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年痴呆安寧療護

老年痴呆安寧療護

發布時間:2025-08-22 05:01:36

1. 父親得了老年痴呆症愛偷東西怎麼辦

警察局登記,這個在找人,出事時是必須的,在出事之前做好有備無患回
去看醫生,吃葯,但老年答痴呆不可逆,吃葯只是控制,老年痴呆由於腦部萎縮,是有年限的,一般3-20年,多數3-10年。
這個病最好的療法是交流,動腦,做事,讓大腦活躍,處於工作狀態。
我家裡也有老人得了這個病,吃了葯之後症狀好轉,不撿東西,但是會嗜睡,而且晝夜顛倒。
一輩子就剩最後一點時間了,治是治不好的,好好陪著過完就好。切記做好防範,別丟了或者出了事,以後一輩子不安寧。

2. 淺談老年護理研究畢業論文範文

老年護理是老年社會福利的重要表現形式,老年人的社會保障一直是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老年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老年護理論文 範文 篇一:《試論老年護理》

摘要:隨著科學與經濟不斷發展,我國老齡化日趨明顯。老年人的身體、生理等養護問題逐漸增多。筆者作為一名專業護士,積累了豐富的臨床 經驗 。現針對當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淺談老年護理的重要性,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老年護理;重要性

隨著現在醫學體系的迅速發展,整個社會的醫療水平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和提升,醫院的護理水平相較於以前也更加科學完善。然而,由於護理機制仍然不夠完善,在手術室的護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隱患,這些潛在的安全威脅可能會不利於患者的護理和康復,嚴重甚至可導致患者的生命危險。因此,為了提升醫院的整體形象,為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復做出保障,醫院應當對現有的手術室資源進行整合,從優化護理的管理 措施 出發,逐漸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服務水平和自身的責任意識,做到防患於未然,有效避免老年護理安全事故的產生,樹立醫院優秀的護理形象。

1 我國人口現狀及凸顯的問題

隨著家庭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醫療、衛生的不斷推廣與普及。據統計,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人數為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由此可見,老年人的養護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突出問題。

2 老年護理的重要性

2.1是社會品德的體現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1996年我國老齡協會提出"健康老齡化"的戰略目標,此戰略目標主要涵蓋4個方面的內容:①老年人個體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體整體健康;④社會環境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是一個長期奮斗的目標,需要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與護理 老年人由於年齡增長,會出現一系列身體衰退的信號。主要表現為組織器官儲備能力降低、功能減退、以及出現各種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感覺及平衡功能減退,容易發生跌倒交通事故燙傷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應速度降低,手足協調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應該注意保護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時可幫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輔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談要注意語調、語速、語言的選擇。同時要認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進行健康運動,營養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2.3當前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2.3.1老年護理人員素質低 由於傳統護理理念的影響,很多醫院擁有的護理人才隊伍專業能力參差不齊,部分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服務水平和責任意識不高,對於護理學的基本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不夠了解,對於應對老年護理的突發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應急和判斷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護理人員往往會在老年護理中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導致手術未能順利實施,比如護理人員技術不熟練導致的手術必須物品准備不夠充分,缺乏對患者病情了解導致延誤手術等。

2.3.2老年護理知識不明確 有些護理人員不夠細心可能導致用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葯和靜脈葯的標識,輸血輸液的查對不嚴。患者詢問時執行的口頭醫囑存在一定偏差,給葯種類或者劑量出現一定偏差。在儀器使用方面,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定期對所使用的儀器進行維修保養,手術前未能及時對大型手術儀器進行試機,嚴重時可能導致手術過程中儀器臨時出現故障。部分護理人員在電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練,容易造成手術過程中電腦的電極黏性不夠,固定不穩定,可能導致電刀脫落造成患者的電灼傷。

2.3.2老年護理管理不細心 部分護理人員護送老年患者回監護室時,動作不夠細心往往容易導致病患者感到不適。如:部分護理人員未能在老人手術前後認真清點手術用品,未能完整記錄手術當中需要的手術用品,未能做到仔細核對每樣手術用品,確保數目不出差錯,確保不將手術用品遺留在病患體內。部分護理人員術前、術中、術後護理記錄往往出現差錯,在管理和行動上都不細心,出現許多塗改情況,極易造成醫療糾紛。

2.4老年護理中問題的應對措施

2.4.1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素質的培養 當前我國的醫療改革已經漸漸普及,這就是為了促進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和護理服務專業理念的提升。與此同時,醫院應當做到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基本醫療和護理理念,有效減少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護理的水平,降低潛在的安全隱患,醫院應當提高相關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的護理理念,並積極鼓勵護理人員學習新的護理理論知識,學習新的護理技術,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其次,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的強化,堅持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願。並建立完善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提升整體的護理水平。同時,醫院可對手術室內的所有護理人員進行 安全教育 ,讓所有護理人員樹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觀念,做到嚴格實施老年護理中的各項工作流程,從而有效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有效減少手術室內安全事故的產生。

2.4.2加強對老年護理知識的宣傳 醫院需加強對護理人員葯物學相關知識的培養,堅決要求護理人員做到使用任何葯物之前先認真核對劑量和濃度以及葯物的正確用法,對於術中口頭醫囑,要做到讓護理人員復述一遍正確無誤後再告訴患者讓其執行,並能堅決保證外用葯和內服的標識完全分開。對於需要輸血的病患,要讓護理人員和主治醫生共同核對病患的基本資料以及所輸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損情況,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能對於病患進行輸血,並密切觀察輸血後患者的臨床表現,有效減少應輸血不當出現的問題。對於儀器使用方面,應要求相關的護理人員了解儀器使用的基本知識。如老年患者手術後,相關護理人員需管理好手術台上的電刀筆及其他手術用具,將手術器具放置於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險器具如高頻電刀在非正常使用時造成電灼傷。

