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善待老人以後孩子會怎麼樣

善待老人以後孩子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7-04 12:40:23

① 伺候老人太折磨人,甚至拖垮孩子,你會怎麼辦

如今,中國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也許許多人正遭受伺候老年人的雙重痛苦,父母陪我長大,我陪父母慢慢變老。人們看待事物和家庭關系正在拋棄看似簡單的問題,這一事實實際上使這看似自然的事情變得復雜。

不要覺得伺候老人是折磨別人會拖累孩子。實際上,伺候老人需要人的時間和金錢。只要他們願意給人或錢,他們就會給老人幸福的老年。有時候,當父母離開我們時,我們真的沒有父親和母親的照顧。到那個時候,你想被折磨,而你沒有被拖拽的機會。

陪伴心靈,只有伺候了才能感悟出自己的心。才能懂得怎麼樣才能更好的去生活。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

② 長期伺候老人的子女心理感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作為父母,我們都是很重視孝道的,都希望自家父母可以長命百歲,體驗五世同堂的快樂和幸福。可若老人身體不健康,癱瘓在床,一直需要人照顧。這種情況下,子女被拖垮值得嗎?

前幾天聽朋友說了這樣一件事,她爺爺已經癱瘓了將近十年,每天的活動范圍只有一張小床。爸爸為了照顧爺爺,一直都沒有外出工作,每天只守著老爺子。給他端屎端尿、喂水喂飯,還要忍受他的壞脾氣。因為爺爺年齡大了,脾氣也不太好,看誰都不順眼,看到誰都要罵上幾句。

而這段時間,爺爺的病情又加重了,送到了醫院。這下子,更要日夜不停地看著,爸爸才50多歲,可現在已經像60多歲的老人一樣。身體也被拖垮了,看著就很虛弱,這些年為照顧老人拖垮了自己的身體。

如何照顧老人才是最好的方式

雖然很不想這么做,但還是想說。如果自身沒有能力照顧老人的情況下,最好將老人送進養老院,接受更全面的、細心的照顧。當然,要選擇好一些的養老院。

其次是請保姆。請保姆照顧老人雖然花錢,但起碼自身睡眠質量得到保障,能夠有休息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保姆和老人之間沒有血緣關系,照顧老人只會身體累。不會因為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差,覺得心累。若子女照顧,身心俱憊,會拖垮自己。

因伺候老人拖垮自己值得嗎?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一切的答案,都來自於個人選擇。若是你,該如何選擇?

③ 家中老人長壽,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

雖然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長壽,但是也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孝順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小時候付出了很多,所以他們的孩子想要回報。但當父母真正長壽時,他們的孩子會開始嫌棄父母活得太久。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不是他們不孝順,也不是他們不想回報,而是長壽老人太難伺候,所以他們有這種不孝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不過小編覺得,不管父母多大,都不應該被嫌棄。他們應該好好服務他們,這樣他們才能被認為是孝順的孩子。

「家有長壽老人,快熬不下了」,64歲老人含淚哭訴,原因太現實了

我64歲了。我帶上孫子後,打算好好享受生活。但提醒我們的是,我93歲的父親病倒了,只能躺在床上。他的下半身癱瘓了,不能再走路襲沖培了。我不得不放棄我的好生活來照顧我的父親,但我沒想到這種照顧會持續六年。

我有一個哥哥,但我父親不想讓我哥哥照顧他。因為我哥哥和我嫂子總是虐待他,不給他食物,他不想和我哥哥住在一起。他說我更體貼,只是想讓我照顧他。所以當時我沒辦法,只能一個人照顧父親,但是一個人照顧我父親真的很累。

因為我父親不能照顧自己。他做任何事都需要幫助。照顧他一兩天是可以的,但長期的照顧真的會害死我。但我能做什麼來幫助他?我每天都要給他換排泄物和尿液,並按壓他的腿,這有助於血液循環。

而且,自從我父親癱瘓後,他總是有一股很難聞的氣味。不管我怎麼洗他,我的兒子們來的時候都很反感,他們不願意來看我。即使我噴了空氣清新劑,也沒用,但還是掩蓋不了氣味。

