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養生 > 什麼是運動養生

什麼是運動養生

發布時間:2022-02-15 23:36:51

Ⅰ 運動養生的原則是什麼有哪些優點

運動養生的特點

講究循序漸進的鍛煉,養生式運動;講究身心的統一鍛煉(修煉),注重身、心的整體性調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強內臟功能。運動養生是通過提高人體身心調控能力,平衡、協調統一人體內外環境,運用主動調節方法激發生物體自我修復能力,從而改變不良體質狀態,提高身體素質,達到強身去病、延年益壽的效果!對生活、工作和個人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人是由身心兩部分組成,中醫對人體的健康講究平衡,守中。一般運動多為肢體的運動,而運動養生是運動和養生的結合,注重身體和心理的整體修煉,涉及到人體各個方面的調控能力,比如人與環境的調攝、飲食營養的調攝、脾胃消化的調攝、心腦血管循環的調攝、代謝排泄系統的調攝、內分泌的調攝、行為習慣的調攝等等,涉及到運動、養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運動養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打開人體通道,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消化吸收、新陳代謝,促進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滋養五臟六腑,從整體修復健康,所以說,運動養生是人體健康的催化劑。

運動養生要求人們更關注自身的變化,關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們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因而運動養生的過程可以主動和被動地讓參與者了解學習更多的養生知識,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識和技能越多,我們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健康,主導自身健康,所以說運動養生是大眾健康、醫療保健的最好途徑!

運動養生也是實施中醫學倡導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預防醫學的最好途徑,所以過去歷史上的很多著名中醫也是養生家,如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等等!所以,運動養生的方式從古到今在人們的健康工作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運動養生的特點

(1)以中醫學理論指導健身運動所有的傳統身法都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以及經絡等理論為基礎。運動養生的基本要點為養精、練氣、調神,以動形為其基本鍛煉形式,並用整體觀念說明運動健身中形、神、氣、血、表、里的協調統一。此外,養生運動中,運動的虛、實、動、靜皆以陰陽理論為指導,運動的屈伸、俯仰則受開闔升降的指導。可見,健身運動的每招每式,都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

(2)注重意守、調息和動形的統一運動養生強調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即意念、呼吸及軀體運動三者間的配合。意守指意念專注;調息指調節呼吸;動形指形體運動,統一是要達到形、神一致;意、氣相隨;形、氣相感,使形體內外和諧,動、靜得宜。這樣才能起到養生、健身的效用。

(3)將導引、氣功、武術、醫理融為一體。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經驗,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有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有太極拳、太極劍等。但是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上,都講求意守、調息和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將諸家之長融為一體,是運動養生的又一大特點。

道教運動養生的特點

在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徵,這是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的,因而自古以來道教養生家們就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體育運動就已經出現並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莊子》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說明,當時運用導引等方法來養形健身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

道教運動養生觀以形神兼養為理論基礎。神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機能和精神意識在內的神是人形體的產物,它一方面調控著生理活動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另一方面接受外來刺激,產生精神思維活動,指揮神經系統,保證人在社會與自然場中做出適當的反應。因而神在人體中起著積極的主導作用,養生首重養神。道教運動養生便是針對神氣的主導地位和特性,通過清靜內守,保養精神,維持健康無病的完好狀態。

形為神之宅,養生也必須保形。形體是生命活動的宅宇,生命活動必依附於形體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也就是說,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首先形成組織器官,然後產生生理功能,最後產生精神意識,精神並非直接源於精氣,而是產生於形體。基於形體不僅產生了生命機能和精神思維,而且形體還決定著精神的狀態。人通過活動肢體,舒展筋骨,使氣血流通,讓形體得到調養,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養生保壽。可見,形神可分不可離,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養,方可實現人體生命機能的整體優化,這是健康益壽的前提和基礎。

神屬陽,在生命活動中易動而耗散,因此養神應以靜為貴;形屬陰,易靜而少動,所以需要養之以動。以動養形,以靜養神,動靜結合,可達形神兼養之目的。陶弘景亦論:能動能靜,可以長生。道教運動養生提倡以養神為核心的形神兼養,養形之動決不是單純的動,盲目的動。凡有效的形體之動,必少不了精神之靜的制約。在運動當中,意識的專注、身心的放鬆、神情的自然寧靜是至關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規律之轍,體現沉靜輕靈之意;而靜在形體運動中也並非靜如止水,而是暗寓著動,潛存著精神意識的合理運動,並引導著形體運動的外在變化。動中寓靜,靜以御動,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結合,形神共養,此乃道教養生運動的奧妙之所在。