2.4.3護理人員履行告知義務 老年患者往往 記憶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給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該耐心,對於某些易發生的危險事件除了口頭告知以外還需要書面告知。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進行個性化教育,從而提高護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採用運動指導的方式 由於老年患者的體質一般比較差,所以不喜歡運動或者存在著運動不足的情況,根據當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個人興趣,可以提出一些運動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動動,進一步增強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環,但是不能太疲勞,根據個人情況要堅持大概40min/d。

2.4.5進行健康指導 只有充分利用空餘時間或者雙休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指導,比如開展老年壓知識的講座,舉辦一些義診方面的咨詢,發放相應宣傳知識手冊,使患者從發病原因和常見症狀自我監測之後加強預防措施。同時對於注意事項、並發症狀和治療原則方面對高血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個別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場的進行健康指導或者對於健康指導的一些患者,醫護人員可以採用上門進行服務。或者是採用電話追蹤隨訪的方式,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體驗,建立健康檔案,直接拉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距離,真正提高患者各種疾病的認知度,有效地開展護理干預工作。

2.4.6加強心理的護理 由於老年人存在著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比如非常悲觀、害怕以及沮喪的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患者生活的質量,經過具體情況分析,可以 總結 出老年人產生不良情者興奮緒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為 文化 層次比較低,對自己的病情沒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由於和家人的共同的語言相對比較少,我們一定要患者進行溝通,介紹老年患者相關知識,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增強患者的信心,其次還需要與患者進行有效地溝通,然後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讓家屬主動地擔當起照顧的責任,關心患者並,並對患者的服葯情況進行檢測和提醒,最好能夠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對於老年人吃葯這個環節,老年人一定要根椐醫生要求進行吃葯,不然就會發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醫囑服葯 因此,遵醫囑服葯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記性差,常常忘記按時服葯,主要靠家屬和護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確服葯或對葯物的認識不足,因此我們在進行護理的時候,要對這部分患者講解葯物的分類、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使患者合理用葯,避免濫用葯物。

2.4.8注重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的培養 此外,我們需要通過鼓勵護士積極參與護理大專和本科方面的學習,通過積極選拔優秀的人才去外出學習,護理部組織相關的人員去帶教查房,交流相應的經驗,努力掌握更多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只有擁有本科高精尖儀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專業的醫療方面的水平,相關社會人文科學知識都需要不斷地豐富並完善自己,並請授課水平高和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進行全院性的學習,將帶教體會與大家進行相應的分享,從而提高護理能力。

3 結語

老人的護理工作由於具有環節復雜,服務要求高,操作過程容錯率低,事件連續性強等特點,對相關的護理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時發現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及時應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是醫院想要提高整體醫療水平就必須面對的重大難題。想杜絕醫院各處存在的問題,必須抓好老年護理中的每一個重要步驟,從加強老年護理人員的素質做起。同時,醫院需要採取必須的措施,認真執行各項有關的 規章制度 ,對老年護理中存在問題有高度的認知,並能針對不同老年護理問題採取具體的應對措施,保證醫院老年護理工作的順利完成,進而減少患者的痛苦,對患者進行最有愛心的護理,從而有效的杜絕醫院護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也從整體上提高醫院的信譽度和社會經濟效應。

參考文獻:

[1]文傳鳳,李玲.老年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應對策略[J]. 臨床護理,2012,6(13):17-18.

[2]蔣秀華.護理差錯分析與防範對策[J]. 求醫問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應對 方法 分析[J].中國醫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艷.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應對方法分析[J].醫葯指南,2011,14(10):67-68.

老年護理論文範文篇二:《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強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減輕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方法: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了解其發生原因,針對性的提出老年人的護理要點和方法。

結果:通過對老年人耐心、細致的護理,使他們增加了安全感和對護士的信任感,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

結論:只有正確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衛生、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了,我國目前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由於人口老齡化,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老年慢性病增加成為一種全球趨勢。由此看來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顯的更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並根據其特點進行有效的護理,對預防和治療老年疾病,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徵的變化

1.1自卑心理。由於機體各臟器衰老,機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混雜,多數疾病的反復發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導致他們自己對病情感到悲觀失望,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喪失恢復健康的信心和勇氣,常表現為自憐自棄。

1.2孤獨感。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具、離退休, 人際交往 減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往往產生孤獨感,表現為情緒低落、憂愁,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自尋煩惱,自卑。

1.3失落感。表現為自知力減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衛及應對能力隨年齡增高而減退,對外界的耐受性及適應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情緒的變化,表現為毫無根據地懷疑別人,對他人言行追根問底。把一些沒有關聯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無辜的猜想。

1.5恐懼心理。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負擔加重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憂慮感活恐懼感,從而表現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緒,有的老年人身體經常不舒服,經濟情況又不是很好,怕給兒女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易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緊張,煩躁不安及消極心理,進而導致軀體與心理因素兩者相互影響,使身體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懼感。

1.6抑鬱感。抑鬱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和心理失調,隨著老年人的逐漸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抑鬱多由於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及死的威脅,從而產生恐懼憂郁心理,甚至發展為憂鬱症。