照顧父親真的很辛苦,因為我從來沒有好好休息過。他經常在半夜一兩點鍾叫醒我,讓我坐在他旁邊陪他。每天都一樣。我白天和晚上都不能休息。如果這樣下去,我將無法堅持下拍唯去,所以我每天都過著悲慘的生活。

我真的希望我父親能早點離開這個世界。不是我詛咒他,而是我老了,我真的不能繼續照顧他。但我父親就是不離開,他只是為了折磨我而活著。為什麼上帝對我如此不公平?在照顧孫子幾年後,我很累地照顧我的父親,所以退休後我沒有好好享受生活。每天都很忙,我一直判伏沒有停止,我的健康也很差。有時我經常忘記事情。有一次我生病了,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難。

二,家裡有長壽的老人。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1、 孩子的心態是正確的

如果你家裡有一個長壽的人,那勢必會給你原有的生活增添負擔。也許你可以在沒有長壽老人的情況下外出旅行和學習。但是,既然老年人有幸長壽,你的孩子們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不要感到厭惡和厭煩。畢竟,父母和孩子是最親密的親戚。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將來恨我們,我們會有什麼感覺?你是不是很難過和尷尬?作為一個孩子,孝順不僅可以為自己積累好運,也可以為年輕一代樹立好榜樣。

2、 孩子們應該用感恩來報答父母的恩情

無論你是大老闆還是成功人士,永遠不要忘記是誰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是誰無私地把你帶大。

事實上,所有的孩子都欠父母。即使他們的父母現在有點脾氣暴躁,當我們學會說話時,我們的父母也不辭辛苦地培養我們,所以我們的孩子應該懂得感恩。如果我們家有長壽老人,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孝順他們。這不僅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對父母感恩的最好證明。

3、 孩子們應該更加寬容和理解老人

許多長壽的人不想邋遢,但因為他們太老了,身體機能跟不上,是他們的身體迫使他們變成這樣。這是上帝的旨意。這並不是他們想與我們作戰。

所以孩子們對長壽老人有壞習慣。當他們看到不舒服的事情時,他們不能發脾氣。他們必須想想我們以前有多年輕。誰不覺得臟,不給我們換尿布?誰不覺得累,每天擁抱我們?

所以當我們遇到老人時,我們學會理解和包容他們。老人支持我們年輕,而我們的父母年老。雖然有點辛苦,但年輕的父母也厭倦了照顧孩子,不是嗎?

最後總結:所以我們家有長壽的老人。也許他的做法很多時候不討喜。不要輕蔑和厭惡地看著他們。我們的父母也會很難過。我們應該無愧於我們的心,善待老人。

④ 依靠兒女贍養的農村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會不會幸福

這個晚年幸不幸福,很大的程度上,就比較取決於子女孝不孝順了。既然給出了條件設定,是完全依靠兒女贍養的農村老人,也就是在經濟上,自己是完全沒有能力的,而且也已經交代了,生活中,要完全依靠兒女,這樣的晚年生活,就是建立在完全依賴兒女的基礎上。

如果子女比較孝順,給老人養老啥的,也是很捨得花錢的那種,這樣的老人,在晚年生活上,先不說幸不幸福,首先物質上是很有保障的。物質生活的滿足,對於老年人也是幸福晚年其中一項指標,但是並不是全部。如果僅僅是子女給予了充分的物質生活。

但是在陪伴老人方面卻做得力不從心,其實老人的晚年生活應該離幸福晚年還是有一段差距的。畢竟人在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就會有更高的追求,像是精神上的滿足。老年人在精神上會更加空虛,更需要兒女的陪伴,所以常回家看看真的不是應該唱唱而已,而是要多多身體力行。



她兒子幹不了體力活,也沒有什麼手藝,所以這樣的兒子怎麼能給老人養老呢,我看這老太太要是死了,她兒子也活不了多長時間,據說老頭好幾年以前就死了。這就是我看見的一種子女養不了老人的情況。後來市裡大會以後給她捐了幾百塊錢。

但是這幾百塊錢解決不了大的問題,過一些天,她該要飯還是去要飯,據她自己說,要飯也不少掙,干別的也幹不了,只能去要飯,鄉鎮要幫助他,他也不用,還是自己偷偷摸摸地到臨縣的地方去要飯要東西。實事求是說,現在農村有兒子的養老問題都不大。

