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用葯原則
1、先食療後葯療,避免盲目用葯,俗話說是葯三分毒,因此葯可用可不用時,以不用為好;可先選用食療,食療不見效的,可考慮針灸、推拿、理療等方法,最後才考慮葯物治療。
2、先外用後內服,在注射,注意給葯方法,為了減少葯物對機體的損害,能外用葯物治療的,可先選用外用葯,能用內服葯物治療的,就不用注射針劑。
3、種類少而精,提倡用葯簡單,老年人用葯做到少而精,盡量減少用葯的種類,一般要控制在五種以內,葯物治療要適可而止。
❷ 老年患者的用葯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同時使用了多種葯物,所以對老年人用葯,講究合理用葯。對於老年人有一些常用的用葯原則。比如說第一個,就是五種葯物原則。一般來說,老年人如果同時服用葯物達到五種以上的時候,它的副作用就會增加,所以盡量控制葯物的種類。第二個原則就是受益的原則。就是在用葯的時候,要嚴格掌握適應症,要保證受益和風險的比例大於一,盡量讓患者受益。第三個原則就是擇時的原則。就是根據晝夜節律的變化,或者人體的生理的變化,確定這個患者服葯的時間。第四個原則就是暫停原則。如果老年人一旦服用某種葯物出現了新的症狀,那麼首先要考慮,可能是這個葯物引起的,首先就要停用這個葯物,再來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患者還有一些非葯物的原則,所以就是在老年人中間,一定要做到合理用葯,提高葯物的療效,減少它不良的反應。
❸ 老人吃葯注意事項
老人吃葯注意事項
老人吃葯注意事項。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談尺乎化,老人占人口的比例也逐漸增多,老人用葯是非常有講究的,不然容易造成危害。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老人吃葯注意事項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慎用清熱解毒葯
清熱解毒類葯物偏涼,脾胃功能較差、體質虛弱的老人如果隨意服用,可能會導致胃痛、嘔吐或腹瀉等。近年來,臨床上已經有多起老年人因服用板藍根等清熱解毒葯引起消化道黏膜出血、造血系統出現輕度障礙,甚至過敏致死等不良反應的報道,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2、慎用壯陽葯
老年人性功能衰退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濫用壯陽葯物,只能起到飲鴆止渴含悉的作用,對身體極為不利。要想延緩性功能下降,可從調理飲食、適當鍛煉等方面入手。
3、慎用寒性葯物
寒性葯物對正氣的損害很大,虛寒體質的老人常有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面色發白困態等特徵,一旦因服偏涼中葯造成不適,將加重陰陽失衡狀態,對健康極為不利。
4、慎用瀉葯
老年人便秘,大多是因為身體過胖,腹部肌肉無力,腸蠕動減弱所引起的功能便秘,如果靠瀉葯導瀉,容易發生結腸痙攣,使排便更加困難。還有如服用大量或濃度過高的硫酸鎂、酚酞等溶液,可能使組織中吸收大量水分而導致脫水,老年人對水代謝尤其敏感。
老年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1、 盡量減少治療葯物。 針對一種疾病,用一種葯物有效時,不必用兩種葯物,盡可能減少用葯品種數,以減少葯物相互作用。
2、 按照最適宜時間用葯, 如鐵劑最佳吸收時間為19:00,那麼中、晚餐後用葯較合理,非甾體類抗炎葯葯物宜餐後使用,以減少胃腸粘膜的損害,夜間膽固醇合成快、胃酸分泌多,睡前服用他汀類或H2阻滯劑能發揮葯物的最大作用。
3、 應盡量避免使用肝、腎毒性較大的葯物, 如氨基糖苷類抗菌葯物、磺胺類葯物、萬古黴素及第一代頭孢菌素。
4、 注意用葯劑量, 原則上老年人服葯劑量應低於成年人,並根據患者體重、肝、腎功能等情況綜合考慮給葯劑量和給葯間隔,做到給葯劑量個體化,老年人 一般應為成人劑量的1/2—3/4。
5、 避免濫用補葯, 許多老年人喜歡服用保健品,有針對性的適當進補對身體健康有一定保健作用,但要恰到好處,切忌過多,特別提醒的是老年人在就醫時一定將目前服用保健品的情況告知醫生。
6、 對某些毒性大、治療窗窄的葯物應進行血葯濃度監測,如心血管葯中的地高辛; 抗菌葯物中的萬古黴素和慶大黴素;抗癲癇葯中的苯妥英鈉及平喘葯中的氨茶鹼;按照血葯濃度監測的結果,及時遵照醫囑調整用葯劑量,防止和減少葯物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的發生。
7、 注意記錄患者用葯情況並按時隨訪。 老年人記憶力差,為避免重復用葯或漏服葯物,服葯後應及時做記錄,並按照醫生規定的日期定期到醫院隨訪。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用葯己成為社會廣泛關注並日益受到重視的問題,各級醫療機構應對老年人用葯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使老年人用葯安全、合理、有效,避免嚴重葯物不良事件的發生。
老年人服葯的葯動學特點
1、 吸收
老年人消化道黏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酶分泌減少,對口服葯物的吸收功能減弱。
2、 分布
老年人血漿蛋白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一些血漿蛋白率高的葯物如華法林、安定、地高辛、吲哚美辛的蛋白結合量減少, 血中游離型葯物濃度增大,因只有游離型的葯物才具有葯理活性,葯效增強,容易引起不良反應。
3、 代謝
肝臟是葯物的主要代謝器官,老年人的肝臟質量降低 , 肝血流量減少,肝臟代謝酶的合成減少,酶的活性下降,對葯物的代謝能力降低。
4、 排泄
腎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老年人腎血漿流量下降, 腎功能減退,腎臟的排泄功能下降,容易產生葯物蓄積,引起葯物不良反應。
❹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老人是我們平時生活上需要著重關心的人群,因為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太快,很多的老人還沒有適應過來,因為我們要多多關心家裡的老人,以下是老人用葯原則和注意事項。