動以養形,以引導行氣為重點。導氣可令和,引體可令柔,氣和則體柔,長生乃可求。通過導引行氣等運動鍛煉形式,呼吸精氣,流通營衛,舒筋健骨,滑利關節,可達強身祛病之功。導引之術,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包括呼吸運動、肢體運動、器械運動和仿生運動,主要表現為形體導引和意念導引兩大類。形體導引強調外部肢體的活動,以動肢節、舉手足、搖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經絡氣血得以暢通,屬動工一類。意念導引注重以意導之,以心引之,以意領氣,也稱為經絡導引,包括以任督二脈為主線的小周天導引法和全身經絡遍導的大周天導引法,屬靜功一類。

動以養形的作用在於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氣,動之使百官氣暢,閉之使三宮血凝,實為養生之大律,祛疾之玄術。動以養形以輕便易行、有益身心為原則,以不損不傷為前提,也不必拘於形式,可有選擇性地進行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練習。道教養生家強調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要適可而止,應於自身相得為度。葛洪在《抱朴子內篇·極言》中說:「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教誡篇》稱:「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視、久聽……能中和者,必久壽也。」孫思邈說得更明白:「養生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這一適度活動的觀點,極大地促進了道家各種導引術和內煉方法的發展,至今仍具有極高的養生健身價值。

Ⅱ 運動養生的保健方法

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運動養生是指: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中華民族的運動養生特色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的保健活動。傳統的運動養生,經過歷代養生家的不斷總結和補充,逐漸形成了運動肢體、自我按摩以練形,呼吸吐納、調整鼻息以練氣,寧靜思想、排除雜念以練意的保健方法。
用活動身體的方式實現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人類初始,狩獵以取犧牲,採摘而得天賜。運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會發展,私有制出現,而後才有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現象。運動養生先是迎合了社會上層的需求,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是現今發現的最早記錄。醫學的發展,為運動養生提供了理論依據、指導原則、發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運動養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發展。流通氣血、長養精神、強筋壯骨、滑利關節、堅膚壯肌、聰耳明目、充臟暢腑,從而達到精力旺盛,氣血充足,思維敏捷,反應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運動養生形式亦多。①散步:每日慢步,講規律,講持久,民諺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恆,方可見功。②跑步:提倡以適當的速度跑適當的距離,太短、太慢難於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長則以競賽為目的而非健身了,須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恆,一般人選擇跑步距離在800~3000米之間較為適宜。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間操、課間操,均屬健身操類,目的在於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時下流行的健美操,則要求更高,運動量更大,可以增強肌肉,使體形勻稱健美,主要適應於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啞鈴、杠鈴、單杠、雙杠、爬繩(爬桿)及各種健身器等,可選擇自己適合和喜愛的項目進行鍛煉。但杠鈴不適於未成年人,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單杠、雙杠中一些復雜動作須有專人指導及保護,以免練習不當而受傷。踢毽跳繩,簡單易行,可以大力推行。④登山:是良好的戶外運動,取其景緻自然,空氣新鮮,於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登山之樂,由來已久。⑤游泳:古代受氣候的限制,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更衣游水,沐浴自然,《論語》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儼然是一種集體的活動了。⑥武術:可分徒手及持械兩大類,其目的既有技擊格鬥、御敵防身的一面,亦有強健體魄、養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術中,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種。其中,五禽戲為漢末名醫華佗所創,歷史悠久,相傳其弟子習此而壽至九十餘,至今沿習不衰。太極拳相傳為元明道士張三豐所創,是目前練習最多、流傳最廣、門派頗多的一種健身術。八段錦、易筋經,亦是常習的健身功法。從中國武術的大概念看,內家拳得於導引者多,以健身為首要,而技擊格鬥、御敵防身為次。而在眾多的拳術中,多數屬於外家拳的范疇,其作用與內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間概括稱之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為戰爭之用,亦為保身,健身的意義則次之;在近代的武術鍛煉上,持械則為保身與健身,失去了用於戰爭的意義。還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擊身體的鍛煉方式,俗稱金鍾罩、鐵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術中未學打人、先學挨打的一種功夫。鐵襠功也屬此類。它們仍以御敵保身為首要,與養生不完全相同。