只要有兒子媳婦吃的老人就有吃的,只要有他們住的老人也有住的地方,因為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農村老人在兒子,特別是大兒子身上都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錢財,所以當他們老了的時候,兒子是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在農村女兒就不一樣了。

沒有幾個是女兒把老人接到家裡養老的,輿論上也不支持女兒給老人養老,現在有一些是獨生女兒也出現一些女兒給養老,或者招養老女婿的情況,但畢竟是少數。農村真正無兒無女老了,身體又不行的老年人,多數都去了養老院,由於今年老年人夠養老年齡的人增多。

有些鄉鎮的養老院也需要排號,這就給有些村社增加了負擔,不少村幹部和一些青年人在幫助老年人養老的問題上也操了不少心。除了集體幫扶以外,也有青年小組,婦女組織等形式,對暫時不能去養老院的老人進行幫助,解決了一些無兒無女老人暫時去不了養老院的問題。

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農村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如果哪家的兒子不給老人養老會受到社會的譴責,整個村子的人也會對其嗤之以鼻。所以在盡可能的條件下,農村子女的養老對老人來說還是有一定保障的,並不是像有些人在網路上說的那樣凄慘。

如果你去農村調查一兩個村就知道具體的情況是什麼樣了。應當說農村老人的養老是平穩的,有一些人是幸福的。


⑤ 人老了以後,子女是不是孝順,看到哪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人老了的時候,有些優勢還在;有些需求更多;有些優勢則轉化為了劣勢。

子女孝順不孝順,做老人的可以從這三個層面進行觀察、檢驗,就基本能夠得出大致的結論,然後做好應對准備,讓自己的晚年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

第一,從兒女對老人現有價值的態度判斷。

老人一生省吃儉用,晚年或許能存下一筆錢,或許名下還有價值不菲的房產,甚至傳家之寶等等。如果子女經常詢問打聽,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憂,甚至為此和兄弟姐妹鬧起矛盾,這樣的子女是不會孝順的。

還有一些老人在兒女家生活,老了老了還得為他們買菜做飯接孩子,兒女不知道心疼體貼,回到家就是坐等吃喝,而從不幫手,甚至還嫌好道歹,這樣的子女是不會孝順的。

第二,從兒女對老人正常需求的態度判斷。

老人也是人,想吃點可口的,穿點舒適暖和的,悶了想串個門拉個呱啥的,兒女不能滿足;有的老人因孤獨還想找個老伴,兒女堅決反對阻攔,說是擔心被騙什麼的,這樣的子女是不會孝順的。

老人是長輩,老人需要兒女的尊重。但有些兒女不僅不夠尊重老人,還吆五喝六,吃飯也不等,好東西偷著吃,這樣的子女是不會孝順的。

老人是老人,老人需要兒女的理解和關心,有些兒女不關心老人的身體,不體諒老人的病痛,從不問候,也不陪伴,很少交流,這樣的子女是不會孝順的。

第三,從兒女對老人缺點的態度來跑斷。老人到晚年思維遲鈍,動作遲緩,邋裡邋遢,還有難聞的體味,這些缺點構成了老人的劣勢。有些子女不僅沒耐心,還特嫌棄,和老人從小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他們,完全不能對比。這樣的子女是不會孝順的。

當然,做老人的也不可能要求兒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或者以完美的標准去衡量兒女的孝心。兒女也有兒女的難處,而且是人都有缺點,有些老人越老越糊塗,這也是對兒女耐心的極大考驗。

所以,人老了,要清醒認識晚景的常態,泰然處之,淡然應之。只要活的明白,就能不渴求、不較真,讓自己自然而然的老去。最好是:

1.在生活能自理時,自己單過;不能自理時看情況而定,如果距離不遠就住自己的老屋,讓子女們送點飯;如果有條件就住養老院,或者花錢找護工;有病時能看好就看,不治之症可要求放棄,沒有質量的活著並不是福。糊塗到啥都不知道時就聽天由命吧。

