鶴,讓她點泉噴水,以澤當地黎民。白鶴按照荷仙姑的意思,一口氣點泉七十二眼,受旱最重的小村也得到一汪泉水,雖然得到了水,但是小村裡的莊稼已全旱死,連種糧也未剩顆粒,於是,荷仙姑又助小村一臂之力,把自己手中的荷花向泉中一點,傾刻間,長出了許多大個的藕瓜,當地村民有此為食,度過了大旱之年。傳說中的小村現在叫汪泉屯,當地百姓度過大旱之年的藕瓜就是現在的白蓮藕。據說,不少婦女吃了沾有仙氣的白蓮藕後,還喜得「雙胞胎」。
『肆』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山東裂困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鎮下轄村委會包括王卞社區、前鶴山村委會、後鶴山村委會、桃園村委會、史家莊村委會、路家莊村委會、黃山莊村沒源世委會、徐家平村委會、劉樓村委會、郭家平村委會、王家平村委會、牌坊街村委會、孔家廟村委會、白塔寺村委會、汪泉屯村委會、杏山莊村委會、泗皋西北村委會、泗皋東北村委會、泗皋西南村委會、泗皋東南村委會、小辛庄村委會、大辛庄村委會、桑家莊村委會、安家莊村委會、雷家莊村委會、沈家西皋村委會、劉家西皋村委會、王家西皋村委會、中皋村委會、東皋村委會、趙枯肢家莊村委會、山後村委會、東山前村委會、邵家莊村委會、鵝鴨廠村委會、西山前村委會、王卞寨村委會、侯家莊村委會、東羅山村委會、中羅山村委會、西羅山村委會、前羅山村委會、周家莊村委會、坡庄村委會、崔家河村委會、大庄村委會。
『伍』 山東泰安市寧陽縣
寧陽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北物芹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轄3鄉9鎮,566個行政村,人口80.4萬。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檔螞扒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寧陽縣交通發達,京滬、磁萊鐵路在境內交軌,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微公路縱橫南北,蒙館公路橫跨東西, 京滬高速鐵路穿過縣境東部;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里程614.5公里。縣城和鄉鎮已全部開通光纖通訊,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75萬門。全縣建有坑口電廠1處、熱電廠2處,城區供水公司2處;電網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可滿足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寧陽縣有耕地面積6.03萬公頃,是黃淮海平原主要的糧、棉、油集中產區;全縣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優質煤儲量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境內磁窯鎮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寧陽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5 o 40』-35 o 57』,東經116 o 36』-117 o 18』。
地形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為低山、丘陵,西部多為平原。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周圍,海拔70—200米,面積432平方公里;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公里,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寧陽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
