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5節拍經絡養生操
經絡學作為我國傳統的醫學,匯集了中國傳統的按摩、推拿、針灸的理念,研製出了這套 保健操 ,那麼拍經絡養生操有什麼呢?下面和我來看看吧!
拍經絡養生操:
拍經絡養生操:第一節:腹部運動
1、腹式呼吸
所謂的腹部呼吸,就是用肚子呼吸,吸氣肚子鼓起來,吐氣肚子憋下去。或者是用鼻子呼氣都可以。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2、拍小腹部
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要領:將五指相互並攏,手掌伸直,從你的腹部左側做順時針方向,按照圓圈拍打,同時也要做向下蹲的動作。每天堅持做兩次,早晚最好,每次做11個9呼。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拍經絡養生操:第二節:下蹲運動
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作用:下蹲運動本來就是一中全身心的運動,這樣的目的有利於疏通全身的氣血,對於加強足六經與督脈具有很好的效果。對於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者都有很好的預防以及治療作用。
拍經絡養生操:第三節:拍打膽經
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拍經絡養生操:第四節:手抓運動
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常言也道:“十指連心”
拍經絡養生操:第五節:拍打四要穴
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
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
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
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作用:合谷穴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合谷穴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
拍經絡養生操:穴位按摩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處。它有疏肝理氣、補氣固脫、益氣回陽之功效,可緩解緊張、急躁、焦慮情緒。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壓捻動,或者輕柔和緩地揉動。雙手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鍾。
魚際穴
魚際穴在大拇指跟,這是個肺經穴位,拍打魚際穴,清熱去濕,預防感冒。
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原穴,主肝經之氣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區為胸部,按壓該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適感。所以,情緒抑鬱不舒展的時候可以按揉這里。另外,肝在志為怒,當人生氣的時候也可以按揉太沖穴來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鍾,按壓後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謝。
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是人體督脈重要穴位,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具有清腦醒神的作用。經常按揉百會穴能解除頭痛、頭重腳輕症狀,也能緩解焦躁情緒。
百會穴位於頭頂,是人體督脈重要穴位,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
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頸後,對於鎮定安神、緩解緊張情緒有很好的作用,還能解頭暈頭痛。
太陽穴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勞、止痛醒腦之功效,更能振奮精神。《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
⑵ 每天「金雞獨立」有助預防中老年疾病
專家指出,「如果每日閉眼練『金雞獨立』一分鍾,那麼老年痴呆便與您無緣了。」在南寧市某養生館,60歲的市民陳阿婆在醫師的指導下做「金雞獨立」一段時間後,困擾她多年的高血壓也真的降了下來。對於每天「金雞獨立」有助預防中老年疾病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塗,今天小編就來為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請不要錯過喔。
做「金雞獨立」降血壓
據陳阿婆稱,她患高血壓12年了,血壓時高時低,平時還常有偏頭痛、四肢冰涼、腸胃不好的情況。在女兒的介紹下,她到養生館去做針灸和拔罐治療。後來該養生館從事養生指導的職業醫師建議她每天堅持做「金雞獨立」1小時。半個月後,陳阿婆驚喜地發現她的血壓將到了正常的水平。嘗到甜頭後,陳阿婆就一直堅持做「金雞獨立」,血壓再也沒有升高了。現在,陳阿婆不但自己練,還開始教街坊鄰居練習「金雞獨立」。
「金雞獨立」可引氣歸元
專家稱,心臟是用來供氣血的,氣血在人體里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從頭頂到腳底。如果腿部的經絡不通,那麼氣血就無法達到腳底,腳部沒有氣血,就會出現「人老腳先衰」的情況。氣血無法下達腳部,只好往頭頂走,從而會引起頭暈頭痛的症狀。腿部肝膽經絡不通,肝風就會上揚,人就會出現高血壓。而閉眼睛做「金雞獨立」,為了支撐身體不倒,人的注意力就得集中到腳部。中醫上講,哪裡肌肉緊張,注意力就會集中到哪裡,那麼氣血就往哪裡走。注意力集中在腳部,就可以把氣血引到腳部,引血下行,引氣歸元,將氣血收於肝經的太沖穴、腎經的湧泉穴和脾經的太白穴,從而打通人體腿部經絡,使它們的功能得到快速恢復及增強,於是高血壓、偏頭痛等症狀就會減輕或消除。
腿上有肝膽經、膀胱經、腎經、脾胃經等6條經絡,經常做「金雞獨立」,可以打通這些經絡,對一些中老年疾病如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耳聾眼花、便秘等都有幫助。
每天堅持兩次
專家稱,「金雞獨立」的方法很簡單,在家裡的地板上或室外平地,穿松軟的鞋子單腿站立,兩手自然垂下,閉上眼睛,用自己的意念支撐身體不倒。剛開始或許只能堅持幾秒或幾十秒,但是不要緊,慢慢練習,堅持的時間會越來越久。累了就交換腿來做「金雞獨立」。每天堅持做兩次,早晚一次。隨著站立的時間越來越長,頭重腳輕的情況會好轉,睡眠質量會有很大的改善,而記憶力也會得到增強。
當然,能堅持做多久,要視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即可,次數不限,有時間都可以做「金雞獨立」。
如果你對老人健身的目的是什麼?老年人健身用啞鈴好嗎?力量鍛煉能改善老人糖尿病嗎?老人健身操有什麼類型?老人踩鵝卵石鍛煉最好不要太長時間?老人鍛煉時要避免過量活動頸部嗎?等有關老人健身方面的事兒還有疑問,請繼續關注倍領安全網老人健身作用安全常識欄目。