2.如果不是太窮,最好給自己留點老本,這是老人最後的資本了。這樣,除了減輕兒女負擔,自己也可以要求某種養老方式,讓自己在老去之前盡可能少一些傷心痛苦。

人老了以後,子女是否孝順,從多方面看,不能光看錶面,要看實質,不能只看幾天,要看長久,表面孝順不是孝順,心裡孝順才是真正的孝順。

我有一個鄰居,農村嗎,鄰居家有點啥事大家都知道,因為農村人沒事經常在一起聊天。

他們家子女多,過去子女多的人家說媳婦難,他的父母就將他招到女方家做了上門女婿,農村管上門女婿叫養老女婿,就是養女方父母的老。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父親去世了,就剩下他的母親,他有四個姐姐,一個哥哥,當時他和他的哥哥商議一人負責一個老的,他負責他母親。這不他哥哥負責他父親,父親以經去世,他負責他的母親,農村有個習俗,家中有兒子的,女孩不負責養老,都是男人的事,這就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矩。

我來說說我的鄰居是怎樣養他的母親的,大家都贊成。因為他是上門女婿,女方的老人都健在,沒辦法把自己的母親接到自己家中,那樣不好辦,他給他母親蓋了兩間小房,老人一個人用也很寬敞了。

他的母親離他家很近,他每天早早起來,給母親做飯,冬季一天給老人燒火做飯,晚上等老人睡著了他才回家,夏天天暖和了,老人自己做,有時間他就去陪老人。

說句實話,這樣的生活還在繼續,他一個人養了兩家老人,我真為他的孝心感動,天底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們應向他學習,孝順老人是我們的義務,我們應以孝為榮。

人老了以後,子女是不是孝順,得從幾個方面來看,它不是片面的,必須都要能達到才行。

一:人老了以後,子女孝順與否,是否在身邊常陪伴

有句歌曲名叫:常回家看看,父母在意的兒女經常的回到身邊,即使是說說笑笑,這也是陪伴,所以伴隨也是幸福。

現在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都有退休金,生活來源有保障,表面上看,家裡的兒女在陪伴老人,事實是在啃老,把老人的退休金直接是挪用了,像這種陪伴,我認為,這不是孝順,相反,是嚴重的逆子。

老人是老了,也有經濟來源,如果子女們,能不用老人的一分錢,從自己的口袋上掏錢去孝順老人,這樣的子女才叫真正意義上的孝順。

有人說,子女孝順,陪伴第一,其實不然,陪伴只是孝順的一個方面,雖然老人每天在身邊,所有的支出,都是老人的,兒女只是出了時間,並不能肯定是孝順!

去年,本人的父親去世了,一年後我才知道真相。為什麼老人老了,我不在身邊,主要的根源是老人偏心,直到去年老頭子去世,我們家,我和姝姝,沒有得到老人的一分錢,而大兒子,雖然是伺候了,大兒子沒有掏一分錢,都是老頭的退休工資,最後,我和姝姝算了一筆帳,老頭子給大兒子總計88萬元,我和姝姝一分沒有。而老頭臨走時想要吃西瓜,大兒子說現在沒有西瓜,老頭去世後,身上的衣服就是40塊錢,這就是我們家老頭子偏愛大兒子的後果。

老頭子睡下後姝姝通知我時,回家一次,當時老頭還在,但大兒子直接不讓我沾邊,因為此時老頭子的身上還有錢,為了防止我和姝姝也會得到錢,大兒子就不讓我和姝姝沾邊,只要一回家,就是吵架,意思是你們不要回來。

老頭子原來就沒有病,主要的根源出在老頭子身上有錢,給大兒子知道後,大兒子想盡各種辦法,把老頭子的存摺偷去,拿走了老頭所有的錢,此時的老頭又不願意告訴我和姝姝,心裡的精神支柱沒有了,直接睡倒。在睡倒的二年裡,老頭的退休金全部在大兒子手上,他們就給老人每天吃稀飯,吃了兩年,在這兩年中,我和姝姝想送點吃的給老人,但我們沒有辦法接近老人。

之前老人是有手機的,也有我的電話,但大兒子把老頭的電話沒收了,每次我發現老頭的手機沒錢了,都會充值。但是從來打不通,沒有人接。今年聽我們家鄉的人說,老頭子在最後的半年中,曾經想跟我住,但是沒有辦法聯繫到我,雖然是我去過,沒有辦法直接到老人的身邊,因此,老頭子心裡有什麼想說的,也沒有辦法傳到我的身邊,也就無法得知老人有什麼要求了。

