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相親,不只是快樂的段子
「不是我的菜,我就這么坦率。」
「你是什麼貨色,我就是什麼顏色」
「老牛想吃嫩草,哪來些嫩草給你?」
……
前段時間,伴隨著《緣來不晚》《愛的選擇》等定位於中老年的相親節目相繼出圈,大媽和大爺的金句對話在年輕人占據主導的社交平台上瘋狂傳播,老年相親節目突然火了。
事實上,相親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齡人口超過2.64億,喪偶老人近5000萬。種種因素使得銀發單身人群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的情感需求始終處於社會討論的灰色地帶。與此同時,不少婚戀交友平台瞄準這一人群,構建起中老年「線上相親角」。中老年情感這門生意,逐漸浮出水面。
至少300億的情感生意
一家專注於老年行業商業創新與創投孵化的產業媒體AgeClub曾估算,「老年人+中年人」有婚戀實際需求的用戶將在5000萬人以上,以人均500-1000元的平均支出計算,中老年相親市場規模在300億到500億元之間,這還不包含由此產生的衍生消費。這門至少300億元的情感生意,藏匿著諸多中老年群體的孤獨、焦慮和渴望。
相親是最原始,也是最直接接觸異性、實現自我情感滿足的一種方式。目前,相親角、婚戀網站、電視相親節目、直播相親等中老年相親模式相繼走進了大眾視野。從前段時間出圈的中老年相親節目里可以發現,中老年相親大都比較坦率、直接。
有人將退休金、房子、工資視作晚年保障,沒有這些一切免談,「一個月三千塊錢夠幹啥的」;有人要求兩個人必須要有共同語言,顏值與藝術細胞缺一和慧爛不可,「和我一起出門穿著不能太丟人」;有人將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你癱巴啊?伺候你啊?」;有人直接說自己有性需求,「就跟彩屏手機和老年機似的,功能要有,用不用我的事」;也有人因為老伴去世幾十年,只想要一個餘生可以依靠的肩膀,「兩個人吃飯比一個人香」。
中老年真人相親節目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老年人婚戀市場的壓力,但是電視節目天然的綜藝屬性,再加上老年人結婚的條件復雜,使得牽手成功率較低,也往往難以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以湖北經視的真人秀相親節目《桃花朵朵開》為例,雖然牽手率在50%以上,但牽手的人中只有10%左右最後結了婚。
而傳統的公園相親角,如比較有名的北京菖蒲河公園、上海徐匯宜家老年相親角、重慶市渝中區洪崖洞的「相親角」等,這種自由開放的交友方式對於不少老年人來說,心理抗性比較大,碧滲同時由於缺乏專業的匹配與指導,單純靠眼緣的成功率極低。
互聯網沒有準備好「黃昏戀」
傳統的「相親角」、熱鬧的電視相親節目無法滿足當下中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那麼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線上婚戀交友平台,或者現下流行的直播相親,又為「黃昏戀」提供了哪些可能?
答案或許並沒有那麼樂觀。
如知己交友、對伴等都是面向中老年群體的交友App,和年輕人的社交軟體一樣,用戶在登錄時也需要實名認證、上傳真人頭像並等待審核,保障了一定的安全性,同時用戶也可以填寫對聊天對象的要求,然後系統會根據其要求進行篩選,包括年齡、身高、最低學歷、最低收入等。
注冊雖然方便,卻不等於接下來可以順暢使用。同年輕人常用的交友軟體類似,中老年交友軟體也設置了會員模式與非會員模式。如某中老年社交平台上,「相親」板塊內排列著諸多用戶的頭像和基本資料,每個用戶旁都有「打電話」「聊天」的圖標。但需開通VIP方可實現。新人價費用為每月128元,或每年328元。可以說在使用線上交友平台的過程中,如果用戶不做好付費准備,幾乎是寸步難行。
隨著溝通渠道越來越多元,中老年在線相親軟體除了可發文字、語音消息外,還出現了視頻相親、直播相親等方式。直播相親平台的直播間一般都是公開的,裡面都有一個角色叫做「紅娘」,主要作用就是牽線搭橋,為男女雙方進行話題引導,避免尷尬。據了解,紅娘並不是平台員工,而是由用戶轉化而來。事實上,紅娘與部分相親嘉賓之間,已經形成了可運作的生意鏈條。
以伊對App為例,用戶注冊後進入直播間就可以免費圍觀,如果對嘉賓產生了興趣也可以申請上麥,視頻交流。申請連麥需要送「玫瑰花」,也就產生了付費。連麥成功之後,紅娘也會不斷地明裡暗裡催促用戶「送喚漏玫瑰」「刷禮物」以表心意。
然而,這些看似火熱的直播間里,隱藏了許多問題。
