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社區老年人活動案例

社區老年人活動案例

發布時間:2023-11-02 00:31:32

⑴ 社會工作退休老人關愛案例分析

社會工作退休老人關愛案例分析

社會工作者關注社區中的社會化退休群體,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通過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運用同質性小組的活動來吸引該群體走出家門、調動其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挖掘並鼓勵社區領袖的個人發展。那麼,我為大家分享社會工作退休老人關愛案例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背景介紹】

XX小區是2002年以後的回遷社區,社區內老年人較多,社會化退休人員也較多,目前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共有2300餘人,其中社會化退休人員達760餘人。社會化退休人員往往早已脫離原工作單位,社會交往面較窄,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社區希望為他們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社區環境,通過活動,吸引身體條件允許的社會化退休人員從家裡走出來,到社區中參加社區活動,參與志願服務,這樣既有利於消除社會化退休人員的孤獨感,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區,同時也有利於發揮他們的作用,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案例分析】

1.社會化退休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

社會化退休人員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自我封閉的心態。社會角色由一個積極地參與者到一個相對被動參與者的轉變中,很多人的自我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

大多數社會化退休人員由於子女結婚等原因,與子女分開居住,子女突然的離開,使他們心理產生不適。在社區中,兒童、青少年群體和成年人群體,由於學習或工作的影響,也使眾多的社會化退休人員缺乏必要的家庭陪伴,其精神生活大多局限於小范圍中,導致他們產生孤獨感。

一些社會化退休人員雖然參與社區活動,但往往面臨形式單一,參與面不廣泛,方法缺乏科學引導的問題,他們的普遍需求難以得到關注。

2.社會工作者介入理念

(1)馬斯洛的需要理論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從低到高五個層級。生理需要是指能滿足個體生存所必須的一切需要;安全需要是指能滿足個體免於身體與心理危害恐懼的一切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指當前兩種需要得到滿足後,人便會產生更高一層的社會需要,比如希望得到愛和愛他人,與他人建立友誼,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被團體所接納,有歸屬感;尊重需要是指能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及自己對自己認可的一切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人類最高層次需要,指滿足個體把各種潛能都發揮出來的一種需要。其中前三種需要稱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滿足了這些需要個體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適。後兩種需要稱之為成長型需要,主要是為了個體的成長與發展。一般來說,這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低一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後,就會向高一層次的需要發展。對於社區社會化退休的老人而言,滿足個人生存的生理需要大都已經得到了滿足,但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不到完全的滿足。本項目從社會化退休人員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出發,設計各種活動,讓他們不僅在活動之中獲取各種需要,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培養興趣,組建不同的活動隊伍,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自身新的支持和交際網路,並在網路內部中學習各種獲取需要的能力和技巧,進而達到生活質量和狀況的改善和提升。

(2)社區參與

社區參與是增強社區意識的重要前提,期望通過社區社會化退休人員的參與來帶動整個社區居民的'參與,讓他們了解社區、熟悉社區、關注社區,關心社區事務,增強對於社區的歸屬感,增強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在社會化退休人員自身孤獨感得以消減的同時,建立和諧人際關系,達到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的成效。

(3)社區領袖

培養社區領袖,發現社區中的“熱心人”,通過鼓勵引導,使他們能夠脫穎而出,起到模範先鋒作用,通過互助合作解決問題,運用社區的內部力量來滿足社區的各種需求,尤其是潛在的需求,來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服務計劃】

1.服務目標

總目標:

(1)幫助社會化退休老人順利實現角色轉換,更好的適應退休後的生活。

(2)使社會化退休人員達到老有所樂、老有所愛、老有所為。

(3)構建社會化退休人員的支持網路。社會化退休人員之間各種聯誼活動以及他們與子女之間的互動,增進社會化退休人員之間的交流,促進社會化退休人員與子女的溝通交流。

(4)提升社會化退休人員的社區責任感。幫助社會化退休人員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形成自我管理的團隊,積極的參加社區建設活動,服務社區,貢獻社區,融入到社區發展中。