⑶ 中老年經絡拍打的養生操
老年人因為機體功能退化,很容易出現經絡不通,進行經絡拍打可以打通經絡,有助於血液循環。那麼,中老年經絡拍打的養生操怎麼做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雙腳自然站立,同與肩寬,膝蓋微屈,雙手下垂,送胯放鬆,閉目養神,以下每節開始拍打時皆如是,以調息身心。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頭頂百會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額頭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
第三步,雙手同時拍打頭部正面,即額頭至頭頂部分,拍打36下左右。
第四步,雙手同時拍打頭部兩側,拍打36下左右。
第五步,雙手同時從頭部兩側拍打至頭後風池穴,採用從上至下順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
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從頭頂拍打至頭後風府穴,採用從上至下順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頭部拍打時宜口目合閉。
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結束後進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熱兩手,兩掌心緊按兩腮下部,兩手四指並攏沿鼻樑兩側向上推,經雙眼到上額時,一直推到前額,兩掌左右分開,然後順著兩側眉橫骨,掌根經太陽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復一分鍾。
需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拍打頭部,可用十指摩擦或掐揉的方法!第一步,雙手手指從印堂沿著額頭、百會穴摩擦至頸後的風府穴9-18遍。第二步,雙手分別從兩側的太陽穴經過頭部兩側摩擦至頸部的風池穴9-18遍。第三步,十指掐揉頭部,從印堂沿著額頭、百會穴掐揉至頸後的風府穴9-18遍。第四步,雙手分別從兩側的太陽穴經過頭部兩側掐揉至頸部的風池穴9-18遍。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頸部後側,從風府穴起拍至頸後處,拍打時,頭和脖子略微前傾,便於拍打,一般拍打5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頸部左側,從風池穴起拍至肩頸處,拍打時,頭和脖子略微向右前側傾斜,便於拍打,然後用右手拍打頸部右側,方法同上,採用由上而下順拍,一般拍打5遍。
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從下巴抹脖子至頸項處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大椎,可以單掌拍打也可以左右手輪流拍打,拍打時,頭部略微前傾低頭,便於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
第一步,扭擺拍打後背,以腰為軸帶動兩臂,左手手掌繞至體後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同時右臂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左側後背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再反方向左右輪換拍打。右手內旋向右下方繞至背後,屈肘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左臂同時向左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右肩部,如此反復拍打,一般拍打遍數為四八拍。拍打時動作要協調,利用肩背及腰部轉動時的慣性。兩臂擺動時肩、肘、腕關節要靈活,拍打力度要適宜。拍打後背時,臂應盡量向後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觸的背部得到拍擊鍛煉。如此不斷地扭身、擺臂,兩手交替進行拍打,拍打次數自定。
第二步,拍打背部兩側膀胱經。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側至臀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用左手拍打背部右側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膀胱經位於背部兩側,膀胱經上有心、肺、肝、膽、脾、胃、大小腸以及腎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脈以及華佗夾脊,華佗夾脊也叫夾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開半寸處是穴,十二個胸椎和五個腰椎兩旁共三十四個穴。拍打背部督脈以及華佗夾脊時,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拍打至長強穴,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一步,拍打左側胳肢窩,左臂上舉,用右手掌拍打左側胳肢窩,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後順勢拍打左側脅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復拍打左側脅部,拍打脅部時,由腋下拍打至側胯部,再由側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來回拍打2-3遍。
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側胳肢窩和右側脅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臟、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處,兩肋中間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撫心臟的作用。
第一步,雙掌同時輕拍胸腹部兩側,由兩側鎖骨處拍打至兩大腿根部,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脈(宜輕拍),從頸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順拍亦可上下反復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脈、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等經絡。
第一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後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於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線,是膽經上的重要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