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患上老年痴呆時,有哪些症狀是特別明顯的
老年痴呆在醫學上又稱之為阿爾茲海默病,阿爾茲海默病起病隱匿,可呈進行性發展,主要表現在認知功能減退和非認知性神經精神症狀,很顯然老年痴呆這種疾病主要是發生在老年患者身上,先是記憶力衰退,剛剛做的事忘了,剛剛說的話忘了,那時以為他賴皮,後來,問一句話重重復復,問到我們都煩了,他還繼續問同一句話,一次收到一個快遞,他捧過來問我是啥。
說過的話馬上就忘了。有時在說話的時候無法找到正確的詞語來形容,而且會經常性的絮絮叨叨。我還發現在我父親得病初期特別敏感,多疑等。一是多溝通,不要使其孤單獨處。二是多理解,多點尊重,不要看不起。三是多動腦,盡量促其動腦增加腦子活躍度。
這種症狀是老年痴呆發作前的重要徵兆,很多老年痴呆的患者初期都曾有過記憶力衰退的情況,並且這種衰退的速度非常明顯,無論一件事被告知了幾遍仍然會馬上就忘記,甚至對於人名和長相的記憶功能都會衰減。65 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症,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中國的患病率為4.8%。
Ⅱ 老年痴呆有那些表現狀態
老年期痴呆抄是指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認知功能缺損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老年疾病,是一種臨床綜合征,而不是特指一種疾病或神經病理過程。
老年期痴呆按不同病因可以分為:
(1)變性病所致痴呆(如:阿爾茨海默病、路易體痴呆、帕金森病痴呆、額顳葉痴獃等);
(2)血管性疾病所致痴呆(如:血管性痴呆);
(3)代謝障礙性痴呆;
(4)感染相關性疾病所致痴呆(如神經梅毒、艾滋病、朊蛋白病等);
(5)物質中毒所致痴獃等。
Ⅲ 關於老年痴呆的詩句
1、《李老漢》
作者:李鳳玉
年逾古稀李老漢,要吃餃子來此店。
皮薄餡大似湯圓,服務周到人人誇。
2、《志願者》
作者:李鳳玉
我是古城一老翁,產業大軍一螺釘。
小車不倒只管推,志願者是我的名。
3、《老年生活歌》
作者:城北老伯
老年生活很平常,
自找樂子自找忙。
忙忙碌碌忘煩惱,
開開心心保健康。
清晨邁腿六千步,
傍晚扭腰三百趟。
下池游泳強體魄,
上網漫遊購時尚。
呼朋喚友賞山水,
聊天品茗逛商場。
種花養鳥喂錦鯉,
唱歌跳舞寫文章。
公益活動獻愛心,
組織生活亮思想。
遠親近鄰和諧處,
兒孫媳婿天倫享。
垃圾信息不轉發,
正面能量多弘揚。
科技爆發新時代,
百歲人生有希望。
4、《快樂老人旦碧襲節》
作者:李穗豐
平水韻下平五歌
人生七秩歷奔波,
歲月艱難坎坷多;
回憶當年甜與苦,
說來故事滿筐籮。
5、《老年》
作者:曾初良
轉眼又是一整年,對照檢查到鏡前。
初看彷彿老模樣,細瞧處處改容顏。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像。
苦澀童年的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在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騎白馬,挎腰刀……」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雖然過著清貧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瘋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又叫數來寶)的民間藝人。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溶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我問:「朝哪裡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模兄明月……
有用,老年痴呆有遺傳,如果長輩有患慧凱病的話,最好早點開始預防。
多吃一些含有姜黃素的食物,如咖喱。另外菠菜,大豆等都有預防效果。
到了40歲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如開可敏等。要做到預防注意以下十點。
第一,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鹽的攝取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
第二,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復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如做菜、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等。
