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年人一天要步行多少步
每日行走6000步對於中老年群體來說是最為合適的運動量。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給出了一個促進健康、提高體適能(體質)的最低推薦量范圍:5400步至7900步/天。身體虛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而對於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則需要更多的步數,步行79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當然這個推薦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100步/分鍾的速度步行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即步行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
(1)老年人運動量多少擴展閱讀:
每天步行運動對身體益處:
1、心血管:
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跳動得慢而有力;增強血管彈性,對調節血壓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加速人體血液循環,減少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聚積以及血凝塊的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2、骨骼肌肉:
適度步行能增強肌肉力量,強健下肢筋骨;運動引起關節壓力變化,能促進關節軟骨滑液的分泌,提高關節靈活性,預防和延緩退化性關節炎,保持關節健康。
3、體重控制:
步行能消耗身體多餘的熱量,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減少人體脂肪的積聚,保持身體適宜的體重。另外,步行在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預防和輔助治療慢性病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人民網-醫生:中老年每天走6000步最合適
⑵ 老年人的活動量到底多少算是適宜
不是說什麼抄出汗,也不要強制定量運動,什麼標准都不能套用,你說呢? 最好的判斷方法是 自己感覺 微喘 稍累 就很好了,以後一直保持這樣的程度,你會發現量是越來越大了,因為體質在提高嘛~!
祝老人家健康長壽~!
⑶ 老年人怎麼掌握運動量
酸加來
老年人年老體邁,生理功能衰退自,在鍛煉初期常會出現肌肉酸楚的感覺,這是在運動後肌肉中代謝產物乳酸積累過多,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做到鍛煉循序漸進,肌肉能有個適應過程,肌肉結締組織逐步完善,酸楚感便會逐漸減輕或消失,此時運動量可逐步加大。
痛加減
有些老年人自身患有各種老年性疾病,如腰腿病、頸椎病、肩周炎等,在運動中常出現局部疼痛並有逐漸加重感,這說明身體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隱性炎症反應。此時運動量應減少、減輕,防止炎症擴大。
麻停
在運動鍛煉中,凡是感到身體某一部分出現麻木不適的感覺,這是局部神經受壓的徵兆,也是鍛煉方法不當的反應,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查找原因,並改換鍛煉方式或項目。
⑷ 老年人的運動量如何見好
老年人體質不好,慢慢走著動著,活動活動筋骨就行了。也不能像年輕人那樣運動。否則一不小心會受傷的。
⑸ 50歲的中老年人每天走6千步與1萬步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每天走路六千步與一萬步其實差別不大,和自身的身體條件有很大的關系。只要能起到健康防病的作用,都能讓人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況。
運動的時候首先得考慮自身的各項代謝機能,運動只要達到一定的強度,都能給人起到很好的效應。主要靠運動量和運動時間,才能改變人的心率快慢。
每天掌握好時間,再加上自己合理的步數,都能給身體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最重要的一點貴於堅持,平時的時候可以做一些輔助運動,比如深蹲、仰卧起坐、還有俯卧撐等等。這些運動都能強身健體,能讓體內的脂肪大量消耗,在運動時也不會增強。
合理的運動方法,才能讓人獲得最大的益處。對於有高血壓疾病的人,堅實運動也是一種方法。但一定要掌握時間和運動量,這樣才能讓血壓降下來,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步數,讓身體嚴重的透支。
⑹ 如何判斷老年人運動量是否適宜
老年人的運動量的控制最好可以通過「靶心率」把握。
靶心率專的計算公式:[(220-年齡屬)-靜態心率]*(60%---80%)+靜態心率
比如一個60歲的人,其靜態心率如果是70,那麼他的運動時最佳心率應該控制在124-142之間。
⑺ 老年人運動的原則是什麼
運動鍛煉可以強身健體、防病祛病、延緩衰老。但我們老年人的生理特徵發生了諸多變化,如果運動方法不當,不僅不能達到健身目的,反而會損傷身體,影響健康。
所以,我們老年人進行運動鍛煉必須遵循下列一些原則:
(1)進行身體檢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們老年人運動前要進行身體檢查,其目的在於對自身健康狀況有一個正確認識和了解,發現潛在性疾患和危險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不要認為檢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開始運動或增加強度之前,需要有3個月之內的體檢資料;二是檢查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從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體力,過分自信或爭勝好強心切,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須聽從醫生的忠告,自覺約束自己,以確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慮安全,運動量很小或不運動而走上另一個極端。
(2)處方個別對待
運動也是有處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適合不同的運動處方。這是指處方的內容及其運動強度要符合本人身體的實際情況。由於體力及最大心率個體差異較大,不能給予一律的運動負荷。
(3)要循序漸進
