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農村老人怎麼辦葬禮

農村老人怎麼辦葬禮

發布時間:2022-05-18 09:21:55

❶ 喪事具體流程

1、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2、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3、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4、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5、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6、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7、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8、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9、五七:北方地區在第三十五天的時候,傳統叫五七,由女兒做一個紙扎葫蘆,並下一碗面,俗稱五七開鎖。民間信仰說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鎖著必須,得給死者開鎖,然後死者坐著葫蘆過河江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10、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每個人在三歲前,基本都不離開父母懷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莊也是這樣產生的),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1、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2、掃墓:親友於清明節(介之推於這一日去世)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葬禮

❷ 福建農村葬禮很隆重,都有哪些習俗呢

其實福建每個地區農村的葬禮都不一樣,就拿福州這邊來說吧,福州的小山村裡面葬禮的習俗是非常多的,而且葬禮要辦的特別特別的隆重,我們特別講究一點就是風光大葬,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只要辦葬禮,那必須得拿出一筆錢來,風風光光的把去世的老人家送走。

第三,所有的親戚都要派代表去送老人。

只要是跟去世的老人有親戚關系的,那麼你家裡就必須派一個人去送他。通常都是早上的6點多隨著送葬的隊伍一起出發,正常的情況下是在村子裡繞著固定的路線走一圈就好了,但是這一圈大概也要走半個多小時以上。

還有一些小的習俗,比如生肖沖的不能去參加葬禮,懷孕的婦女不能去參加葬禮,年紀太大的老人不能去參加葬禮。葬禮的哀樂需要放一個禮拜,葬禮上不能穿紅色的衣服,還有舉行葬禮的日子要去廟里算好。

❸ 大年三十,村裡有人去世了,一般都是怎麼處理後事的

春節期間,村裡如果遇到有人死亡,這種情況不必太恐慌,因為農村在婚喪嫁娶方面的處理方式已經特別成熟。一般來說,當親戚離家很遠,過年過節與村民結婚撞到一起時,他們實際上可以通過提前或推遲來避免。雖然老話說"死者為大",但對於活著的人來說,還是會有一些忌諱。

至於農村白事推遲的情況

這種情況會在平時或節日期間發生。例如,當有人死在村子裡,但家裡的孩子在其他地方工作,一兩天內不能回來,葬禮將推遲到五天。此外,慶祝節日時,也可以推遲。例如,對於農村的傳統中秋節,如果有人在中秋節前兩天去世,葬禮將按照三天在中秋節舉行。然而,因為中秋節是一個團聚的節日,所以葬禮通常可以推遲兩天到五天,也就是說,如果它發生在春節期間,有人在年前去世,而家人還沒有回來,它只能推遲到年後。此外,對於那些在過年當天或正月初一死去的人來說,為了避開這個盛大的節日,他們常常錯開過節的時間,並在新年第2天之後舉行葬禮。此外,新年期間為死者舉行的葬禮活動也將大大簡化,以盡可能避免節日氣氛。