第三,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律。第四,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生活習慣病。
早發現、早治療。第五,小心別跌倒,頭部摔傷會導致痴呆。
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第六,對事物常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記憶力減退。
第七,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讀書發表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等都是簡單而有助於腦力的方法。
第八,隨時對人付出關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第九,保持年輕的心,適當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過於深沉、消極、唉聲嘆氣,要以開朗的心情生活。
Ⅳ 80歲老人患老年痴呆多年無神志並卧床臨終前的表現
那就是迴光返照
Ⅳ 關於阿爾茨海默病
9月21號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全球每3秒就會新增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而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醫學界對病因依舊不是很明確的神經性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醫學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為特徵。它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每年有無數老人被其並發症奪去生命。
近期剛好看了一部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綜藝《忘不了餐廳》,讓我再次對阿爾茨海默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初次認識這個病是看了一部外國電影叫《依然愛麗絲》後來又機緣巧合看了《人間世》2
(之前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分享這部電影)
《依然愛麗絲》講述的是女主愛麗絲原本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是,在五十歲那年,醫生確診她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從此徹底改變了她與家人和世界聯系。她的記憶趕不上遺忘的腳步,愛麗絲曾經嘗試著通過重復記憶和運動的方法去恢復記憶,可惜的是,最後還是跟過去的自己失去了聯系,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家裡的廁所而尿褲子、不記得家人的名字,不記得自己的名字、甚至最後連「體面」的自殺都做不到……電影里有這樣一幕,患病晚期的愛麗絲不想沒有尊嚴的活著,偶然看到自己以前錄制的一個視頻,記述著吃安眠葯自殺的方法,她一遍、一遍、又一遍……的來回看視頻,因為她記不得視頻里指示的擺放安眠葯的位置……最後,愛麗絲沒有自殺成功,她連選擇體面離開都做不到了。
這就是我初次認識阿爾茨海默病,電影給我的沖擊和震撼至今依舊讓我印象深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不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病,大部分人覺得就是年紀大了,自然而然的一種生理現狀,甚至當這種病被人提起的時候,往往是帶著惋惜和厭惡的,不記事、反應遲鈍、脾氣暴躁、生活不能自理,不知什麼時候這些都成了「老年痴呆」的代名詞,似乎每一位患病老人都踏上了一條和正常生活相去甚遠的路,成為了家人的負擔,許多人還不知道怎麼和這種病相處,因為根據現代醫療還沒有哪一種葯物可以根治這種病情。
再次認識阿爾茨海默病是看了《人間世》2——《往事只能回味》,導演將鏡頭焦點對准了這群特殊的病人,上海市某一家醫院里,住著數百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些患者大多是晚期病人,已經徹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各種正常人理解的事情在這家病房裡卻習以為常。一位患者明明剛剛才吃過午飯,卻對著護工說他已經兩天沒有吃過飯了,一些人用牙膏打電話給家裡人,還有些人把一輩子整理成二十四本相冊,在背後寫上字,來回翻看……對於他們而言,腦海里就像有塊橡皮擦,記憶會一點點被擦去,前一秒醫生讓她記下的東西,下一秒就忘了,忘的不只是記了什麼,是連「記東西」這件事,都忘了。
