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教們轉型老年大學後,有的甚至兩個月能回本
幼教轉型老年大學後,部分機構確實有可能在兩個月內回本,但這並非普遍現象,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轉型成功的可能性
幼教轉型老年大學,從某種程度上說,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教育市場逐漸擴大,老年大學作為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其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因此,幼教機構轉型老年大學,如果能夠准確把握市場需求,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教育產品和服務,確實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盈利。
二、回本速度的影響因素
市場需求:老年大學的市場需求是影響回本速度的關鍵因素。如果所在地區的老年人對教育的需求強烈,且機構能夠提供符合需求的教育產品和服務,那麼回本速度可能會更快。
教育資源:幼教機構在轉型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如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將有效降低轉型成本,從而加快回本速度。
營銷策略:有效的營銷策略能夠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報名,提高機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加快回本速度。
運營成本:運營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回本速度。如果機構能夠合理控制運營成本,如租金、人力成本等,將有助於提高盈利能力。
三、風險提示
雖然部分幼教機構在轉型老年大學後能夠在短時間內回本,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機構都能取得同樣的成功。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市場需求不足、教育資源短缺、運營成本高等風險。因此,幼教機構在轉型前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確保轉型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綜上所述,幼教轉型老年大學後回本速度的快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機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和決策。
『貳』 楊浦區老年大學在哪裡
楊浦區老年大學在上海市楊浦區平涼路2767弄2號。
電話:(021)65674173
附近公交站:平涼路軍工路 、軍工路平涼路 、平涼路定海路、 愛國路 、黎平路楊樹浦路 、共青路聯合倉庫(軌道交通12號線復興島站)。
(2)轉性期老年大學擴展閱讀:
楊浦區老年大學成立於2004年,是一所由區老齡辦創辦,面向全區老年人的辦學機構。辦學以來,從初期的8個班級,200多個學員,發展到現在130餘個班級,4000多名學員的規模,為了讓更多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會,發揮他們的作用,也讓學校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於老年朋友。
在區老齡辦的支持和關心下,從2014年起開始嘗試轉型,在普通教學班的基礎上嘗試分層次,分類型,鼓勵學員成立學習團隊,比如茶藝班分為文化普及班、茶藝班和茶藝表演隊,一方面教授茶文化知識,一方面鼓勵和引導學員在校外的平台上展示學習成果。
『叄』 雷軍建議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到底該如何幫助老人
雷軍建議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幫助老人的方法如下:
第一:建立老年人學習中心,安排工作人員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電子設備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人的學習能力是在逐步下降的,對於年輕人來講特別容易接受和學習的新鮮事物,可是老年人就會特別難以理解,也學不會。所以說如果要讓老年人也融入數字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導老年人善用手機,善用電子設備。畢竟電子設備的熟練使用是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的基礎。
