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風濕性心臟病原因,症狀你有哪些了解
老年風濕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在青年時期患病,延續到老年,極少數為晚年發病,患者能夠活到老年,可能是心臟原來的受損輕,程度較輕。風濕熱反復發作次數很少,或者是發病年齡很遲而導致的。風濕熱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主要是累及心臟和關節,其次是皮膚和漿膜,血管。
B. 老年人得了關節風濕症有什麼表現
關節風濕症是指關節、肌肉、筋膜及周圍軟組織出現疼痛或感覺異常,但關節不腫,相關實驗室及物理檢查完全正常的一類綜合症的統稱。臨床也稱「良性關節炎」、「非特異性關節炎」等,屬於中醫「痹證」 范疇。中醫認為關節風濕症以潮濕高寒圓唯之地或氣溫變化之時患病為多,其病因病機是風寒濕邪傷及肢節、經絡、肌肉,致氣血不通、經絡痹阻,症見肌肉、關節、筋骨疼痛、酸楚、麻木、重著。也就是說老人如果經常唯慎因為長處在水中、野外潮濕寒冷等環境,或氣候突變,冷熱交錯時就會出現關節、肌肉痛,或者筋骨疼痛、麻木之類的症狀。老人因為身體逐漸虧虛,所以很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也就容易出現關節疼痛的症狀,像你母親這種情況,平時你就要多注意加強關節保暖、保證室內環境乾燥。另外建議常備同仁堂國公酒,因為這個葯酒具有散風祛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病,症見關節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正適合因風寒濕邪侵橘山培襲所致的關節風濕症,效果還挺不錯。
C. 風濕熱有哪些症狀這些早期徵兆要注意
在生活中,我相信大家對於風濕都不陌生,風濕是中老年人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風濕的發生常常表現為患者的關節疼痛、發熱以及骨關節僵硬、骨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等,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很多並發症的出現,比如風濕性心臟病、癱瘓等等。
說到風濕,大家其實都不陌生,風濕這種疾病主要的發病人群是一些中老年人,風濕的發生主要跟患者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比如在平時不注重身體保暖,長期生活或工作在潮濕的環境等等,那麼,風濕早期有什麼症狀呢?分析一下。
1、風濕患者的關節常常出現紅腫、疼痛症狀,尤其是在乍暖還寒的季節,患者就出現關節痛,關節僵硬和肌肉酸痛的情況,這就是風濕的症狀表現之一。
2、差手風濕患者還常常會出現身體發熱症狀,發熱的情況主要是低熱、中度發熱,當然也有的患者是高熱,臨床上患者常表現為不規則的身體發熱,無寒戰,通過抗生素葯物治療往往無效。
3、風濕患者還常常出現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的情況,主要的表現即是指關節沒有正常的形狀,且活動范圍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膝關節不能完全的伸直,手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現象,甚至是出現關節半脫位症狀等。
4、風濕患者還會出現身體疲勞乏力症狀,這是風濕疾病最者慶擾常見的症狀表現之一,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喪失基本勞動能力。
5、風濕疾病的患者會經常性地出現關節僵硬症狀,這種情況在早上剛起床或是休息了一段時間後,關節就會有僵硬首旦感,經過活動後可以緩解或是消失,這些情況的出現提醒患者要注意及時去醫院檢查以確診病情,及時治療。
以上的具體分析就是風濕早期有什麼症狀的相關介紹,大家在看完這些之後應該了解了吧,風濕疾病在早期的症狀表現是很多的,患者要多注意,提醒患者的是,由於風濕疾病的臨床治療難度比較大,所以早期及時發現與治療是很關鍵的。
D. 老人風濕病,老是腿疼怎麼辦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E. 關節疼痛風濕病早預防早治療!家裡有老人尤其要注意這幾點
風濕病在中醫叫痹,痹症,閉阻不通之意,當人體機表經絡受到外邪侵襲後,氣血不能暢通,因而引起肢體,關節等處疼痛,麻木等一類症狀,均稱為痹證。
風濕病是由於人體營衛氣血失和,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肌膚經絡筋骨經脈,邪正相搏,氣血痹阻,出現的以 肢體關節疼痛、腫脹、重著、麻木、變形、僵直及活動受限等症狀 為特徵,嚴重時累及臟腑功能失調的一類疾病,包括了中醫傳統的各種痹症。
1.外感六淫邪氣——風寒濕
風寒濕三氣中,當以寒與濕為主,在寒濕二者中,更應強調 濕邪 。
2.營衛氣血失調
勞倦內傷,生活失調,營衛氣血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起營陰不足的原因:起居不慎,寒溫不適、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不健。
病機:腠理失密,衛外不固,外邪入侵,營衛失和, 氣機痹阻,不通則痛 。
3.臟腑內傷
臟腑內傷是風濕病發生發展的主襪鄭要原因,也是風濕病長期不愈內傳入里的結果。
五臟內傷,血、脈失暢,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發為風濕病。
4.痰濁淤血內生
風濕病多為慢性病程,病變日久,病邪入里,致臟腑功能失調,從而痰濁瘀血產生。痰濁 痹阻經絡,流注關節 ,痹症加重。
1.疼痛
寒性疼痛:疼痛部位 發涼 ,遇寒加重,得熱痛減,疼痛程度較重,舌淡苔白,脈弦沉。
熱性疼痛:疼痛部位 發熱紅腫 ,觸之熱,不怕涼,舌紅苔黃,脈弦數
血瘀疼痛:疼痛部位 固定不移,有刺痛感 ,局部皮膚鋒咐色暗,舌暗有瘀斑
濕熱疼痛:疼痛部位 腫脹發熱 ,觸之亦熱,舌苔黃厚膩。
痰濕疼痛:疼痛部位腫脹,固定,可觸及結節, 肢節屈伸不利 ,舌苔白膩。
風寒疼痛:疼痛部位 遊走不定 ,怕涼怕風,天氣變化時加重。
2.關節腫脹