具體目標:

(1)緩解社會化退休人員因為閑暇時間較多而產生的孤獨感。通過組織一系列適合社會化退休人員的活動來增進社會化退休人員之間接觸和溝通,發展同輩群體,豐富老年人的閑暇生活。

(2)培養社會化退休人員的各種興趣,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們實現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3)培養社會化退休人員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培養他們運動、鍛煉的習慣,保持身心健康。

(4)發掘社區領袖,通過小組的形式使社區領袖能脫穎而出,在方案實施結束之後,使社會化退休人員能夠在社區領袖的帶領下長期開展活動,實現社會化退休人員的自助。

2.介入計劃

第一、通過宣傳走訪,吸納社會化退休人員,報名參加活動。

第二、通過開展系列主題小組活動,培養社會化退休人員興趣,組建不同的興趣團隊。通過小組活動幫助社會化退休人員融入團隊,積極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消除他們的孤獨感,提高自我效能感,實現老有所愛。

第三、組建志願服務團隊,開展志願服務,通過志願服務,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實現老有所為。

【服務實施過程】

第一、宣傳動員。在社區中張貼海報、宣傳橫幅等形式宣傳該項目。

第二、入戶走訪。依據社區社會化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台賬,進行入戶走訪,調動社會化退休人員的積極性,招募社會化退休人員參與活動。

第三、開展系列主題小組活動。

組次

活動主題

具體內容

第一次

初相識 新相知

1.社會工作者介紹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2.組員進行自我介紹,加入性格特徵、愛好等。

3.共同討論現狀和需求。

第二次

憶往昔 展才藝

1.引導組員暢談人生,追憶過去。

2.引導組員展示才藝,唱歌,跳舞,書法等。

第三次

學技巧 樂相交

1.專家培訓溝通交往技巧。

2.分小組討論溝通技巧,分享溝通經驗。

3.組員間加深了解,深入溝通。

第四次

談親情 合家歡

1.社會化退休人員分享照看孫子女輩的經驗與困惑。

2.社會化退休人員輪流講述自己的需要與感受,並提出對子女的期望,子女們靜聽。

3.子女們輪流發言,表達感受。

4.老人與子女們自由發言交流。

第五次

除障礙 促心健

1.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2.社區工作者鼓勵組員說出自己遇到的心理障礙及應對方法,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第六次

學養生 保體康

1.播放膳食養生影片。

2.養生保健講座。

3.社區工作者引導組員分享養生保健經驗。

第七次

尋興趣 建團隊

1.社區工作者引導組員挖掘優點,發現興趣。

2.根據組員的興趣,組建不同團隊。

3.分組建立團隊契約,發掘團隊領袖。

第八次

講志願 樂奉獻

1.志願者服務培訓講座。

2.組員報名組建志願服務隊。

3.各服務隊選出兩名負責人。

第四、根據小組活動成立的團隊,開設相應的培訓班,豐富社區社會化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據第七次系列主題小組活動,成立了舞蹈隊,電腦班,合唱團,攝影協會和書畫班。他們在小組活動結束後分別定期開展教學活動與作品分享活動。

第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在第八次系列主題小組活動中,組員報名成立了治安巡邏隊、環境衛生隊和扶老助殘服務隊等三個志願服務隊。小組活動結束後,社區工作者引導三支服務隊社區內開展志願服務,他們定期在社區內進行治安巡邏,義務清潔社區環境,開展扶老助殘志願服務。

【案例評估】

社區工作者立足社區工作實際,為社區社會化退休人員服務,解決社會化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問題,同時社區充分發揮社會化退休人員的作用,開展志願服務,既推進了社會化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也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第一、深入宣傳走訪,吸引了社會化退休人員從家中走出來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以往社區宣傳力度不夠,社區社會化退休人員的參與度較低,業餘生活比較單調,深入宣傳和入戶走訪,吸引了大量社會化退休人員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

