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氣滯血淤是怎麼回事
「氣滯血瘀大多是因患者憂思過度,或者久坐少動,致肝脾失調,氣機淤滯,不能暢達,氣滯而血瘀,通降失常,氣血瘀滯,氣滯日久,血行不暢,瘀血內生,或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傷及脾胃,濕熱阻滯脾胃氣機,氣滯而血瘀,或因外感風寒,暑熱濕邪,寒凝氣滯,經絡受阻,不通則痛,寒邪不解氣滯血瘀指氣機郁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若氣行不暢,無法行血,則血停而瘀生矣。 「……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 「氣結則血凝。」氣滯、血瘀互為因果,氣滯導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氣滯。多由情志郁結或跌仆閃挫而致。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類。病機,因氣機郁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
氣滯血瘀,是指因氣的運行郁滯不暢,導致血液運行障礙,出現血瘀的病理狀態。
氣滯血瘀多因情志內傷,抑鬱不遂,氣機阻滯,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氣的疏泄作用在氣機調暢中起著關鍵作用,因而氣滯血瘀多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臨床上多見胸脅脹滿疼痛,瘕聚、症積等病證。肺主氣,調節全身氣機,輔心運血,若邪阻肺氣,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氣滯血瘀,而見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現。
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必兼氣滯。由於氣滯和血瘀互為因果,多同時並存,常難以明確區分孰先孰後。如閃挫外傷等因素,就是氣滯和血瘀同時形成。但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氣滯血瘀,辨別氣滯與血瘀的主次則是必要的。
中醫 刺痛拒按,痛處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鬱;或譫語,或發狂;或脅下痞塊,堅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膚甲錯;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膚紫斑,或肌表有絲狀血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經,閉經、惡露不盡,血色紫暗夾有血塊。
舌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沉澀,或結代。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復元活血湯、少腹逐瘀湯、通竅活血湯、膈下逐瘀湯等。
Ⅱ 血府逐瘀膠囊適合什麼人吃 小孩能吃嗎
血府逐瘀膠囊主要被老年人使用,但也適合成年人,尤其是那些希望通過該葯治療面部色斑的年輕女性。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血府逐瘀膠囊用於治療瘀血內阻導致的頭痛或胸痛,內熱煩躁,失眠多夢等症狀。它由桃仁(炒)、紅花、赤芍、川芎、枳殼(麩炒)、柴胡、桔梗、當歸、地黃、牛膝、甘草等葯材組成。雖然這種葯物能有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但紅花具有導致流產的副作用,因此孕婦必須嚴格禁用。
血府逐瘀口服液結合全天麻和中國醫科大學研製的中葯助眠寶用於治療頑固性失眠,能取得顯著療效。不過,孕婦和兒童同樣不宜服用。兒童用葯不同於成人,嬰幼兒用葯的安全性尚未明確,故需根據葯物特點及兒童的具體情況選擇安全有效的葯物。家長應嚴格遵循醫囑,謹慎決定用葯。
血府逐瘀膠囊對於身體狀況良好、沒有特定禁忌症的成年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兒童用葯需格外小心。兒童的身體機能和成人不同,葯物的劑量和使用方式也需要特別注意。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服用任何葯物之前,最好咨詢醫生或葯師,確保葯物適合孩子的體質和病情,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總之,血府逐瘀膠囊適用於多種症狀,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孕婦和小孩應避免服用。成人服用前,建議先咨詢醫生,確保葯物適合個人體質和病情。在使用任何葯物時,謹慎是關鍵,以保障用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