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 養老保險制度
(一)日本養老保險制度概況
日本養老保險制度有國民養老保險和厚生養老年金構成。國民養老保險又稱為基礎養老保險,凡年滿20歲以上,65歲以下的公民必須參加入保。厚生養老年金是在國民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設定的一種附加年金,投保對象限定工薪階層,強制性要求加入厚生養老年金,保費分別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負擔。
國民養老保險制度在政府的前提下運營,投保人在一生中都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據統計,國民養老金待遇占老人家庭收入的63.6%,這一制度成為人們老年時生活的主要保障,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這一養老保險制度隨人口老年化面臨著嚴峻挑戰。
(二)日本老年化的現狀及其趨勢
按照聯合國的老年化的標准,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則稱為人口老年化國家。根據日本總務省2004年9月19日公布的人口推算數字顯示,日本全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已佔到總人口20%,平均壽命為82歲,其中日本9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達到了101.6萬,並且日本社會老齡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劇。據推算老齡人在今後十年內可能達到總人口的25%,到2030年將達28%.到2050年將達33%。目前每4個工作人員養一個老人,到 2025年,每2個工作人員養一個老人,到2050年,每1.5個工作人員養一個老人。日本的公共養老保險制度一般被認為是採取的現收現付制為主,基金制為輔的混合制養老保險制度,所以公共養老保險制度是在跨代撫養的基礎上運行的。20世紀60年代日本平均年齡是60歲,而現在平均年齡延長到82歲,60 年代所確定的支付年限為10年,所以現在支付年限比原來延長近一倍。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現代的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費負擔顯然大大加重了。在人口老年化的形勢下,舊的養老保險制度已不能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所以日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人口老年化的必然結果。
(三)國民養老金出現空洞化
據統計,目前日本大約有1/3的被保險者拒交或滯交保險金。其主要原因有:第一,由於貧困、失業、疾病等原因,沒有交納保險金的能力;第二,主要是由於中青年對現行的國民養老金缺乏信賴,有交納能力但不願意交納。他們認為他們所承擔的高額養老保險費很大一部分用於當代養老費用支出。而由於近年來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年化,當他們年老時,新的一代年輕人幾乎無力承擔逐步膨脹的老年人群的養老負擔。他們越來越對國民養老保險制度產生懷疑,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國民養老保險制度將名存實亡。所以,為了解決國民養老金出現空洞化問題,也需要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
(四)家庭結構的變化
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使日本很快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核心家庭越來越小,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為了使老年人所需的生活、醫療和護理費用得到保障,現行的現收現付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這些需求,所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日本養老制度改革的內容
(一)對養老保險的管理及運營方式進行改革
管理和運作養老基金實現其保值增值對養老制度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日本政府以前在基金管理和運作中一直比較保守,主要以信貸的形式運作基金,控制基金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而且信貸資金受到很多限制,其基金運作結果基本成赤字狀態。日本為了解決在基金管理方面的弊病,組建了年金經營基金會,擴大民間和精英人才對基金管理和經營的參與,引進競爭機制,有計劃,有步驟的將養老保險基金引向資本市場。為了加強資金運作的安全性,特設投資專門委員會,對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資金進行嚴格調查和審核。與此同時,推行國際財會標准制度,將經營狀況的一切信息徹底公開,接受國民及國際社會的監督。
(二)推遲養老金的支付年限
為了緩解人口老年化給社會帶來的壓力,推遲養老金的支付時間,具體方法為:將養老金的領取時間逐漸推遲到65歲,每3年提高1歲,男性從2013年開始到2025年結束,女性從2018年開始到2030年結束。這一改革將有效的減少養老金支付的數量。
(三)擴大保險基金的來源
在養老保險金財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日本首先將加入養老保險的年限由以前的25歲降低到20歲,延長了養老保險金交納時間;其次,擴大養老保險金的交納基數,即工資收入和獎金收入同時納入保險金交納基數;再次,對在職老年養老金也做了修改,規定在職養老金的對象包括65—69歲的公司職工,這些人也要交納保險金;與此同時,加大基礎養老金的財政負擔率,從原來的1/3提高到1/2。
(四)推行老年看護保險制度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社會隨著人口老化的進展和子女的
㈡ 作為東亞老齡化的樣板國,日本是怎樣解決人口老齡化的
作為東亞老齡化的樣板國,日本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措施來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是增設適合老年人的社會基礎設施,加大養老就醫服務;二是提高生育獎勵和社會育兒服務,延長男性的育兒假;三是設立了很多適合老年人的工作崗位,讓老年人也能參與社會工作。其實日本這些年雖然老齡化嚴重,但因為應對得當,暫時還沒有出現太大的負面影響。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的討論一下日本解決人口老齡化的方法。
日本同時設立了很多適合老年人的工作崗位,並延長了退休時間。在日本你會發現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依然在工作,他們一方面是迫於生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工作強度不大,延長退休時間只能去工作。但這對應對人口老齡化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舉措。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推廣延遲退休這個政策,以此來應對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
㈢ 日本江戶時代的社會養老機制是怎樣的
任何社會的養老都因社會物質和文化環境不同有其時代性特徵。在幕藩統治者把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作為第一要務的江戶時代,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以「家」為單位的身份和職業固化、世代再生產,「家」成了幕藩統治者實現穩定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江戶時代,無論武士階層還是庶民階層,其養老的主要特徵均是養老與繼承緊密結合。那麼日本江戶時代的社會養老機制是怎樣的呢?