第二、通過小組活動,帶領社會化退休人員回憶了過去,培養了興趣,提高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學習了心理保健與養生知識。特別是第四次小組活動,把老人與子女聚在一起,創造面對面的溝通的機會,老人表達了平時沒有機會表達的心聲,使子女們深有感觸,使子女們了解了老人內心的孤寄,認識到老人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關懷,而不是物質金錢。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子女們會給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和照顧。

第三、結合個人興趣成立不同的團隊,滿足了社區社會化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需求。小組活動中成立了興趣班,經常性的開展教學活動與分享活動,豐富了社會化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消除了他們的孤獨感。

第四、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帶動了和諧社區建設。社會化退休人員的志願服務活動也吸引了社區居民的參與,促進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專業反思】

在整個項目的運作的過程中,社區工作者堅持社區工作的基本理念,強調利用社區資源,發掘社區領袖,重視培養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重視社區自治,培訓居民自我解決問題,整個項目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案例注重社會工作方法與技巧的使用,在小組工作中一直秉持社工理念,每次的小組活動中,社會工作者都堅持以下社會工作專業理念:1.優勢視角。社區工作者相信每個社會化退休人員都具有自己的潛在優勢,在活動中,引導社會化退休人員挖掘、發展、展示自己的優勢。2.使能理念。社區工作者相信社會化退休人員都具有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引導他們發現自身的優點以及自己對社會的價值,鼓勵他們不斷提高、完善自己,以更加積極、更加肯定的態度面對社會。3.自助理念。在小組活動中,社區工作者幫助社會化退休人員養成參與社區活動的習慣,有意識的培養社會化退休人員自主活動的能力,尤其是自我組織的能力,使他們在本期社區活動結束之後,可以繼續在自己組成的小組活動中自我管理,自我運行。

評語:

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關注到了社區中的社會化退休群體,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通過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運用同質性小組的活動來吸引該群體走出家門、調動其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挖掘並鼓勵社區領袖的個人發展。

案例中,社會工作者組織了幾次社區活動,鼓勵社會化退休人員參與,但這些活動是否能夠滿足該群體個性化的需求?目前的社區建設工作中,鼓勵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從而發揮社區的力量為轄區居民提供便捷、專業的服務,在此案例中,是否也能考慮成立社區社會組織,從而使該項服務具有持續性的發展?社會化退休人員面臨的問題以及其發展的需求,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視。個人、家庭、社區都要參與到服務中來,從而全方位地關注該群體的需要,而社會工作者在該項工作中所能承擔的部分,也待挖掘和思考。

;

⑵ 案例1:中航·山水間社區公園

公園類型:社區公園

公園位置: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時代陽光大道489號

公園面積:1.4hm²

景觀設計:張唐景觀

概況

「山水間」社區公園是湖南長沙中航國際社區的公共綠地之一。該社區毗鄰汽車南站,附近紅星商圈可供游樂與采購,更有天際嶺森林公園提供戶外散心的好去處。而平常,位於社區內部的社區公園可以滿足社區居民日常游賞的需求。

公園被社區樓盤所包圍,和城市主幹道沒有緊密的關聯,較為私密。目前,中航城社區的居民步行至公園較為方便。

規劃目標

「山水間」社區公園是湖南長沙中航國際社區的公共綠地之一。社區原有用地主要為林地、耕地和池塘。由於土地利用的轉型,原有林地和耕地將不可避免的唄建築、鋪裝和停車場等不透水表面所取代,底邊徑流系數也隨之劇增,以至於項目開發後的暴雨水徑流量遠大於開發前的狀況,增加了下游區域雨洪隱患的可能。「山水間」社區公園作為社區內的重要綠地,且位於社區的低點位置,具備發揮綠色基礎設施功能、管理全區暴雨水徑流量的可能性。居住社區的環境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何提供一個社區永續的活力是居住社區公共空間需要考量的重點。合理的「參與性」設計可拉近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距離,即通過人們的參與將日常遊憩、節事活動、  環境體驗、環境教育、生態恢復和雨洪管理等有機融合。本案在通用設計原則的指導下,保留自然本底並盡可能整合人們日常活動,力圖達到「參與性」與「生態性」的平衡。

