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父母總催著子女結婚
其實在生活當中,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試婚的年齡階段趕緊結婚也是比較正常的,就會覺得看別人家孩子都結婚了,自己的孩子沒結婚就會有一種想法,但是也要看實際情況的,大多數父母還是不太同意,剛見面沒多長時間就要結婚了,可能就是說家長太著急了看著孩子比較大,而且覺得對方合適就讓孩子結婚,這樣的父母還是少數的,畢竟結婚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他們會讓自己的子女和對方接觸一段時間,了解情況之後才能夠選擇走入婚姻的殿堂,因為看清一個人的本質,至少在一年左右才能夠看透的,父母都是過來人,也都是了解的除非是那種想法比較簡單的人。
像這種情況下都是少數,大多數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的幸福,多了解一些,才能夠好好的溝通。
Ⅱ 為什麼父母總是希望子女一定要結婚
那感覺就好像現在不戀愛,就會孤獨終老一樣。更可怕的是,以後每次逢年過節都會遭到精神上的打擊,周圍那個親戚的孩子結婚了,哪個比我小的鄰居有娃了,這樣的事情成了日常話題,經歷過的人都懂那種感覺。
父母覺得年紀不小了,到了結婚的年齡。其實,想談戀愛、想結婚的人根本不用父母催也知道努力,而不想太早結婚的人,對於催婚這類事簡直深惡痛絕,很多人並不是真的不想戀愛和結婚,有的只是想要多享受一下自由的生活,有的則是不想將就,想找一個適合的,這些理由在父母們的眼裡都是很幼稚的想法,只可惜我們誰也說服不誰。
對於結婚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有人主動,有人被動。不管怎麼樣,大家對父母的催婚都不會有好的反應,為什麼天下的父母都熱衷於催婚呢?這應該是所有人都感到迷惑的地方了。
結婚和傳宗接代是人類歷來的使命感
在古老的傳統文化里,人們更加看重的是家族和家庭,而非個人的榮辱,個體的發展必然影響家族的興衰,所以婚姻是家族大事,傳宗接代的問題也成為家族能否興盛、延續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的環境下,幾乎沒多少人能逃脫婚姻子女的桎梏,只有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才算圓滿,這是一種傳承久遠的責任感,如果兒女們沒有結婚,那對父母來說就一直是一件未完成的任務,是生活的動力之一,時時刻刻都會為之記掛,想盡一切辦法來完成他們的使命。
時代價值觀的沖突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時代印記,成長環境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80、90後受改革的影響,思想上更開放,崇尚自由,敢於嘗試新事物,集體意識相對就弱了很多。
父母長輩們認為一個人的生活不好過,無依無靠,很苦很累,這樣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而現在的年輕人卻有不一樣的觀念,與其將就搭夥過日子,不如追求身心上的自由,活出自己的姿態。
這兩種觀念是矛盾的,相互沖擊卻很難相互妥協,那些因價值觀不同而倍感壓力的父母,就會通過催婚的方式,來讓子女接受自己的價值觀,這是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較量。
在催婚的代際沖突上,父母和子女都感到無形的巨大壓力。子女越不結婚,父母就越催婚,父母越催婚,子女越抗拒,只要子女一天不婚,這個沖突就一直懸而未決,催婚就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一方妥協為止。
其實,結婚和不結婚的觀念是會隨時間而變化的,有些結了婚卻不如意的人,會很難對下一次的婚姻抱有良好的期待,原本不打算結婚的人,在經歷長久的孤獨或愛情的滋養後,又萌發出生命的新芽。
對於婚姻大事,父母需要理解新時代的理念,年輕人也需要認真考慮,只要真的能讓自己更好,那就是最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