彩山
彩山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在蔣集鎮東南。主峰海拔360.5米。境內諸山皆青,此山獨赭,故稱彩山。上有朝陽觀,觀前地平如掌。山南諸峰奇峭,北瞰汶流,如若白帶。
雲山
雲山位於縣城西北7.5公里處,海拔220.5米,山的東北部和南山坡有成片柏樹林。據咸豐《寧陽縣志》載:「上有洞,出雲輒雨,收則霽」,當地人多觀此以卜陰晴。舊稱「寧陽八景」之一的「雲山煙雨」即由此得名。現建有石料場、水泥廠。
鶴山
鶴山位於縣城西北15公里處,在後鶴山村西,海拔252.6米。山以「峰巒秀舉,勢如飛鶴」得名。其東北部石壁屹立,壁有一洞,土名「老虎洞」。
寧陽境內河流15條 ,總長204.6公里,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皆為季節河。
寧陽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日照2679.3小時,年平均氣溫13.4 o C,無霜期199天,年均濕度為0.6,年均氣壓1009.4百帕,最大凍土深度30cm。
1、土地資源
寧陽縣地壤普查總面積1687847.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94542.5畝,占總面積的82.6%。可耕地1075735.5畝,占總面積的63.73%。
2、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地上、地下水資源總量為380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6.13萬立方米(包括引汶客水),地下水2143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28031萬立方米。抽樣化驗,寧陽地下水礦化指標在0.4克/升以下,總硬度為10—20德度,PH值在6.7—7.3之間,絕大多數為中性水。
3、礦藏資源
境內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雲田、鋁土、硅石、石膏、花崗岩、石灰岩、硫磺、陶土、耐火土、砂子等。其中優質煤儲量達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行昌開發價值。
歷史沿革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於寧山之南置縣,故名寧陽。
1994年11月10日,撤銷蔣集鄉、泗店鄉、石集鄉,設立蔣集鎮、泗店鎮、石集鎮。
1995年12月16日,撤銷白馬鄉、茅庄鄉,設立白馬鎮、茅庄鎮。
1997年,寧陽縣面積1124平方千米,轄13個鎮、7個鄉。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寧陽縣轄9個鎮、3個鄉。
風土人情
寧陽蟋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以泗店鎮產蟋蟀最為著名。寧陽鬥蟋蟀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自古譽為「天下斗蟋第一蟲」,歷代被奉為皇宮貢品。寧陽斗蟋以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善斗、兇狠而馳名中外,品種繁多,有青、黃、紫、紅、黑、白等6大類260多個品種,載入古譜的名貴品種有大黑青牙、蟹殼青、青麻頭、鐵頭青背、琥珀青、黑頭金赤、紫黃等。光緒佔9隻。1984年天津蟋蟀友誼賽、1989年上海蟋蟀大賽、1992年上海與天津對搞賽以及每年全國蟋蟀友誼大賽上,寧陽斗蟋力挫群雄,奪冠稱王,引起了海內外蟋蟀愛好者的極大關注。