2護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據不同的患者採取不同的溝通技巧,使他們願意把心裡話傾吐出來,尋求護士對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增加信任感,同時用禮貌得體的語言,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2.2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賴。老年病人由於 記憶力減退 ,往往對治療用葯等問題常常反復提出疑問,我們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礎上,對病人耐心的給予解釋,從而建立起病人對我們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時,我們還要經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關心體貼的語言詢問病情,並對其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詳細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賴,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2.3注重精心的生活護理。護士對老人應主動噓寒問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對痴呆、健忘患者加強生活護理,協助完成特殊檢查項目和按時服葯,將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對能自理的患者,鼓勵適當活動,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避免產生依賴心理。

2.4注意語言交流。對老年人介紹病情時,要語言親切,態度和藹誠懇,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療期間如有隱私,應做好__,對其合理要求及時解決,不合理的要認真解釋,主要聲音和語言的運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表達意思,如醫學俗語。

2.5做好健康宣教。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有的老年人總有軀體的某種病症,可能會加重他們的恐懼、抑鬱的心理,護士要和藹,友善熱情的服務,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生的信心。同時要教育老年人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

2.6飲食護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亂,護士應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飲食,強調粗細搭配,要攝取多種維生素的飲食,飢飽適宜,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

2.7出院心理護理。患者出院時,可根據不同種類疾病,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講解治療和康復知識,一方面將有關注意事項告訴患者家屬,另一方面要寫好一份詳細的出院指導,交給患者或患者家屬,鼓勵患者回家後堅持服葯,定期復查。並向家屬交代病人院期間的心理活動及心理護理效果,以及出院後的心理護理措施及方法,解釋不能單純依靠葯物治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使之精神舒暢,注意飲食和休息,適當活動等,同樣能加速疾病的康復和防止復發,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結

心理護理是利用心理對軀體的能動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撫和慰藉,因此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修養,加強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應有熱忱,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關心、尊重、同情,捨生處地的為老年人考慮,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幫助他們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進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純燕主編,社區護理學,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華,張偉.積極實踐社區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新路[J].實用全科醫學,2008,6(1):71-72

[3]周傑.非語言溝通在臨床護理工作當中的應用技巧[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9):788-790

老年護理論文範文篇三:《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及建議》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尤其是老齡化問題十分突出,由於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倡導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導致很多家庭成為獨生子女家庭,這些獨生子女長大之後又因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關系不能留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些「空巢老人」無人照看的難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子女支付一筆費用之後,這些養老機構則替他們的子女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於一直缺乏一個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護理管理所呈現的局面也十分混亂[1]。

一、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

我國現在的老年人,即60周歲以上的老人的人口總數接近2億,約占我國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如何使這些老年人渡過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擾其子女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越來越多的商家將目光瞄準了養老機構,所以近些年來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養老機構,由於我們國家關於養老機構的承辦和運營等方面起步較晚,所以一直沒有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導致這些機構經營管理情況十分混亂,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連護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亂的管理和護理市場急需統一的規范和強制的措施使其有效運行。

二、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護理團隊和專業的管理團隊

在養老機構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對其進行照顧。 反思 我國的養老機構,在我國大部分的養老機構中的醫護人員都沒有經過嚴格規范的關於護理方面的培訓,即使是接受過培訓的人員,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對護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得並不充分。而且這些醫護人員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資格考試和資格認證,他們對於護理工作沒有樹立正確地工作觀念,對待工作很多時候都是憑借著自己的經驗或第一感覺,護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著自己的前輩或者同事學習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2]。在一個養老機構中,除了經驗豐富、專業素養強的醫護人員外,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國很多養老機構中都沒有所謂的管理機構,管理工作都是由醫護人員兼做的,缺乏專業的 管理知識 和管理技巧的醫護人員很難做好一個機構的管理工作,影響機構的長期運行。

(二)缺乏統一的行業管理規范

中國是一個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雲:家和萬事興,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老人都是跟著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贍養晚年,但是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一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鼓勵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兩個獨生子女家庭結合成一個新家庭後也就意味著一對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子女無法親自照料老人,只能選擇一些條件好的養老機構,所以養老機構只是近些年來在我國大受歡迎,也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辦養老機構的風潮。由於我國的養老機構起步較晚,現在還屬於成長階段,國家也沒有及時地頒布相關的法律條約,整個養老機構的市場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從成立養老機構的申請到養老機構的管理整個流程都呈現出一種混亂的局面。

三、對老年人護理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行業規范

古人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使我國的養老機構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台階,要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行業的規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統一的標准規范養老機構的發展,首先要嚴格限制養老機構的承辦條件,對申請承辦養老機構的申請人的自身情況要進行詳細的了解、對該養老機構內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操作技能進行嚴格的把關、對該機構內的衛生情況要經常進行檢查、要對工作人員的健康情況進行定期抽查等,只有從源頭上進行嚴格控制,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的行業規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國養老行業混亂的現象。

(二)提高養老機構管理隊伍素質

為了養老機構長期穩定發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隊伍的素質,管理隊伍就好比羊群的領頭羊,控制著整個養老機構發展的大致方向。與此同時,管理隊伍還是養老機構領導和醫護人員之間溝通的橋梁,及時向醫護人員傳遞上層領導的工作指示,同時及時上層領導反映醫護人員對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機構內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隊伍可以有效提高一個養老機構的凝聚力,提高該機構的競爭力,增強醫護人員對機構的歸屬感,為機構今後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管理隊伍的素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引進管理人才,通過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提高機構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進相關人才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已經在職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如定期開展管理知識培訓會、派遣部分工作人員去外校學習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等,從這兩方面同時著手肯定能使機構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資格審核

