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養生該怎麼做
不管你身體舒不舒服每年都應該去正規大醫院做一次綜合體檢,早發現早治療。發現具體問題後再去找西醫或中醫,這樣更有針對性。
不太高檔的綜合體檢套餐才幾百元。這筆費用你每年應該能出得起,如果你捨不得出,將來可能就不是幾百元的問題了。
Ⅱ 如何用中醫養生
夏季天氣炎熱,氣候乾燥且晝長夜短,中華傳統中醫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中醫專家認為,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中醫所講的「心」指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及心理精神因素。
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產生煩躁情緒,此時心理養生不容忽視,保持平和的心態及愉悅心情,有益於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減緩新陳代謝、減輕燥熱感。抑鬱煩躁時,不妨聽舒緩音樂,室內的裝飾也應採用淺色系,以保持良好的情緒。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心神的寧靜。因此,夏季應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同時適當的午睡以補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午睡一般應在午餐後15~30分鍾,由於坐著睡和趴著睡都不利於消除疲勞,因此午睡應以卧姿為宜。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為宜),臨睡前也不宜飲用酒、咖啡、濃茶等。
夏季運動量過大容易損傷心陰,應以運動後出少許汗為宜。
Ⅲ 做好中醫養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其實,養生保健並無一定之法。按照中醫的養生原則和總綱,順應自然、適合自己,有節度和規律,量力而行;外避傷害,內守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飲食不要過量,口味不要過重,適當運動,身心愉悅,生活作息規律,要調節好情緒,不應喜怒無常。其次,要懂的調理,陰陽平衡,物極必反,遵循這種自然法則。
疾病是破壞形神俱全的元兇,養生就是治未病,只有末病才能形神俱全。古人雲:「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又雲:「善治病者,不如喜慎疾;善詒葯者,不如善治食」。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入侵內邪自起,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Ⅳ 家庭最簡單的中醫養生怎麼做
一、 內 科
1、 初起感冒:蔥白(連須)、生薑片5錢、水一碗煎開、加適量紅糖乘熱一次服下(蔥姜不需服下),並馬上睡覺,出汗即愈。
2、 多日感冒:白天用法同第一條,另外,要在晚上睡覺前,用大蒜頭搗成糊狀,敷兩足心(湧泉穴,每足心敷黃豆粒大即可),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連用2-3天即愈。
3、 頭痛(各種頭痛均可):生白蘿卜汁,每次滴鼻孔兩滴(兩鼻孔都滴),一日兩次,連用4-5天,可除根。忌吃花椒、胡椒。
4、 頭暈(頭昏眼花、暈眩):鴨蛋一個、赤豆20粒,攪勻蒸熟,早晨空服,每日一此,連用7天有特效。忌吃酒、辣。
5、 失眠、多夢:睡前用半臉盆熱水,加一兩醋雙腳浸泡20分鍾,並生吃蔥白1-2根。
6、 乾咳(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均可):生黑芝麻3錢(約一調羹),冰糖適量,共搗碎開水沖早晨空服,3天痊癒,少吃魚類。
7、 有痰咳(包括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兒童氣管炎):白蘿卜二兩,鴨梨二兩,一起切碎加水一碗煮熟加適量冰糖食用,一日二次連用3天。清熱化痰。可與第九條同用。
8、 老氣管炎(慢性氣管炎):取冬天打霜後絲瓜藤*一兩、甘草*一錢,水一碗煎湯一次服下,一日二次,連用半月至20天,可根治。忌煙酒、辣物,最好與第九條同用。