❹ 農村葬禮都有什麼規矩

出殯 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之前,先要 辭靈。先裝"餡食罐",把最後一次祭奠的飯食裝在瓷罐里,出殯時,由大媳婦抱著,最後 埋在棺材前頭。然後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些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 簸箕掃棺蓋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財起官"的意思。 出殯的程序為:先轉棺,將棺材移出門外,再抬起棺材頭,備好祭祀用口,由禮生主持禮儀 ,喪主跪拜,禮生讀完祭文後,由僧道引導孝男教婦"旋棺",在棺材周圍繞行三圈之後, 再用繩索捆好棺材,蓋上棺蓋。 抬棺即將起行,送葬隊伍也要准備好,一般是長子打幡在前,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 們持裹著白紙的"哭喪棒",大兒媳抱"餡食罐"。准備妥當後,即可起杠,伴隨起杠,還 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里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 一項禮儀是"摔盆",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 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系變 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系。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 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殯。送葬隊伍隨行。 出殯的順序一般為: 草龍--銘旗--孝燈--吉燈--放生籠--銘旌--香亭--像亭--魂轎--紙橋- -樂隊--靈柩--遺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親友。 當然,各地風俗不同,出殯的隊列、形式也有差別。富裕人家儀式隆重講究,冥器齊全,窮 人家的葬禮,則可能要簡單得多,講究也會少一些。 在傳統喪禮出殯路上,還有幾項禮儀。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等。 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杠後,遇有 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 茶桌和路祭棚多為喪家的親朋擺設,對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茶桌供孝子和親友飲水,孝子 要跑下叩謝。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遇有路祭,送葬隊伍 一般要停柩進行祭奠和答謝,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落葬 到達墓地後,再次整理墓坑,把隨葬的餡食罐、長明燈放在墓坑壁上龕內,掃去腳印,然後 將棺木徐徐放下,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矯正方向,由喪主鏟土掩棺,並堆土成墳堆。居喪 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 思念。這就是居喪。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 ?新式喪禮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屍:確認老人已經死亡,可將其遺體移到廳堂或靈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點上香和 燭。 2、報喪:死者家人在親人去世後,應盡快通過各種渠道通知親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電報、 電話、訃告或親自登門通報。 3、整容: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頭發,換上比較整潔的衣服,並將其移入棺材。 4、訃告:用訃告的形式向親友近鄰進行通報。 5、開追悼會 追悼會一般在喪家所設的靈堂里舉行。先要布置靈堂: 靈堂要庄嚴肅穆,在正後方牆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綠色為底色,配上黃色花朵圖案 。花牌正前方放靈桌,靈桌後方正中央放死者遺像,周圍放黃色鮮花,靈桌上可置備素色鮮 花,中間放靈位。會場中央懸掛黑色或藍色橫幅,用白紙黑字書寫"×××追悼會"字樣, 遺像正後方花牌上掛孝家的輓聯,靈堂兩邊的牆壁上則可掛客人送的換聯換幛。花圈、花籃 則放在屋內門口兩側。靈堂內左右可擺放長桌子,並配座椅、桌子,可旋轉茶水,以備弔唁 者休息時用。在靈堂門外兩邊分別放一長桌,一處用來收禮,一處用來簽名。 追悼會一般在原設靈堂舉行,也可另找場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擺放在靈堂中間的桌子上,遺 體未火化的,可放於靈堂中間。在追悼會儀式上,親屬一般站左邊,主要親屬在前排,弔唁 者站正中,面向遺像或像體。主持者站前排左邊,側身,一半向著死者家屬,一半向著弔唁者。 追悼會的儀式大致為: ①在會場門口迎候親友和來賓,並發給白花功黑紗。迎候者一般為喪家委託的親友。 ②宣布追悼會開始,奏哀樂。 ③宣讀悼詞。 ④來賓致衰辭或發言,宣讀唁電、唁函。 ⑤眾人繞遺體一周,向遺體告別。 ⑥慰問逝者親屬。 ⑦追悼會結束。 弔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和談吐,不可穿紅戴綠,濃妝艷抹,不可三五成群,竊竊私語,不 可漫不經心,東張西望,行禮時動作要真摯自然。 6.喪服 現在喪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帶一黑布,上面寫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還表示對亡者的哀思懷念。一般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去世後,舉行追悼大會時, 在場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對亡者哀悼,但不寫"教"字。 最後要強調的是現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傳統的喪葬儀式有些變化

❺ 農村喪禮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麼做

這不僅僅是農村喪禮,這就是中國傳統的禮儀,是拜見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禮儀。具體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三叩)前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後跪下磕三個頭;(六叩)中三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九叩)後三叩

7、起身,合掌鞠躬。禮成

1,3,5共三拜;2,4,6共9叩

三拜九叩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會意字。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並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從「攴」(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因為,頭部裡面是整個性體系統最集約的區域,也是性光產生的區域,而且性體系統的辦公室也在這個區域。
資料來源:網路:三拜九叩

吊喪的禮儀

1.吊喪的吊喪禮儀

如果你得知親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應前往吊喪,吊喪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靈堂弔唁,也可以去參加追悼會。一般來說,死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參加追悼會。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朋友去世,不去吊喪是十分失禮的。吊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著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切忌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有些人濃裝艷抹、披紅戴綠也是不應該的。凡此種種,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喪家的不禮貌,是吊喪的大忌。

2.吊喪的吊喪禮儀

如果你得知親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應前往吊喪,吊喪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靈堂弔唁,也可以去參加追悼會。一般來說,死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參加追悼會。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朋友去世,不去吊喪是十分失禮的。吊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著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切忌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有些人濃裝艷抹、披紅戴綠也是不應該的。凡此種種,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喪家的不禮貌,是吊喪的大忌。

3.吊喪磕頭禮儀,作揖磕頭步驟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注意: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4.吊喪的禮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我國的古禮,對喪事比喜事還要鄭重。

因而吊喪應 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應酬。所以,親友中有喪事的, 我們都應主動關心。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能顯示 出友誼的珍貴,這不僅是人之常情,也是增進友誼、加深 感情的一種方式。現代喪事一艤不發請柬,大都是在報 紙刊登訃告,或者在某處張貼訃告,不具體通知個人,是 否前往吊喪全憑你自己根據情況決定。

一般來說,死者 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前來吊喪。所以,如果你得知 親友去世的消息,或是親友家中有喪事的消息,都理應前 往吊喪。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去世,不參 加吊喪是一種嚴重的失禮行為。