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所長、中國蟋蟀協會會長吳繼傳教授,多次帶領專家來寧陽考察,確認魯南寧邑這片鈣質褐土區,是繁衍中華斗蟋的「搖籃」、「蟋蟀聖地」,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蟋蟀資源和良種,是中華蟋蟀文化之故鄉,並在國內外大型報刊書籍上做了專題介紹。每逢秋季,海內外蟋蟀愛好者雲集寧陽,爭捕搶購。每年接待六萬多人次,年蟋蟀交易額數千萬元以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寧陽縣委、縣政府對蟋蟀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高度重視,把斗蟋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成立了中國寧陽蟋蟀研究院,引導開發蟋蟀市場。使蟋蟀市場由原來的泗店鎮土城(漢高祖元年建寧陽城舊址),輻射到縣城、鄉飲、磁窯、伏山、鶴山等10多個鄉鎮100多平方公里。斗蟋遠銷到港澳台、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為了弘揚中國蟋蟀文化,寧陽縣定於每年九月六日至九日,舉辦「中華蟋蟀友誼大賽」,以大賽為載體,組織開展「中華蟋蟀研討會」、「寧陽名蟲展銷會」、「泰山、曲阜、梁山、神童山旅遊」等系列文化活動,被泰山國際登山節列為重點項目之一。
經濟概況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 /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行政區劃
寧陽縣轄9個鎮、3個鄉。(下列區劃地名根據「寧陽縣地名網」資料整理)
寧陽鎮 轄6個社區、35個行政村:東關社區(東關、羅家樓、杏崗村)、西關社區、南關社區(南關、八仙橋、河套園、周公台)、北關社區、連橋社區(連家橋、郁家莊、童家莊、新安村)、邢家莊社區(邢家莊、張家樓)、泥家村、石橋、關王廟、小吳家村、郭家臨邑、徐馬高臨邑、廟東、廟西、周家臨邑、王家臨邑、張陳臨邑、路家臨邑、沙嶺店、紅廟、楊家集、任家村(任家村、小河東)、青川中(青川中、青川後)、青川寺(青川寺、顏家莊)、青川圍子(青川圍子、青川站、田家堂)、大屯、李家樓、楊家莊、許家莊、李家莊、花石橋、吳家東和(吳家東和、小吳家東和)、廖家橋(廖家橋、南許家莊)、鞏家堂(鞏家堂、郭家莊)、杜家村(杜家村、東李家莊)、張家莊(張家莊、喬家莊)、象到庄、南滿庄、北滿庄、西滿庄、北許家莊。
東疏鎮 轄49個行政村:東疏前村、東疏後村、馬廟(馬廟、沙庄)、小屯、老王莊、小王莊、王樓集、花園、劉家廟(劉家廟、龐家廟、張家莊)、王家莊(王家莊、高家莊、岔河嶺)、鄭庄、沙窩、耿庄(耿庄、祝家莊)、孫村集、西河、小伯、范家莊、大伯集、胡家大伯(胡家大伯、鵓鴿樓、孫庄)、張家大伯、趙劉大伯、柳園、侯家樓(侯家樓、張村寺)、馮張村(馮張村、徐家村)、劉張村、前張村、灘頭、疏里、疏外(西疏、杜家莊)、義和庄、郭家村(郭家村、榮家村)、圍子里、興隆庄、龐庄(龐庄、黃家莊)、後張庄、前張庄、西張庄、寺頭(寺頭、朱家莊)、劉家黃茂、朱家黃茂(朱家黃茂、韓家橋)、吳家黃茂、陳家黃茂、好家黃茂(好家黃茂、辛庄)、胡家黃茂、趙家黃茂、杜家黃茂(杜家黃茂、高家黃茂)、潘家黃茂、前學、後學(後學、孫家莊)。
伏山鎮 轄59個村
桑家莊村 白馬廟村 周家樓村 馬家廟村 呂興村 崗上村 朱家莊村 太平庄村 曹家莊村 雲山店村 雙廟村 紀家莊村 程家海村 於家海村 玉皇山村 柏家村村 魏家莊村 高家樓村 胡中屯村 張家堂村 黃馮村村 李家閣村 路家樓村 前伏山村 後伏山村 陶邵村村 施家村村 陳家廟村 李家戶村 西代村村 東代村村 北代村村 於庄村 張家莊村 楊家莊村 王家莊村 邵家莊村 山嶺村 蘇家樓村 前石樑村 後石樑村 後光河崖村 西場村 前光河崖村 小梁王村 大梁王村 北劉家莊村 堽城壩村 茂盛村 張徐村村 大吳家村村 陳家行村 張家行村 十里堡村 毛家村村 開元寺村 大陶家平村 耿家平村 沈家平村
