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季怎麼養生
1、養肝護脾氣血調暢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達到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發季,通過養肝可對身體進行有效的調理,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2、多伸懶腰多梳頭
伸懶腰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人體睏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運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
伸懶腰後,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保健效果。伸懶腰時要使身體盡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盡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鬆弛,盡量呼氣,效果會更好。
飲食及運動: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上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飲食上選擇柔肝養肝、疏肝理氣之品。比如多吃些大蔥、生薑、韭菜、洋蔥,有助於春天體內陽氣的生發,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至於睡眠,春天人體氣血需要疏通條達,要夜卧早起,就是說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些,但早上要早點起來,舒展肢體,多去室外活動,走出冬眠狀態,有助於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醫告訴你春季該如何養生?
B. 春天怎麼養生
「春天屬木,肝氣旺。」春季是人體肝陽抗盛之時,因此每年立春過後,容易焦慮、睡眠不好。所以春季應重視調肝養心,保持心情愉悅、積極樂觀,可以使肝氣條達、氣血調暢、身心健康。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達到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發季,通過養肝可對身體進行有效的調理,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由於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養生所提及的養肝不是單獨地養護肝臟,而是通過養肝達到整體的調理效果。
(2)春季怎麼養生擴展閱讀:
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大地開始回暖,草木開始發芽,萬物生機勃勃,人體也同萬物一樣,經過了寒冬的考驗,迎來了春天。隨著氣溫的回暖,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腠理疏鬆開泄,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活躍,細胞代謝逐漸趨於旺盛,新陳代謝加快。
春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生。要從這個生字入手才是春氣之應。順應春季的氣候變化特點和人體在春季的生理變化特點,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於養生保健。
C. 春天如何養生
一、適當運動,舒展筋骨
在春季,人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如踏青、放風箏等戶外活動與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體育活動,在舒展筋骨、放鬆形體的同時,可以通過與自然親密接觸。在這個過程中,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好,放鬆緊張的身心。
這些都能有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促進氣機運行。大家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遊玩,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浮華,享受片刻的寧靜,讓身體閉藏了一個冬天的陽氣,在自然環境中盡情復甦生發。
二、乍暖還寒,注意春捂
在春季穿衣上首先要「養陽」,春季是有寒冬向暖春過渡的季節,氣候暖氣初生,寒氣未盡,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俗語講「春捂秋凍」就是這么一個適應季節的變化的道理。入春之後衣服不要減得太快,我們需要一些保暖的衣服來幫助抵禦寒邪、保護陽氣。
另外,春季穿衣也不能裹得太緊,裹得太緊會阻滯身體氣血的運行,限制身體的舒展,不利於陽氣的生發。最後要注意「防風」,天氣見暖,一些愛美的女孩就早早穿上了低腰褲、超短裙等,這時風寒夾雜,人體容易感受外邪,引發關節痛,痛經月經不調等。
三、睡眠充足,夜卧早起
睡眠是人的一種生理需要,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說睡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於休整狀態,氣血主要灌注於心肝脾肺,腎五臟時期得到補充和修復,高質量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精力,睡眠的好壞與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在睡眠方面,春季適宜夜卧早起,具體睡眠時間一般保持在晚上10點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6點左右為宜,這樣有利於機體內陽氣的生長。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有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
四、飲食辛溫,少酸多甘
在春天飲食保健上,很早就有「省酸增甘」的說法,即少吃酸食,多增加些甘味的食物。春天陽氣初升,食甘味能滋養人體的陽氣,有利於人體在春日旺盛的新陳代謝。在五行上,多食甘味食物,如大棗、栗子、花生等可以健脾益氣。
酸味食物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不利於肝氣的舒展,中醫認為,春為肝氣當令,若食酸過多,易使肝氣偏亢,克伐脾土,影響脾的運化轉輸功能。春季萬物生長,推薦大家要多吃綠色蔬菜和野菜,如香菜、春筍、菠菜、香椿、芹菜、油菜、蒲公英、薺菜等,有利於體內積熱的散發。忌吃油膩、生冷、粘硬食物,以免傷及肝脾。
五、春季養肝,調暢情志
依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與「春」相應,象徵萬物勃發。因此,春天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在人體中,肝屬木,性喜條達通暢,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具有調暢情志的功能。春季陽氣初升,宜順應春季升發之氣,令精神也舒展放鬆,不要總是「緊綳綳」。而且,中醫學認為肝是「剛臟」,易亢易逆,又被稱為「將軍之官」。