5.吊喪有什麼樣的禮儀

人生中最難受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

生離雖難過,但總還有他日重聚之望, 而一旦死別則成永訣。特別舊社會所謂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喪父(或母)、中年 喪妻(或夫)、老年喪子(或女、或婿),更加讓當事者痛斷肝腸。

因而,對死者家屬 的慰問是十分必要的。 安慰死者家屬不僅是表示同情,或是相伴流淚。

一般來說, 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了解死者親屬健康狀況。因為過度的悲傷和因對死者臨終前連日侍奉的 勞累(特別是久病不愈),會使死者親屬的體力下降,甚至因哀傷過度而致病。

如 本來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則更應勸其節哀止悲。 此外,可找幾個平日知心的朋友一 起相勸,盡量轉移話題,分散其注意力。

對於特別會引起親人悲傷的送葬或火化場 面,如死者親屬身體多病或年邁,則應勸其不要去現場,以免因悲慟過分而發生 意外。 (2) 了解死者親屬的思想顧慮。

了解死者親屬在死者去世後的主要思想顧 慮,或是家庭困難,或是子女教育,或者有未竟之遺業。 對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勸 慰。

如需通過組織、親友、師長或子弟解決的,則應積極協助解決,以使親屬打消顧 慮,減輕憂慮和悲痛。 (3) 展望未來,多講一些值得欣慰的事。

針對親屬的喜好,揀他(或她)高興的 事多講,例如親人雖已亡故,但子女們已經成才,且學有長進,工作有所成績,使家 屬看到希望。 如果能讓子女同時進行勸慰,效果當然會更好。

(4) 充分理解招待中的疏漏。如死者親屬由於悲痛而對喪事的料理或招待工 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處,都應予以諒解。

不僅如此,還要積極配合家屬處理好各項 事務,絕不要因事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屬更加傷心和悲痛。

6.吊喪應該講究什麼禮節

吊喪應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應酬。

關心親友間的喪事,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 種崇高的精神活動。1。

需吊喪的情況辦喪事不發請柬,一般是在報紙上刊登訃告或者在某處張貼訃告,不具體通知個人。是否 前往吊喪全憑自己據情況決定。

一般來說,逝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前來吊喪。 所以,如 果得知親友去世的消息或是親友家中有喪事的消息,都理應前往吊喪。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 友、師長、長輩去世,不參加吊喪是失禮的。2。

吊喪的方式吊喪的最好、最簡單的方式是參加逝者的追悼會。參加追悼會,一般送花圈表示我們的悲 悼之情。

可以單獨送,也可以幾人合送,還可以以一家人的名義或單位的名義送。 追悼會是庄 嚴肅穆的場合,參加者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追悼會的每一項儀式。

與 場合氣氛相適應,參加追悼會的人服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有些 人參加追悼會時三五成群、談笑風生;也有些人在舉行告別儀式時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還有些 人濃妝艷抹,披紅戴綠。

凡此種種,都是對逝者極不尊重、對家屬極不禮貌的行為,是參加追悼 會的大忌。吊喪的第二種形式是到逝者家中撫慰逝者親屬。

這種方式一般用於知道消息較晚或因出 差等原因錯過了追悼會的。用這種形式吊喪的可這么做:首先,撫慰親屬,說明沒有參加追悼會 的原因和歉意,表示對逝者的哀悼之情,勸慰親屬節哀。

而後,可在逝者遺像前肅立默哀一兩分 鍾即可。用這種形式,態度要自然,表情要真摯,服飾要樸素,言談舉止要得體。

讓逝者親屬感 受到你的真情,得到精神的慰藉。第三種方式是書面吊喪。

可用於由於種種原因不可能用以上兩種方式親往吊喪的,如果逝 者在外地或吊喪者行動不便等情況。 這時可用唁電、唁信吊喪。

3。贈錢、物吊喪吊喪一般贈送花圈或鮮花就可以,不必贈送錢物。

但有些和逝者或和喪家關系比較密切 的,或有親戚關系的,或者是喪家生活比較困難,也可適當贈送錢、物。送錢的一般用白紙信封 裝,外面寫「奠儀」,俗稱「白封包」。

送物者一般是送布料,以色彩素雅沉著的為佳。 還有一種 是送整幅布製作的輓聯,輓詞用紙寫好再用別針別在布上就成了輓聯。

4。安慰逝者親屬安慰逝者家屬不僅僅是表示同情或者相伴流淚,一般來說,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了解逝者親屬的身體健康狀況。

因為過度的悲傷和因對逝者臨終前連日侍奉的勞累(特別是久病不愈),會使逝者親屬的體力下降,甚至因哀傷過度而致病。 如本來就患有慢性病 症的,則更應勸其節哀止悲。

此外,可找幾個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勸,盡量轉移話題,分散其 注意力。對於特別會引起親人悲傷的送葬或火化場面,如果逝者親屬身體多病或年邁,則應勸 阻其不要去現場,以免因悲慟過度而發生意外。