堽城鎮轄63個行政村:仁賢庄、志強庄、許家莊(許家莊、離山莊)、堽城西、堽城裡、堽城南、潘辛庄、商庄、南落星(南落星、西南庄)、所里、星泉(星泉、大寺、東南庄)、陳家店、高橋(高橋、小高橋、辛庄)、北落星(北落星、小東庄)、堽城屯東村、堽城屯西村、堽城屯南村、堽城屯北村、楊李庄、王家莊、袁家莊、趙家堂(趙家堂、趙堂新村)、班家堂、東孫家灘、西孫家灘、韓家店(韓家店、韓店新村、韓家林)、樊家營、伏家廟(伏家廟、海子)、辛朱李、住山莊、楊家莊、劉伶墓(劉伶墓、韓家溝)、東沙崗(東沙崗、西沙崗、馮家莊)、張家店、邵家廟(邵家廟、朱家莊)、平家莊、大孔家莊(大孔家莊、泉頭)、大張家莊、殷官堂、侯家莊、小張家莊、劉家莊、茅庄橋南、茅庄橋北、前茅庄、保安、大安(大安、官房、小河西)、東台里、苑家莊、西台里、八里廟、台北嶺、前望峰、後望峰(後望峰、後望新村)、小孔家莊、果庄(果庄、小果庄)、南寧家莊、辛安店(辛安店、吳家林)、西寧家莊、蘇家莊、良村(良村、小良村)、天兵店、得時村。
磁窯鎮 轄81個行政村:磁窯東村、磁窯西村、磁窯南村、磁窯北村、前丁家廟、後丁家廟、西太平、齊家莊(齊家莊、齊家莊新村)、前海子、後海子、堡頭(堡頭、茶棚、東棧)、鄭家莊、齊家嶺、程家花觀、路家花觀(路家花觀、李家花觀、程家莊)、大周村、尹家寨、官家莊、廟西、周家莊、臧家莊、王家莊(王家莊、李家莊)、盧家寨(盧家寨、小武家莊)、逯家樓(逯家樓、李村莊)、劉家窪、老王莊、韓家莊、魏家莊(魏家莊、西魏家莊)、彩山莊、顏家莊、朴家宅、大旺、南驛、孔家村、李家院、鎮武廟、前李家村、中李家村、後李家村、澇坡、姬家莊(姬家莊、謝家莊)、大磨庄(大磨庄、金磨庄、鳳凰庄)、東磨庄(東磨庄、東磨庄新村)、興隆庄、水泉庄、青後庄、高家店、石屋(前石屋、後石屋)、棗庄、石鼓庄、黃家莊、前石橋、後石橋、河窪、賀家莊(賀家莊、趙家村、清河峪)、趙家壩(趙家壩、陳家莊、楊家莊)、王府(王府、小王府)、茂義庄、安子溝、尹家窪、宿家莊、南王家莊、紅水灣、高家村、范家園、李家莊、岳家莊、近河庄、南賢村、前泗望、東泗望(東泗望、胡家崖)、泗望集(泗望集、東關山口、西關山口)、後泗望、西劉家莊、(西劉家莊、傅家莊)、郭家莊、北劉家莊、澇窪、金家嶺、周家莊、東賢村、西賢村。
華豐鎮 轄62個行政村:東磁東村、東磁西村、新街、白土廠、井泉庄、田家院、西磁窯、歇息鋪、南高村、北高村、西高村、泊家莊、國家莊、張家寨、任家街、北馬家寨(北馬家寨、西北庄)、永安寨、東北庄(東北庄、侯家寨)、石家門(石家門、於家莊)、南梁父、小河西、喬家莊、勝天庄、東爵山、西爵山、紅旗、馬梁(馬家莊、梁家莊)、塘坊、成功庄、張家村、梅家莊、湖村、高庄、永義庄、西故城、北故城、進糧庄、滿家村、東營、西營、順義庄、梧桐峪(梧桐峪、孫家峪、李家峪)、孔家莊、胡家莊、潘家莊、鳳山峪、翟家莊(翟家莊、新莊)、朱家窪、埠南、前呂觀、後呂觀、沈家莊(沈家莊、大石橋)、大王家莊、韓家嶺、南馬家寨、楊家莊(楊家莊、王家莊)、上陡溝、下陡溝、東范家莊、西范家莊、南王家莊、門家莊。
蔣集鎮 轄40個行政村:蔣集(蔣家集、劉家莊)、趙家莊(趙家莊、於家莊)、郭家莊、王家院、馬家院、張家營、張家圩子(張家圩子、前集、杜家院)、添福庄東南、添福庄西南、添福庄西北、黃家庵、張家龍泉(張家龍泉、曹家龍泉、顧家龍泉)、鄭家龍泉、蘇家龍泉、崗子(崗子、小崗子、衡家莊)、守安庄(守安庄、順河庄)、大胡庄、小胡庄(小胡庄、殷家莊)、西周村、邢家莊、尚家莊、枕河庄(枕河庄、石門庄)、羊欄庄、彩石庄、八大庄(張家八大庄、侯家八大庄、肖家八大庄)、大槐樹、栗家樓(栗家樓、潘上崖)、三井(三井、南王家八大庄)、馬家莊(馬家莊、北王家八大庄)、肖付(肖家莊、付家窪)、東彭家莊(澇灘庄、東彭家莊)、大安庄(大安庄、卧龍庄)、寧家莊(寧家莊、小寧家莊)、呂家莊、何家堂、中河、前彭家莊(前彭家莊、後彭家莊)、前蔡家窪(前蔡家窪、後蔡家窪、黑石灣、杏山頭)、西蔡家窪、杏山後。