首先,在用戶信息的真實性上,目前,包括伊對APP在內,幾乎所有的直播相親平台都會與用戶注冊的手機綁定,但是在「實名認證」方面沒有做強制要求。只需上傳頭像,填寫昵稱、生日、所在地、學歷等基本信息就可以進入直播間與嘉賓連麥。直播平台門檻低,幾乎跨越了所有的社會階層,在核實用戶信息的真實性,預防詐騙等方面,都亟待完善。
其次,紅娘作為直播間里的關鍵角色,缺少專門的培訓成長機制。以伊對APP為例,要成為紅娘,只需要滿足50個小時的相親時長。而且還存在紅娘的質量參差不齊,只為營收而不顧相親成功率的情況。一位資深紅娘透露,相親房內,不管禮物刷給誰,其實都會進到紅娘的賬戶,最終收益將與平台分成。
最後,直播相親收入來源於營造前端場景,再婚配成交,後續服務是缺失的。在這個方面,美國一個叫Ourtime的中老年線上相親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這是一個專門給中老年人尋找伴侶的主題社區,除了網站設計和操作界面符合中老年人審美與操作習慣之外,Ourtime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給中老年人提供專業的約會信息與專業的約會指導。從如何使用互聯網,到如何展示自我,再到如何使線下約會更有趣,如何在約會中保護自己,Ourtime網站上都有大量的文章做了介紹。
可見,對中老年行業的生意來說,打造產業閉環,建立良好的服務體系,提升品牌的信任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2. 老人晚年該找個伴嗎找老伴給子女減輕負擔還是添加負擔
我們家院有一個郭大娘,40年前從外地二婚嫁了過來,那時五個孩子都小,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可老頭早早的不在了,大娘後記的孩子,都很孝敬,逢年過節都來贍養,但半年後,郭大娘去世;臨死前說,要葬回她的家鄉河南內黃縣,人家的二兒子,找了一輛中巴車,和家鄉長輩商量好,跟著回去一起安葬了;
有位老人,在她丈夫死亡(腦溢血)後不久兒子剛結婚就把自己嫁了。兩個月後當我再次遇見她時,她告訴我說:我老公去世後家裡少了經濟來源,兒子剛結婚今後還要考慮媳婦與孫子的生活供給,我這樣考慮做事您感覺對不? 我告訴她:做為你兒子的師長,我贊成你的處事態度,你是一位明理的老人啊[贊]。她滿意的說:生活就要及時按自己的路奮斗,調整著、堅持下去。
直到現在,她與她的兒子一家和嫁去的哪家人相處往來生活的很好。
這看運氣了!你老了找的老伴也老了,衰老就是疾病的過程!我個親戚找了個老伴,開始挺好!剛兩三個月突然腦血管病癱瘓了!對方孩子負擔挺重!只好自己照顧。本來是想減輕兒女負擔,這下好了兒女又要管兩個老人!關鍵是一個與他們無關的老人!所以,找老伴挺好!運氣不好,老了自己都要人照顧卻要照顧人!不過自己人生,自己做主!自己種果,自己吃!再苦是自己種的!
我認為老人晚年應當找個伴兒,必須找個伴兒好。晚年生活才能過得快樂幸福。老人晚年缺伴兒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
沒有伴兒的老人精神空虛,孤獨,焦慮,常感到生活沒有奔頭,沒有盼頭,缺乏激情活力。他們常用消極憂愁苦悶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這種情緒嚴重地加速了他們身體的老化程度,常導致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生,嚴重時甚至危及到生命。
而一旦找到了老伴兒,他們在老伴兒的溫情關愛下,老人各方面都會起到可喜的變化。首先在精神和情緒上就能看到。人變得有精神了,平時也愛說愛笑了。衣服也能穿得整潔利索,注重打扮自己了。
生活上也變得積極樂觀。經常主動和老伴兒爭搶著做家務活。每天都有說不完的開心話,人越活越年輕。這樣的老人肯定也能延年益壽。
所以作為子女應當支持老年人找伴這件合乎情理的做法。使老人能愉快的安度晚年。
至於說給子女減輕負擔還是添麻煩,分兩個方面說。
一個是,老人在找老伴兒過程中所需要的經濟方面的支出,一般情況下,老人都會自行解決安排,不會給子女增加負擔壓力。
另一個是,和老伴兒成家後,兩個人會單獨過日子,和子女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間,互不幹擾,互不影響。也不會麻煩到子女。
而實際上就是等於給子女減輕了精神上,經濟上,生活上幾方面的負擔。同時也沒有給子女添任何麻煩。到是使他們能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所以我認為。老人晚年應該找個老伴,這是一件兩全其美,一舉方方面面受益的好事。
按常理來說老人晚年找個伴來陪伴和照料是天大的好事,不但可以大大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還不耽誤孩子的工作時間和打亂他們正常的生活節奏,但前提是需要找個年齡稍小一些,且身體 健康 、基本無累贅和經濟負擔的才行,不然那就是自找麻煩,甚至是引火燒身得不償失。