老人用葯原則
1、受益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
2、五種葯物原則
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葯物以下的葯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葯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葯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葯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葯物原則。
盡量選擇一箭雙雕的葯物,比如應用p阻滯劑或鈣拮抗劑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使用a阻滯劑治療高血壓和前列腺增生,可以減少用葯數目。另外,要重視非葯物療法,這仍然是有效的基礎治療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採用飲食療法,輕型高血壓可通過限鈉、運動、減肥等治療,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纖維食物、加強腹肌鍛煉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無需用葯。
3、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
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葯物類型有關。對於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葯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葯階段,即開始用葯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准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4、擇時原則
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葯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
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葯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
5、暫停用葯原則
當懷疑葯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葯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葯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生新的症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症狀,都應考慮葯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於服葯的老年人出現新症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葯受益。所以暫停用葯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注意事項1:葯片上有切痕,放心掰
有些葯片因為劑量關系,會直接在上面設計切痕,這類葯都是可以掰開服用的。但有的葯片,不能掰開再吃。因為有些葯物到了腸道才會釋放葯效並對腸道起作用,如果被分開甚至碾碎,葯物極有可能直接在胃裡溶解,提前過量釋放葯效,減少葯效時間,破壞葯效穩定性。不僅刺激胃部,還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注意事項2:緩釋類葯品一定不能掰開吃
包括緩釋片/膠囊、控釋片/膠囊等;緩釋或控釋制劑在生產時,加入了特殊材料用來控制葯物的釋放速度,通過控制使身體里的`葯物濃度,使其在較長的一個時間里保持相對穩定,而達到減少服葯次數和降低毒副作用。如果不按照規定服用,就破壞了葯效,增加風險。所以,服用此類葯品,一定要多加註意。
注意事項3:不同葯品劑型,服用方法不同
比如咀嚼片、泡騰片等,服用方法就各不相同。咀嚼片要完全咀嚼後再吞服;泡騰片需要先將葯物放在水裡,完全溶解後再服用。需要泡水融化的泡騰片絕對不能直接吞服。因為它含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等崩解劑,放入水中後,崩解劑和水會發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果直接吞服,葯片進入喉嚨,會將周圍的水分吸收過來,產生二氧化碳,容易導致窒息。
其他用葯原則:
1、時間原則:服葯時間與步驟,大有講究
在取葯時,葯房或者醫生一般都會提醒服葯時間,一般口服葯多可空腹服用,但某些葯物起效特點或者避免胃腸道刺激時,會要求在飯時服或飯後服。比如甲硝唑,胃腸反應大,一般會建議飯後服用。
空腹、飯前、飯後,也有特定的時間段,下面我們來看看葯師的解釋。
知識點
空腹服,指清晨或飯前1小時服,或飯後2小時;
飯前服,進餐前30分鍾服;
飯時服,指吃飯時和食物一起服;
飯後服,即進餐後15-30分鍾服;
睡前服,表示睡前15-30分鍾服;
頓服,是指將一天的用葯量一次服下,而不是一天服用3次。
2、按時原則
忘記吃葯怎麼辦,下次能補回來嗎?忘記服葯,千萬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劑量,不然葯物的副作用會加倍,更會造成身體負擔。醫生建議,如果該葯物屬於1天服用1次,忘記服用後,當天補上即可。1天服用2~3次的葯物,其中某一次忘記服葯,若接近這次服葯時間,可補服,下一次按正規時間服用。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葯時間,則無需補服,下次服葯時間服用當次劑量即可,千萬不能一次吃兩次劑量的葯。最好可以定個鬧鍾,提醒自己按時用葯!