葛石鎮 轄27個行政村:葛石村(葛石店、柴家莊)、東雲崗、官莊(大官莊、小官莊、錢家莊、徐家窪、河西)、澗西、沙埠(後沙埠、前沙埠、中沙埠、顧家村、興龍庄、吳家樓、朱馬庄、杜家院)、黑石村(黑石鋪、澇灘、馬家莊、富家窪、周家莊、黃家峪、程家莊)、張家崖(張家崖、北楊家莊)、柳溝村(柳溝、黑山頭、上黑山頭)、寧家莊村(寧家莊、朝東庄)、北庄、鹿家崖、石碣集、茌庄村(茌家莊、石碣屯)、北韋村(北韋周、西楊家莊、孫家莊)、夏庄(大夏庄、譚家廠、西關庄、古彭庄、小夏庄)、亂石崖(亂石崖西村、亂石崖東村、亂石崖前村)、曹家寨、三埠村、山前村、古樹口村(中古樹口、前古樹口、後古樹口、東古樹口)、下代堂(下代堂、馬家下代、楊家下代)、杏山莊(杏山莊、河窪)、寶泉(李家下代、陳家下代、王家下代、馬山口)、虎城村(虎城村、老黃崖)、徐家營、陳家店、劉家莊。
泗店鎮 轄36個行政村:泗店、南王村(南王村、十里鋪)、薛家村(薛家村、北王村)、紙紡、桃園、胡東(紀家街、安家街、柳家街)、胡西(潘家街、孔家街、陳家街、張家街、西北角、喬家莊)、前許家橋、後許家橋(後許家橋、吳家行)、肖家村(肖家村、馬家村、五里鋪)、鐵佛寺(鐵佛寺、薛家廟、魏家莊)、楊家村(楊家莊、邵家莊)岳家莊、泗庄(泗庄、胡家莊)、徐家行(徐家行、周家行)、張家行、大孟集(大孟集、陳大孟)、海子崖(海子崖、王家行、翟大孟)、石大孟、徐大孟、夏大孟、西大孟、前辛庄、後辛庄、柳家樓、劉家莊、沙庄、曹家村、古城(古城、小古城)、佘庄(佘庄、毛家樓)、柳溝廠(柳溝廠、西毛家坡、東毛家坡)、羅河廠(羅河廠、鞏家廠)牛家村、高家莊、馬家村、王家院(王家院、朱王院、陳王院)。
鄉飲鄉 轄15個行政村:鄉飲村(鄉飲村、鄉飲集村、大趙庄、小趙庄、王家窪、寧家莊、小孔家莊)、常家屯(常家屯、二郎廟、苑家莊、楊家莊)、南趙村(南趙東村、南趙西村、香寺、後寺)、金馬村(東金馬、中金馬、西金馬、沈家屯)、龍堂村(中龍堂、西龍堂、東龍堂、彭王院、張王院)、滿營村(大滿營、袁庄集)、郭家溝(郭家溝、小郭家溝、東南龍堂、斗虎屯、馬家廟)、八官莊(八官莊、小酒店、邱家莊、孫家廠)、五廠村(趙家廠、胡家莊、陳家廠、蔣家廠、姜家廠)、柳雲村(西雲崗、荷柳村)、韋周村(萬家村、南韋周東街、南韋周西街、南韋周南街)、崇化村(崇化東村、崇化北村、崇化南村)、保安店村(保安店、薛家莊、西郭家莊、東郭家莊)、沙河庄村(沙河庄、龍王廟、張家樓、雲谷庄)、漢馬河村(漢馬河、孟家廟、宮家村、梁家莊、范家莊)。
鶴山鄉 轄49個行政村:路家莊、黃山莊、前鶴山、後鶴山、史家莊、桃園、泗皋東南、泗皋東北、泗皋西北、杏山莊、大辛庄、小辛庄(小辛庄、青龍背)、雷家莊、安家莊(安家莊、劉家莊)、桑家莊(桑家莊、小桑庄)、大中皋(大中皋、王家圈)、東皋(東皋、東皋新村、劉家海、桑家海、安家海)、趙家莊(趙家莊、小中皋)、王家西皋、劉家西皋、沈家西皋(沈家西皋、黃家西皋)、劉樓、徐家平(徐家平、李家平、魏家平、鋪上街、張家廟、方家平、束家平、八大荒)、王家平、郭家平、牌坊街、孔家廟(孔家廟、楊家樓、張家樓)、汪泉屯、白塔寺、王卞東、王卞西、東王卞(東王卞、前橋村)、山窪(山窪、小山窪)、東山前(東山前、北靈庄)、西山前(西山前、魏家莊)、山後、邵家莊、鵝鴨廠(鵝鴨廠、趙家莊)、大庄、侯家莊、王卡寨(王卡寨、王家莊)東羅山、中羅山、西羅山、前羅山、周家莊、坡庄、崔家河。
東庄鄉 轄45個行政村:東庄、北鄙、南故城、西張家莊、大張家莊(大張家莊、大張新村)、杏花村(杏花村、杏花新村)、中韓家莊、西韓家莊、東韓家莊(東韓家莊、東韓新村)、坡里、北石崮、大石崮、南石崮(南石崮、南石崮新村)、西直界、東直界、南山陰(南山陰、南嶺)、東山陰、西山陰(西山陰、幸福村)、北葛家圈、任門、官莊金家莊、解家莊、東崔家莊、南鄙東、南鄙西、南鄙南、葛家莊、周家泉(周家泉、石橋庄)、路家莊、劉家屋、鍾家莊、王家莊、東谷堆、西谷堆、中谷堆、南葛家圈、南陳村、北陳村(北陳村、北陳新村)、西崔家莊、陳美庄、崗良庄、石門、孔家莊、老莊子。
歷史名人
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今寧陽鶴山鄉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在今寧陽鶴山有顏回廟!