(2)了解逝者親屬在逝者去世後的主要思想顧慮,或是家庭困難,或是子女教育,或者逝者 有未竟之遺業。 對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勸慰。

如需通過組織、親友、師長或子弟解決的,則應 積極協助解決,以使親屬打消顧慮,減輕憂慮和悲痛。(3)針對親屬的喜好,多揀他(或她)高興的事講。

例如親人雖已亡故,但子女們已經成才, 且學有長進或工作有成績的,則應多多提及子女情況,使親屬看到希望。 如果能讓子女同時進 行勸慰,效果當然更好。

(4)如逝者親屬由於悲痛而對喪事的料理或接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處,都應予以諒 解,還要積極配合親屬處理好各項事務。

7.死人出殯的禮儀

-- 喪葬禮儀 生與死,是人生之大事,尤其『死』是人生的終點,所謂「人死為大,喪之以禮」, 可見喪葬禮儀的重要性。

台灣人對死亡的觀念是靈魂不滅,認為人就是肉體靈魂的結合。死後,肉體歸於塵土,而靈魂離開身體存於宇宙之間,同時靈魂對其子孫會加以保護,因,此子孫要盡孝,死後, 子孫要祭祀。

一般台灣的喪葬禮儀大約可分為如下的部份: 1.臨終 (1)《搬鋪》:病重臨危,則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廳中臨時鋪設之板床,稱 為搬鋪或徒鋪,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謂之「壽終」 ,而依古禮,男徒正寢,女徒內寢。惟徒鋪為男移正廳正旁(右側), 女移倒旁。

如是,徒移正廳,認為死者能在家中最好地方死得安定。俗 以死者在睡床上,死魂將被吊床中,不能超度,因此,未成年者夭折, 雖不移正廳,亦移床前地上。

家有長輩,亦不移正廳而移護龍(側屋) 。凡被搬鋪,已知將離此世,召換家人留遺言,分配遺物,此謂「分手 尾錢」,囑家人預備喪事。

(2)《豎魂帛》:死後,死者身上蓋「水被」(白布中央縫紅綢之被布) ,以銀紙或石頭為枕,並在死者腳邊供「腳尾飯」(米飯一碗,飯上置 鴨蛋一粒及插筷子一雙),燒銀紙,點香燭,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費,並 照明其行路。另以厚紙或白布,上寫死者姓名,死亡年月日,作「魂帛 」暫代位牌,供於正廳一角,燃燭燒香,謂之「豎魂帛」。

又取下廳中 天公灶,及以布遮蓋神明、祖先的靈位(此於納棺後始恢復原狀),其 他如將碗器擊破其一,門聯上斜貼白紙條,燒紙制小轎藉以對天奉告死 亡,門前置香案等,類此均為喪家之表示。 (3)《開魂路》:至彌留狀態或於死亡之後,即請道僧誦經「開魂路」, 乃由道僧制「幡仔」,男者綠色,女者黃色,三四尺長白布,上寫死者 姓名、生、死年月日,將之懸於有葉竹枝。

幡仔,葬儀時由喪家長子執 之,作為領先標志,靈時燒掉。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服,往河邊「乞水」。

即擲筶,以銅幣投 於水中,為買水之意。水乞回後,用竹端挾白布沾之,由父母雙全之「 好命人」以拭凈死者,或仿作其狀為儀式。

(5)《剃頭》:男屍理發稱為「剃頭」,請理發師為之,亦叫「剃死人頭 」,價錢超出生人十倍以上,且須用紅包討吉。女屍梳妝,則由長媳為之,須跪下哭呼恭敬梳理,但忌眼淚滴在死人身上。

(6)《換壽衣》:繼而為死者洗身後換壽衣,稱「套衫」,使用之櫛具折 斷之,一片棄於路上,一片置於棺內。為死者穿服之壽依,系用死者生 前壽辰由其兒女贈制之「張老衫仔褲」,女之壽衣即用婚嫁時穿之「白 布衫、白布裙」。

壽衣至少五件多至十三件,但須奇數,不能用偶數, 因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以避免不吉,此由孝女負擔。 (7)《抽壽》:換壽衣後,另有「抽壽」之俗,則喪家人均食麵線(壽面 )煮烏糖(亦稱紅糖)者。

糖原用於吉事,喪事反而用糖,蓋此假借化 凶為吉,故俗稱抽壽,據說死者年歲可添加於子孫壽命,為吉兆。 (8)《哭路頭》:家中有人去逝,要召集族在死身邊大聲慟哭,但在還沒 死去前,無論如何,都不能在病人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

號哭時,要 脫下帽子和鞋子,婦人要摘下發上飾,並把鞋底下的木板塊拿掉,男人 也要把鞋皮和飾品拿掉,近親也是一樣拿掉所有的飾品,一律穿著素服 。男人在死者床位東邊,女人在床位西邊號。