所以,春季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並及時進行宣洩,可防肝氣郁結。《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蘸、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學學古人的「十樂」,對春天養肝大有裨益。
(3)春季怎麼養生擴展閱讀:
但春季也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的高發季節,除了遠離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等自我保健外,中醫養生講求春季養肝、提升陽氣以及鍛煉身體、調整飲食等,對於預防疾病和增強體質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春季養生對維護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應自然界的變化,調暢氣機,推陳出新,養肝護肝,使陽氣充盛,讓人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方可保證在新的一年裡都擁有良好精神狀態。
D. 春季應該如何養生
呵呵...老師說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在春季要多吃養陽的食品。1 起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季萬物復甦,生機勃勃,自然萬物陽氣升發,因此人體陽氣也需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春回大地之時,天氣漸暖,空氣濕潤,使人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增加,於是中樞神經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俗稱「春困」[1],所以起居方面應該晚睡覺,早起床,起床後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或者是融入大自然中,去踏青登山賞花,且應該散開束發,寬松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特別是老年人因為年事已高,多有一些慢性疾病,因此更應堅持這種養生之法。如元朝丘處機在《攝生消息論》中說到的「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四肢倦怠,腰腳無力」。春季陽氣初生而未盛,陰氣初減而未衰,天氣乍寒乍暖變化很大,《攝生消息論》認為春季「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所以春季應注意保暖防寒,顧護陽氣,根據天氣的寒暖添減衣物,不可因為冬季過去了就驟減衣物,以至於受到寒涼的突然襲擊,正確的做法是逐漸減少穿著厚重衣物。這也是老百姓常說的「春捂秋凍」中春季宜捂的原因。 2 運動春季萬物欣欣向榮,空氣新鮮,是踏青春遊的好時節。現代人工作強度增加,工作壓力非常大,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時間參加戶外活動,藉助適當的郊遊踏青活動以更多地接觸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不僅能鍛煉呼吸、循環系統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血脈通暢,還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更能夠通過這些活動廣交朋友,培養發現新的興趣愛好,動形怡神以保持心曠神怡、精神煥發,以幫助在今後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躍的思維。 3 情志在精神修養方面,要心存生而不殺、給予而不奪取、賞賜而不處罰的寬厚平和的意念,保持情緒開朗,積極樂觀向上。因春季肝木當令,保持精神情志的舒暢,則能促進肝氣的疏泄條達,也有助於肝氣升發與春季陽氣升發相統一,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1]。如《攝生消息論》說:「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他郁」。 4 飲食與葯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又說:「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為什麼違背春季的養生規律就會損傷肝臟之氣呢?春季肝木當令,肝旺於春,食酸則酸味入肝,酸性收斂,不利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過食酸味飲食,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攝生消息論》中也提出「肝木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所以在春季,應該根據這個季節的特點,在飲食中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過多,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因為辛甘發散為陽,可助春陽之升發,溫食有助於維護人體陽氣。但不宜食大辛大熱之物,以防肝陽升發太過而乘克脾土,不利於機體健康[2]。根據我國地域分布的不同,在初春尚偏寒冷的北方可選用桂圓、豬肝、羊肝類食用,而初春多雨潮濕的南方則宜多進食健脾利濕之品,如鯽魚、紅豆湯,豆漿等。《攝生消息》中還指出:「飯酒不可過多,人家自造米面團餅,多傷脾胃,最難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飢腹多食,以快一時之口,致生不測」。平日可食用茯苓、山葯、蓮子、苡仁、胡蘿卜、波菜、芹菜、小白菜等。總之,春季養生要注意適應自然,生活起居、運動、情志、飲食等方面要與春天生長升發陽氣相一致,顧護陽氣,使陽氣充盛,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E. 春季怎麼養生好
第1招少發脾氣,多微笑
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
動不動就想發脾氣的人,在中醫里被歸類為「肝火上升」,意指肝管轄范圍的自律神經出了問題,這時醫生一般會用龍膽瀉肝湯來平肝熄火,透過發泄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
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光是想到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這樣的念頭,也會增加腦內啡分泌,使身心愉悅。
第2招享受清爽的綠色春蔬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
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候上升,溫補葯反而加重身體內熱,」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
此外,有過敏氣喘體質的人,在春天要特別注意體質的調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
通常氣喘過敏是中醫所說的「氣虛」現象導致,擅長葯膳的楊賢鴻建議,可用黃耆、人參(白參)、伏苓燉補雞湯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參須或西洋參。
第3招保暖工作不可少
盡管天氣回暖,保暖工作還是很重要。
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人家外出時最好多加一件背心。
此外,由於膝關節對冷較敏感,因此穿著裙裝時,記得加雙厚一點的褲襪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