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康養康養應該如何做
康養,極容易跟旅遊結合,當然,本質上說,不是康養旅遊,而是康養旅居,找一個山清水秀之地,小住一段時間頤養,這種頤養,包含身心兩方面,不同於醫院,也不同於養老院,是在心情愉悅中調理身心、享受健康。
康養的概念
什麼是康養?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且被廣泛接受的界定。以下從學術界、產業界、行為學和生命學四個角度來說明。
概括來說,康養產業就是為社會提供康養產品和服務的各相關產業部門組成的業態總和。然而,根據消費群體、市場需求、關聯產業、資源差異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養產業類型。
1.基於消費群體
從消費群體來看,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從消費群體的年齡構成來看,人的一生一般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依據年齡構成進行劃分,不同年齡群體有不同的產業分類。
婦孕嬰幼康養:婦孕嬰幼康養是康養產業中新的分支,隨著社會和家庭對婦孕嬰幼群體重視度的不斷提升以及該群體消費轉向多元化,婦孕嬰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於醫療保健,更多母嬰健康產品服務持續涌現,如產前檢測、產後恢復、胎兒早教、小兒推拿、婦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圍繞婦孕嬰幼群體的康養產品。
青少年康養:是指為滿足青少年群體康養需要的產業集合。因此,針對這一群體的康養供給更多是圍繞教育、體育、旅遊、美容、養生以及心理咨詢等方面展開,如健身賽事、康復醫療、中醫葯療養、亞健康防治、美體美容、心理診療等相關產品與服務。
中老年康養:由於業界始終將健康和養老視為康養產業的主要組成,且現階段中國社會加速步入老齡化,因此中老年康養長久以來都集中或等同於養老產業。就現階段該群體實際需求來看,中老年康養不僅包含養老產業,還包含醫療旅遊、慢病管理、健康檢測、營養膳食、老年文化等相關及周邊產業。
另一方面從消費群體的個體健康來看,一般把人群分為健康、亞健康和病患三類:健康群體重保養、亞健康群體重療養、病患群體則重醫養。
健康狀態的保養:健康人群的康養需求集中在對身心的保養上,即通過健康運動、休息睡眠以及其他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康養行為等保持身心健康狀態。基於健康人群的康養業主要集中在:體育、健身、休閑、旅遊以及文教和影視等。
亞健康狀態的療養:亞健康人群是目前康養產業最關注的人群之一,對應的康養業主要集中在健康檢測、疾病防治、保健康復等行業。如:中醫養生、保健品、康復運動、心理咨詢、休閑旅遊等,都是亞健康人群療養類康養產業的主要構成。
臨床狀態的醫養:病患人群醫養是目前康養產業最成熟的構成,涉及行業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是診療、醫護等醫療服務業;二是生物、化學制葯等葯物製造加工業;三是醫療器械、電子設備等裝備製造業。
2.基於市場需求
康養的基本目的實現從物質、心靈到精神等各個層面的健康養護,實現生命豐富度的內向擴展。
基於養身的康養:養身即是對身體的養護,保證身體機能不斷趨於最佳狀態或保持在最佳狀態,是目前康養最基本的養護內容和目標。如保健、養生、運動、休閑、旅遊等產品或服務,旨在對康養消費者的身體進行養護或鍛煉,滿足康養消費者身體健康的需要。
基於養心的康養:養心即是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養護,使康養消費者獲得心情放鬆、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體驗。因此,養心康養所涉及的產品或產業主要有心理咨詢、文化影視、休閑度假等對人心理層面產生影響的產品或服務。
基於養神的康養:養神即是對人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等精神層面的養護,旨在保證個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安逸。基於養神的康養業具體涉及的內容主要有安神養神產品、宗教旅遊、藝術鑒賞與收藏服務以及禪修服務等。
3.基於關聯產業
根據康養產品和服務在生產過程中所投入生產要素的不同,將康養產業分為康養農業、康養製造業和康養服務業三大類。
康養農業:康養農業是指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主要以健康農產品、農業風光為基礎和元素,或者是具有康養屬性、為康養產業提供生產原材料的林、牧、漁業等融合業態。如:果蔬種植、農業觀光、鄉村休閑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滿足消費者有關生態康養產品和體驗的需要。
康養製造業:康養製造業泛指為康養產品和服務提供生產加工服務的產業。根據加工製造產品屬性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康養葯業與食品,如各類葯物、保健品等;康養裝備製造業,如醫療器械、輔助設備、養老設備等;康養智能製造業,如可穿戴醫療設備、移動檢測設備等。
康養服務業:康養服務業主要由健康服務、養老服務和養生服務組成。健康服務包括:醫療衛生服務、康復理療、護理服務等;養老服務包括:看護服務、社區養老服務、養老金融服務等;養生服務包括:美體美容、養生旅遊、健康咨詢等。
4.基於資源差異
康養產業是資源依賴性很強的產業,根據自然資源的不同可將康養產業分為不同類型。
森林康養:是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森林資源為依託,開展包括森林遊憩、度假、療養、運動、教育、養生、養老以及食療(補)等多種業態的集合。
氣候康養:以地區或季節性宜人的自然氣候(如陽光、溫度等)條件為康養資源,在滿足康養消費者對特殊環境氣候的需求下,配套各種健康、養老、養生、度假等相關產品和服務,形成的綜合性氣候康養產業。
海洋康養:主要以海水、沙灘、海洋食物等海洋資源為依託,建設形成的海水和沙灘理療、海上運動、海底科普旅遊、海邊度假、海洋美食等產業。
溫泉康養:因大多數溫泉本身具有保健和療養功能,是傳統康養旅遊中最重要的資源。現代溫泉康養已經從傳統的溫泉湯浴拓展到溫泉度假、溫泉養生,以及結合中醫葯、健康療法等其他資源形成的溫泉理療等。
