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到老年血液系統會出現哪些變化
造血功能
人到老年。造血功能減退,60~70歲的老年人,造血器官骨髓內的脂肪成分佔42%;70~80歲的老年人佔61%;80~90歲的老年人可高達76%;90歲以上幾乎全是脂肪。因此,導致生成紅細胞的前身物質減少,造血功能減退,血象和骨髓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紅細胞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外周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比青壯年減少10%~20%,紅細胞的比容(紅細胞佔全血體積的百分比)和血紅蛋白量均降低。日本前川醫師觀察,在20~30歲時,血紅蛋白量最高,50歲以後逐漸減少,有75%的男性老年人,血紅蛋白量不到11.8克,有67%的女性老年人血紅蛋白量不到10.8克;老年人的紅細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而造成溶血,致使紅細胞壽命縮短(正常人紅細胞壽命為120天);血沉增快,70歲以上的老人每小時可下降33毫米;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紅細胞在血管中隨血液流動時,可隨血流速度和血管口徑大小而暫時改變自身形態,特別是在通過比自身周徑小的毛細血管時,更需要變形而過,以便供應組織所需要的氧氣。老年人紅細胞的變形能力較青年人低,年齡越高,差別越大。目前認為,有許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耳聾、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智力改變等疾病的發病,都與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有關。白細胞
人到老年,白細胞總數也隨著老齡化而遞減,平均每立方毫米約300O~8500個。其中以淋巴細胞降低最為明顯。至90歲時,白細胞總數降至每立方毫米1500個。因此,老年人的免疫能力降低。一是抵禦外侵致病細菌和病毒的能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二是免疫監視能力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增高。
血小板
人到老年,血小板的總數雖然可以接近正常值,但其質量與功能下降,如血塊收縮力減退,影響了血凝過程;粘附力增強,可在血管硬化的基礎上,粘附於血管壁而導致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腦梗塞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漿
老年人的血漿容積較青年人小,主要是水分的比例減少,故部分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略高於青年人;血漿中的白蛋白減少(正常值:100毫升血液3.5~5.5克),球蛋白增多(正常值:100毫升血液2~3克),故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例縮小(正常為1.7:1),70~80歲時,其比例接近於1。隨著年齡的增加,其血脂總量也顯著增加,肝內膽固醇的脂化作用增強,膽固醇與β脂蛋白的結合量增多,易促進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脂蛋白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易造成高脂血症。
循環系統的變化特點
循環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循環系統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2. 一個人有多少血毫升血
人體的血容量通常可以用人體的體重千克數乘以60-70來計算。也就是說體重50kg的人一般會有3000-3500ml左右的血容量。通常來說,男性體內的血容量是要比女性大一些的。人體的血液中大部分都是水分,還有很多的血細胞。如果血容量丟失到一定程度,患者就會出現一些失血性休克的情況。血容量的維持對於人體的容量平衡,對於維持人體多臟器器官的氧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缺拿人體的血容量丟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要給予補液或者是輸血來進行補充。一般如果一次性丟失的血液達到800ml以上,就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休尺扮瞎克的表現。
正常成人的血液占體重的7-8%,男女稍微有些區別,男性大約佔8%,女性大約在7-7.5%左右,可以根據個人體重來計算大概的血液總量,血液量與骨髓造血功能和肝臟及脾臟的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是骨髓造血功能和肝脾的儲蓄功能遭到破壞,也可能會出現貧血的情況,如脾臟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正常成人每公斤體重的血液量為70ml-80ml,因此體重為50公斤的人,血量為3.5L到4L;體重為60公斤的人,血量為4.2L-4.8L。在正常的情況下,在體液調節和神經的調節的作用下,人體血液總量能夠保持相對恆定,處於動態平衡的過陵空程。
一個體重70kg左右的人,自身的血液總量大約在5.0kg左右,也就是自身的血液容量大約在5000ml左右。但如果是一個體重20kg左右的少年兒童,體內血液的重量大約在1.5kg左右,血液的毫升數,大約在1500ml左右。所以一個人身上的血液容量與自身體重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在臨床獻血時,對獻血者的體重有明確要求,成年男性體重不能低於50kg,成年女性體重不能低於45kg的人才能夠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