醫護人員是直接對老年人負責的群體,醫護人員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的高低,影響著生活在這個養老機構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況[3]。老年人由於年齡過大,身體機能開始出現一些退化,也逐漸出現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顯低於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葯時都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顧老年人的醫護人員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有耐心和細心,所以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培訓,幫助醫護人員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促使醫護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國很大一部分醫護人員參加工作之前沒有接受任何資格考試和認證,這也為醫護工作埋下了隱患,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慮,國家應該加強對從事於護理工作的人員的資格認證,只有考察合格並取得資格證的人員才能上崗,而且政府要定期對醫護人員的技能進行考察,對於錄用不合格醫護人員的養老機構要予以重罰,絕不輕易放過。

(四)加強養老護理風險管理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發生各種意外事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應該加強管理人員和醫護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要在養老機構的設計和建設中多多考慮老年人的出行問題,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間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還有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由於經常自己孤身一人沒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如抑鬱、失眠等,因此醫護人員除了照顧老年人身體上的健康外,還要經常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同時要經常與他們的家屬溝通交流,督促他們的子女經常來陪陪父母,只有在醫護人員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這些老年人渡過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老年人渡過一個幸福的晚安,養老機構責任重大,不但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而且還要加強養老機構護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養老機構的各個方面外,也要家屬的照顧和關心,只有在養老機構和家屬兩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過一個安詳的晚年,我國養老機構的事業發展才能邁上另一個新的台階。

猜你喜歡:

1. 老年人長期卧床要點

2. 參加老年護理培訓班心得體會

3. 護理專業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4. 關於護理論文的範文

5. 免費護理論文範文

3. 老人痴呆症 警惕十大症狀預示老年痴呆來襲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子女,和我們關系最親密的就是父母了,父母為我們辛苦操勞了一輩子,但是老年的時候我們要努力給父母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老人痴呆症是現代常見病之一,你們知道老年痴呆症前兆都有哪些嗎,生活中預防老年痴呆該怎麼做呢?

老人如果有這十個症狀 有可能罹患老年痴呆症

您家中的老人是否有以下這些症狀?如果有兩個或以上這些症狀的話,這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發出的信號!

1、記憶力日漸衰退,影響日常槐橋起居活動

例如記不住人名,記不清事情,老是”丟三落四“,什麼事情“轉身就忘”,可把水壺燒干,把飯做糊了等。

2、難以處理以前熟悉事務

難以勝任日常家務,做家常小事也顛三倒四,如炒菜放兩次鹽、做完飯忘記關煤氣、不會穿衣服、忘記飯菜如何做。

3、語言及學習新東西方面出現問題

忘記簡短的詞語,說的話或寫的字讓人無法理解;學習新東西能力下降,比如手機、電視遙控器等。

4、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日漸感到混淆

不記得幾號、星期幾和不記得自己的居住地。

5、判斷能力日漸減退、計算能力下降

烈日下穿棉襖,寒冬時穿薄衣,算錯賬、付錯錢,買東西越鉛帆猛來越困難。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

例如不能像以前那樣下棋、打牌;跟不上他人交流的思路,或不能支付各種賬單。

7、常把東西放在不恰當的地方

例如把熨斗放在冰箱,把手錶放在糖罐里。

8、情緒不穩定及行為較前顯示異常

例如情緒快速漲落,變得喜怒無常;老發呆,亂懷疑,或容易發火,情緒不穩定,前面開心後面發火,翻箱倒櫃,亂放東西,忙忙碌碌,不知所為;愛藏廢物,視為珍寶,怕被盜竊;不注意個人衛生,衣服不洗,晨不洗漱等。

9、性格出現轉變

例如變得多疑、冷漠、焦慮或粗暴等。

10、失去做事的主動性,對以前喜歡的事情和業余愛好失去興趣

終日消磨時日、昏昏欲睡,或對以前的愛好性味索然。

怎樣預防老年痴呆症 6款食療方徹底杜絕

近年來好多老人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是由於神經系統衰退而造成的,可以說這種病給整個家庭都帶來了嚴重的負擔,所以給大家介紹幾款預防老年痴呆症的食療方,一起看看吧。

黑芝麻粥

取黑芝麻30克,略炒熟,加粳米100克,放沙鍋內用小火熬煮成粥,無糖尿病者可加蜂蜜1湯勺攪勻早晚服食。

山葯枸杞羹

取豬腦1個,放瓷碗中隔水蒸熟,另取山葯15克,枸杞子10克加水煮熟,與熟豬腦混合成羹,每日服食1次。

蓮子核桃芝麻粥

取核桃仁、黑芝麻各30克,蓮子15克,混合加大米30克,水適量,煮成稀粥服食。

五仁健腦糕

取枸杞子、酸棗仁、柏子仁、核桃仁、大棗各10克洗凈,加糯米250克混合放入大瓷碗或盆中,加水適量置蒸籠中蒸熟可當正常飯食加餐。

龜肉煲

取烏龜肉250克,核桃仁60克,杜仲15克混合煮至龜肉熟透,撈出杜仲即可服食。

五味子核桃粥

取五味子6克淘洗干凈,加核桃仁30克,大紅棗10枚,放沙鍋中熬成稀粥,每日2次服食。

老年痴呆症的轎碰家庭生活護理

一、家居環境應注意什麼

盡量避免改變家庭的布置,居室內的設施要便於老人活動,利於通風和採光。廁所選用坐式馬桶,並設有扶手架。地面要平坦乾燥,地磚要防滑,地面通道無障礙物。房間色彩應明快、安寧,使室內富於歡樂和溫暖感。傢具要避免用玻璃或鏡面玻璃傢具。床的高度宜偏低,方便老人上下,床的兩邊設有護欄。家中環境應當安全和封閉,安裝信號系統以防止病人外出遊盪。