天下的父母們,不要偏心,不要從事情的表面上去判斷一個人,有幾個子女的老人們,在還有行動能力的時候,最好不能把經濟給子女知道,如果你們不小心暴露目標,另外的子女即使想對你孝順,也就無能為力了,因為你所偏愛的子女非常的強勢。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告訴天下的父母們,身上有錢的時候,能吃就多吃點,能喝就多喝點,不要認為你喜歡誰,就住在誰的家裡,你們自己想辦法租房子,也不要住在子女的家中,你住在他家,事實是人身自由都給剝奪了。沒有行動的自由,別的子女想孝敬你們,但你們家的大門進不去,只能在外面眼淚汪汪的看一會走路。

所以,這個提問,怎麼從兒女的行為中看出兒子的孝順,看是看不出來的,孝順的子女往往是你最不看好的。

人進入老年漸漸的失去勞動的能力,也漸漸的沒有了經濟來源了。養老生活的供給也只有靠兒女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養兒防老」。又有誰能保證兒女都是孝順父母的。其實,子女是不是孝順,看這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子女是不是常回家看看他們的父母

人老了以後,只要溫飽上沒有啥問題,身體也沒有大的疾病,至於錢和衣物倒不太在意。要說讓父母在意的,就是老了以後希望兒女多陪伴著自己。而不是只圖兒女常常買些東西,或者給點錢,像走戚一樣來去匆匆。雖然他們的父母也在外面前誇贊自己孩子多懂事,其實,他們心裡才有怨言呢!這不算是孝順的兒女,是「假孝順」。因此,那些真正有孝心的子女,肯定會有空就回家看望父母的。

做父母的是不是常和別人說起與子女相處的溫馨場面

老了以後,子女們是不是真的很孝順父母,別人看的也並不是物質方面的,而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有些做父母的,經常會和給別人說起與子女們相處的溫馨場面,比如會說,子女吃了自己做得飯受到誇獎,還吃了幾碗,還幫著洗鍋刷碗了。父母回憶跟子女相處的場面越溫馨,越說明父母與孩子們關系越融洽,子女越孝順。人老了以後,家旦的子女孝不孝順,要看他們的父母是不是跟別人聊起與子女相處的溫馨場面就知道了。

做父母的是不是知道子女具體的生活狀況

子女越大越會少言寡語,就是對自己的父母也很少說話。而那些真正孝順父母的,就會經常和父母交流,會不厭其煩地向自己的父母說他正在做什麼,生活狀況怎麼樣。讓父母感知他的生活,也不用為他操心,惦念。所以,當有些父母聊起子女的時候,也只是搪塞地說,孩子們都很忙。一聽都是無奈的應付。人老了以後,子女是否孝順,別人是看做父母的是不是知道自己子女的具體生活現狀。

可憐天下父母人,做子女的,還是要多多體諒父母,多多孝順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他們的愛都是無私的,也並不指望子女回報什麼。當父母老了的時候,常回家去看看父母,多陪陪父母說說話,與父母心靈溝通也是一種孝順。

【@為生活而提神 】

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細節來看出子女是不是真的孝順老人?

老人著裝的整潔性。

從老人的衣服鞋帽的是否干凈整潔,衛生是否達標就可以略知一二。子女孝順的家庭,老人的穿著都是乾乾凈凈、清清爽爽的。著裝不再於價值的高低貴賤,只要家裡的老人穿起來舒服得體就行了。

而那些子女不孝順的家庭,老人穿著看起來就沒有那麼干凈整潔,甚至還會顯得邋裡邋遢,絲毫沒有什麼衛生可言。因為沒有人幫他們清洗,而他們自己也無心無力打理,所以就只能穿著那樣的衣服褲子出門了。

老人的精氣神。

子女孝順的老人,給人的感覺就是精神抖擻,精氣神十足,自信滿滿,到哪裡都會給人一種陽光般溫暖的感覺。許多人都願意與他們交朋友。

相反的,那些子女不孝順的老人,看上去就是精神萎靡不振,目光呆滯,給人一種無精打採的感覺。有些人甚至是滿身戾氣,猶如帶刺的玫瑰,誰一靠近就會被刺痛,讓人不敢輕易地靠近他們。