中醫葯康養:以傳統中醫、中草葯和中醫療法為核心資源形成的一系列業態集合。主要有:中醫養生館、針灸推拿體驗館、中醫葯調理產品,以及結合太極文化和道家文化形成的修學、養生、體驗旅遊等。
5.基於地形地貌
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分為高原康養、山地康養、丘陵康養、平原康養。
高原康養:是基於空間特徵的康養分類中被關注最多的概念之一。由於高原獨有的氣候特徵和自然風光,往往成為人們旅行的嚮往之地;又因高原地區的自然和文化等保存相對完整,因此形成了以旅遊休閑、高原食品、宗教文化以及民族醫葯等為主打產品的康養業態。
山地康養:山地康養活動針對戶外運動愛好者以及靜心養性者呈現一動一靜的形態,主要有登山、攀岩、徒步、戶外生存、山地賽車,以及戶外瑜伽、山地度假、禪修活動等。
丘陵康養:丘陵康養主要集中在丘陵規模較大和景觀較好的地區,由於丘陵特殊的景觀和生態環境,其康養主要以農產品種植、葯材生產、生態體驗等為主。
平原康養:主要集中在農業發達地區,康養產品以綠色果蔬、保健食品等為主。
關於康養小鎮
康養小鎮是指以「健康」為小鎮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的生態環境較好的特色小鎮。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規劃思路
1.資源優勢。適宜創建發展康健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
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葯產業資源等等。可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庄、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2.產業特色。康健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閑農業產業、度假休閑、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
3.功能明確。康養小鎮不同於一般的小鎮,它的功能性更強。以體育產業為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建設標准
1、康養小鎮年均PM2.5值小於或等於50。
2、該區域的負氧離子標准濃度大於或等於5000個/每立方厘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標准濃度不低於1000—1500個/每立方厘米)。
3、村鎮環境優美,干凈整潔。
4、附近100公里之內有高鐵、機場、高速,交通方便。
5、活動范圍在3平方公里以上。
6、有發展醫療產業的環境基礎。
開發類型
1.文化養生型。深度挖掘項目地獨有的宗教、民俗、歷史文化,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運用創意化的手段,打造利於養心的精神層面的旅遊產品,使遊客在獲得文化體驗的同時,能夠修身養性、回歸本心、陶冶情操。如依託宗教資源,打造文化度假區、依託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國學體驗基地等。
2.長壽資源型。依託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等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
3.中醫葯膳型。葯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養生可以說是健康旅遊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健康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開發適宜於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製作體驗等活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4.生態養生型。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遊為發展核心,重點建設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一般分布在生態休閑旅遊景區或者自然生態環境較好的區域。即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庄、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5.養老綜合型。有一定的環境資源,同時擁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年群體,將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發展康復療養、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候鳥」養老、老年體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動等業態,打造集養老居住、養老配套、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養老度假基地等綜合開發項目,為老年人打造集養老居住、醫療護理、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養老小鎮。帶動護理、餐飲、醫葯、老年用品、金融、旅遊、教育等多產業的共同發展。