Ⅲ 正確的運動養生方法有哪些

‍‍經常散步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步驟的加快,很多人都很少有時間去做這個極具養生效果的運動,現在很多人寧願呆在家裡玩電腦也不願意出門去散散步,因為現在社會的誘惑太多,生活壓力太大,人們總是說,我忙都快忙死了,哪有時間去做這個無聊的事情。哎,在忙也總會有時間的,停下來,讓自己歇歇,經常去散散步吧,陪陪自己,也陪陪家人。
運動前先卸妝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運動出汗的話會讓你的妝變花,影響自己的形象,而且你臉上有太多的粉的話會影響你運動時臉上的排汗。‍‍

Ⅳ 什麼是運動保健

運動保健,又叫中醫健身術,是指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宇宙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徵,因而積極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莊子·刻意》雲:「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當時用導引等方法運動形體來養生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呂氏春秋》中更明確指明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這里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並從形、氣的關繫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卧」,強調應「和於術數」。所謂「術數」,據王冰註:「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種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在內。後漢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做體操,其弟子吳普按照「五禽戲」天天鍛煉,活到90多歲,還耳目聰明、牙齒完好。「五禽戲」的出現,使中醫健身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為以後其他運動保健形式的出現,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到了晉唐時期,主張運動的養生家多了起來,晉張華《博物志》中所載青牛道士封君達養性法的第一條便是「體欲常少勞,無過度」。南北朝時期,梁陶弘景所輯《養性延命錄》中說:「人慾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唐代名醫孫思邈亦很重視運動養生,他在《保生銘》中提出「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還堅持走步運動,認為「四時氣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到宋代,對運動保健的養生法的研究又前進了一步,如蒲虔貫著《保生要錄》,專列「調肢體」一門,主張用導引動形體。明代著名養生學家冷謙著《修令要旨》、王蔡傳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導引來鍛煉身體。現在,在我國流傳極廣的太極拳,據說是明代戚繼光根據民間拳術總結出來的拳經32勢。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創「卧功、坐功、立功三項」,作為簡便易行的導引法,以供老年鍛煉之用。

以上說明,古人是非常重視運動保健的,「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這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現代醫學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推遲向衰老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更是極為有益。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葯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話盡管講得有點過頭,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是,適度的體育運動,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和輕松愉快的樂趣;可以幫助建立生活的規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質量,保證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體的適應和代償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總之,運動可以使人健全體魄、防病防老、延長壽命,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外有人說:「運動是健康的源泉」,這同我國清代的教育家顏習齋所說的「養生莫善於習動」。「一身動則一身強」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Ⅳ 運動養生方法有哪些

運動養生方法:

1、護發: 頭發是人體健康與否的標志,頭發是否烏黑、潤澤、柔韌、茂密,與血、腎、腦有密切關系。因此,除生活上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從容樂觀;飲食上注意營養以外,還應經常梳梳發,按摩幾下頭皮。隋朝的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說:「千過梳頭,頭不白」。明代《攝生要錄》也講:「發多櫛,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櫛就是梳頭發,多梳發能清頭明目,疏通血脈。具體方法是,每日早中晚,以十指代替梳子,自額骨兩眉內梢處抓起,經發際、前頂、頭頂到後腦發際處,由前往後反覆數十次至百餘次,若能堅持數年之久,能使白發變黑,稀發變密。
2、叩齒: 自古以來,中醫就非常注意保護牙齒。「齒者腎之標,少長別乎此,盛衰見乎此也」。說明牙齒與人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強弱關系密切。固齒首先要護齒。唐代《千金要方》講:「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口齒不敗口香」。主張飯後要漱口。元代《飲膳正要》說:「清旦用鹽刷牙,無齒疾」。則比漱口又進了一步。但這些均是口腔衛生護齒法,比護齒更要緊的還在於保健叩齒固齒。晉代的葛洪講:「清晨叩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隋代巢元方也說:「雞鳴時,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其方法是,清晨或睡前,口唇輕閉,然後上下齒有節律地互相輕輕叩齒。至於叩的次數多少為善,當因人而立,大可不必拘泥古人之說。常叩齒可使牙齒堅固,促進消化,預防牙病。
3、健腦: 中醫認為:「腦為神之本」,「腦為元神之府」。「神」,中醫指人的精神思維活動。因此健腦養生目的在於保持「神明」(思維)的健康。但是,腦與腎的關系密切,腦的思維活動敏捷與否,依賴於腎精的充養。中醫有「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腦為髓之海」之說,就說明能善養腎精者,才能健腦全神,推遲人腦的衰老。顯然,這里又強調了節欲保精的重要性。其次,用腦要適宜。漢代的司馬遷曾說:「精神不用則廢,多用則疲」。若善於用腦,則可提高智能,使思路敏捷,至老也神清智聰;過於用腦,情志刺激過度,則精神思維紊亂,促人早衰。再有,食補與葯補也是中醫所強調的健腦措施之一。一般多用魚肉禽蛋以養血補髓;用核桃、黑芝麻、桂圓肉、大棗等以益智寧神;用腎氣丸等補腎固精。後人曾據古今中醫文獻,編制一套簡便易行的腦保健操,分吐納、梳發、揉太陽穴、拿肩、摩面(臉)等教節,因限於篇幅而不細述。
4、摩腿洗足: 步履穩重、行走從容不迫與否,是衡量老人健康與衰老的表現。欲話說:「人老腿先老」。因此,古人比較注重腿腳的活動和護養。腿腳活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早晚飯後散散步,能起到活血通絡,活動關節,助脾消化,強健腿足的作用。其次是腿腳按摩法,有以下幾種方式:
1「乾洗腿」。即以兩手抱緊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腳踝,然後回摩到大腿根。此法可增強步行能力,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及腿部肌肉萎縮。
2扭膝。兩腳並攏,屈膝微下蹲,雙手掌置膝蓋上,膝部作前左後右圓圈運動20~30次,可防治膝關節疼痛,恢復下肢疲勞。
3扳足。坐床上兩腿伸直,低頭並身體前傾,以兩手扳足趾30次,能練腰腿,強腳力。
4搓腳心。指搓腳心湧泉穴,有滋腎益陰,鎮靜安神的作用。先將兩手掌搓熱,然後搓兩腳心各100次,以腳心感到溫熱為佳。另外,每晚入睡前用35℃水泡沫腳20分鍾。