二、如何幫助患者穿衣

告訴患者,這件上衣很適合他,再告訴他穿的方法。選擇式樣千萬不要與其爭執,穿衣簡單寬松,件數不要多,按順序排列。選用不用熨燙面料的衣服,外衣最好雙面能穿的。避免紐扣過多,最好拉鏈代替紐扣,用松緊褲帶代替皮帶。襪子成雙放在一起不易穿混。少佩戴裝飾品。鞋子大小合適,不選擇系帶鞋。

三、如何幫助患者洗臉、刷牙

照顧痴呆患者洗臉時,從後面或旁邊進行幫助,因為面對面為患者洗臉,常使患者感到很勉強而拒絕或不合作。如患者不肯刷牙或不會刷牙,可用棉棒沾鹽水擦洗,達到清潔的效果。有假牙的患者要檢查假牙和牙槽是否吻合,餐後要清潔假牙。

四、飲食應注意什麼

營養搭配合理,應多吃些清淡的食物,防止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避免吃容易造成身體傷害的食物,如太燙的食物。視力不好的患者,餐具最好顏色比較鮮明,放在比較明亮的地方。一次提供太多種類的食物患者會不知所措,不使用銳利的刀叉進食,不吃粘性的食物,固體和液體的食物分開給。吃飯時患者會弄臟衣服,這時不要責備他,餵食患者注意扶起卧床者,避免嗆噎。

五、患者貪食怎麼辦

有的患者不知飢飽,一餐吃很多,剛吃過飯,還嚷著要吃,這個時候您就要注意分次讓患者進食。您可以將一天吃多少的總量計好,分6到8次給患者吃。家中常備一些水果或能量低的零食,當患者要吃時再給。

六、患者不吃飯怎麼辦

有的患者說話很少,呆坐很久,叫他吃飯也不答應,晚期患者常出現營養不良,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一些技巧了,比如像哄小孩吃飯一樣,准備顏色豐富的食物,准備患者喜歡的餐具,保證營養搭配合理、能量足夠。

七、患者亂吃東西怎麼辦

有些患者抓住東西就往嘴裡放,有的喜歡啃手指,有的吃完飯還吃盤子,有的吃紐扣、鑰匙甚至針。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呢?強迫患者不要亂吃東西往往會增加他的好奇心,有的患者會更加抑鬱。可以想一些小妙招,比如在常吃的盤子上塗辣椒粉等,同時在老人身邊不要放危險物品。

八、如何照顧患者服葯

老人服葯時要有人在旁,幫助老人將葯全部服下,以免遺忘或錯服。伴有抑鬱症、幻覺或自殺傾向的痴呆患者,看護者一定要將葯品管理好,放到老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遇到老人不願服葯時,應耐心說服,葯吃下後,讓老人張開嘴,看是否咽下,也可將葯碾碎放在飯中。卧床患者應將葯碾碎後溶於水中服用。

九、患者不願意服葯怎麼辦

按照患者進餐的時候配合服葯時間可減少抗拒感,預備患者一貫喜愛的食物,以減少他們拒絕進食的機會。將葯物切成極小粒或碎狀,加入食物當中不察覺,將葯物混入糕點、點心、甜品中也可令患者在不察覺之下服葯。在足夠的用餐時間及寧靜的環境下進食,可減少分心的機會,或者嘗試用平靜的背景音樂,讓患者情緒平穩,順利服葯。

十、如何幫助患者洗澡

患者不合作,抵抗時,應耐心地安慰他,用言語勸導他,每次清潔都應該讓患者盡量感覺舒適。卧床的患者要勤翻身,勤清洗,勤整理,給患者帶來的舒適感覺會讓他記住,這樣下次患者就不會排斥洗澡了。保持固定時間洗澡的習慣,洗澡時要有人陪伴,不能獨自一個人。不用泡沫多的洗浴用品,以免滑倒。患者拒絕洗澡或不能洗澡時可化整為零,先洗一部分再洗一部分,或在床上擦浴。

十一、患者不願意洗澡怎麼辦

看護者應與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關系,保持有效的溝通,盡量由熟悉的看護者協助患者洗澡。選擇合適的洗澡時間和條件,如下午天氣較暖時。保證洗澡間溫度合適,讓患者坐在洗澡椅上洗澡,以防跌倒。在洗澡時播放輕柔音樂,鼓勵他洗澡後可以吃一些他喜歡吃的食物。留意患者是否感到不適,並要立刻處理。

結語: 父母的健康是子女們最關心的事情,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都會患上老年痴呆,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多留意這些前期的症狀哦!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老年痴呆的治療和護理方法,能夠幫助廣大的老年患者度過幸福健康的晚年!