1、避免不必要的用葯
老年人應盡量少用,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葯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疾病治療。老年人因衰老產生的改變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過飲食(低脂、少鹽、少糖、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適當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調整,以及不良習慣或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糾正,達到身體健康、減少病痛、延緩衰老的目的。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保持樂觀心態,防病於未然往往勝過吃葯。
2、選用葯物忌品種過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療時用葯的品種也較多,約1/4老年人同時服用4~6種葯,因此葯物副作用發生率也較大,約15%,且發生率與用葯種數成正比。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用葯品種應少而精,一般不超過5種。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症,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療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葯物。謹防出現服葯一大把,樣樣病都一起治的現象。
3、掌握最低有效用葯劑量
老年人的用葯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由於老年人對葯物耐受力差、個體差異大、半衰期延長,對老年人用葯劑量必須十分慎重。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葯劑量為成年人的3/4,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葯,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1/2或3/4作為起始劑量。為慎重起見,對老年人的用葯最好從小劑量開始,如能進行血葯濃度監測,則可更准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葯劑量。
4、選擇適宜的用葯時間
掌握好用葯的最佳時間可以提高葯物療效,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葯或不按時服葯,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葯。按醫囑服葯是提高療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
❺ 簡述老年人合理用葯的原則。
簡述老年人合理用葯的原則。
正確答案:
(1)擇中核念時用葯。我們應注意擇時用葯是根據疾病、葯效學、葯動學的晝夜規律,選擇最適宜的用葯時間;
(2)制訂合適的個體賣困化給葯方案,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老年人的吸煙、飲酒、喝茶等生活習慣可影響許多葯物療效或引發不良反應,應制定合適的個體化給葯方案;
(3)提高用葯依從性。良好地依從性是治療氏檔成功的重要前提。老年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較固執,用葯依從性差;
(4)加強血葯濃度和葯物效應監測。針對毒性較大,治療窗較小的葯物需進行血葯濃度監測,以便調整適合的給葯劑量,減少和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❻ 老年人健康用葯講究4原則
老年人健康用葯講究4原則
老年人健康老謎語,一般人到了老年,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疾病就跟著來了,因此很多的老年人需要吃葯,但是葯不可以隨便亂吃的,是有一些原則要遵循的,來看老年人健康用葯講究4原則。
1、同時最多服4種葯
很多老年人身患多種慢性病,醫生計算用葯量不能簡單地用「加法」,最好用「減法」。遵循「最少數量葯物、最小有效劑量」的原則,一般不推薦同時4種以上配伍使用。
2、不可濫用保健品
不要迷信所謂名、貴、新葯,輕信廣告濫吃葯,也不要大量服入延緩衰老葯或保健品之類的東西。多數抗衰老葯物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僅僅為了延年益壽而長期應用此類葯物是不恰當的。