6.度假產業型。居住養生是以健康養生為理念,以度假地產開發為主導而形成的一種健康養生方式。這種養生居住社區向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築生態、環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點外,它還提供全方位的康療及養生設施及服務,並為人們提供冥想靜思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7.體育文化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8.醫學結合型。康療養生產品的構成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行為特徵進行的以葯物康復、葯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閑活動進行的康復養生旅遊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它是醫療旅遊開發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居民正在進入避暑避霾避寒、養生養心養老的大眾旅遊時代,人們愈加的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旅遊度假作為新時期人們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休閑生活主流。「康養+旅遊+地產」無疑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⑵ 麥架鎮師范給貴康養大學合並了嗎
合並了
這所新的公辦本科大學就是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是由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和貴陽護理職業學院合並轉設而來,辦學性質為公辦,辦學層次為本科。在全國獨立學院轉設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種新的轉設方案:與高職院校合並,轉設為公辦本科「職業大學」。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可以藉助貴州師范大學優質生源和知名度,加上貴陽護理職業學院的王牌專業護理學,不僅提升了兩所大學的辦學層次,也會增加對應學校的知名度,對於貴陽康養職業大學來說,教學資源和護理類 專業同等重要,因此學校選擇這兩所大學進行合並。
⑶ 加強產業融合,構造康養旅遊產業體系的成功案例
摘要 中國的生態旅遊是主要依託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1982年,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將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此後,森林公園建設以及森林生態旅遊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這時候開發的森林旅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但是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⑷ 銀溪谷生態旅遊康養小鎮項目靠譜嗎
康養小鎮是指以「健康」為小鎮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的生態環境較好的特色小鎮。
康養小鎮可以根據旅遊者、居民的消費需求,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健康相關的大量消費的聚集。
康養小鎮的基本特徵
1.地理資源較好
適宜創建發展康養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
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葯產業資源等等。
可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庄、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2.產業特色
康健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閑農業產業、度假休閑、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
3.功能明確
康養小鎮不同於一般的小鎮,它的功能性更強。以體育產業為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4.規模較大
因為康養小鎮要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因此項目佔地面積通常會比較大,投資金額高。
具體涉及靠不靠譜還是要結合你們當地實際來看。
⑸ 柳埠西山片區民俗民居康養旅遊項目
摘要 並非所有城市都適合大規模建設康養小鎮,康養小鎮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葯產業資源等等。
⑹ 什麼是鄉村康養
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閑、體育運動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康養產業模式。以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閑、健康身體、治療疾病、頤養天年的一種生活方式。
鄉村康養,是一個以健康產業為核心,集健康、旅遊、養老養生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閑、體育運動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康養產業模式。以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閑、健康身體、治療疾病、頤養天年的一種生活方式。
從鄉村振興角度看鄉村康養
▲▲▲
以產業融合加速發展
康養產業可以與當地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融合,提高附加值。康養產業可以和當地的旅遊業相結合,演變成為康養旅遊業;康養產業可以和農業融合發展休閑農業、體驗農業、農產品康養品牌化;康養產業可以和加工製造業融合發展康養製造業及康養工業旅遊。產業融合打破了傳統產業的技術邊界、業務邊界、市場邊界、運作邊界,同時也會對打破區域邊界,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起到重要作用。
為傳統產業賦能創新發展