綜上所述,在幕藩統治者把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作為第一要務的江戶時代,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以「家」為單位的身份和職業固化、世代再生產,「家」成了幕藩統治者實現穩定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㈣ 看看日本怎樣養老
日本是進入人口老齡化較早的國家,現已出現人口負增長。日本高度重視養老問題內,把養老制度化容,處處細微周到,其養老方法與理念,不失為一個成功範本。 幾十年來,日本推出「老人福利法」,並日臻完善。如政府出資修建特別養老院。為痴呆、卧床老人提供服務;組織「老人俱樂部」,吸引老人參與社會活動;強調社會福利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強地方政府對老人福利的責任和職權。 日本養老還有一個突出特色:「按需養老護理」。將護理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穿褲子、不能用餐、不能咽食、不能排便等各個級別。並按不同級別提供登門訪問型、赴養老機構一日型、短期入住型、入住特別養老機構型、入住老人福利院等不同服務。 日本在長期論證的基礎上,導入了面向全體國民的「國民介護(看護)保險」制度。覆蓋全體納稅人。這是一個創舉,被稱之為「家族革命」。
㈤ 日本如何做到養老世界第一
號稱「銀發之國」的日本,是目前全世界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4,而中國從2000年開始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解決養老問題將是老齡化社會面對的重要任務。如何讓辛苦了一輩子的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安全、方便、健康和舒適呢?
日本曾被美國《新聞周刊》評選為全球最適宜養老的國家,被稱為「養老天堂」,在這里,老年人能真正做到享受養老。
環境舒適
日本環境優美、空氣干凈
日本天然溫泉眾多
產業成熟
日本上世紀70年代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產業發達,目前各種商業養老院數量已超過2000家,其平均擁有50間以上住房,而入住者的人均居住面積大多不低於18平方米,居室多配備衛生間。
三大細節,細窺日本成為「養老天堂」的秘密
1.「溫柔」的傢具
養老機構中的每一項設施,每一處細節,每一厘米都經過精心的設計,體現出設計者對老人的溫柔與敬意。
無處不在的扶手
當老年人行動不便又需要活動時,無處不在的扶手就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精確到厘米的洗漱台
老人站立時,80cm是洗漱台的舒適高度,可以減少腰部的負擔,以及水不容易流向肘部而滴落,深度空間上需要達到60cm,這樣的空間或站或坐都恰好。
為了方便坐輪椅的老人,養老機構中的洗漱台都被設計成不易磕碰到腿部的形狀和高度,以防老人因為行動不便磕碰到自己。
2.自動化家居
智能馬桶
智能馬桶蓋的中老年人(40-49歲的人群)佔了消費用戶中的20%,現在智能馬桶包含了清水沖洗、自動烘乾、墊圈加熱、抗菌除臭等功能,適合有腸胃、便秘等問題的患者。它不僅能通過便圈加熱,消除冬天如廁冰冷感;而且清潔衛生,更有利於健康。
全自動浴缸
泡澡是日本人最重要的傳統習慣之一,不僅能幫助人體的血液循環,還能幫助年紀大的老人加速代謝過程。養老機構在衛浴設施上增加了防滑處理,在浴池內加添扶手,防止老人因為水的浮力重心不穩而摔倒。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全自動浴缸可以通過電子椅把老人平穩的放進浴缸里,完成洗浴。這些細微的小心思,都是為了讓老年人能在家以外的地方延續自己的生活習慣,這是除了物質之外對他們的最好慰藉。
自動化護理床
對於有些身體無法自理的老年人來說,自動化的護理床可以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生活的更加舒適,也能保證他們的隱私與自尊心,體現了人性化的養老服務。
3.個性化陪護
不同的介護服務
日本建立有「介護保險」制度,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設定了從最低的「要支援1」到最高的「要介護5」共7個等級。養老機構可接納不同介護等級的老年人,並可以為入住者提供個性化的介護服務和餐飲服務。
不同的生活規劃
年紀增大,生活質量更要提高。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會耐心細致的滿足不同用戶的要求,從娛樂互動到興趣愛好,再到日常聊天,將老年人養老生活變成一種享受。
貼心國際,伴您貼心一生!