還有不少騙子盯上了老年人,推銷所謂的「靈丹妙葯」或「祖傳秘方」,大家應提高警惕,到正規醫院和葯房拿葯,以免上當受騙,危害健康。
3、看病記錄別丟掉
老年人應該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葯記錄、葯物過敏史。老年人就診時要帶好用葯記錄,並盡量看固定的醫生,這樣能讓醫生開處方時更准確地考慮到葯物的相互作用。
4、小病盡量別吃葯
比如遇到傷風感冒這樣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時可以通過食療促進康復。如風寒感冒喝些生薑紅糖水,頭痛、關節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療、按摩、針灸等,不要依賴止痛葯。
此外,多與人交流,保持良好心態對避免病情反復,減少用葯機會非常重要。
在老年人中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可比正常成年人高三倍,葯物不良反應可使體質較差的老年人思維混亂和機能喪失。為此,老年人葯物治療必須經常對其體質和耐受性、葯物選擇和劑量方案以及是否需要護理給予慎重的考慮。老年人的用葯原則有以下幾點:
(1)首先應確定葯物治療是必需的;老年人的許多健康問題無須用葯亦可處理。
(2)盡量避免一次服用多種葯物,最好同時用葯不超過3種。
(3)服葯劑量方案盡可能簡單,如果可行,最好每種葯物每日只服一個單劑量。
(4)為了確定個人的耐受性,多數葯物首劑量通常最好小於標准劑量;維持劑量也應該慎重確定,一般60歲以上老年人的維持劑量要比年輕人小一些。
(5)如果服用其它劑型,應避免大的片劑或膠囊;液體制劑對老年人較易吞服。
(6)應注意不要用錯葯或過多用葯,盡量不要將葯放置在床邊的桌子上(硝酸甘油除外)。
(7)老年人用葯應進行監督,不斷觀察葯物的作用,以保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老年人患病時應根據病情輕重緩急酌情處理,有條件時應結合實驗室檢查,仔細詢問用葯史、葯物過敏史等。要選擇療效確切,對肝、腎功能損害較小的葯物。
單用一種葯物能治療者不用二種或多種葯物。如病情確需多種葯物聯合應用時,應注意其毒性有無相加作用,如抗感染首先要使用抗生素,用廣譜抗生素期間應注意菌群失調,防止二重感染。
總之,老年人用葯必須掌握用葯指征,全面考慮,權衡利弊,減少合並用葯,品種盡可能簡單,合並用葯時盡可能避免嚴重副作用。
由於老年人個體差異大,用葯要做到老年化、個體化,對毒性較大而非用不可的葯物應做血液葯物濃度監測。此外,應老年人用葯特點及注意事項,對患者用葯情況及不良反應,應記錄在病歷上,並囑咐患者再次就診時供復診醫生參考,以免造成危害。
老年人要提高科學用葯的意識,要牢記「是葯三分毒」,葯能治病,也能致病。「恨病吃葯」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不能拿葯當飯吃。
更不要迷信所謂名、貴、新葯,或者輕信廣告宣傳濫吃葯,也不要大量服用延緩衰老葯或保健品之類的東西。
多數抗衰老葯物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僅僅為了延年益壽而長期應用此類葯物是不恰當的,而且,所謂保健品是「健字型大小」食品,它不是葯品。
老年人有病要到正規醫院就診,要遵醫囑用葯。家屬有責任和義務監督老人合理用葯,老年人也要聽從家人的提醒和勸說,切莫自作主張濫用葯物。一些高齡老年人往往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問題,對醫生交代的服葯方法容易遺忘或混淆,導致葯物的錯誤使用。有的由於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吃葯的種類多且較復雜,易出現忘記服葯或誤服甚至過量服葯的情況。
特別是伴有老年痴呆症、抑鬱症或獨居的孤寡老人,更容易發生上述問題。
良好的心態對治療疾病至關重要。老年人要保持樂觀、開朗,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作息有規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有利於發揮葯效,治療疾病。良好的人際關系也十分重要,老年人要融入群體,避免孤獨和抑鬱,與朋友與家人的情感溝通十分重要,傾訴和發泄可以幫助老年患者從病痛中解脫出來。
❼ 老年人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由於老年人機體各系統發生退行性變化,導致體弱多病,因而用葯機會相應增加。但不少葯物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應,故老年人應根據自身的體質、原有病史、用葯史和葯物對機體的作用特點,合理用葯。
(1)明確診斷,掌握病情後對症治療。
(2)選擇適宜的劑量。治療慢性病時一般從小劑量開始,視病情需要,再調整到個體最適量,以達到最佳療效。具體按成人量的1/2~2/3給葯,對一些毒性作用大的葯物應個體化給葯。