康養產業具有改造當地的傳統產業的能力,為當地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增強當地的自我造血能力。傳統的農業很難把貧困地區帶出貧困陷阱,因為這種經濟形態有著太多的弊端。康養產業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而且對於環境的高度要求以及產品產出方式使之天然具有與貧困地區的旅遊業、特色產業以及傳統農業的產業聯系,可推動這些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鮮血液。
促進產業要素流入持續發展
康養產業在推動扶貧的過程中主要明顯存在著一個可以長期維持的動力機制,在這個機制中存在著三種經濟要素的流動:首先是外部流人的資本流,這股資本流的流入是逐利的,它也必將會以資本的形式流回;其次是技術流動;最後是信息流動。
發展鄉村康養的五大要點
▲▲▲
做好頂層設計
鄉村康養是一個跨產業、多業態、復合型的系統工程,需要站在促進鄉村振興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實行科學規劃和合理開發。在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基礎上,將醫、康、養、健帶入田園,賦予休閑農業新的功能。開拓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積極創新商業模式,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開發具有區域特色和品牌效應的鄉村康養目的地,打造集吃、住、游、購、養生、保健、療養、康復、度假等於一體的高品質的鄉村康養產業綜合體。
強化政策保障
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在發展康養產業時,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政府應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康養產業發展,做好配套,通過養老服務標准化試點等方式,在市場准入、財稅金融、土地利用、醫養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比如,在康養產業發展的土地供應和場地資源方面,可以依法盤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用地存量,提供給社會資本用來開辦養老機構,鼓勵村三產預留地優先用於發展養老服務。按照國家11個部委發布的《關於支持整合改造閑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的通知》精神,將鄉村各類閑置社會資源整合改造成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設施用房,通過合法手續,提供出來作為養老用地。
規范標准認證
加快鄉村康養相關省級地方標準的制定,完善鄉村康養標准體系,營造規范、健康的產業發展環境。制定鄉村康養基地認證辦法,開發相關產品,以鄉土化、景觀化、體驗化、生活化、情感化、演繹華為手段,建設呈現鄉村自然形態、山水田園風光,集運動健身、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生態游樂、農業觀光於一體的康養基地,積極打造一批具有鄉土特色和區域影響力的鄉村康養地理品牌。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有效降低農村經濟發展的交易成本,激活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吸引人心、增加人氣、留住人才,特別是加快山區路、水、電、氣、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提供相關服務,為鄉村康養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加強人才培養
加大農民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專項技能學習扶持力度,同時出台激勵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新鄉賢、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民工等返鄉創業就業,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⑺ 文化旅遊+康體養生如何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在資源的高效配置、城市的均衡發展等方面,文化+康養產業特色小鎮均獨具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類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文化產業與康養產業不能盲目融合發展,還需形成資源共享、短板互補、循序漸進的發展格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文化產業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資源共享、短板互補。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生態,既是做文化旅遊的必要條件,又是打造優質康養基地的良好基礎,一項條件同時滿足二者之需,這就是資源共享帶來的價值。短板互補則是指文化創意設計能夠賦予康養產業更多文化內涵和趣味,從供給側提升康養產業的品質,並且形成產業特色。
文化+康養產業特色小鎮可以依託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集聚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也可以依託醫葯文化發展醫葯產業,推動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等產業發展的醫養特色小鎮;還可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遊為發展核心,重點發展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