Ⅵ 運動養生很流行,運動養生要注意什麼

合理運動是一種養生形式,可以增強免疫力,防病養生,病後注意運動。合理的運動可以改善一些不適症狀,有助於疾病的恢復。不過運動保健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陷入運動誤區,可能對身體有害,更別說保健了。如何通過鍛煉來保持健康?運動不一定要糾結於出汗。很多人對運動有一些誤解,認為出汗是運動的巔峰。其實這種想法也是片面地,因為出汗有時候和自己的體質有關。對於汗腺發達的人來說,不運動就會像雨滴一樣出汗,而對於汗腺不發達的人來說,無論怎麼運動都不會出汗,甚至一點點出汗。

Ⅶ 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最養生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運動養生都會選擇跑步,但跑步的效果卻不是最佳的,因為跑步是只流汗,而流汗會使你的身體處於一個缺水的地步,如果不及時補水,你的身體會因為缺水而造成一點傷害。並且跑步對膝蓋是有傷害的。

一個能通過舒緩的運動逐漸的幫助你改善你的體質與減去身體里多餘的能量。另一個則可以幫你放鬆身心,達到身體最放鬆的狀態,這是還有關於心靈養生的。所以將散步和瑜伽兩者結合起來,是最佳的養生方法。

Ⅷ 什麼是養生適當的運動是最好的養生嗎

所謂養生話題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怎麼說,始終圍繞著這五個方面展開:規律的作息,良好的休息,適度的運動,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均衡的營養膳食。運動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可以改變體型,原來的你可能有很多脂肪在身上,但是通過一直的運動,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身體線條,這也是運動根本的作用之一。健身人體的肌肉、骨骼、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


Ⅸ 運動養生做什麼運動好

運動養生做什麼運動好?
運動養生做一些健身的運動比較好一些,比如有氧運動,慢跑一小時,每天5000米就是不出了。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運動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緩解老年人的頭疼 瀏覽:213
紅十字預約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584
子女養老保險賬戶怎麼開通 瀏覽:168
孝敬父母為人什麼 瀏覽:272
怎麼誇獎老年人 瀏覽:639
城鎮居民養老金武漢 瀏覽:131
重慶長壽民政局 瀏覽:599
社工如何幫助老年人接軌數據時代 瀏覽:100
長春養老保險個人交多少 瀏覽:77
自由職業養老保險哪個檔次好 瀏覽:256
戲曲養老院 瀏覽:420
50歲的男人應該多吃什麼 瀏覽:170
入職體檢怎麼預約廣州天河 瀏覽:502
和孝順有關的書籍 瀏覽:31
父母能做什麼對孩子有意義 瀏覽:54
廈門保安員的退休年齡 瀏覽:673
殘疾人交社會養老保險有優惠嗎 瀏覽:67
老年人腎炎的症狀你知道哪些 瀏覽:832
高齡老年人送什麼禮物 瀏覽:156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多大開始交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