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歲長壽老人吃什麼 百歲老人的十大飲食偏好
百歲長壽老人的飲食偏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喜歡喝粥:
偏愛小米:
常食玉米:
普遍喝奶:
每天吃雞蛋:
喜愛紅薯:
愛吃豆腐:
偏愛大白菜:
冬天不離蘿卜:
喜食胡蘿卜:
『貳』 日本人長壽有十個秘訣
日本人長壽有十個秘訣如下:
1、吃飯講究八成飽
日本人講究吃飯吃八分飽。日本人認為如果吃到十分飽身體有害無益。如果吃十分飽,消化過程就會延長,身體各個器官的運作就會變得遲緩,而無法被調動起來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比如,日本人吃飯用較小的盤子;不主張家庭型用餐,而是採用吧台式取餐方式,限制進食量。
2、每天要吃30多種食材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就制定了《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倡導民眾一天盡量吃30種食材(包括烹調油和調味品),營養才全面。
而長壽島沖繩的老人雖然吃得較少,但他們攝取的食物種類卻很多,平均一天達18種,主要包含各種蔬菜、豆類及其製品、雜糧、魚類、海藻和少量的豬肉、家禽及乳製品。
3、細嚼慢咽
日本百歲老人通常都吃得很慢。日本人從小就懂得細嚼慢咽能延年益壽。而咀嚼充分,飽腹感就會更強,自然就會吃得少,胃部的消化負擔就會減輕。
當然,隨著在西方文化影響的大城市,年輕上班族沒有時間自己做飯,甚至無法按時吃飯,日本慢節奏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被快節奏的西方生活方式取代。
4、飲食清淡低熱量,尊重食材本味
日本人日均攝入熱量為2719卡,而西班牙2013年的數字為3183卡。雖然表面看起來差距不大,但日積月累就會讓兩種生活方式出現較大差異。
日本人偏愛飲食清淡,烹調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他們喜歡將生菜、胡蘿卜、黃瓜等拌入調料汁直接生吃;很多菜都採用蒸煮的加工方式,最後淋上一點油,這樣既減少高溫熱油對營養素的破壞,又減少油類攝入,對健康有利。
5、多食蔬菜水果和穀物
整體來看,日式飲食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蔬菜、水果和穀物,因此機體吸收速度較慢,不會像快速碳水化合物那樣迅速轉化為脂肪。
而在美國引起轟動的《沖繩計劃》一書的作者認為,沖繩人是世界上最健康長壽的,這是因為他們每天攝入9-17份水果和蔬菜,其中水果為2-4份,蔬菜為7-13份。
6、吃紅肉少,愛吃魚
公元12世紀,日本禁止食用肉類,肉類只被當做一種葯物。到了19世紀,明治天皇下令國民每天食用牛肉,日本人才將肉類作為普通食材看待。即便如此,人們還是認為肉類會污染血液。
直到上世紀60年代,肉類才真正走上家家戶戶餐桌。但值得一提的是,少量食用肉類使日本人的腦卒中概率大大降低。
而且日本人喜歡吃魚。調查數據顯示,一個沖繩人每年會吃100多公斤的魚。他們最喜歡吃金槍魚、三文魚、鮭魚、鰻魚等深海魚。這些深海魚富含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7、吃時令食材
很多日本人在談到吃的時候經常說「現在是吃某種食材的時節」之類的話。日本人通常依照時令選擇食材,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品嘗到最純正、最天然的滋味。
在沖繩縣農村地區並沒有超級市場,但卻有鮮魚店、鮮肉店和蔬果店,這里的店鋪賣的都是時令食材,沒有讓人眼花繚亂包裝刺激消費者不必要的購物慾。
8、享受美食,而非讓食物所累
有些人過度關注飲食,每一口飯都要計算卡路里。過度關注飲食會適得其反,讓人產生精神壓力,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日本人對飲食很隨性,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肥胖率卻是全世界最低。
9、嚴格限鹽
日本政府早在1975年就開始重視國民減鹽問題,並發起了一系列減鹽運動。而我們最近幾年才開始鼓勵限鹽、少鹽。
此外,日本人非常注意從飲食的方方面面控鹽:比如不喝太多的味增湯,吃拉麵時不喝湯;炒菜、燉菜時最後再放鹽,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鹽的攝入量。
10、管好自己的腰圍
日本法律規定,企業必須每年對40~75歲的員工進行腰圍檢查:男性腰圍不得超過85厘米,女性腰圍不得超過90厘米。
腰圍超標者必須要去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若其中一項不合格,將被列入代謝綜合征危險人群,兩項不合格,就要被列為代謝綜合征患者。要是企業沒有管理好員工的腰圍和體重,還將面臨政府的罰款。
『叄』 老年人吃什麼糖水有營養
紅糖水
民間素有女性月經不調和生孩子後吃紅糖的習俗,其實紅糖更適合年老專體弱的老年人。屬
紅 糖是甘蔗經榨汁,通過簡易處理,經濃縮形成的粗製糖。它沒有經過高度精練,幾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養分,如鐵、鋅、錳、鉻等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比白糖要 高得多。日本研究人員從紅糖中提取了一種叫做糖蜜的多糖,它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能延緩人體衰老的進程,故專家建議中老年人多選擇紅糖。日本沖繩縣是世 界著名的長壽地區,那裡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紅糖水的習慣。
『肆』 百歲長壽老人吃什麼
飲食習慣是影響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百歲老人在飲食上保持著簡朴和粗獷的習慣。關於百歲長壽老人吃什麼,有諸多共同點,例如,他們普遍喜歡喝奶、小米和玉米,以及每天食用一個雞蛋。下面將詳細介紹這些飲食習慣,並探討其對健康長壽的潛在益處。
1. 喜歡喝粥
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例如,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都百歲以上的年齡,他們特別喜歡喝粥。每天早晨,他們都會用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兩分鍾即成粥。這種習慣已經堅持了很多年。他們認為喝粥可以讓身體感到舒適。歷史上,許多醫家和養生學家都推崇喝粥,認為它能夠和胃、補脾、清肺、潤下。
2. 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小米被許多長壽老人視為滋補身體的最佳食品。小米是穀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被譽為「五穀雜糧,穀子為首」。體質虛弱的老人們常常通過食用小米來調養身體。中醫認為,小米能夠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
3. 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被譽為世界三大農作物之一,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的調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這可能與他們經常食用玉米有關。
4. 天天一斤奶
許多長壽老人有每天喝奶的習慣,尤其是城市裡的老人。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牛奶含有豐富的營養,對老人來說是必要且行州有益的。
5. 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許多長壽老人的習慣。例如,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他根據營養學的建議,堅持每天「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
6. 偏愛紅薯
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喜好。他們認為紅薯具有多種功效,包括和血補中、寬腸通氣、益氣生津、含抗癌物質、抵抗衰老等。
7. 豆腐是老人喜歡的美食
許多長壽老人普遍愛吃豆腐。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對健康和智力發育有利,同時也有利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的食療。
8. 崇愛大白菜
大白菜是長壽老人的至愛。它味道鮮美,既納帶悉可以作為素菜也可以作為葷菜,是冬季的理想蔬菜。大白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卜素等,具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功效。
9. 冬天不離蘿卜
長壽老人在冬天飲食不離蘿卜。蘿卜能化積滯、消食積,療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頭痛,利小便等。
10. 胡蘿卜是老人心愛物
胡蘿卜也是長壽老人的心愛之物。胡蘿卜含有高量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對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等症具有預防和洞乎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