風濕病的關節腫脹是指關節周圍浮腫而脹的一種症狀。濕邪留滯關節是腫脹的主要病因。
寒濕腫脹
病因:感受寒濕之邪,寒凝經脈,濕注關節
特點:關節腫脹而冷痛,遇寒加重,得熱減輕。
風濕腫脹
病因:風濕之邪侵襲人體
特點:多見於風濕病初起,腫脹部位不固定。
氣虛腫脹
病因:氣虛津液失運,停於體內,滯留關節。
特點:肢節腫脹,按之凹陷,勞累加重。
3.麻木
麻木是風濕病中常見的一種肌膚感覺異常的症狀, 麻」指自覺肌肉之內如蟲蟻行走,「木」 是指皮膚不知搔癢。 多見於寒濕痹,頑痹,脈痹,皮痹。
麻木——寒濕痹阻
病因病機:寒濕之邪瘀阻經脈,氣血失和,經脈失養
臨床特點:四肢肌肉麻木,肢冷不溫,遇寒加重,遇熱或活動後減輕。
麻木——氣血不足
病因病機:疾病日久傷氣耗血四肢,肌膚失養
臨床表現:四肢麻木,遇勞加重,休息減輕
晨僵是患者晨起後關節僵硬,屈伸不利的一種症狀。晨僵時間長者數小時,
短者幾分鍾。主要見於旭痹和骨痹。
病機: 寒濕、濕熱、痰瘀病邪痹阻經絡、關節, 夜間肢體相對靜止,氣血運行不暢 ,故晨起僵硬。起床活動後,氣血運行得以流暢,晨僵消失。
針對風痹
▼
材料:防風,當歸,杏仁,黃芩,葛根,麻黃,甘草,秦艽,赤芍。
用法:代茶飲用。
治療: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針對寒痹
▼
材料:烏頭,麻黃,芍葯,黃芪,甘草。
用法:代茶飲用。
治療:祛風濕。
食療方子
食療:桑枝煲雞
材料:母雞一隻、生薑6克、薏苡仁20克、桑植20克。
步驟:1.葯材洗凈,浸泡半小時
2.雞肉切塊焯水備用
3.把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4.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告基頌2個小時,出鍋後加入適量食鹽
本期專家
▼
F. 風濕病一般在身體里會產生什麼症狀
一:症狀
1、晨僵
清晨起床後,關節、腰背、軟組織等出現黏著感,活動後可以減輕。類風濕關節炎的晨僵可持續1小時以上
2、長期口乾舌燥
清晨起床後,關節、腰背、軟組織等出現黏著感,活動後可以減輕。類風濕關節炎的晨僵可持續1小時以上
3、皮膚黏膜症狀
不明原因的皮疹、曬太陽後皮膚過敏、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皮膚結節、紅斑等也可能是風濕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出現面部的蝴蝶疹,口腔潰瘍反復發作且伴有外陰潰瘍或眼炎可能是白塞病等。
4、關節腫痛與變形
多數風濕免疫病都有關節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腫或痛,可同時並發關節周圍皮膚發紅、發燙。如足部第一拇指的跖趾關節突發紅腫熱痛可能是痛風,遊走性的全身大關節腫痛要考慮風濕性關節炎等。
5、雷諾現象
指遇冷或情緒改變時,雙手或雙足變白進而發紫,保暖或情緒穩定後變紅,最後轉為正常顏色,這可能是硬皮病、各種血管炎等。
二:食物風濕病患者的飲食應以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主要原則。
建議食用軟爛易消化食物,盡量選用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湯、藕粉、果汁、蛋湯、粥、面片湯;還需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鐵、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D,如菠菜、紫菜、雞蛋、牛奶、新鮮的水果蔬菜、活力捷等食物;忌辛辣刺激油膩生冷食物,忌煙酒。
G. 中老年人膝蓋疼,是類風濕還是骨性關節病醫生教你如何鑒別
許多老人年老後會腿痛。這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疾病了。
特別是上下樓梯之後,腿疼的厲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會引起關節疼痛,但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明確的,一般是對稱存在的。
跟骨關節病就不一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說到底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和年齡關系不大,也不代表老年人會有這個病。
最早的症狀通常是關節疼痛和腫脹,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軟骨和骨骼會逐漸被破壞,最終可能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通常發生在35-50歲的人群,女性患者較多。當然,據統計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
最重要的相關因素是遺傳因素。如果親戚中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多種疾病的概率在11%左右。
主要症狀是早上關節僵硬,活動起來很困難,但活動後會緩解。
此外,最早的症狀往往是關節痛,主要表現在腕關節、掌指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相對少見,但注意這些疼痛是對稱的、持續的。
後期會出現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導致畸形。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畸形發生在手部。傳說中的天鵝脖子和紐扣圖案的變化就是疾病。3.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怎麼區分?
其實兩種病都可以侵犯膝關節。但是如果膝關節疼,是什麼病?
1.疼痛部位不一樣。
一般骨關節炎發生在負重較大的關節,如膝關節、肩關節等,所以大多數膝關節疼痛其實是骨關節炎。
手的掌指關節和腕關節最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2.跟年齡有很大關系。
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受到嚴格限制。一般60歲以上的人容易患骨關節炎。統計研究表明,60歲以上發生骨關節炎的概率為50%。