結構布局

豎向規劃分析:公園整體地形呈盆地狀,高差起伏較大。從公園整體上來看,整個公園相對於周邊社區以及其他外部環境的私密性較強(且公園在工作日不對外開放);從公園內部來看,下方水域附近的私密性相對於周邊林區來說顯得較弱。不同私密空間的過渡主要通過高差變化(地形)、植被遮擋(綠化)以及擋牆圍合(建築)來實現,整體過渡情況較為合理。

景觀要素:

公園的風格形態與功能分析

公園風格為現代風格,園林藝術形態與其功能聯系緊密。

1 入口水景

人口廣場水景由銹鋼板 LOGO 水景牆及下方的鏡面水池兩部分組成。其中鏡面水池部分因其薄水面(最深處僅 6cm)的景觀處理,可供幼兒參與其中玩耍。 但經過多次考察,園區入口未見噴水效果,目前已停止噴水處的供水。

2 阿基米德花園

阿基米德花園由阿基米德螺旋式抽水器、  觀察水渠以及雨水花園 3 個部分構成。遊人  轉動抽水器將湖水抽上觀察水渠,而後流進雨水花園進行水質凈化,最後再次匯入湖中。  整個設計通過有趣的人力取水方式,使人們參與到了雨水凈化系統中,同時旋轉轉盤還設計成凹面鏡與凸面鏡兩種形式,為取水過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

3 山林樂園

本案在公園靠近保留山體一側的山林樂園中設置了一組以「棲息在山林中的大昆蟲」  為主題的大型互動雕塑群。雕塑設計的靈感來自「弗列格游記」中的巨人國,這里昆蟲  雕塑體量被誇大,從而營造了一種「巨蟲國」  的夢幻氣氛。其中包括:大螞蟻、大瓢蟲、  青蟲說互動雕塑以及大蚯蚓滑梯。

大螞蟻雕塑以螞蟻為原型,用 8mm 直徑  的鋼條編織後噴塗白色氟碳漆而成。這組雕塑共有 3 只螞蟻,最大的螞蟻尾部開洞,可供孩童鑽入其中,體驗變成螞蟻寶寶的奇妙感受。

大瓢蟲互動雕塑將瓢蟲的形態抽象成半球形,表面採用鏡面不銹鋼加彩色噴漆處理,  滿足孩子攀爬、滑梯的需求的同時,雕塑內部還設置了一個八音盒,它的控制撥片與瓢蟲眼睛相連,當人們轉動大瓢蟲的眼睛時,八音盒可以播放相應的曲目。

青蟲說互動雕塑將青蟲的形態與傳聲裝置結合。兩端喇叭狀的設計可以有效放大聲音的傳播效果。孩子們在玩耍的同時還可以了解聲音傳輸的知識。有趣的是,青蟲雕塑接近地面的部分還兼備座椅的功能。

大蚯蚓滑梯由不銹鋼滑道以及連接滑道的弧形塑膠地墊構成。整個作品形態模擬了蚯蚓的體節,並且依山就勢的設計了由緩到陡、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需求的四組滑梯。滑梯頂部設置扶手,保證了使用者的安全。

山林樂園的互動設計還包括了木劇場、木樁森林和攀爬牆。木劇場是一件鋪設在原有山體上,呈波浪狀的不規則木平台,它變化的坡度和高差提供了躺、坐、靠等多種休憩的可能性。木樁森林是一組垂直於木劇場、由 3m 高的木樁構成的互動裝置,木樁之間可設置鞦韆或爬網,具有多種使用可能,它還是從下往上攀爬木劇場的扶手。攀爬牆可以作為為兒童提供有氧運動的體育設施。通過越秀木爬牆、沙坑以及小黑板空間的組合設計,為兒童提供了更為貼切和交流的體驗空間。