出嫁的女兒,在聽到訃音 後,隨即穿著素服奔回娘家,於靠近家時,沿途聽爬號哭。出嫁的女兒 ,在聽到訃音後,隨即穿著素服絕,此時大家悲由心生,一屋盡是號哭 聲,號哭的內容多為怨死者為何不長壽

(9)《驚貓》:在屍體體溫尚未完全冷卻的時候,要安頓好四肢、身體, 同時避免被貓接近,因貓屬虎性,如果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立起來 ,抱走其它的東西,所以安置屍體的房間,要有人通霄看護,如果不幸被貓跳過屍體,屍體會站起來,這時候,扔一秤棒或手扶,讓死人抱住 ,死人就會恢復原來側下的姿勢。 (10)《報外祖》:外祖就是母方的曾祖父,母親死了以後,子女要拿著 半反的白布面回娘家向外祖報告死訊,俗稱「報外祖」。

外祖得知消息 後,立刻拿枎子到死者家裡,門前的桌布要反翻過來,死者的子女在門 外迎接外祖,稱為「報外祖」,外祖要問明死因,如果認為有可疑的地 方或看護不周致死,可以用手枎鞭打子孫,由此可見,外祖的樣力是很 大的,如果外祖不能來,可由其它親人代替。待外祖入喪家後,方可入殮。

(11)《守鋪》:死後至納棺期間,喪主等人侍服死者鋪側,稱「守鋪」 ,以示孝服。又,納棺後,遺族亦睡棺旁,俗稱「困棺柴」 (12)《送禮敬》:人死未殮,至戚親往吊,俗稱「送禮敬」,即至靈前 焚香,喪事限燒香條二支,親朋轉贈則以輓聯、挽幃、大銀燭、糕仔封 (白臘燭、銀紙、糕仔、香條等,以白紙包封者)引喪。

(13)《買壽板》:買棺材避言買棺材,而謂「買大厝」或「買壽板」, 以取吉祥。運棺途上,過橋及十字路處,需留置銀紙及小紅布條,稱為 「放紙」。

喪儀時亦要放紙。棺木運回,燒金紙「接棺」,奉入廳中。

(14)《圍庫錢》:接棺後,行「圍庫錢」之儀。庫錢或稱「隨身庫」, 即冥幣,乃由遺族焚燒庫錢及紙制。

8.農村喪禮四一四式三拜九叩怎麼做

這不僅僅是農村喪禮,這就是中國傳統的禮儀,是拜見皇帝及祖先最隆重的禮儀。具體如下:

1、合掌鞠躬;(一拜)

2、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三叩)

3、起立,合掌鞠躬;(二拜)

4、然後跪下磕三個頭;(六叩)

5、起立,合掌鞠躬;(三拜)

6、然後跪下磕三個頭(九叩)

7、起身,合掌鞠躬。禮成

(5)農村老人怎麼辦葬禮擴展閱讀:

三拜九叩(The three kowtow and nine prostration)

1、「拜」:會意字。從兩手,從下。《說文》古文上象兩手,「丅」為「下」的古體。《說文》引揚雄說:「拜從兩手下。」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隸書將「丅」(下)並入右邊的「手」之下,而成為「拜」,一直沿用至今。

2、「叩」:《說文》無「叩」字,只有「敂」字。《說文》:「敂,擊也。從攴,句聲。讀若扣。」從「攴」(pū),表示與擊打有關。本義:擊,敲打。

3、三拜九叩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裡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嚴禮儀。實際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義。 「拜」:就是自祭其身,把自己這一百多斤的身體祭獻出來,這是古代的解釋。現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釋,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因為,頭部裡面是整個性體系統最集約的區域,也是性光產生的區域,而且性體系統的辦公室也在這個區域。

資料來源:網路:三拜九叩

9.喪事禮儀注意什麼

1、服裝:男女均應穿黑色或藍色等深色的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襯衣或暗色調的襯衣,女士不應塗口紅,不可戴亮色調的圍巾。

2、飾品:盡量不要佩戴飾品,如需佩戴可考慮素色的飾品或盡量不要外漏,千萬不要外漏佩戴黃金,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3、慰問句:關懷和安慰對於死者親屬是很必要的,一些過當的舉重如嚎啕大哭應盡量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句語,一般可以這樣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傷,請節哀」或「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請保重好身體」。

4、措辭及舉動:在葬禮上一定要注意用語,不要出現「死」「慘」等使人聯想到不幸的詞彙;葬禮時肅穆的弔唁者應收斂,不要高談闊論。帶著兒童的,不要讓孩子嬉笑打鬧,說話聲音盡量壓低,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示出誠意。