4. 在因人養生中老年人的保健養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秋季平衡調養的關鍵在於「養收」,以促進人體生命能量的收斂和蓄養。《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陽主生發、生長,與春生、夏長相應,因此春夏以「養陽」為主;陰陽平衡方可運化,與長夏主化相應,因此長夏以「養化」為主;陰主收斂、收藏,與秋收、冬藏相應,因此秋冬以「養陰」為主。「養收」重在「養陰」,秋季「養陰」更有助於人體與自然萬物相應,從而使人體內外保持平衡和諧的狀態。所以,「養陰」是秋季養生的根本所在。一、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
在氣候學上秋季從立秋算起直至霜降節氣,共三個月的時間。但由於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在立秋之後仍為酷熱的三伏天,因此在中醫學中將立秋至白露的一段時期劃分為長夏,而白露之後才算真正進入了秋季。《黃帝內經·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古人將秋季稱為「容平」,意思是指自然界的萬物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已趨於成熟,處於一種容納、平和、豐碩、待收的狀態。秋季,天氣晴朗,多風少雨,地面比較乾燥。在這個季節,人們應當早睡早起,好像與雞的活動規律相仿,這樣才能保持神志安寧。同時秋季主收,尤其要注意收斂自己的神氣,不要使神志外馳,以免神氣外泄,藉以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利影響。秋季要順應「收」的養生之道,以「養陰」為本,否則首先就會損傷人的肺氣,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秋季肺氣受損,則在冬天容易患腸道疾病,進而會影響冬天人體儲存精氣的功能。秋季養生應以養陰斂陽、平衡臟腑為本,其總的原則就是:養陰潤肺、養陰潤燥、滋養肝腎、健脾養胃。
(一)養陰潤肺:
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其喜潤而惡燥,秋季的主氣為燥,燥邪侵害人體時最易耗傷人體陰精(即精、血、津液)。陰精不足則五臟系統之中的肺臟將首當其沖,最先受到傷害,因而出現以口乾咽痛、乾咳少痰、痰粘難咯、痰中帶血等肺陰不足的症狀,因此秋季養生首重養陰潤肺,秋季只有注重養陰潤肺才能在燥邪肆虐之時,使人體仍然能夠保持陰陽平衡、五臟安和。
(二)養陰潤燥:
秋季燥邪最盛,燥邪耗傷人體陰精不僅會損傷肺臟,還會進一步影響其他的臟腑器官。如肺與大腸相表裡,燥邪侵害肺臟會進一步耗傷腸道津液,腸道津液不足常常會出現便干、便秘等症狀。中醫學認為:肺主皮毛,開竅於鼻,因此,燥邪還易造成鼻腔干癢、皮膚乾燥、毛發乾枯等一系列乾燥症狀。防治這些乾燥症狀關鍵在於養陰潤燥。因此,養陰潤燥也是秋季養生的主要原則。
(三)滋養肝腎:
中醫學認為,腎主人體之精,肝主人體之血,精血均屬人體之陰,滋養肝腎可使人體精血充足,從而可起到「養陰」的作用。秋季燥邪往往會損傷人體之陰,進而可使肝腎受損,所以秋季養收、養陰應加強滋養肝腎,肝腎功能正常則精血自然充足。另外,秋季滋養肝腎可為冬季陽氣收藏以及春季陽氣生發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四季養生至關重要。
(四)健脾養胃:
長夏季節濕邪過重最易傷脾,長夏如果調養不當往往會造成脾胃功能失調,使胃腸免疫功能下降,在秋季如果飲食不當或腹部受涼則容易患胃腸疾病。健脾養胃還有助於人體精氣的吸收、運化和儲藏,使冬季人體有充足的精氣得以收藏,秋季健脾養胃將為冬季養藏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因此,秋季養生應注重健脾養胃。
二、秋季心理平衡調養:
秋季心理平衡調養應以「斂神」為本。正如《黃帝內經》所強調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在秋季,只有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安定,才能使神氣內斂,順應秋季的「養收」之道。
(一)秋季心理平衡的核心——使志安寧:
《黃帝內經》中講:「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秋季自然萬物的陽氣均開始向內收斂,人體的精氣神也順應自然之勢,由表及裡收聚於臟腑,臟腑精氣神充實、五臟平衡和諧,則任何病邪均會被拒之於體外,人體必然平衡健康。而要想達到「收斂神氣」、「精神內守」的良好狀態,關鍵就是要「使志安寧」,就是始終保持一顆平靜而安詳的心態。只要心態平衡,則人體的精氣神就會隨著自然力的收斂之勢而源源不斷的向五臟匯聚,五臟精氣不斷充實,自然會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理想境界。也只有保持心態平衡,才能有效地緩解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傷害,在萬物凋零、一派蕭條的環境之中使人體仍然能夠充滿生機與活力。
要想「使志安寧」首先就是保持一顆正念之心,時時處處心存正念,才能在不利之中找到有利,在蕭條之中看到生機,從失敗之中創造成功。所以,只有心正才能心安。另外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對自己、對親人、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對自然萬物均心存感恩。只有感恩才能忘卻自我,只有感恩才能放下一切,只有感恩才能包容一切,只有感恩才能真正的「使志安寧」。
(二)秋季心理失衡的根源——憂郁
秋季與肺相應,肺在志為「憂」,當秋季燥邪侵害肺臟時,不但會造成人體生理上的失衡,同時也會造成人們心理上的失衡。秋風、秋雨常令人頓生秋愁,這個「愁」字就是由「秋」和「心」兩字相疊而成的,這種秋季草木凋零的蕭條景象則會進一步加重人們「憂郁」的心態。因此,秋季人的情志變化往往表現為以「憂郁」為主,所以,「憂郁」是導致人們秋季心理失衡的主要根源。
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屬火;肺在志為憂,屬金。火能克金,故中醫學認為「喜勝憂」,歡喜之心是「憂郁」的天然解葯。歡喜之心必須由內而發,那些引人發笑的笑料只能讓人歡喜一時,對於憂郁的心態只不過是「揚湯止沸」、「隔靴搔癢」。真正的歡喜之心源自於「無私、利人」,人無私自然無欲,無欲自然無憂;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真心利人,只有真心利人才能長生歡喜。
總之,秋季養生重在心理平衡,而心理平衡重在「三心」,只要時時處處保持一顆正念之心、感恩之心、歡喜之心,則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幻,春夏秋冬四時如何交替,人的身心都會永遠保持平衡健康。
三、秋季行為平衡調養:
行為平衡調養的根本原則就是「因時之序,順勢而為」,秋季行為調養應遵循大自然的「養收之道」,順之則身心平衡健康,逆之則身心失衡、疾病叢生。那麼,什麼樣的行為才能符合秋季的「養收之道」呢?