9、 長期咳嗽(肺氣腫及氣管炎等引起咳嗽):明礬一兩,研成粉用醋調成糊狀,每晚睡前取黃豆大一團敷足心(湧泉穴,兩足都敷),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連用7天有特效。
10、 哮喘(兒童哮喘同):干蚯蚓*半斤,炒黃研成粉,用白糖水沖服,一次2錢(約半調羹粉)一日二次,服完即愈。忌吃辣物。
11、 胃痛、吐酸、胃下垂、胃竇炎:大蒜頭一次一兩連皮燒焦,再加一碗水燒開、加適量白糖空腹食用,一日二次,連用7天可根治。
12、 胃、十二脂腸潰瘍:雞蛋殼30個炒焦研成粉,麥麵粉半斤炒焦,一起抖勻,早晚飯前用。開水沖服,一次2錢(約半調羹),一日二次,一般一付葯可愈,重病需二付。
13、 高血壓、高血脂:芹菜籽*一兩,用紗布包好,放10斤水煎湯,早、中、晚飲1杯。不怕辣者,可,早中晚食生蒜2頭,有降血壓、血脂特效。
14、 心臟病、冠心病:花生殼一次一兩,綠豆5錢,煎一碗湯服下,一日二次,需半月。
15、 腸胃炎、腹瀉:每次用麥麵粉半兩炒焦,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飯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忌吃柿子、香蕉、油膩。
16、 消化不良(兒童消化不良同):雞盹皮4兩炒黃研成粉,飯前用白糖水沖服、一日二次,一次2錢(約半調羹)、兒童減半、一劑服完即可,忌吃田螺。
17、 胸悶氣脹:白蘿卜籽*5錢、煎一碗湯服,一日三次,連用3天有消積順氣之功效。
18、 神經衰弱:豬腦1兩,加入蜂蜜一調羹,蒸熟吃,一日一次,連吃5-10天。
19、 貧血:殺雞、鴨時,將鮮血流在一張干凈白紙上,曬干揉成粉,用葡萄酒調服,一次半調羹粉,一日二次,連服半月。忌海帶。
20、 內熱口乾:蘆根*、綠豆各5錢,加一碗水煮開、加適量冰糖、去蘆根吃豆喝湯,日服二次,連服3天。生津潤肺,降火解熱。
21、 慢性肝炎:每次用白茅根*二兩,燒一碗水服湯,一日三次,一般需服半月,忌辣物。
22、 膽、腎、尿道結石:用雞內金、玉米須50克,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2-3次,連服10天。忌吃肝臟、肥肉、蛋黃。
23、 急、慢性腎臟炎:4兩重左右黑魚一條,去鱗、腸等,綠茶葉2錢,包入魚肚內用線捆好,加一碗水煮熟,吃魚喝湯,一日一劑,連吃10-15天。忌酒、鹽、香蕉、房事。
24、 膽囊炎:冬瓜籽、綠豆各5錢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三次,連用10日。
25、 糖尿病:豬胰一條,冬瓜皮1兩,加水煮熟,少加些油、鹽和調料(勿加酒、糖)吃下,一日一劑,連吃20天。
26、 記憶力差:鵝蛋一隻,打入碗內加適量白糖攪勻,蒸熟早晨空服,連吃5天,有清腦益智功能,對增強記憶有特效,忌吃海帶、花椒、動物血、酒、綠豆。
27、 小便不通:楊柳樹葉1兩,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二次,2-3天即可通尿無阻。
28、 小便失禁(尿急、控制不住):雞腸一付,洗凈曬干,炒黃研成粉,用黃酒送服,每次1錢,一日三次,服完即愈。忌姜、辣。
29、 尿頻(小便次數多):生韭菜籽*3兩,研成粉,每次2錢用白開水送服,一日二次,一般需服2-10天。忌濃茶、牛奶。
30、 便秘(大便燥結、排便困難):用煮熟的南瓜一碗,加入豬油5錢和適量的鹽吃下,一日一次,一次見效,3日可愈。
Ⅳ 如何才能做得正確的中醫養生呢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關於中醫養生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種,但根據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的敘述來看,無非分為以下幾點:1、因時養生,2、因地養生,3、因人而異。也就是說我們平常所說的不同的季節,節氣,每天不同的時間的生活習慣應不同。而每個地域條件不同的地方應根據氣候特點調節。比如說東北偏寒,西北偏干,東南濕熱,西南溫熱,就應有針對的調節。同時應判定每個人的體質,根據不同的體質進行養生。<br><br>總的來說,您首先要做到的是飲食有節,不吃滋味過重的食物,按時休息,堅持鍛煉,同時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和身體條件做適合的養生活動。比如秋季,您可以喝些百合雪梨粥等等。祝您健康~