70歲以上的人患骨關節炎的概率是80%,年齡越大,患骨關節炎的風險越大。
類風濕性關節炎就不一樣了。從遺傳學角度來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遺傳性的,年齡越大越容易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統計數據也顯示,30至50歲的女性更多。
3.涉及不同的組織。
由於發病機制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累及關節滑膜,進而累及周圍韌帶和軟組織損傷。
但是骨關節炎就不一樣了,會先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我的半月板和周圍的軟組織韌帶也會受傷。
4.最後看症狀。
主要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症狀,首先會有持續性的、對稱性的關節痛。而且如果不治療,也不會好起來。
另外,風濕性關節炎會出現晨僵,也就是早上醒來會發現關節活動受限,通常會導致一個小時無法活動。之後慢慢走就好了。
最後,如果去醫院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但是骨關節炎患者不會有這樣的檢查結果。
總之,膝蓋疼痛有很多因素,這里認定的兩者往往會被人混淆。
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輻射也是可以經常識別的。
如果有以上症狀或者覺得自己有這個病,一定要去醫院看看,盡早介入。
雖然不一定能治癒,但是有效的緩解病情,減輕你的痛苦也很重要。
H. 風濕病的症狀和原因有哪些
風濕病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病,患者大多數以中老年人為主。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風濕病,希望對你有幫助。
風濕病的症狀
1、疼痛
風濕的一個常見的症狀就是關節的疼痛了,而且全身的關鍵都是有可能發生疼痛的,可是患者的肢體以及軀幹部分的疼痛是有可能引起患者的內臟以及神經系統的疾病變化的哦。
2、皮膚黏膜症狀
皮肌炎、乾燥綜合症、白賽病、脂膜炎等會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網狀青紫、眼部症狀等。這也是風濕病的明顯症狀。
3、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會出現寒顫現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成人斯帝爾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4、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
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病特殊症狀
1、關節腫脹和壓痛
在患者關節疼痛的梁猜同時,還有可能出現關節的腫脹以及壓痛的感覺,這也是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個症狀表現哦。
主要是指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風濕疾病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這些都是屬於常見風濕的症狀。
2、關節畸形
不過較為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還是關節畸形,多是在晚期,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這種風濕症狀表現主要是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范圍受到限制,風濕患者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
3、風濕患者的具體情況不同
風濕患者的具體情況不同,例如年齡、橡敬型性別、體質等,所以病情也不同,換句話說,得病的原因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臨床風濕的症狀先後不一樣,但總的來說最早的風濕的症狀是疼痛,有時串痛,有時是局部劇疼。
4、風濕患者早期常會有發熱症狀出現
風濕患者早期常會有發熱症狀出現,發熱的程度不一,可謂低熱、中度發熱、以及高熱,通常為不規則發熱。患者通常不是出現寒顫,且使用抗生素無效,並且血沉快。這也屬於風濕患者的症狀。
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朋友在生活中及時有效的發現風濕,一旦發現自己或者是身邊的親人有這些症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選擇科學的治療 方法 需要依據病情,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風濕病常見症狀
1.關節病變
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2.異質性
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亞稿舉型,由於遺傳背景,發病原因不同,機制也各異,因而臨床表現的類型,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
3.侵犯多系統的疾病
風濕病多是侵犯多系統的疾病,許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疊,症狀相似,如MCTD為這種表現的典型。
4.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
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及免疫復合物(CIC),並可沉積於組織(皮膚,滑膜)或器官(腎,肝)內致病。
5.雷諾現象