(5)農村老人怎麼辦葬禮擴展閱讀: 弔唁的禮物選擇: 1.在追悼會上人們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禮金,這是一種約定俗稱的交往禮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畢竟在開追悼會的時候總是需要花費和開銷的,你的禮金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記得,這個禮金千萬不能用紅紙包裝,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紙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寫上「奠儀」、「帛金」之類的黑字並署名。

2.挽幛、挽軸、挽額也稱禮幛,題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為多,多是直寫,橫寫的稱「挽額」 3.祭奠禮品如贈送香燭紙錢、鞭炮、「三牲」、果品之類的祭祀用品,並隨祭品附送禮單帖。 4.花圈或花籃。

鮮花或紙花均可,上寫有挽帶,有上下款,上款寫對死者的稱謂和極簡短的悼詞,表示對死者的懷念。不過送的花也有些講究,因為每種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總的來說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黃色和白色為主,千萬不要送那些過於鮮艷的花。

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黃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肅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實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黃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戀之意,讓逝者走好。

(5)白色大麗花可布置靈堂、靈車,寄託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對亡靈的哀悼。

❻ 現在農村年輕人都打工去了,村裡有白事該怎麼辦

雖然說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是如果聽到村裡面有這樣的事情的話,只要不是離得特別特別的遠,大部分的人都會回家去的。就算是有一些在很遠的地方,他可能也會坐飛機,坐火車回去,這其實就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如果是紅事的話,可回可不回,但是如果是白色的話,只要能夠回,基本上他們全部都會回去。

而且因為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出去了,村裡面大多數都剩的是一些老人,所以很多的村裡面都已經組織了一個料理紅白事的人,他會有一些比較德高望重的人牽頭,然後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的話,他們就會統一的幫忙處理。因為有的時候有什麼事情的時候,家裡面的年輕人可能不一定會在家,那麼他們就先代為處理。

❼ 農村葬禮流程細節是怎麼樣的

以南方地區為例簡要說明。

1、哭靈、守靈。家裡的長者亡故後,子女們就要為其穿好壽衣、壽鞋,然後在床邊的地上還要放上一口鐵鍋,用於焚燒紙錢。子女們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披麻戴孝了,然後跪在地上向盆子燒香燒紙。這個時候,子女們肯定是非常悲傷的,因此,就要有親戚朋友或者鄰居站在一旁,以防子女們傷心過度。守靈的時候,一般是不能吃葷的,必須素食幾天。

2、入殮。入殮有大小殮之分,大殮就是將裝束好的逝者放入事先准備好的棺木中,小殮就是指為死者更換壽衣、壽鞋。這個必須由逝者的子女親自完成,別人不可以代勞。如若沒有子女,則由兄弟姐妹代替。整個入殮過程也是極為講究的。

一般抬逝者的人選都由其直系親屬擔任,同時還要在棺材底部鋪上薄薄的一層石灰,子女們還要用白紙或者白手帕蓋住其口部,最後再往棺材裡放上逝者生前喜歡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此時子女們和親屬們還要圍繞棺材轉上幾圈,看親人最後一眼,最後再蓋上棺蓋。

3、出殯。出殯是整個喪葬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此時逝者的兒女、親戚朋友和遠房近鄰都聚集在一起,陰陽師作最後的祭文誦讀,子女和親戚朋友們則披麻戴孝跪在靈前,而且哭聲一片。等陰陽師念完祭文,並且將棺蓋上的瓦片敲碎後,就正式出殯了。

出殯時,人員的站列也是非常有講究的,首先,重孝子女手拿招魂幡,披麻戴孝走在隊伍最前面,後面依次排列的就是其直系親屬,並且年齡越大、輩分越高的排在最後面,一行人浩浩盪盪地前往墓地。

4、下葬。整個下葬過程也是非常隆重的,首先將棺木放置在事先挖好的「金井」邊上,等到陰陽師到達後,還要念經。等到經文念完以後,子女和親屬們就要攤開自己的衣服最好自備,此時陰陽師開始拋生米,誰接的越多,就代表此人以後越富貴。這一切完事以後,陰陽師開始拿出羅盤,確定棺木擺放位置,然後大家就動手封土,封完後,整個下葬過程就此結束。

