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痴呆患者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若該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該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法院宣告後,該老人的監護人,可以代為進行民事行為。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章公民、第一節關於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問題中8規定:
在訴訟中,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提出一方患有精神病(包括痴呆症),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認定的,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先作出當事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判決。確認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當比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進行審理。
(1)老年痴呆限時民事行為能力擴展閱讀: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屬於一心智健全,有兩種判斷標准:
(一)依據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認知能力)來判斷。
這一標准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設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理解並能預見其後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確認和劃分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取決於其意思能力的狀況。
(二)依據自然人的意志能力來判斷。
這一標准主要是針對成年而設立的。盡管成年的自然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一個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難以自製,那麼,他所為的某些自損其利、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是可以被宣告無效的。
⑵ 輕度老年痴呆症可以認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嗎
1、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回是無行為能力人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若該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該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法院宣告後,該老人的監護人,可以代為進行民事行為。
⑶ 律師,老年痴呆症患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嗎
不一抄定
我國《民法通則襲》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
具體是不是限制行為能力人,要去鑒定中心做鑒定,別人說了不算
⑷ 父親老年痴呆,怎麼申請限制民事能力
需要提供你父親的病歷,最好委託律師代為處理。
1.
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並指定監護人申請書、被申請人戶籍證明、申請人與被申請人身份證信息、病例、出院小結等治療證明、居委會及公安機關的相關證明、或養老院提供的履行贍養或撫養義務的人員的證明。
2.
法院指定鑒定機構進行醫學鑒定,鑒定費約三千元,鑒定期限一般為一個多月
3.
從立案到審結之日法律規定為不超過30日,司法實踐中一般為兩個半月到三個月
模板:
申請人:劉,女,民族,戶籍地,某年某月某日出生,住址某市某區被申請人:彭(申請人之女),女,漢族,戶籍地,出生日期,住址申請事項:請求法院宣告彭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並指定申請人為彭監護人。
事實與理由:某市法院申請人:年月日相關法律知識: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法院從申請到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最終用了多久時間
1、法院決定受理申請人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申請後,對於重大、疑難案件應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一般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2、簡易程序3個月,普通程序6個月。
如何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並指定監護人申請人需要提供如下材料:
1、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並指定監護人申請書、被申請人戶籍證明、申請人與被申請人身份證信息、病例、出院小結等治療證明、居委會及公安機關的相關證明、或養老院提供的履行贍養或撫養義務的人員的證明。
2、法院指定鑒定機構進行醫學鑒定,鑒定費約三千元,鑒定期限一般為一個多月
3、從立案到審結之日法律規定為不超過30日,司法實踐中一般為兩個半月到三個月(含司法鑒定日期),往往法院在收到案件材料時不進行立案而是後面補立案手續。
4、費用,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法院收費為80元。
⑸ 老年痴呆症患者是否有民事行為能力
法律分析:老年痴呆由於不具備辨認自己的行為的能力,是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民法上界定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主要是依據年齡和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認知能力來劃分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⑹ 老人老年痴呆是否可以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求解,急啊 求相關依據
應該是的,相關依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或不完全行為能力。是指專可以獨立進行一些民事屬活動但不能獨立進行全部民事活動的資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具有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但為保護其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正常經濟秩序不得不對其行為給予一定的限制。
編輯本段分類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
①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指除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外,即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公民。
②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民法通則》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⑺ 怎樣判斷90歲高齡老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
這個需要在行為能力和認知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測評。如可以獨立行走,不需要別人照顧起居,思路清晰,能准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的老人才算有獨立民事能力
⑻ 老年痴呆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法律分析:若該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該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法院宣告後,該老人的監護人,可以代為進行民事行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老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老人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老人民事活動由老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