老人的消費態度。

在菜市場里,一些老人為了一毛、兩毛的價格與老闆討價還價、爭論不休,除了性格養成之外,大多數有這些習慣的老人都是子女不太孝順的類型。

暫且不說錢多錢少的問題,單從他們的這種消費態度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只有那些子女不孝順的老人,才會表現出這種錙銖必較的消費習慣。

而那些子女孝順的老人,則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能夠量力而行,對於自己喜歡,也有能力購買的東西,就會很爽快的買下來,而不是猶豫不決、左思右想。

老人的生活狀況。

老人生活狀況良好,心情愉快,每天的任務就是鍛煉身體,保養自己。這樣的老人大多數都是子女孝順,家庭和睦的。

而另外的一些老人卻完全相反,年紀很大,行動不便了卻還要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努力賺錢養家糊口。他們不是不想休息,而是現實狀況不允許。有些就是因為子女不孝順、不作為而導致的這種情況。

總而言之,人老了以後,如果子女不孝順,通過許多表面的細節還是能夠看出來的。相由心生,一個人的所思所想都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表露出來。

一個老人過得好不好,除了他們自己知道以外,旁人也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個做子女的人,都應該多體諒一下父母、多關心一下老人,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無憂的晚年生活。

這是我們作為兒女應盡的義務與責任。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美德!

孝,到底是什麼?

我講一個真人真事。一個老人,一個陌生人青年,因為偶然的機會一老一小認識了,後來,老人病,這青年時不時地去看老人。老人彌留之際寫下囑咐,

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悉數留給了青年。

在這個老人身上,考,就是臨終的關懷,就是在他身倒個尿盆,買點飯,扶一把躺下或坐起。

兒女不在身邊,至少可以說是,不能行孝,或者他們是有愛心的,屁用?愛心不是行為,不是喂飯倒尿,那孝,愛心又有何用!

老人自己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忙。他呢,沒有責備他們,但是,他認為青年接受他的遺產更合適。

這個事,叫一個買賣來算,他的兒女全是傻逼。干兩也掙不了老人的那麼多遺產,包括房子,所以,他們沒有經商頭腦。他們或者以為,財產早晚是自己的,或者他們根本就不在乎老人的財產。

扯回來。孝,在干時就是三天兩頭來家看看,做些老人做不了又需要做的小事,在病中,就是打扶一把,倒尿盆,啦個呱。或概括為臨終的關懷。

孝,是行為。愛心就算了,虛頭八腦的東西,不實用。不在床前,全是屁話,我信你個鬼!

我之前也講了一個真人真事。我的鄰居,更是個高手,直接把房子賣了,把所有東西變成了錢,去玩了,算計的正好,人死了錢也基本花光了。絕對是一個很有實戰能力的精算師。他乾脆,不用孩子來孝順了!

所以呢,叫我說,去他娘的兒女吧,我管你孝不孝的,自己的命自己打理,到哪一天算哪一天。你忙嗎?好的,那就忙你的去!

斤滴,老人,別等著兒女的孝了。就撒丫子活自己的吧!

凡事人都會老去,世界上沒有長生不老的神仙,所以是人都肯定會有此經歷的。

人老去之後,喪失了創造價值的能力,為求生存還得索取。

作為血脈後代,子女們無任何理由推脫贍養父母的責任,更應該理所當然擔負起供養自己父母的義務。

正是由於有這種美德的傳承,才使得中華民族一代一代延續到今天。

人老去以後,由於各種功能的衰退,對子女的依靠就達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

若是子女孝順,自己的生活將會過得挺美滿,若是子女不孝順,生活中你至少有凄涼所在。

人老去以後,子女們是否孝順從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來。

首先看行動。

人老去之後,衣食住行受到諸多限制,當你生病的時候,子女們是在第一時間尋醫問葯,若是病情嚴重及時把你送到醫院去。無論花多大的價錢都想方設法進行救治,從這一點上講,兒女們的表現證明了,他是用行動關愛你,這是孩子們孝順的表現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由於功能的衰退,在飲食上,要求可能要特殊一些,子女們能做到盡量把飯菜煮來符合你的胃口,使你每天能吃的開心。