(3)減少用葯的種類。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葯過程中要注意幾種葯物的相互作用,盡量減少用葯種類。若用葯出現不良反應最好停葯,一般無需用其他葯去糾正,以防止導致更多的副作用。單用能生效時勿聯用,如必須聯合用葯,以不超過3~4種為宜。
(4)避免葯源性反應。葯物副作用常用其他葯來治療,但這又可能出現新的葯物副作用,結果導致惡性循環。因此,開始用葯時就應合理選擇,以盡量減少或消除副作用。
(5)勿擅自用非處方葯物。非處方葯物並非無副作用,不要單憑主觀經驗或症狀自行用葯。
(6)勿擅自停葯、換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病人長期應用某些葯物,停葯或換葯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7)不濫用抗生素、維生素和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和激素,不是萬能葯,也並非太平葯。
(8)勿偏信貴葯、新葯、進口葯。其實,判定葯物的優劣應以治療效果為依據。一般普通葯足以產生療效時,就不必應用貴葯、新葯、進口葯。
(9)老年人應慎用的葯物。地高辛、普萘洛爾、氨茶鹼、阿托品及山莨菪鹼(654-2)、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利尿葯、催眠鎮靜葯、解熱鎮痛葯、某些抗菌葯物、激素類、瀉葯、口服抗凝血葯等,這些葯對老年人有較大刺激作用,應慎用。
❽ 老年人吃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老年人來說,通常會有一些小問題需要葯物治療。在用葯過程中,我們需要非常謹慎,相關禁忌需要謹記在心。否則,如果濫用葯物,老人的健康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老人在服用葯物後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那麼,老年人在用葯過程中需要知道哪些禁忌呢?
很多老人都在患病,吃葯是必然的,但也是最容易陷入一些誤區,被騙的。以上是老年人吸毒需要遵循的原則。老人自己和親人都應該明白。
❾ 老年人選擇用葯的原則有哪些
老年人用葯基本原則:
一、選用合適葯物。診斷一經確立,首先權衡治療葯物的利弊,不僅要考慮到即時的治療效果,也要考慮持續用葯可能帶來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在多葯合用時,更應想到可能會發生葯物有害的相互作用。
二、掌握最佳的用葯劑量。一般要求是:從50歲開始,每增加1歲應減少成人用量的1%;60歲以上,用成人劑量的1/3; 70歲以上,用1/4; 80歲以上,用1/5。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到最佳劑量,加強血葯濃度監測。
三、避免不適用葯物。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衰退,抗病與承受葯物的能力俱下降,故在使用葯物時,應當非常慎重,努力避免不適用葯物。
四、警惕合用葯物的不良反應。頸肩腰腿痛病人常用的非甾體葯與解熱鎮痛葯,若合用會引起不少反應。如阿司匹林與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葯合用,可使抗凝作用增強,引起潰瘍出血;阿司匹林與皮質類固醇合用,更會致潰瘍出血;阿司匹林與氨甲蝶呤合用,可使後者的骨髓抑製作用加重;阿司匹林與口服降糖葯合用≯可加劇低血糖反應等。由於老人慢性病多,合用多種葯物的現象較為普遍,因而必須警惕合用葯物的不良反應。
五、控制特別慎用的葯物。一些頸肩腰腿痛老人,常伴肝血流量減少,且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因而在用葯後可使某些葯物的排泄延緩,清除率下降,造成葯物在血中的濃度升高,進而使葯物在體內積蓄中毒。因此,在對腰腿痛伴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葯時,應特別謹慎。
男性老人還多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如使用了抗膽鹼能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鹼等,就會使已有的排尿不暢更加重。利尿劑常可導致老年人低血容量、低血鉀、低血壓和血管栓塞。過強的利尿作用,也可使前列腺增生的老年腰腿痛病人產生尿瀦留。老年人免疫功能減退,當合並嚴重感染時,即使致病菌體外葯敏試驗敏感,也有可能出現抗菌葯物治療失敗的情況,此時,有必要並用兩種抗菌葯,以增強抗菌能力。還有安眠葯、抗焦慮抑鬱葯和補品等,均應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