經過調查發現,兒童最樂於玩耍的是大蚯蚓滑梯,其次是大螞蟻雕塑。遊人喜歡在互動雕塑上坐下聊天談笑。

4 標示說明牌

本案設置了系列標示說明牌,使遊人在環境體驗當中還可以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具備了環境教育的功能。例如入口區的親水平台上,結合安全圍欄設計了一款長約 10m 的大標識牌,其上註明了公園的主要內容,作為進入公園前的提示;在阿基米德花園、雨水花園和山林樂園散置了一些小型標識牌,  上面標注了與雨洪管理、植物以及昆蟲相關的簡要知識。

標識牌設計的部位較為合理,使遊人易於注意到這些信息,因此起到了較好的科普作用。

其他分析

雨洪管理:

本案設計了一套雨洪管理系統,綜合應用諸如置留池和雨水花園等措施,使得雨水資源能夠基本滿足全園景觀用水的需求,並在水量和水質兩方面對流 經全園的暴雨水徑流進行了管理和改善。

「山水間」社區公園雨水循環利用系統包括主動式和被動式兩類循環系統。本案中主動式循環系統即首先通過地下蓄水設施收集來自匯水區的地表徑流,進而先後流入雨水花園(Rain Garden)和置留池(Retention Pond)中,最後再通過循環設施使徑流循環流動。同時,本案中也運用了具有「參與性」的被動式循環系統,即通過人們手動使用阿基米德取水器對置留池進行抽水,再流經至雨水花園進行灌溉和凈化,最後再迴流至置留池當中的循環過程。

「山水間」社區公園力圖使雨水資源作為全園景觀用水主要來源,在分析場地土壤、植栽和地表不透水狀況及梳理近 10 年來場地單場降雨數據後,對本案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即蓄積的水量需可滿足場地長達 3 個月無雨量補給情況下的景觀用水需求。本案主要蓄水設施為置留池和地下蓄水池,其中置留池蓄水體量達 260m3、兩處地下蓄水池體量分別為 48m3 和 225m3。同時,由於較大體量的蓄水空間,本案可滯留以場地范圍為集水區、重現期 100 年、降雨延時 1 小時的短時暴雨水水量,以緩解市政排水壓力。

結論

山水間公園是長沙的社區公園中頗具亮點的一個,它結合了當下正熱門的雨洪管理系統和雨水花園的理念,保證了公園的生態性;同時對社區公園人群行為進行了預判,使得公園有較高的參與性;它的眾多景觀小品都具有獨創性,體現出張唐景觀的理念;在無障礙設計方面也做的十分完善。但是因為方案同施工的差距,從落地後的景觀來看,部分方案中提出的構想未能實現。從現有使用人群來看,兒童成為了公園的主體,周末也會在公園舉辦一些親子活動;目前較少見到老年人在園區活動,暫未建成專為老年人活動服務的景觀設施;受園區大小限制,未給青少年提供大量運動場地。目前公園整體氛圍靜謐,但是隨著中航城這個巨大社區全部建成以後,公園是否能承受這么大的人口基數或成問題。

閱讀全文

與社區老年人活動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小孩子感悟詞語 瀏覽:111
老人家腦出血之後吐血 瀏覽:73
父母是你什麼親人 瀏覽:551
養生館里喝什麼茶 瀏覽:850
公司沒有交養老保險怎麼維權 瀏覽:434
不想養老了該怎麼辦 瀏覽:688
老人家椎體後移 瀏覽:677
廣州社保養老金月交多少 瀏覽:269
買賣二手房房主年齡大於70歲 瀏覽:242
結婚後怎麼對待女方父母 瀏覽:702
南寧個人交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149
老人家中風吃什麼補品 瀏覽:867
老年人睡衣用什麼面料好 瀏覽:241
孝順感人瞬間 瀏覽:408
新沂市健康體檢站是做什麼 瀏覽:834
臨時工養老保險有什麼政策 瀏覽:281
體檢前尿液應該什麼顏色 瀏覽:520
什麼昵稱適合老人 瀏覽:779
調整基本養老金完成 瀏覽:238
公婆回農村養老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