有這樣的子女,細心從飲食上照料自己,老年人應該感到滿足。孩子們算是從根本上關心自己。

所謂民以食為天,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們能做到這步。這也是孩子們孝順的表現之一。

當老了之後,對穿著的要求不是很高。孩子們能時常給你買新衣服,勤跟你搞個人衛生,使你保持得乾乾凈凈,身上清清爽爽,盡量少帶老年人的異味。

子女們能夠做到這一步,那是他用心在照顧你。

從這一點上講。你應該感到滿足,孩子們盡心了。

人老去之後最怕孤單,如是夫妻健在。老兩口互相體諒,生活還是會過得比較理想。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老去他的子女們還在為生活奮斗。

無論是和孩子們住在一起還是單獨住,子女們能定時或不定時來看望自己,陪你聊天,逗你開心。

有這樣的子女們,你應該感到滿足,孩子們能從精神上關愛你。這是孩子們從內心深處盡孝的表現。

其次看心理

人老去之後,子女們是否孝順除了行動上的吃穿住行是否照料到之外,還要看他的心理。

首先他心地善良,把供養父母作為自己的己任,從思想上根本想到的就是你。他的這種理念就會支配他,他就有具體的行動。

其次,他是做到真情實意,不在外人面前一套,在家裡又是一套。

始終如一的用真心對待你,有這樣的子女,你會感到很幸福。

最後是善於處理好家裡老幼關系,讓家裡所有人都把你這個老人當作一寶,無怨無悔的照顧你走完人生之路。

生活在這樣家庭的老人,自己應該感到滿足,而且全家人都孝順你,其樂融融一家人,這是美好傳統的寫照。

總結以上幾點,人老之後。子女們能從物質上滿足你的要求。從精神上滿足你的需要,這就是孩子們孝順的具體表現。

人有生老病死,更要吃穿住行。

有首歌,這樣唱,中國老百姓,最認這個理,家和萬事興。

孝敬父母不是掛在嘴邊,而是用實際行動。

只有真正做到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人,他才是真正的孝順兒女。

本來本文應該結束了,一點畫外之題,作為老年人,千萬不要倚老賣老。也不要對子女們求全責備,凡事適可而止,不要弄得家裡矛盾重重,你不開心,孩子們也挺難受。

以上這些是我的真實感受,因為我和耄耋之年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雖然他們給我帶來諸多不便,但是我從無怨言。

心裡一直想到自己身體發乎父母,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我。

因為心裡陽光,所以所有的不快都會象微風一樣慢慢逝去。

因為我深深地清楚,我是父母的孩子,我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我無怨無悔。

祝天下父母安心頤養天年,願天下子女拿出實際行動,孝順自己的父母吧。

子女們,你們的行動,更是你們孩子的最好榜樣。

若是你做到了孝順父母,當你老了之後,你的孩子會用同樣的方法孝順你。

我們中國人都善良,而百善孝為先,凡是孝順父母都有好報。

有句古話說,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落在舊窩地。

人老了以後,子女孝不孝順,看到哪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人老了以後,子女孝不孝順主要看幾個點就可以知道了!

一老人生病子女是否同去看病,住院了子女來探望不探望,當然因工作原因的例外。

二老人在家生活是否經常噓寒問暖,關心生話起居,給老人買點喜歡適口的食品,禮品。

三老人的正常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不正確的除外。

四有的子女自己有時間做家務,但大齡老人自覺代勞,子女不知慚愧呀還沒有羞恥感,應該讓大齡老年人歇歇了。

一個子女孝不孝順老人看以上幾個情節就能知道八九不離十了。

人老了以後,子女是不是孝順,看到那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子女是不是孝敬老人從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到,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是否關心老人的身體。人到老年一般都會有三高等基礎疾病,而這些疾病往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威脅到生命。所以。孝敬的子女一定會對父母的血壓,血糖,血脂了如指掌,如果已經患病,也會經常不斷的提醒他們按時吃葯,控制住各項指標。以防並發症發生。另外一種威脅老人 健康 的就是癌症,據報道,50歲80歲是癌症的高發年齡段,但是早發現早治療可以使癌症的治癒率大幅提升,死亡率大幅降低。所以孝敬的子女一定每年都會帶父母去做一次 健康 體檢,在他們的心中,父母的 健康 高於一切,一旦父母身患疾病,兒女會付出全部的時間精力去照顧他們,為了能治癒父母的病哪怕傾家盪產他們也心甘情願。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母親在50歲時查出肝炎,當女兒知道肝炎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後,從母親50到80歲長達30年的時間里,每半年甚至3個月帶母親去醫院檢查身體,在母親80歲這年的體檢中發現了非常早期的肝癌,盡管因為發現的早做了手術沒有生命危險,可女兒還是非常的難過和擔心。可見這是個多麼孝順的女兒,讓人非常感動。