❽ 老人在農村老家去世,去民政局領取喪葬費需要什麼手續

摘要 您好,親,很不幸聽到老人去世的消息,首先您要節哀,老人在農村老家去世需要准備死者身份證、戶口本、死亡證明及火化證明復印件份。

❾ 農村辦喪事有什麼流程

喪葬習俗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各地風俗不盡一樣,但基本精神大體相同,都是悼念老人功德、祈禱先人來世幸福,是一種孝行,是家家戶戶躲不開離不了的大事。喪葬習俗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也是人們的一種信仰。在數千年的神權社會里,人們認為,人的生死輪回,天命難違;禍福善惡,因果報應;靈魂永在,迷信鬼神;感恩行孝,來世福音;作惡多端,禍及子孫等等,因此安葬和厚葬老人理所當然,漸漸形成葬禮習俗,代代相傳。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各地已有不少變故,特別是解放後至今,許多濃重的迷信色彩和繁瑣內容已經革掉。
喪葬要改革,要移風易俗,特別要破除封建迷信。跪拜禮是漢民族幾千年來的重要禮節,農村喪葬中行跪拜禮和鞠躬禮,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本人自願,逐漸推行鞠躬禮。所有迷信色彩應通過村規民約逐漸廢除,同時注意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逐漸推行興建集體骨灰堂來代替土葬,逐漸推行與遺體告別和開追悼會等形式內容。
為繼承中華民族喪葬文化,為喪葬改革移風易俗,為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因以記之,共分四部分。、

意思是人死後要背著錢搭子去陰司,以便打點路鬼和陰曹地府的判官們,人和鬼一樣,都離不開錢,即有錢能買鬼推磨。
咽氣之後首先要燒錢搭子,否則陰魂不散,孝子等人亦不可動哀,燒完搭子是孝子第一次動哀「哭喪」,所有在場人大哭一場,悲哀悲慟,驚天動地。
錢搭子是用一大張白紙折疊的,裝滿紙錢,上面寫明亡人的姓名和家鄉居住、死亡時間等,以免本人認錯或他人冒領。現在有的戶不信這一套,也有不燒搭子就哭喪的。
由本家人分別去請本村治理喪事的男、女執事若幹人(或紅白理事小組人員),並確定一位喪主最信任的人掌管喪事錢財。倒頭之後要立即給娘舅家送倒頭信,治喪的規模、程序等重要事項都要得到娘舅家來人同意後方可進行。

❿ 答案:老人過世怎麼辦喪事

這位知友,請閱讀以下內容!
相關解答一:在農村,老人去世該如何辦喪事?
各地都有各地的風俗。網路沒用。找家裡的長輩問問。

相關解答二:市裡老人去世喪事怎麼辦?
各地均有喪葬一條龍服務的。找他們即可提供全程服務。

相關解答三:老人過世後如果在我家辦理喪事好還是不好?
你好親,要是自己家的老人去世了
可以在家裡辦的,
那也是預示著你們將有新生命降臨
是好事情

相關解答四:家中老人去世後辦喪事有哪些程序
大致流程如下:
1、辦理居民死亡證明
2、找好場地、神父,選擇喪葬方式
3、親朋遺體告別
4、親朋代表發言
5、焚燒遺體、陪葬品
6、送至墳地或者海邊下葬

相關解答五:老人去世後如何辦喪事,五期都干什麼?
一、先將死亡證明開好,將死者安置在殯儀館。二、和親戚,特別是老一輩主事的商量死者需要放幾天,這要視遠方又沒有親戚,回不回來奔喪而定,找專業人士主持日常事務,三、家中供上靈牌,遺像,黑紗,(火葬那天要用)四、購置墓地,每天早晚到殯儀館上供。家中門口點上長明燈,不要鎖門。在門口合適的地方准備放花圈的位置。五、聯系好飯館,事後謝席用。六、確定好四位抬屍朋友。買好火化當禒的紙錢和供品,三份,(殯儀館一份,火葬場一份,墓地一份)7、聯系交通工具,准備柴油一小桶,(便於燒衣物)

相關解答六:家裡老人去世辦理喪事一般幾天
我提倡 「厚養薄葬」 的新風尚。
老人在世的時候,盡可能孝順,能夠快樂的度過舒適的晚年,比什麼都好。
堅決反對、鄙視那些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的卑劣行徑!
老人的喪事,盡可能從簡,不鋪張浪費,不講究排場,破除陳規陋習。
喪事過後,應該迅速從哀痛中解脫出來,盡快恢復正常學習、正常工作、正常生活。

