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心理咨詢
您好!通過您簡短的介紹,感覺您的母親有疑病症的傾向。最好是去找心理醫生回看看。
下面是關於疑病症的信息。答
以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和持難以消除的成見為特點。患者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疾病,醫
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尚無全國流行學調查資料,一般認為男多於女,文化落後的地區較多見。 疑病症主要指病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的先佔觀念,病人訴軀體症狀,反復就醫,盡管經反復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沒有相應疾病的證據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顧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對身體畸形的疑慮或先佔觀念也屬於本症。 本病較少見,根據全國12地區神經症流行病學的調查,其總的患病率僅為0.15‰。在某縣醫院門診的調查中發現占神經症的9.0%。而在精神科門診連續500例分析中,在神經症中僅見1例,差異很大。國外統計本病佔住院病人總數的1%。兩性間無差異,發病年齡男性多為40歲,女性多為50歲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見。
2. 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咨詢
對兒童和成人來說同樣的事件具有不同的意義,所以心理效應的效價也不相同。因此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求助者進行心理咨詢和評估心理問題時,求助者的年齡是必須予以考慮的重要因素。
一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的心理咨詢
(一)幼兒期、兒童期的心理咨詢
1.對3歲以前的嬰兒來說,心理發展的最大威脅是安全感得不到滿足,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上,個體保存的本能是第一本能,這時受到驚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2.三歲以後的幼兒,雖然他與外界信息溝通的范圍更廣,但是安全感仍然是重要的。心理障礙可能由於受到恐怖電影鏡頭的驚嚇而產生,但卻很少有小朋友之間爭搶玩具引起。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上,個人佔有欲並不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主要部分。
[]在這個年齡階段,被一隻貓驚嚇可以使孩子長大後害怕所有的皮毛,這是由於他們的大腦皮層功能尚未完善,內抑制力較差,大腦的分化能力不足,所以兒童蒙受驚嚇後,情緒很容易泛化。
3.0~5歲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家庭環境的影響在這一時間段內至關重要,即來自父母的關懷和照顧。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作「足夠好的母親」。
①父母的態度:
忽略、冷漠、反感,嚴厲、苛責、有條件的愛
嬰幼兒的內心則會形成一個概念,即認為自己是壞的,不被人需要的,由此已經埋下了憂郁、焦慮,低自尊的種子。
②若母親能夠在嬰兒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在其需要陪伴的時候耐心等候,並且表現出寬容、友好和愛的態度,那麼就十分有利於他建立起一個完整健康的內心世界。
4.所謂足夠好的意思是說,再好的母親也不可能滿足嬰幼兒的所有需要,也無法每分每秒都陪在他身邊,因此我們能做的也就是盡力而為,為其提供一種溫暖安全的氛圍,而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5.兒童的情緒結構比較簡單,情緒的內容多與個體保存本能,安全感和其他生物需要有關。不良的家庭關系(如家庭不和、父母爭吵、生悶氣)等,不一定直接對兒童構成威脅,但會影響兒童內心的安全感以及自我價值感的形成,造成心理壓力。
6.因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通過豐富的語言來宣洩內心的壓抑,所以心理障礙更多以行為障礙為主,如多動,緘默、多餘動作,攻擊或退縮等行為,這段時期出現的心理問題,多於家庭的教養方式與父母關系狀態有關。因對成人之間的關系不理解,看到父母吵架就會產生恐懼。
7.4~6歲的兒童開始有簡單的道德觀念,對自我和他人的評價系統開始萌發,開始關注與自尊和自信相關的信息,因此成人的言語和態度對他們至關重要。
(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詢
1.少年期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人,特別是成人態度,對他心理與個性順利發展至關重要。
少年產生行為和心理障礙的原因,除學前期家庭不良教養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入學以後成人的錯誤對待,特別是教師的錯誤對待。
2.智力培養:
小學階段主要是大力強化探究反射,培養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中學階段,在強烈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大量吸納知識。
大學階段,在強烈學習興趣和相當的知識基礎上,訓練自己的思維邏輯,強化自己的判斷推理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特徵。
所以在小學階段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它不但關乎智育,而且關乎德育和身體的發育,當把學習興趣引向道德觀念的學習,是孩子會逐漸變得很懂道理,當把學習興趣引向體育學習,是孩子會懂得如何促進身體健康。
3.男孩在13~16歲和女孩在12~14歲期間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時在學校和家庭中開始有獨立意識,社會生活中覺得自己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家庭中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成員。不再盲完全盲目服從成人,對教師和父母的意見雖不敢直接面對,但卻有自己的看法。在家長制的約束下,孩子們已經體驗到遭受外在壓力的苦悶,內心開始反抗,這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少年,正是處在反抗期的少年,他們的情緒體驗,非迅速豐富起來,他們尋找友誼,同情和理解,這時候有一部分少年甚至萌發了性愛。
社會和家庭對他們的要求不再單純是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要求,還有承擔部分社會和家庭責任,承擔某些道德責任以及提高獨立生活能力的要求。
少年期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無論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要比嬰幼兒時期更加深刻和復雜。
二,青年期的心理咨詢。
主要心理問題的原因:適應不良和超負荷的壓力造成。
1.為進取而處在不間斷的焦慮之中。
2.焦慮緊張的原因:應該變成心理動力的社會需要,沒變成自身需要,變成了精神壓力。青年學生怕考試的內在原因不完全是愛面子,更重要的是怕考不好無法向家長和社會交代,所以焦慮緊張。
社會需要變成壓力還是變成動力的問題,是所有青年的共同問題,也是容易造成心理問題的關鍵所在。
三,中年期的心理咨詢
中年人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憑借豐富的生活閱歷,成熟的個性和頑強的毅力,准確的判斷力,周密的思考,支撐著人類社會的大廈,同時也承受著社會、家庭的重負和壓力,還必須不斷的戰勝自己,去實現青年時代的理想,並承前啟後的為事業拼搏。
面對社會、家庭和自我的種種壓力,有些人因為青年時期個性發展不甚完善,或是因為能力不足,亦或是認知水平的局限等各種需求,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超負荷壓力。在社會、家庭和自我的需求重壓下產生心理問題是這一年齡階段的特點。
中年後期常表現出對軀體健康的自信心不足,因而造成焦慮或抑鬱情緒,這種不良情緒加上原有的人格特點,往往表現為疑病傾向,這是很多見的。
四,老年期的心理問題
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需求:
1.健康和依存的需求,
2.工作的需求。
3.安靜的需求,
4.尊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