子女是不是孝順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孝敬的子女一定會經常回家看父母,他們絕對不會用工作忙做為托詞。如果實在太忙也會經常打電話。父母的生日等重要的日子,他們絕對不會無故缺席。

有孝敬兒女的父母們,時刻都會感受到子女無微不至的關心,他們生活的非常幸福,非常有安全感。

個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看看老人的穿著,並不是穿名牌就是孝順,主要是看老人穿的衣服是否合身,衣服是否干凈!是否得體!如果以上都符合,哪怕是粗布衣服,乾乾凈凈,合身合體,也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的很好,孩子很孝順!二是看看老人的精神面貌,如果老人紅光滿面,慈祥可親,那這個老人生活的一定很順心,很如意,當然孩子們也一定很孝順!三是看看老人生病的時候子女們的表現,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很現實,也很真實!如果老人生病,兒女不怕麻煩,想盡辦法給老人看病,而且對待老人有耐心,不亂發脾氣,捨得為老人花錢,而不是敷衍,這樣的兒女我覺得也是孝順!我的老父親就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雖然他最近一年一直不知道我是誰,但是看著他每天粘著我,跟著我像個孩子一樣,我感覺特別幸福!

⑥ 父母不孝敬老人,孩子以後會不會模仿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孝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所以說孩子的父母不孝順老人,那麼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很有可能也不會孝敬自己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實際的例子。想要孩子變得更加孝順,其實也並不難,以下幾種解決方法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孩子出現不孝順的現象,父母其實也不必太生氣。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心態,要是對孩子太過於責備的話,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做法。所以順其自然,適當的給孩子灌輸一些「孝當先」思想,相信這樣做法,最終換來的成果一定會更加美麗。

⑦ 孩子一直跟著老人長大,可能會給他造成什麼影響

當前社會上有一種社會問題,就是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呢,就是父母為了生計必須要外出打工,生了孩子之後只能把孩子託付給家裡的老人撫養,孩子一直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成長。相對比跟隨父母長大的小孩,跟隨爺爺奶奶長大的小孩總會缺少點什麼。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就是孩子一直跟著老人長大,可能會給他造成什麼影響?我認為主要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一、因長期缺乏父母關愛而不自信

在很多家庭中,老人帶孩子實屬無奈,因為孩子父母都要外出工作。但是如果孩子長期由老人帶,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容易使孩子變得不自信。不自信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將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諸如影響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影響孩子發展興趣愛好,也會影響孩子的樂觀態度。

關於此話題,歡迎大家發表更多看法。

閱讀全文

與善待老人以後孩子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公寓飲食怎麼做 瀏覽:848
老人機如何編寫簡訊 瀏覽:165
紅水河有多少人養老 瀏覽:225
送什麼實在禮物給老人 瀏覽:175
父母平時喝什麼對身體好 瀏覽:342
老年痴呆提前34年就會有症狀 瀏覽:335
養老機構怎麼找客戶 瀏覽:440
老人是富貴包怎麼消除的 瀏覽:952
養老機構管理培訓班 瀏覽:956
2015退休公務員漲工資最新消息 瀏覽:229
養生堂肝硬化補蛋白吃什麼好 瀏覽:619
泰康養老社區門檻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152
棲霞區老年大學在哪 瀏覽:605
河南汝州80歲老人每月多少錢 瀏覽:198
老年人糖足如何治療 瀏覽:22
60歲女人帶什麼首飾 瀏覽:18
老人家適合什麼參 瀏覽:175
中學關於重陽節活動方案 瀏覽:473
孝順父母的作文一年級 瀏覽:393
廈門失地養老保險金多少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