參加運動鍛煉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要日積月累,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鍛煉效果。同時,開始鍛煉時運動量宜小,待適應以後再逐漸增加。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鍛煉後,如果運動時感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運動後感到輕松、舒暢、食慾及睡眠均好,說明運動量適當,效果良好,就要堅持下去。
此外,鍛煉的動作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時間要逐漸增加。
(4)安排好飲食
安排好合理的飲食。在保持標准體重情況下,應以充足的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適量的糖、豐富的維生素及無機鹽為宜。
(5)選擇適當時間
運動以選空氣新鮮的早晨為好,飯後不要立即做大運動量的運動,宜在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運動較好。
同時,還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適當的變換和調節。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應選擇氣候涼爽的時間進行鍛煉,避免急劇運動,做些徒手體操、太極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統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氣管炎等,應停止戶外鍛煉;並要盡可能堅持用鼻吸氣,避免冷氣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運動量
老年人的健身鍛煉,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有規律的鍛煉,才能確保安全和達到效果。因此,開始鍛煉的強度和時間應比較小和短,而且應有6周左右的適應階段。
對於某些老年人來說,重要的是運動的頻度,直至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再增加運動強度,並要從低而有效的限度開始,緩慢進行。例如,初始身體素質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儲備就可取得明顯效果,就先從40%的強度值開始。
(7)做准備整理活動
運動醫學和運動訓練要求,一個安全、有效、科學的健身鍛煉程序應由四部分組成:准備活動;有氧運動;徒手或負重的肌力練習;整理活動。
可見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是體育鍛煉時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鍛煉都要充分做好。年齡越大,鍛煉前的准備活動越重要。
(8)要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經常對健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目的在於適時調整運動處方和鍛煉計劃,防止過度疲勞,避免發生運動損傷,提高鍛煉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參加運動鍛煉的老年人應該學會自我監測的方法,並堅持在運動鍛煉的實踐中加以應用。
監測內容:自我感覺,一般包括運動前、中、後的各種感覺、食慾、睡眠、運動慾望、排汗量,以及有無疲乏感、心悸、氣短、頭痛、腰腿痛等。
如鍛煉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慾好,無心悸、氣短,雖有疲勞感,經休息後疲勞感消失,說明此鍛煉方法適合於你,應持之以恆。否則要改變鍛煉方法,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
⑻ 老年人怎樣正確運動你了解嗎
1.運動可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明顯改善血液粘度,加快血液循環,降低專血栓形成,減輕心臟負擔,避屬免心血管病的發生。2.運動能促進呼吸系統功能,促進心肺循環,加大肺活量,增高血中含氧量,保證身體各項新陳代謝的需要。3.運動能促進消化系統功能,增加唾液分泌,增進食慾,保證大便通暢,有利防治消化系統疾病。4.運動能提高神經系統功能,特別中老年人,能保持機體靈活,反應迅速,頭腦清醒,思維敏捷 ,精力充沛,從而去病延年。5.運動能改善代謝和內分泌系統功能,促使總膽醇和甘油三脂等降低,防治動脈硬化,減輕病理損傷。
⑼ 老年人如何增加運動量
(1)步行: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經常步行鍛煉,能調節各器官功能,增強腰腿肌力。
(2)體操:方法很多,如廣播操、保健操、醫療體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點、拿、搓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功能。
(4)慢跑:一次不超過30分鍾。
(5)太極拳:適合年高體弱者,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6)氣功、理療。鍛煉要循序漸進,運動強度及量要適當。如果運動時感到發熱、微汗,運動後輕松、舒暢,說明運動適當。運動時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運動後食慾減退、睡眠不好、明顯疲勞,說明運動量過大,需及時調整運動量。
(7)象棋,健身操,健身舞,太極拳,各種棋類活動,唱歌;跳舞;運動要適當,要有規律和計劃老年人應當在作晨練注意早晨要到走可以促進小腦晚飯後要在1-2小時後散步有助於消化.
老年人運動注意事項:
一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以參加動作緩慢、速度均勻、呼吸自然、費力不大的體育項目為宜。
二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不能急於求成,要逐步增加運動量。
三要持之以恆、細水長流。體育鍛煉最重要的是堅持不懈。
四要注意安全。運動前要做好准備工作,還應注意周圍的環境安全,以免身體受到傷害。
⑽ 每天早上會鍛煉一個小時,老年人的運動強度標準是什麼呢
在運動過程中,時間是一個相對好的因素,力量不容易理解。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您確定鍛煉是否正確。運動時很累,但是如果您仍然不講話和呼吸也可以。
即使您每天不能運動,即使您每周進行三到五次,也需要繼續運動,而不是一半。為了不引起骨骼和關節損傷,中老年人通常不適合爆炸性短期運動,但應選擇低強度和長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