疏廣(? -前45),字仲翁,祖籍東海蘭陵人。其曾祖遷於泰山郡鉅平(今寧陽縣西部)。西漢名臣。
戴 封
戴封(生卒不詳),東漢濟北郡剛(今寧陽縣)人。東漢和帝時官至太常,居九卿之首。
劉楨(186-217),字公幹,東漢末東平國寧陽(今寧陽縣)人。東漢著名文學家。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許彬(1385-1461) ,字道中,號養浩。明太常正卿。祖籍安徽碭山人。許彬的祖父許成為避戰亂,舉家遷居兗州寧陽縣(今寧陽縣)東庄。其父許仲德再遷至寧陽縣城居住。忠厚誠實,有堅韌不拔的個性。學館受業造就了"學痴"的雅稱,少年時與當地才子王賢齊名。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中舉,永樂十三年考中進士,次年封為翰林院庶吉士。1425年升為檢計,又升為修撰,參與編修明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兩代帝王的實錄。
吳崇禮(1552-1626) ,字彬卿,又字體嚴,別號節庵。明代寧陽縣城西街吳家巷人。官至兵部尚書、刑部尚書。
寧之風(1603-1681),字德九。清代寧陽縣城西街人。官至太宰太傅。
寧之風的先祖寧義,為元世祖時的千戶候。
周百順(生卒不詳),字備堂,寧陽縣石碣(今石集鄉石碣集)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8),周百順中進士。歷任河南林縣、江蘇金山、湖南通道、耒陽縣知事,因俗施治。任河南辛巳、湖南庚子鄉試同考官,遴選人材。74歲致仕故里,研究學問,教授諸生。著有《更事良言》《從吾堂時文》。
於禁(生卒不詳),字文則,東漢泰山郡鉅平(今寧陽縣磁窯西太平)人。官至虎威大將軍。
張登雲(1553-1639) ,字攀龍,別字宇浩。明代寧陽縣(今寧陽縣)葛石庄人。明中期著名將領。
劉虎(?-1704),字輔臣,清初寧陽縣(今寧陽縣)泗店人。曾任拱極城游擊將軍、蔚州參將、石匣副將。
[font color=#800080]黃恩彤[/font](1801—1883) 原名丕范,字綺江,號石琴。寧陽縣蔣集添福庄人。清末大臣。15歲獲縣試第一。1822年 (道光
二 年)中舉。1826年(道光六年)中進士。先後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順天府鄉試同考官、廣西鄉試正考官、江南
鹽法道道員、江蘇按察使。
許國(1919-1941) ,原名許興昆,寧陽縣南許村人。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地方領導人。
馬良(?-1642),綽號紅鬍子。明寧陽縣古樹口村(今寧陽縣石集鄉古樹口村)人。明末起義軍首領。
朱蓂階(1900-1942) ,名相堯。寧陽縣東庄鄉人。愛國知識分子,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地方領導人。
趙福基 (1909-1941) ,回族,原名趙德庭。寧陽縣白馬鎮太平庄人。馬淑貞 (1909-1946),女,回族,1927年與趙福基結為伴侶。夫妻雙烈士。
戴玉蘭(1913-1996),女,寧陽縣東疏鎮大伯集人。全國"三八紅旗手"。
其他相關
寧陽縣的高中有
寧陽縣第一中學(寧陽一中) 1954年建校
寧陽縣第四中學(寧陽四中)1985年建校
寧陽縣第二中學(原名寧陽縣第十四中學,寧陽二中) 1972年建校
寧陽縣第五中學(寧陽五中) 1968年建校
寧陽縣實驗高中
寧陽金橋中學
寧陽實驗中學
寧陽縣縣內旅遊
寧陽縣內旅遊資源豐富,神童山、彩山、蟋蟀文化「兩山一蟲」三個旅遊項目各具特色。
三個景區的側重點和主題各有不同,在旅遊顧客的定位上避免了相互的市場擠壓,形成了各有千秋的旅遊招牌。
位於蔣集鎮的彩山旅遊區突出的是「彩、財」的主題,包括由環山馬道、親水步道等組成的山地游覽景區、由財神廟、華佗廟等組成的宗教文化景區、由寄宿庄園、別墅區等組成的鄉村度假景區和外圍的白鷺景區、隕石景區、黃家大院等景點。
位於泗店鎮的蟋蟀文化旅遊則形成了蟋蟀資源保護區、蟋蟀生態示範區、蟋蟀生態文化園、蟋蟀庄園的「二區二園」的格局,最具吸引力的是由蟋蟀研究院、蟋蟀卡通園、蟋蟀競技交易中心組成的生態文化園。位於葛石鎮的神童山旅遊區根據區內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的分布,突出神童文化,劃分了神童山文化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和蟠龍山休閑度假區,其中核心景區的神童文化景區包括了神童文化園、後梁石刻等景點。
三個旅遊區建成後,成為「大泰山」旅遊圈的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