Ⅵ 中醫養生,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中老年朋友的養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平時不注意的話,身體會出現各種問題。中醫方面,養生其實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多注意以下事情就可以了。中醫如何養生,要注意五字養生結。牢記中醫如何保持健康,五方養生決定五字養生結其實是對中醫不同養生方法的總結,這些養生方法對應不同的時間段。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減少疾病的發生。
潤陽生可以從滋潤皮膚、滋潤內臟兩個方面來看,水在人體中占約70%的重量,但各年齡段的人體內含水量可能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水分損失會越來越多。或者說水分損失是衰老的開始。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但輸送血液的流動是水。每天最多有200升的水在血管中過濾,人體失去15%以上的水,就會逐漸失去生命跡象。要多滋潤五臟。五臟六腑的乾燥熱會引起很多疾病。例如,肺乾燥會引起乾咳現象,肝火旺會引起頭發油膩、口臭、痘痘等問題。因此,保證五臟六腑的濕潤也是保障身體健康的。滋潤五臟六腑除了多喝水外,還可以吃山葯滋潤肺、腎、脾胃、綠色蔬菜等養生食物。
Ⅶ 中醫日常養生該怎麼做
1.修身養性 中醫理論認為,想要健康長壽需要修身養性,也就是在生活中,要修煉自己的氣性。比如說平日里要學會排出各種的妄念,多說好話,別總是說人的是非。平日里遇事待人要和氣...
2.適當運動 平日里有堅持運動的人,往往身體會比較健朗,因為中醫理論認為,適當的運動能夠促進...
3.學會靜神 靜神養生可是中醫養生最為常見的法子之一,平日里保持神氣清靜有助平衡心理,保養...
4.注意飲食 飲食是人體補充營養最重要的途徑,中醫理論表示,合理的飲食有助調養自身的精氣...
Ⅷ 中醫如何養生
在中國,養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醫家等。由於對宇宙自然生命的認識有所差異,各養生流派的理論觀點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側重,但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先賢聖人都從不同角度認識到了精神情志(神)對於軀體臟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養生理論有一個共識:重視心神呵護、德行修養。
養生雖然應該形神俱養兼調,但養神、安神始終是養生第一要務。飲食清淡、進補、服食保健品、運動鍛煉等是養「形」,生命藉由軀體形態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進。不合格舵手駕駛的船一定是搖搖晃晃的,坐著會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機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懷揣一顆躁動、功利、急切、迷茫的「聰明心」所進行的一切養形活動,不是真正的養生,基本是瞎掰。
Ⅸ 中醫養生項目如何做
第一:經營方向
當下正是大健康產業爆發的時間窗口期。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解決數億老人的健康保健調理問題的市場需求缺口特別的大。選擇中醫養生館算是選對方向了!!!!那話回主題,即然方向己經選定了。相當於有了目標。
第二:在即定方向上找尋自己的初心
如何在中醫養生領域中找尋一個適合自己的經營項目或品牌?
接下來就是看如何在中醫養生館這個定位上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中醫養生經營項目。試問下您,做中醫養生經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價格?地段?環境?品牌?效果?
如果我們回到初心!做大健康養生經營,初心是為幫助眾多的病患和有需求的客人解決問題。再順路合理取利賺到應得的收益。如果是以客人的調理結果和滿意度為第一標准和行為准則,那麼選擇的范圍又進一步精準且縮小了。你的初心是什麼呢?起心動念很重要,很重要!!!!