所以給老年人灌輸成功了這種觀點,那麼老年人在融入數字生活的時候,既可以享受到數字生活的便利,也可以避免上當受騙。畢竟老年人對於互聯網世界一無所知,如果不能夠讓老年人保持警惕性的話,那麼是很容易被騙的,這才得不償失。
『肆』 他創辦了一家「老人的」企業:讓老人享受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2015年,「互聯網+」的概念開始盛行。
正在經歷創業轉型期的柴勇,選擇以「互聯網+養老產業」的模式切入市場,創辦上海合勇信息 科技 公司,同年創辦上海老友記智慧助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老友記」)。
「從長期角度而言,養老是一個很有需求的市場,但不能純商業。」在他看來,情懷與事業相結合,是「老友記」運營和發展的一大特點。
在此理念下,「老友記」面向老人開展了三大業務。
首先,提供為老助餐服務。
「老友記」會365天早中晚不間斷地為有需求的老人進行上門服務,對接合適的餐廳,提供安全營養的餐食,以老人認同的價格助餐。此外,「老友記」針對老人的特殊需求,已新增水果、葯品配送及上門護理等便捷生活服務,解決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其次,推出時間銀行業務。
「時代在改變, 科技 可能使老人與 社會 疏遠,但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來投身老年事業,為 社會 作出自己的貢獻。」柴勇表示,「老友記」在呼籲年輕人投身公益的同時,也在搭建自己的志願者服務體系,建立了時間銀行。志願者通過公益行動,可以獲得技能培訓、獎學金以及加入老友記民非組織等獎勵。
服務體系方面,「老友記」將大學生志願者輸送到社區,教學高齡老人使用手機、有關互聯網等與智能生活的問題;解決由於老人缺失動手動腦等文娛活動,從而導致認知症患者年輕化的問題。
另外,「老友記」為低風險但需要陪同就診服務的老人提供陪診服務,為志願者提供專業陪診培訓,在為老人提供溫暖陪伴的同時,也讓老人受到更專業更安全的呵護。
最後,作為第三方,對為老服務機構進行評估。
「老友記」通過以第三方評估的方式,評估監管社區內相關養老服務機構,以達到加強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促進社區之間不同的養老服務機構對標學習,促進不同養老服務機構之間在服務內容的提供、環境的設置、服務人員的安排上不斷改進完善,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服務水平,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讓養老生活更美好。
除了上述三大業務之外,「老友記」還幫助解決、接待一些其他養老服務,如養老服務咨詢、養老服務辦理。
4年來,「老友記」也發展成為一家面向老年的,涵蓋配餐、陪診、老年大學等服務的 社會 企業, 公司會通過服務項目的盈利 ,繼續支持非盈利公益組織進行公益部分的運營。
2018年,「老友記」每日送餐量超過200份 ,且對用餐的近2000 名老人進行了電話及上門回訪,配送事故0起。
截至目前,「老友記」的客戶涵蓋上海35個街道鎮、700 多個社區的5000多位老人,365天早、中、晚為有需求的老人進行上門服務,每年為社區提供近千場公益助老服務,參與的學生志願者累積人數高達3萬多名。項目曾獲得政府引導基金的種子輪融資和2018年「社創之星」上海賽4強、2018年 芝華士有道全球社創企業大賽中國區10強、2018海棠花開杯創新為老服務大賽十佳創新項目、2018社創之星全國銀獎、2018第五屆綜合為老服務大賽10強。
柴勇認為,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帶動了諸多行業的發展,其中一個典型就是養老行業。越是老齡化嚴重的國家,養老行業越有可能迎來高速增長。
據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已達到10000億元左右,且目前來看,我國的老年人人數已經超過一億,然而養老行業分散且粗放, 市場上存在的大多是無法盈利的中小企業和個體戶,供給端數量和質量的缺失,為未來的創新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
柴勇看來,這也給了「老友記」發展的機會。
「老友記」將自己定義為「基於15分鍾養老生活服務圈物流體系的到家服務助手」,通過「融合餐飲+配送+公益+社區營造+標准化服務+垂直養老運營」這一套組合拳實現單點突破。
柴勇表示,「老友記」選擇以新零售角度切入居家養老服務,使服務更具性價比,更是突破原有養老行業困局,通過實際案例已證明可復制規模化運作。
據其透露,目前「老友記」的收入來源主要來源配送費用的收入、幫助餐廳宣傳和設計餐品的返點費以及醫養企業的合作如推薦長護險等。 按照規劃,「老友記」明年將覆蓋40個街道且實現盈虧平衡。
目前,「老友記」正在籌備新一輪的融資,計劃融資500萬出讓15%股份,主要用於營銷推廣與團隊、產品以及品牌的升級。
在對現有的商業體系復制推廣之後,「老友記」准備建立起細分領域區域第一的渠道建設,並且在一年內,重點在醫養結合領域進行流量變現商業測試,新設醫養事業部,走出上海,向多地區拓展。
編輯 | 吳晉娜
校對 | 王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