雷諾現象常出現於本類疾病,如SLE,MCTD。
6.類風濕關節炎
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7.強直性脊柱炎
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與HLA-B27呈強關聯。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桿菌)與易感者自身組織具有共同抗原,可引發異常免疫應答。是四肢大關節,以及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以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范疇,是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一種。
8.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紅斑狼瘡各類型中最為嚴重的一型。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即有多系統損害表現,少數病人由其他類型的紅斑狼瘡發展而來。部分病人還同時伴有其他的結締組織病,如硬皮病、皮肌炎、乾燥綜合征等,形成各種重疊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表現多樣,錯綜復雜,且多較嚴重,可由於狼瘡腎炎、狼瘡腦病及長期大量使用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9.皮肌炎
又稱皮膚異色性皮肌炎,屬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之一,是一種主要累及橫紋肌,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非化膿性炎症病變,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種皮膚損害,也可伴發各種內臟損害。多發性肌炎(PM)系指本組疾患而無皮膚損害者。
類風濕病的發病原因
1、免疫功能紊亂
免疫功能是人類等高等動物才會具有的防禦功能,因為免疫功能,我們才能夠抵抗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減少患病的可能。
正是由於免疫功能的存在,使機體的個別細胞在發生突變時可被及時清除,防止腫瘤的發生。
任何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亂,無論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性的;任何形式的免疫功能異常,無論是免疫功能低下還是免疫功能亢進,均會使人體發生疾病。
新研究發現,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也會發生病變,然後引起組織的損傷導致疾病的發生,這也叫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風濕病中,不少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腫瘤等,其發病均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
2、感染
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後,可隨血液循環進入關節組織,此時如機體的抵抗力低下,病原微生物即可在關節內繁殖起來,破壞關節組織,導致疾病的發生。
3、創傷與勞損
關節的急性損傷可以在受累關節造成創傷性關節炎。腰部的急性扭傷可以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症。
另有一些疾病,如相當常見的慢性下腰勞損、腱鞘炎等,受累部常有長期過勞的歷史,這種慢性積累性損傷也可以造成受累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4、退變
即退行性改變,也就是俗稱的“老化”。和人有青年、中年、老年一樣,人體各組織器官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退變的組織器官的性質、形態、功能等均會發生變化。
如果認識這一規律,注意保護它們,可使退變過程盡量延緩。如果違反這一規律,勉強已發生退變的組織器官去做它們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不僅會加速退變的進展,而且有可能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而導致疾病。
在風濕病中,增生性關節炎、增生性脊柱炎等不少疾病均與退變有關。應當指出,在風濕病中,軟骨組織的退變是最為突出的,上述兩個疾病都是因軟骨的退變而造成的。
這是因為軟骨不僅所負擔的工作量大,而且軟骨本身幾乎沒有修復和再生能力。因此與機體 其它 組織器官相比較,軟骨退變的出現是相當早的,比如椎間盤在20歲以後即可發生退變。故軟骨組織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
5、遺傳因素
在風濕病中某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以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為例,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在者兩種疾病患者的家屬中也有類似疾病。
根據國內外報道,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家屬的患病率比對照組高2-10倍;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家屬的患病率與對照組相比竟相差40倍之多。
6、代謝障礙
隨著對風濕病研究的逐漸深入,人們發現一些風濕病的發病可能是因機體對某類物質代謝障礙而引起的。
典型的例子有痛風和假痛風等,前者為嘌呤代謝障礙,後者可能與無機焦磷酸代謝障礙有關。
I. 為什麼一般都是老年人得風濕病的概率會比較大
為什麼一般都是老年人得風濕病的概率會比較大?