可喜的是,這種病正在被人們認知著,越來越多的人主動了解阿爾茨海默病,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怎麼和患者相處。最近的國產綜藝《忘不了餐廳》就是向社會投射的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一束陽光,我相信這束光還會照射到更多的人。
《忘不了餐廳》是國內首檔關注認知障礙的公益節目,店長黃渤帶著五位不同程度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一起開起了餐廳,81的李東橋,輕度認知障礙一年半,69的譚少珠,輕度認知障礙一年八個月,65歲的鄧麗君,患病兩年,而我最印象深刻兩位,79歲的胡公英,患阿爾茨海默病長達10年,長得像卡爾爺爺的69歲的李君滬,輕度認知障礙兩年半,就是這些老人卻成為了整個餐廳服務的主力軍。
節目里通過觀察記錄的方式,真實展現了老人的日常生活:他們如何工作、怎樣和客人溝通、如何解決餐廳里出現的麻煩問題,看到他們,你會感受到,其實「認知障礙」,並不像外界形容的那麼可怕,甚至每一位老人都「身懷絕技」。軍人出身的大橋爺爺,書法一流,做起事情總是來有板有眼,一絲不苟;樂觀開朗的珠珠姨,餐廳里總是回盪著魔性的笑聲;少女心十足的公主奶奶,致力於將東北秧歌傳向全國;熱心腸的小敏爺爺,心算數學技能一流,是一位數學高手;
而我最喜愛的蒲公英奶奶呢,作為「忘不了」家族的高知優雅代表,「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跳交誼舞、唱英文歌、彈鋼琴、學習Rap、學習打碟,充滿著對未知事物求知的熱情,即使十年前她就知道自己的疾病無法痊癒,依然堅強地對抗疾病,她學習畫畫、彈鋼琴、當英語老師,積極調動自己的大腦,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檔綜藝溫情、溫暖、溫馨,是一部笑著笑著就會哭的神奇節目,這些老人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們可愛有趣的一面,還有她們對生活的認真負責。
剛開始培訓時,爺爺奶奶們都有些手忙腳亂,不僅記不住菜名,連服務順序都搞錯,而小敏爺爺還忘記了最重要的買單,由於培訓出錯,被大家「嘲笑」,爺爺在正式營業時就時刻盯著自己桌的客人,將賬單牢牢攥緊在手裡,生怕忘記「買單」,一刻不敢懈怠;
蒲公英奶奶寫單的時候,不小心把「6號」寫成了「9號」,發現錯誤之後,蒲公英奶奶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一直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過錯,向客人推銷寫錯的菜品;
被店長黃渤安排向客人說明打包的大橋爺爺,不好意思向客人收取「押金」,相信客人會自己會歸還,擔心得一晚上沒有睡好,第二天站在店門口一直翹首以盼客人返還,直到客人出現,才舒展眉頭。
這些錯誤在我們生活中正常人也難免會犯錯誤,但對於爺爺奶奶而言,這不僅是疾病的症狀,而是壓在他們心頭的重擔。
一個「病」字就可以將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消磨得意志消沉,一個「病」就會給一個家庭帶來不知多少的憂慮和負擔。
這種病的可怕之處就是患病者「不自知」,最終會忘記了最親最愛的人,即使是相處一輩子的至親好友也會四目相對,卻認不得對方,最戳我的就是第三期節目中,大敏爺爺在十天前親自寫邀請函邀請認識56年的好友夫婦二人去餐廳做客,但當好友夫婦出現在餐廳的時候,小敏爺爺多次擦肩而過卻毫無察覺,在店員多次提示下依然沒有想起,即使老朋友主動開口說話,四目相對,也只是禮貌性的微笑,最後老朋友說出共同的經歷,才後知後覺,是一起從青年到暮氣相處56載的老朋友,老友相擁,淚水奪眶而出,事後,小敏爺爺的朋友面對鏡頭哭得像個孩子,「我以為他會記得我的,相處一輩子的朋友了」……充滿無奈和痛惜。
醫學上還沒有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良葯,最好的「葯」就是社會的關懷和理解,家人的關愛和照顧。
在《忘不了餐廳》里,店長黃渤和餐廳同事以及就餐的顧客就是用愛托舉著這些寶藏老人們,比如老人們上錯菜,但是顧客從不著急,只是耐心提醒,並且對他們的服務表示感謝;作為店長地黃渤時時刻刻觀察老人們的狀態,幫老人穿圍裙,替老人准備「記憶里的味道」,替老人解決各種棘手的問題……隨叫隨到,給老人講笑話,逗老人開心,想盡各種辦法鍛煉老人的能力和生活技能。可愛的助理宋祖兒,貼心為老人准備溫水,為老人准備各種喜歡的禮物,哄老人開心,對於他們而言這些認知障礙老人不是累贅也不是負擔,他們是一群默默散發著生命余熱的可愛老人,他們的疾病應該被正視、被理解,而不是被人們貼上「老年痴呆」的標簽。
說到底,阿爾茨海默病就是一個「返老還童」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些老人的心智會越來越像小孩子一樣,需要被呵護被關愛,曾經的她們細心護我們長大,為什麼等他們老了,我們不願意像曾經的她們對待我們一樣,耐心陪伴他們呢?