㈥ 日本養老服務模式是什麼
日本養老服務模式是:
1、家庭福利+護理險:與西方國家比較,日本的養老制度重視家庭作用,強調國民自立。日本型福利社會強化家庭作為安全保障系統的功能,抑制福利國家病,堅持小規模政府,減輕家庭和企業的負擔,維持民間的自助精神和活力。
2、把家庭和家庭贍養關系作為前提條件。一種是強制家庭和親屬進行贍養的法律,如生活保護法、老人福利法、兒童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殘疾人福利法等都有明確記載;另一種是在制度上承認家庭或親屬之間已經形成的贍養關系的法律,如國民年金法、厚生年金、健康保險法等都有有關條文。
3、力推小規模多功能社區的養老服務模式:近年來,日本力推小規模多功能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老人在家養老,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提供面向所有老年群體的日常護理、上門服務等各種服務。這種模式既有助於老年人維系原來的社會交往圈子,又有助於發揮社區提供所有服務的功能。
4、為應對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問題,一方面,日本積極鼓勵醫療機構辦理介護機構,參與介護;另一方面,鼓勵養老院與周邊醫院合作。由於醫院與養老院的執業許可不同,日本的養老院一般只設置長期護理、康復訓練和簡單急救等醫療服務,治療疾病則需要與周邊醫院合作。
5、建立老年公租房體系:日本大力發展老年公租房,實現老有所居。對於房地產企業建設的專供老年人使用的集合住宅,政府徵用後,租給老年人居住並給予一定的房租補貼。地方住宅供給公社出資建設老年人住宅,專供60歲以上的老年家庭使用,並以押金方式提供使用權。另外,日本還建立了收費較低的公立養老院。
6、積極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主體參與老年事業:日本除了出台政策支持與老年人直接相關的醫療、養老、護理、住房等相關政策之外,還出台了鼓勵企業、社會資本參與老年事業等相關政策。
㈦ 一些日本老人從不"養兒防老」,為何晚年生活卻令人羨慕
日本的一些老人不養兒防老,但是他們老年生活同樣很自在很是自由,因為日本老人有這樣的一個傳統,如果是獨居的話,就自己一個人,沒有兒子沒有女兒,到一定年齡之後就會把房子賣掉,然後住進養老院,他們的養老院是比較發達的,各種價位的都有。
幸福的人有各自的幸福,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幸福總是相通的,不幸總是有各自的難處的,在不同的國家養老這項事業的發展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得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來決定自己的養老方式到底是什麼樣的。
㈧ 日本老年人養老上托老所,這種養老方式有哪些優點
老齡化社會帶給一個國家的絕對不止是經濟發展方面的掣肘,更多還是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的思考。經濟高速發展中的中國也開始面臨老齡化社會的困境,也因此不得不開放了二胎政策,但年輕人似乎並不買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晚婚晚育,這當然不是現在的中國想要看到的。日本同樣是深受老齡化困擾的國家,而現在的日本,托老所這種養老機構逐漸成為主流。
由於托老所的方便、實惠等特點,托老所在日本很快流行起來,現在更是成為了老人養老方式的主流,取代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養老院,其實這股「托老所」之風還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吹來的,西方發達國家早就出現了類似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