首先來說風濕病是一種全身的免疫系統疾病,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膜等的一組疾病,它包括很多種,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綜合症,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等都屬於風濕病的范疇。
所以,一定要完善相關檢查,綜合地評估病情,再選擇治療措施,當出現系統臟器受累及的時候,一般是需要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共同治療。
J. 老人的風濕病如何醫治
風濕病一般問題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鍵拿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病能否根治
在現代醫學概念中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泛指影響骨、關節、肌肉及其周圍軟組織,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經等一大組疾病。風濕性疾病包含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瑞特綜合症等)、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等上百種以上的以累及骨、關節等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總稱。
國際上把風濕性疾病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研究悉亮搭已有百年歷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國際抗風濕聯盟。在我國內科學中,風濕病學是最年輕的一門臨床學科,1985年成立了中華風濕病學會,在此前後國內幾十家大醫院先後成立了風濕免疫科。經過幾代風濕病大夫的努力,我國的風濕病診治水平,已正在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然而,風濕病的知識在我們國家尚未得到廣泛普及,誤診誤治仍然非常普遍睜拿,所謂的「祖傳秘方」、江湖游醫、假葯乘虛而入,不恰當誇大西葯的副作用,使相當比例的風濕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風濕病的診治一定要到建有風濕科或風濕免疫科的大醫院才有可能保證。
各種風濕性疾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風濕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統和多器官損害,具有繁復的症狀,常因復雜多變的臨床表現成為疑難雜症。風濕病的病程有些慢性、遷延不愈,有些爆發起病,診斷和治療是相當煩瑣和復雜的,如果不正規使用葯物,常使診斷和治療更加困難。
患者的診斷不僅需要詳細的病史和查體,而且需要進行各種抗體等檢查,確診後的治療更是一個長期過程。多數風濕病是難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葯,盡管多數風濕病難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療的,通過正規、系統的用葯,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症狀、預防殘疾、提高生活質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風濕病,不進行治療或治療不系統,常會延誤病情,導致殘疾、甚至危及生命。隨著風濕病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風濕病的根治方法,如幹細胞移植等,正在臨床試驗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風濕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如何就診
很多風濕性疾病屬於慢性、進展性疾病,因此,患風濕病後就得經常與醫生進行交往,所以選擇醫生對患者至關重要。 那麼,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醫生呢?對大部分風濕病人來說,最好是到內科就診。因為內科醫生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是經過特殊的訓練的,有一定的風濕病知識,他們能處理涵蓋面很廣的風濕性疾病。有風濕科或風濕免疫科的醫院,患者就比較方便,直接到風濕科就診。風濕病專科醫師都經過風濕病學方面的特殊訓練,對於風濕病有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對專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也較嫻熟,復雜、難治的風濕性疾病,那就更應看風濕病專科醫生。目前,不少醫院已經設有風濕病專科。所以,如果您的風濕病病情復雜,不能及時作出診斷,或經一般普通內科醫生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尚未好轉,或者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或強直性脊柱炎等,應及早看風濕病專科醫生,對患者是有益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花了不少時間,他們看過一個又一個的廣告,找了一個醫生又找一個醫生,吃過一種又一種的葯物,往往病沒有治好。這是因為不少風濕病治療療需要較長的時間,醫生在治療方面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以及需要療效觀察,根據病情變化,還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因此最好固定在一個醫院的風濕病專科,有些風濕病專科還患者建有專門的隨訪病歷,有利於長期系統的治療,以免貽誤治療。
風濕病常用檢查方法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炎、韋格氏肉芽腫、顯微鏡下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過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與關節(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除了詳細了解病史,做些常規的檢查外,需要通過一些風濕病的專科檢查,如臨床免疫學檢查、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遺傳基因、病理活檢、關節鏡等,才可明確診斷。常用的專科檢查方法:1.臨床免疫學檢查包括抗核抗體譜、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補體、T淋巴細胞亞群等;2.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包括關節MRI、血管MRI、關節CT檢查、血管造影、骨掃描等;3.遺傳方面: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檢查:腎活檢(免疫組織化學)、皮膚狼瘡帶、唇腺活檢、血管活檢、淋巴結活檢等;5.關節鏡檢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熒光染色、淚膜破裂試驗、Schirmer』s試驗、唾液流量、關節液檢查等。
風濕病常用治療方法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往往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葯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