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半邊身子發麻是什麼原因
以下是常見原因,第五項可能性大。
一、營養缺乏和代謝障礙性肢體麻木:病人可有長時間的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或有嚴重營養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導致病人體內維生素B族嚴重缺乏,而引起肢體麻木。
二、中毒性神經性麻木:病人可有長時間與有汞、砷、鉛或有機磷等重金屬或農葯以及呋喃類、異煙肼等化學葯品的接觸史。這類化學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經炎,該病初期即可出現肢體遠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膚蟻行感。
三、感染引起的神經炎性麻木:這是由於細菌分泌的神經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經系統而引起膚體麻木。這類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經炎、麻風性神經炎等,表現為肢體麻木、肢體感覺喪失。
四、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現為發熱,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1—2個月後出現肢體遠端麻木,呈對稱性。同時產生肢體無力,嚴重的還會出現癱瘓、呼吸困難。
五、脊椎骨質增生性麻木:這種麻木在老年人中相當多見,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質增生壓迫了椎管內神經,有些病人還可伴有肢體疼痛等感覺。
六、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現至下而上的肢體麻木,隨病情加重而向上發展,進而出現肢體活動不靈等症狀。
七、動脈硬化性麻木:多見於患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由於大腦組織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缺血,大腦的感覺和運動中樞發生了功能性障礙,從而導致相應部位的肢體麻木。這類麻木的特點多為一側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能及時治療,會發展成半身不遂。
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性麻木:這種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時輕時重,病人常伴有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慌氣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狀,一般多能自愈。
㈡ 突然身體一半動不了不能說話是什麼病要怎麼治。。。急啊
中風或者腦血栓。
1. 什麼是中風?(一)
中風是腦血管疾病的俗稱。多見於老年人。一旦中風,不僅是病人本身不幸,整個家庭也會陷入窘境。近十幾年來,中風的發病率愈來愈高。中風把原來生龍活虎的人折騰成殘廢,許多病人半身不遂,手足麻木,視覺模糊,說話錯亂甚至不能說話,吞咽障礙,記憶減退,不能理解別人講話,性情改變等。
2. 中風的原因和分類
中風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由於腦的血液供應中斷,對部分腦組織造成損害。經常吸煙、肥胖、高血壓、患心臟病或糖尿病的病人,都較易得中風。
3. 行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中風初期,受影響的半邊身體(包括面部、身體和手足的肌肉)會變得軟弱無力,在大多數情況下,體力會逐漸恢復,首先是足部,然後是手臂。通常,足部比手部復原較快和較大。不過除非病人四肢擺放的位置正確,又常常為病人活動四肢,作出各種正常動作,否則,即使體力恢復,手足亦會變得僵硬無用。正確的做法,醫生和治療師會給你指導。重要的是,必須把身體視為一個整體,不能單單治療癱瘓的肢體。
4. 語言會受怎樣的影響?
語言會受兩方面的影響:
(1)吶吃(DYSARTHRIA)是由於中樞或周圍神經受損,致使肌肉控制混亂,造成構音器官衰弱、遲鈍、不協調、或肌張力改變,而引起的一群言語障礙。吶吃患者說話通常含糊不清,甚至完全喪失說話能力。雖然這樣,病人仍能閱讀、書寫、和完全明白別人的說話。發音困難主要關於運動問題,所以治療通常會生效。
(2)失語症(APHASIA)指的是患者因腦部病變而突然失去原有的語言能力。由於語言包括理解、說話、閱讀和書寫,而其語言障礙之表現與腦皮質病變部位有關。失語症是由於大腦優勢半球(Dominanthemisphere)之病變所造成的,但是並非所有腦傷病人都會失語,即使是優勢半球受損也不一定會造成失語症。失語症的表現相當復雜,由輕微即病人只是間中記不起熟悉的字眼,以至非常嚴重,即病人完全喪失理解和說話的能力。故此,病人和親屬應近早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幫助。
5. 為什麼中風會令到一些病人變得性情暴躁?
在若干病例中,中風病人性情暴躁可能是由於控制情緒的腦部受損,令病人無法控制脾氣。無法控制的突發暴躁行為很多時令自己和照顧他的人惱怒又氣餒,特別是當病人無意發脾氣的時候。 在其他病例中,當病人知道無法恢復以前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職責,或是不能做到他期望做到的日常事情,就會做出暴躁的行為。這些病人很多時太注重他還未能夠做到的事,而忽略了他能夠做到事情。對於親友善意的好話,他甚至可能產生反感。一個人中風後,他並非是唯一受苦的人,他的家人同樣受苦,生活方式職責可能要改變,而生活方式也須更改。家人,特別是丈夫或妻子會同樣苦惱,無法在家庭或工作上,除了自己份內事務,還須接手病人的工作。此外,既要照顧病人,又得成為病人的代罪者。還有甚者,惡感不能向人傾訴,有苦自己知。他們愈是抑制自己的惡感,愈會將痛苦向中風病人發誓。如果他們發覺有這樣問題,就應向復康人員尋求輔導。復康人員都非常樂意協助處理他們病人和他們自己的苦惱。
6. 性生活會否受到影響?
中風前有和諧性生活的夫婦會害怕恢復性生活會引致再次中風。這些憂慮是毫無根據的,恢復性關系是安全的。要維持良好關系,配偶採取主動是重要的,要對病人表明仍深愛對方。他們須明白病人的反應可能比以前較慢,並且可能需要較多時間才能達到高潮。透過實踐和耐心,互相稱意的性生活是可達致的。
7. 中風的預防
已經證實,中風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煙、頸動脈狹窄、鐮刀狀細胞病、高胱氨酸血症。飲酒過多、缺乏運
動也會增加中風的可能性。
中風的預防,主要的針對上面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
(1)治療高血壓: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許多人以為沒有頭暈頭痛就不會有高血壓,其實不然,許多高血壓病人似乎一向身體很好,直到中風到了醫院,才知道原來血壓很高。一旦發現高血壓,就要長期服葯。
(2)戒煙:因為吸煙會增加中風危險性50%。不管你吸煙已經多少年了,任何時候戒煙都為時未晚。
(3)加強體力運動:體力運動可以降低體重、減少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率。
(4)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價廉而有效的葯是百年老葯阿斯匹林,同類新葯有力抗栓(Ticlid)、氯吡格雷療效更好。
(5)對有心臟病房顫的病人,且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年齡在65歲以下的病人,服用華法林抗凝,預防血栓形成。
(6)降低血脂:服用他訂類葯(如舒降之),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31%。
(7)飲食治療: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
腦血栓是腦中風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在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腦動脈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管壁內膜粗糙不平,血小板易於粘附及聚集其間,甚至發生凝血或血流粘度增高與血流速度減慢所致。當狹窄的腦血管發生完全堵塞,便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軟化、壞死等病理改變,從而出現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症狀。另外,血壓偏低、高血脂、血液高凝狀態等血流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的異常變化,都可導致腦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