相關解答七:長熟是怎麼辦喪事?老人去世後還需要火化
常熟歷來「好冶遊,崇鬼神」,舊時宮觀壇廟遍及城鄉,如今一株株古老的銀杏仍見證著屢興屢廢的滄桑。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不管是理論體系還是儀式威儀都深深烙上了民族個性。道士,是中國土地上最普遍的神職人員,哪怕他們深處宮觀或雜處民間。常熟也是如此,千百年來,道教根植於此,與人們生活密切相系,哪怕在最仇視宗教的「文革年代」,全縣仍有道士一千兩百多名。
【民俗】記一次常熟民間喪事道場
去年11月,我隨朋友在海虞鎮經歷了一場「五七道場」,齋主家延請了23位道士,法事從早上8點開始,到深夜0點結束,這樣的規模在常熟已經算是「大道場」。道場需要有嚴密的組織,主要有三條線。一條線是例行科儀,分上下場,上場行科,下場司樂。上場道士有:高功法師、都講法師、監齋法師、侍經法師、侍香法師、侍燈法師、詞懺法師和知罄、表白等。下場道士有:司笛、司鼓、司鑼、司鈸和長尖手、喇叭手、琴弦手等。道士職務安排的名單均由班首一一開列法事單示於壇場,按職各就各位、職責分明,需步調一致,行動統一。另一條線是誦經,大壇奉行法事,誦經則在天師堂中進行,從早到晚,經聲不絕。另一條線是有關法事的文書寫作,大字門對、疏頭、榜文、赦文、牒文、檄文、簡戒、符命以及一切大小文書都必須工工整整的書寫好,以備法事之用。
主要流程如下:
7點多法師、道士進門,布置壇場。中廳布置有神壇、壇架、外壇,神壇安奉諸神紙馬,陳列香燭果品,壇架為紙扎而成,上有「三清宮」三字,安置「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龍牌,外壇置靈官紙馬,以為召將監壇之所。廂房布置天師堂,懸掛張天師神像,為啟師、誦經之所。另有一房曰「會堂」,安奉逝者先容,陳列酒菜一席。牆門、大門貼上大字門對,牆外張大榜。布置完備,眾道士喝粥吃早飯。
8點多鳴放鞭炮,焚香點燭,鑼鼓齊鳴,道場開始。眾道士身穿道衣,朗誦《課誦》,諷誦《靈官誥》,談唱《十七光》,拜宣《玉皇懺》。
10點左右,法師頭戴方巾,簪五鶴冠,奉行「掃盪」科儀,掃盪者,是謂清凈壇場,以迎真格聖。
11點半左右,眾道士吃午飯。
13點左右奉行「發緘」科儀,發緘,又叫發符、發文書。符者,契也,是法師召諸將帥齊集法壇,請三界符官遣送公文至有關府司。
14點半左右「放赦」,眾道士與齋主等,肅整衣冠,一路絲竹悠悠,前往本社大王廟,需經過三座橋。
15點半左右「沐浴」,給亡靈准備好換洗衣物、澡盆、毛巾、葦席等物,灌煉身形。
16點左右「度橋」,以三張八仙桌疊成「品」字形,用土布拉成「橋面」,上置紙扎「橋亭」一座,西端放紙扎「逍遙亭」一座,孝孫執燈,孝子捧亡人靈位緩緩過橋。
16點半左右「寄庫」,寄庫就是燒紙房子,一切紙扎用品,都是紙扎藝人提前一天來到齋主家中開始扎制。紙房子高約五米,佔地約五十平方,人可鑽入,各種傢具一應俱全,讓人嘆為觀止。搭紙房子時,先搭二樓,用鉛絲將一堵堵紙牆勾連起來,裡面放好各種傢具,再以同樣方法搭一樓,再將二樓平移到一樓之上,房子搭好後,道士領齋主繞紙房子三圈,然後進紙房子里嚎啕大哭,再脫掉身上孝服扔到紙房子外,然後出來,將紙房子燒掉。
17點行「五方茭廓科」、「齋王」等科儀,開通五方,......餘下全文>>

相關解答八:老人去世辦喪事送人情怎麼寫
人是那麼的明白生活的真諦,但為何卻又那麼碌碌無為的過著糟糕的日子呢?也許人類只是時間的歌頌者,不是時間的扞衛者。若要成為時間的扞衛者,就請人類腳踏實地的去耕耘今天

相關解答九:貴州老人去世辦喪事媳婦該怎麼做
聽從長輩和管事的安排,按照當地民風民俗盡一個媳婦的義務

相關解答十:老人去世辦喪事唱戲的戲詞有哪些。就唱戲的詞語哪個人唱的
給錢多就唱《一路平安》,給錢少就唱《常回家看看》~~

閱讀全文

與農村老人怎麼辦葬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和醫療不一樣 瀏覽:514
北京康語軒孫河老年公寓電話 瀏覽:469
普通農村老人過世要花多少錢 瀏覽:9
端午節跟父母說什麼 瀏覽:183
老年人焦慮症的治療該如何進行 瀏覽:284
重陽節的人物及來歷 瀏覽:107
重慶長壽區元祖 瀏覽:526
長壽花水泡不生根怎麼辦 瀏覽:179
女兵體檢怎麼體檢 瀏覽:275
體檢表的職務怎麼填 瀏覽:128
退休了還扣社保 瀏覽:95
長壽草有嗎 瀏覽:966
河南省養老機構執行什麼電價 瀏覽:719
二o一八年養老金 瀏覽:885
衡陽新生兒體檢在哪裡 瀏覽:568
三個月體檢一般在什麼地方做 瀏覽:752
九州通人壽養老院屬於哪個社區 瀏覽:450
養老金直接補 瀏覽:470
應城農村養老金如何交 瀏覽:799
讀經典詩文傳承孝敬文化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