作為一個明智的老人,自己找老伴兒就不能拖累孩子們,讓孩子們擔心自己的生活,更擔心自己上當受騙,所以說作為老人的找老伴兒是應該的,但是一定不要招惹是非。所謂的招惹是非,就是兒女們比較關切的老人的資產。如果說在老人找老伴兒之前,把資產繼承權這些之類的都弄得明白,講的清楚,我想兒女們就不會阻擋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找老伴兒。
我覺得找老伴兒是老人自己調劑精神生活的一種非常好的行為,最起碼養老不能靠兒女,最起碼晚年的生活,有一個人陪伴自己散步嘮嗑兒都是需要有人陪的,所以說老人找老伴兒等於是給兒女們找了一個保姆,等於是讓兒女們放心以後老人的生活,所以說這對於兒女們來說,無疑就是減輕負擔而不是增加麻煩,所以我說兒女們就別介意父母再婚了,他們晚年有晚年的生活方式,我們做兒女的不能天天陪伴,所以說就放手讓他們去選擇自己的生活。
年老找不找伴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如果自己經濟條件不錯,孩子也支持,生活中也碰到了自己心儀的那個人,當然是找一個好。如果經濟條件不行還要孩子負擔,當然是給孩子添麻煩又增加經濟負擔。再說老年人都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誰都不願再為對方改變,雙方孩子的關系又很難平恆。年齡大了身體也會出現很多毛病,處里不好家庭會出現很多矛盾,給自己和孩子都增加很多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找不找老伴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前走一步可能是幸福,也可能是泥潭,三思而後行吧!
老人晚年找個老伴,肯定是給子女減輕負擔。比如說一個老人過去習慣忙外工作,不會做飯菜,生活不能自理,人老了手腳更加不靈活,或身體毛病不方便,必須兒女照顧,有的老人兒女一天也不能離開,就是說請個人護理,兒女也不一定放心,如果找個稱心如意的老伴,有個人陪伴餘生,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和照顧,抱團取暖,有個人說話,沒有那樣寂寞和孤獨,無論對心裡和身理都有好處。如果老人雙方都人好心好,就一定會建立起感情,有了感情才會承擔責任和義務,經濟和財產問題相互透明,也不會去過多的計較,有太多的矛盾了,有個好老伴相依為命,這樣老伴雙方晚年才有幸福,同樣兒女也在享受老人的幸福。總的來說,只要兒女是為了父母著想,只要不是把經濟和財產看得太重,老人晚年找個老伴,肯定會減輕兒女的負擔。
應該是減輕負擔。現在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家庭,孩子,都要忙活,照顧老人有時有心沒時間。老人有伴,互相關照,增加了生活的情趣。特別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就醫,服葯都有人陪伴。如果處理得好,也許給子女還能幫好些忙,只是事先把重疾和財產約定好就行。
當然該找!
有道是少年夫妻,老來伴,人老了,子女忙於工作或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自己的小家庭上面,老年人的寂寞自然就顯而易見了。即是子女很孝順,也不可能整天陪著老人,他(她)還有自己的事,自己的家,自己的子女,退一步說,假如子女能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自己的老人,那也和再找一個伴不一樣啊,畢競子女和老伴不一樣,這個道理地球人都會知道,因此,喪偶的老年人晚年想找一個伴,只要自己願意,便是天經地義的事,子女並沒有理由反對,如果你是一個孝兒、孝女,唯有全力支持才好!
至於說找了老伴是給子女減輕了負擔,還是添加負擔 ?這個話要分開兩方面說:一方面的確是給子女減輕了負擔,有老人自己的相互照顧與陪伴,子女會省了很多心,不用在上班時,還要操老人的心,不用在忙於自己小家時,還要惦記老人的衣食住行,只需要定期去看望一下或打個電話問問,這對子女來說輕鬆了許多!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老人找的老伴,如果對方沒有收入,家中要增加一個人的生活供給,如果自己老人有工資,也不會有問題,如果沒有,顯然就給子女添加了負擔,但這種添加與自己老人晚年的幸福相比,難道不應該嗎?
所以,對喪偶老人再續新緣,是一件完全合情合理事,老人晚年該找個伴!子女也該大力支持!這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當應發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