我想這就是《忘不了餐廳》出現的意義,不僅讓我們加深了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理解,更加是給這些老人一個重新走入社會的平台,去融入社會,坦然地和客人說出自己的病情,向社會傳遞滿滿的正能量。
「歲月匆匆忙忙,你的溫暖延緩了時光,記憶會消散,但溫暖和感動會一生相隨」。
Ⅵ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狀,是不是痴痴獃獃的表現,還是什麼
老年痴呆早期的具體表現為:一是近記憶減退,如有的患者會忘記內剛說過的話、做過容的事,如上街買菜忘了帶回來等;二是計算力減退,稍復雜的賬目不會算或算得很慢;三是視空間技能損害,在離家稍遠的地方容易迷路走失,把東西放錯地方;四是思維貧乏,言語單調,有時自言自語,反復訴說某件事情;五是性格和情感改變,如變得過分膽小或脾氣暴躁、固執、多疑等。還有的患者早期會出現精神症狀,如總懷疑別人說自己的壞話;有的繪聲繪色地描述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有的在夜間反復下地走動。
PS納豆,是專門用來補充大腦神經元缺失營養素PS(磷脂醯絲氨酸),激活受損神經元、復原腦痴呆的生物復合制劑。同步維護人體血液循環、神經和免疫三大系統健康。 PS納豆科學配比主要成分為PS(磷脂醯絲氨酸)和NK(納豆激酶),源頭徹底治癒老年痴呆。
服用當天即可通過血腦屏障,作用於神經細胞,達到精神愉悅,情緒穩定的效果。30天就能給大腦神經細胞補充足量PS,徹底激活腦神經,恢復大腦正常記憶功能。
Ⅶ 老年痴呆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1.郁病痴呆的神志異常需與郁病中的臟躁一證相鑒別。臟躁多發於青中年女性,多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間歇性發作,不發作時可如常人,且無智能、人格方面的變化。而痴呆可見於任何年齡,尤多見於中老年,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且病程遷延,其心神失常症狀不能自行緩解,並伴有明顯的智力、記憶力、計算力及人格情感的變化。
2.癲病癲病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語無倫次、靜而多喜為特徵,俗稱「文痴」,以成年人多見。而痴呆則屬智能活動障礙,是以神情呆滯、愚笨遲鈍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志疾病,多發於老年。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狀可自製,治療後有不同程度的恢復。重症痴呆患者與癲病在精神症狀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臨床難以區分。精神檢查、Cr、Mm檢查等有助於鑒別。
3.健忘健忘是指記憶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種病證。而痴呆則以神情呆滯,反應遲鈍,動作笨拙為主要表現,其不知前事或問事不知等表現,與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區別。痴獃根本不知前事,而健忘則曉其事而易忘,且健忘不伴有神志障礙。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臨床表現,這時可不予鑒別。由於外傷、葯物所致健忘,一般經治療後可以恢復。精神檢查、CT、Mm檢查有助於兩者的鑒別。
Ⅷ 老年痴呆患者的神志怎樣描述
僅供參考
教學視頻指出,經方家治專療老年痴呆症很簡單,讓屬病人一天三餐吃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方 甘草三錢 小麥一碗 大棗十枚 上三味,用水六碗,煮取三碗,分溫三服。
原方中,小麥一升,改成一碗。製作時,可以適當掌握小麥、水的用量。
中醫認為,小麥是心之谷,五穀雜糧中,唯小麥是入心臟的,能夠滋補心氣。甘草、紅棗能夠生津液,把津液補足。其它症狀再根據臨床決定用葯。甘麥大棗湯,還可以用來治療癲癇。
建議咨詢中醫師。
如果採用針灸,那麼,可以選擇水溝、內關、風池、天柱、百合、四神聰、神門、三陰交、腎俞、太沖、豐隆。
Ⅸ 老年痴呆初期會有哪些表現老年痴呆為什麼治不好呢
痴呆是由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所導致的一種神志異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其輕者可見神情淡漠,重則表現為終日不語,或閉門獨居,或口中喃喃,言辭顛倒,行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數日不知飢餓等。在早期也就是記憶力的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比如剛吃過的飯、剛說過的話,但是對以前的事記憶還是清楚的。判斷思考能力下降,可能也就是感覺來老人變笨了。
Ⅹ 老年痴呆症已經說胡話了,神志不清了,該怎麼辦
根據您的描述,老人可能是器質性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如早期中晚期血管性痴呆腦梗塞伴發精神障礙或者是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伴發精神障礙
建議就近到附近醫院的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或者當地三級精神病醫院老年科就診治療,確定診斷,盡快控制病情。
一般來說,阿爾茨海默病療效可能不太好。腦血管病精神障礙、痴呆,發病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太晚,療效就可能不太好,尤其是中晚期病人。1、人到老年腦細胞就會減少還有的老人會小腦萎縮所以就會有間歇性迷糊和糊塗了,這是正常規律啊,多關心他們就會緩解許多了。嚴重的話,去醫院查查看看,預防老年痴呆。
2、但有時可愛的老人也會裝糊塗,目的就是想讓兒女自己去明白,他們自己不主動說。俗話說看小能知老,那麼要知老不妨看看小,小孩子的心理,時刻怕自己被忽略,總希望時時成為眾人的中心和焦點,常常會故意犯錯,以此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俗話說:小孩子怕被忽略,老人家怕被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