(一)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即早起床、早睡覺,早上起床時間與雞叫撲翅的時間差不多。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向外疏泄轉為向內收斂,每天早一點上床睡覺,可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之勢,防止陰精外泄;每天早一點起床,可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之勢,使肺氣得以舒展。醫學專家對冠心病、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即臨晨時分。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人體內血栓形成的機會,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一般成人秋季睡眠時間應保證每天八個小時左右,根據秋季人體的生理規律,入睡時間在9-10點鍾,起床時間在5-6點鍾為佳,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及工作性質稍作調整。
(二)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中醫養生學認為,春季慢減衣以適當保暖,有利於人體陽氣由內向外生發;秋季慢加衣以適當感受寒冷刺激,有利於人體陽氣由外向內收斂。所以古人春秋兩季的養生之道就是「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中醫學認為,秋天的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們應根據身體對寒冷的耐受能力逐漸添加衣物,以適應外界氣候環境的變化,而不要「見冷」就立即加衣物。適當地凍一凍,可以增強人體對環境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對於維護身心的平衡健康大有好處。過早地穿上厚重的衣服、不讓身體感受適度的寒冷刺激,會使機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弱,反而會使身體變得更加虛弱、嬌嫩。當然「秋凍」也要因人、因時而異,必須把握以適度為原則,尤其是病人及年老體弱者,要隨著每天早、中、晚的氣溫變化隨時加減衣物,以防受寒感冒。
(三)勞逸適度,保養精氣神:
秋季是自然界陽消陰長,陽氣收斂的時節,人體精氣神也應隨之向內收聚,因此秋季養生,應以保養精氣神為本,秋季養生得當可使人體在春夏季節所耗散的精氣神得到蓄養;秋季養生不當反而會使人體本已虧虛的精氣神進一步向外耗散。因此,秋季「養收」對於保養人的生命之本——精氣神至關重要。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易使人體精氣神耗散的當屬「過勞」,秋冬季節是收斂、收藏的季節,此時「過勞」無異於對自己生命的自殘、自殺。「過勞」主要包括:勞心、勞身、房勞三個方面。勞心又稱勞神,精神緊張、思慮過度、情緒不穩、用腦過度均會勞心傷神;勞身又稱勞形,過度的體力勞動,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均會使人體力透支、元氣耗損;房勞又稱房事過度,自然萬物均遵循自然力「生長化收藏」之勢,春季萬物生發,此時植物開花授粉、動物發情生育,秋季植物結果、動物養精蓄銳,可見動植物均順應自然之道而休養生息。人類為萬物之靈,更應順應自然規律,秋冬季節以養收為主,人體之精氣宜養宜收,此時最忌房事過度,以免腎精的耗散。
由此可見,勞心則耗神,勞神則耗氣,房勞則耗精。精氣神不斷耗散則人的生命活力就會隨之下降,人必然體弱多病;順勢養生、勞逸適度則人的精氣神就會不斷得到蓄養,人的精氣神充足,必然臟腑平衡、身心健康。
(四)自我按摩,平衡臟腑:
中醫養生學強調:秋季防燥以肺為用,秋季養收以腎為本。因此,秋季調節臟腑平衡重點在於肺、腎二臟。
1、擦胸潤肺法:
胸部是心、肺所在之處,用自己的雙手掌心搓擦胸壁有利於肺氣的宣發與肅降,從而可起到養肺、潤肺的作用。具體操作方法是:正身端坐,先將雙手掌搓熱,然後在掌心塗上適量的摩摩膏或玄參沐浴液,即在胸部皮膚上左右交替進行搓擦,以鎖骨以下、兩乳以上的區域為重點部位。當皮膚感覺發燙時即可停止搓擦,將兩手掌捂在左右胸壁前,通過雙手熱敷促進中葯營養成分向體內滲透。擦胸、捂胸可以反復交替進行。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鍾。
2、搓腎固本法: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也是人體精氣神的生化之源。秋冬季節補腎,正是順應自然收藏之勢,因而其功效會事半功倍。古往今來,備受養生家們所推崇的補腎固本方法當屬搓腎。搓腎固本法方法簡單,效果顯著,秋冬之季是搓腎、補腎的最佳時節。具體方法是:正身端坐,雙手掌心塗上適量摩摩膏或玄參沐浴液,然後雙手掌對准雙腎區平行於脊柱方向上下搓擦,雙手搓累了就用手掌心捂住雙腎區以溫補雙腎,以促進中葯成分向體內滲透。如此搓腎、捂腎交替進行。如果搓腎時同時配合用玄參沐浴液泡腳則效果更佳。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鍾。如年老體虛,手臂~~
活動不便者也可由別人幫助搓腎。
除了擦胸和搓腎之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配合做揉腹、搓腳、擦脊柱等其他部位的按摩,時間可自由掌握,強度以不感覺疲勞為度。按摩時均應以摩摩膏或玄參沐浴液為按摩介質,不但可以保護皮膚,更能通過按摩和雙手熱敷促進中葯營養成分的吸收,從而能夠更好的達到調節臟腑平衡、維護身心健康的理想效果。
四、秋季飲食平衡調養:
(一)普通飲食平衡調養法:
秋季的飲食調養,要貫徹「秋冬養陰」的基本原則,宜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如銀耳、芝麻、黃豆、梨、甘蔗、葡萄、香蕉、藕、菠菜等,以防秋燥傷陰。
1、銀耳:又稱白木耳,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其味甘,性平,入肺經、胃經。具有益氣和血、滋陰潤燥等營養作用。銀耳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扶正強壯的作用,是一種高級滋養補品,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及肝糖。銀耳蛋白質中含有17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在銀耳中就含有6種之多。其對肺熱咳嗽、肺燥乾咳、陰虛火旺、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內火旺盛、虛癆、癌症、月經不調、胃炎、大便秘結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調養作用。因此,銀耳堪稱秋季養生的最佳食品。