說到這里嘮叨幾句,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到看一些企業會提到願景使命價值觀。當看到這些時,相當多的概率下會覺得這關我P事,或者是感覺這是一堆形而上的不落地的文字而己。實則不然,如果願景使命價值觀真正的被用心分析並且設計,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這不做延展討論。僅說下更接地氣兒一點的,初心(價值觀)初心某種程度上講可以是簡配版的或是初級版的價值觀,同樣會指導我們的未來的行動決策。之所在這里講初心,是題主的問題,是中醫養生館,即然與健康相關就不是簡單的小生意了,這必須要上升到道德層面上來討論。是有至高點的。那麼假設以下的話題和分析都是站在題主的初心是開一家能夠真正解決和幫助客人改善和解決健康問題。這一初心(價值觀)基礎上來分析。
第三:在即定方向上和初心上繼續尋找
假定以上兩點成立,那麼我們當下要做的,是要在大健康養生領域找尋一個能夠根本上有效果,能夠幫助到客人解決一定健康問題的好的中醫養生經營項目。選擇范圍就有了更為清晰的判定標准!
A:圍繞初心的選擇:沒有效果的堅決不選、效果不明顯的不選,治標不治本的謹慎選。
B:經驗范圍上的選擇:非中醫養生類項目不選。即然您提到了中醫,那麼我們首先排除掉西醫類或美業類產品,不在我們選擇范圍內。
C:經營者立場的選擇:不賺錢的不選,過度依賴人員,有明顯人效和服務效率瓶頸的不選。
當下思路是否更清晰了!!!
尋找一個在中醫健康養生領域內,真正能夠解決客人健康問題的,且人效和服務成本都可控,利潤可觀的,能夠長期經營的好的項目,是我們的核心目標。
那麼我們再看近兩年相對流行的中醫養生類經營項目有哪些。自然就不會再無頭序了。
第四:換位思考,洞察。
不要以自我為核心! 站在客人的立場上反觀服務,什麼才是他(她)最想要的!!
如果是以經營者先入為主的思想去分析,往往離不開成本和利潤,這里並不是說成本和利潤不重要,而是需要更為客觀、理性的來分析看待此事。這里並不是說成本利潤不重要。不必斷章取義。
做為潛在客人我的需求是什麼??
A:一般性需求,洗個腳、按個摩,放個松,舒緩個情緒。此類服務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直接排除。
B:強剛需且不堪其擾的需求,腰酸背痛,風濕骨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肝腎、衰老等等。。。這些才是我們的客人真正的強剛需!
那麼有沒有一種中醫養生服務項目能夠解決或部分解決此類需求呢?如果能夠找到,是否你的中醫養生館經營會很好呢???
第五:篤定方向,帶著初心,鎖定了精準客人群體,
找到要解決的客人強剛需問題,探尋答案
1、嚴重依賴人員專業技藝的服務不選:排除專業按摩、整骨,抓葯開方類服務。
2、嚴重因人員效率和人員流動問題影響經營的不選:操作復雜,人效低,變向人員成本高,人員不穩定的項目不選。
3、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競爭力不強,利潤小,的不選。
4、在以上3點之上縮小范圍找用戶強剛需的項目。
以近幾年對市場的觀察和多屆美博會的看展經驗而看,近幾年中醫養生項目主要集中在按摩護理和熱療領域。按摩護理當下流行的主要有頭部護理、耳部護理。相對來講這兩點是對門店技術專業水平要求不是很高的。不比推拿按摩整骨這類服務嚴重依賴專業技師,如果您自己本身就會還好。如果是外請技術會存在人員不穩定。跳槽,技師服務人效問題。即有經營風險,也有經營瓶頸。
【頭部戶理和耳部護理】:現在流行的頭道湯、耳灸。都屬於保養類小項目,當做主項目經營恐怕不適合。而且一般美業服務機構也都會有此類項目。不能做為主營定位。頭道湯服務起來工序也挺復雜的,時間久且客單價低。主要是這兩類保養項目沒有明顯的實質性調理結果,大多是緩解症狀,舒緩情緒,治標不治本。從長久經營的角度分析。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即然是做健康那麼效果一定是第一競爭力。也是我們選擇中醫健康養生項目的第一性原理。
接下來看【熱療類項目】:
對熱療類的看好,源於溫度決定人體的生老病死一書。很多人的體溫已經達不到36.5℃的正常體溫,甚至幼兒的體溫也在下降,體溫的下降直接引發相關疾病和亞健康狀態。體溫下降1℃人體免疫力就會降低30%。體溫下降1℃,人體 免 疫 力 就 會 降 低30%。
大量實例證明:體溫升高,癌症、抑鬱、心臟病症狀都得到明顯減輕,提高體溫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健康。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所有器官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一旦腳不舒服或著涼,就會影響全身的
健康狀況,如果長期忽視腳部的保健,身體就會無法維持正確姿勢,出現腰痛、疲勞等症狀,
更因血液循環變差,引發諸如高血壓、心臟病等各種常見疾病。
因此,「暖體」首先要「暖腳」。
「裹葯」的歷史
此方法最早用於臨床自先秦變有記載:《扁鵲心書》雲:「人於無病時常灸(灸;局部溫熱的意思)背,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用灸背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黃帝內經》記載:「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的就是用葯物溫熱穴位的保健方法。
比黃帝內經更早提出外治法的是從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發掘出的《五十二病方》,書中記載醫方283方,中醫外治137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包含灸,熱敷,熏蒸,葯浴,敷貼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外治療法。
裹葯汗法調病理論基礎「寒證熱治、驅寒補陽」《黃帝內經》:「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驅寒毒、補陽氣、調營衛、平陰陽」是決定虛寒濕致病體質解決的根本!
【裹養汗法】源於中醫八法之首的汗法,以經絡、腧穴、熱療、微出汗等臨床定位在繼承古代驗方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慢性痼疾發病特點及個性體質,經過多年研發和臨床驗證,形成了辯證施調的八大專利方劑【九五熏蒸散】,將三高方、寒濕方、骨病方、抗衰方、肝方、腎方、痛風方、氣血方精準運用於臨床,造福眾患。因每個方劑均由95種中草葯配伍而成,所以常叫做九五裹葯。
有了功效顯著的八大方劑葯包,還要有汗法調理的設備儀器,即遠線外光波抗原熱修復艙。將葯包翻炒加熱後,裹在調理人背部,躺在調理艙中。這個艙是分段式加熱的。再經過汗法的核心,發汗,控汗,控溫,收汗等一系列技法操作,形成完整的裹葯汗法調理。
葯法+汗法+光波熱療法結合,構成了完整的裹葯汗法。裹葯汗法對用戶這些強剛需且不堪其擾的需求,腰酸背痛,風濕骨痛,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肝腎、衰老等等。。通過辯證開方,一人一方的調理方式。能夠有顯著的調理效果。在當下中醫健康養生項目中的優勢非常的明顯。非常值得推薦。
自然一個養生品類的流行和火熱,必然也會帶動大批的跟隨和仿冒者入局。那麼如果題主想選擇裹葯汗法項目做為經營的主項,也需要謹慎分析考察,找到裹葯汗法的源頭品牌才有效果和經營的保障。可以了解下趙亞欣院長創辦的凈合裹葯~多方對比後自然見得分曉~!
Ⅹ 中醫養生項目怎樣才能做大
我目前也在耕耘這個行業。中醫養生這塊目前的市場需求很大,發展的前景也很好,當然這也並不代表隨便就能做成功,最關鍵還是需要選擇一個靠譜有實力的品牌,基礎好底子硬,有效果才可能有回頭客,這能越做越大,我做陳農夫養生館2年,目前已經開了兩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