2、芝麻:芝麻歷來均被人們視為延年益壽食品,其味甘,性平,入肝經、腎經。具有補腎益腦、養陰潤燥等營養作用。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和磷等微量元素,尤以鐵的含量最高。另外,芝麻中的脂肪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老年人的養生保健有重要意義。常用於老年人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皮膚乾燥,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發早白、腰膝酸軟等症的調養。因此,秋季養陰潤燥宜多吃芝麻。
3、黃豆:被稱為豆中之王,其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營養作用。黃豆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其營養價值優於動物蛋白。醫學研究證明,黃豆對於預防小兒佝僂病和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很有益處。黃豆在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在秋季食用則具有良好的養陰潤燥作用。
4、梨:有「百果之宗」的美譽,其性寒,味甘、微酸,入肺經、胃經。具有生津潤燥、養陰潤肺、清熱化痰的營養作用。對肺熱咳嗽、老年咳嗽、支氣管炎、咳嗽痰稠或無痰、腸燥便秘、咽喉發癢干疼、眼赤腫痛、消化不良及麻疹等病症均有較好的調養作用。秋季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脾胃虛寒者不宜過多食用。
5、甘蔗:其味甘、澀,性平。具有和胃止嘔、清熱解毒等營養作用。對於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口乾舌燥、口渴心煩、便秘、反胃、干嘔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調養作用,甘蔗堪稱是秋季養陰生津的最佳食品。
6、葡萄:其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其味甘酸、性平,入肺、脾、腎經。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作用。常用於氣血虛弱、肺虛咳嗽、心悸盜汗、風濕痹痛、浮腫、脾虛氣弱、氣短乏力、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的食療調養。葡萄能滋陰除煩,對於煩熱口渴者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良好的補益作用。葡萄制干後,其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但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7、香蕉:香蕉素有「智慧之果」的美譽,其味甘、性寒,入肺、大腸經。其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潤肺通便等營養作用。香蕉營養豐富,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鉀、鎂、鈣、鐵等重要的礦物質。可用於溫熱病、口乾煩躁、咽干喉痛、大便乾燥、痔瘡、大便帶血、上消化道潰瘍、飲酒過量、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患者的食療調養。由於香蕉能潤肺通便,秋季食用可防秋燥。因香蕉能解除憂郁,故歐洲人稱其它為「快樂水果」。由於香蕉性寒涼,因此對於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不宜多;由於其含鉀量高,急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慎食。
8、藕:味甘,性平,入心經、脾經、胃經。具有除煩開胃、益脾補心、養血補益、生肌、止瀉等營養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煩躁口渴、脾虛泄瀉、高熱、高血壓、肝病、吐血、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的食療調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藕適用於)熱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歡。」
9、紅薯:又稱甘薯、紅苕、番薯等,其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補虛、補脾胃、養心神、滋腎陰、消瘡腫、通便等多種營養作用。對痢疾、濕熱、黃疸症、遺精、淋毒、血虛、月經失調、酒積熱瀉、小兒疳積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調養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紅薯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對腫瘤有顯著的抑製作用,還可以調節人體酸鹼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另外它的鉀、鈣、鎂含量都比較高,特別適合慢***人食用。秋季是紅薯成熟的季節,紅薯自然也是人們秋季食療養生的最佳選擇。
10、菠菜:其性涼,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等營養作用。對於高血壓、頭痛、目眩、風火赤眼、糖尿病、胃腸功能失調、呼吸道、肺部疾病、便秘等病症均有良好的調養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菠菜含有大量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具有延緩衰老、防止記憶力衰退、預防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等多種食療作用。另外,菠菜所含的酶能促進胃和胰腺的消化液分泌,具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老年痴呆安寧療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三個檔的區別 瀏覽:842
唯有孝順父母 瀏覽:876
重陽節感恩徵文400字以上 瀏覽:84
親子妹結婚父母怎麼勸導 瀏覽:158
老人戴花手鐲一般多少克 瀏覽:874
美國怎麼繳納養老金 瀏覽:54
我想跟60歲啊姨上床 瀏覽:213
在深圳做體檢做哪些 瀏覽:345
鞍山鐵西社保局辦理退休 瀏覽:143
老人機怎麼插手機卡 瀏覽:141
梧桐街道老年公寓 瀏覽:556
失智養老院 瀏覽:950
我爸說我不孝順 瀏覽:772
孩子o血型父母什麼血型 瀏覽:437
全民保的養老金一個月能提多少錢 瀏覽:864
泰來養老院 瀏覽:517
養老院康復器械 瀏覽:339
事業單位管理崗的女生退休年齡 瀏覽:308
個人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237
老人家用杜冷丁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