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60歲失獨老人不顧勸阻生下雙胞胎,10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人生最悲痛的事,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從王安石《別鄞女》這首詩可以看出王安石對兩歲夭亡的女兒有多麼傷情不舍。要是一個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一個獨女,把女兒撫養成人後,女兒卻不幸意外身亡,那遭受的打擊一定比王安石更慘痛。十年前,一位中國的母親就遭遇了這樣的錐心之痛,為了緩解精神上難以承受的煎熬,這位60歲失獨老人不顧勸阻生下雙胞胎,賭上自己的餘生去重續難以釋懷的母女情緣,讓人們看到了一種老而彌堅的母性力量。
2009年正月初五,盛海琳和老伴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中。他們的獨女才結婚嫁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女兒和女婿對他們也很孝順,陪他們過年到初五才回老家團年。作為父母,退休的老兩口只等著女兒和未來的孫輩帶給他們的天倫之樂。可是一個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突然傳來,讓這一天變成了盛海琳夫妻的噩夢。
自從又有了這兩個女兒之後,她的全部神經幾乎都被兩個女兒占據。女兒的照片擺滿了她家,她的手機、車子、挎包里也都是女兒的照片。女兒就是她生活全部的動力。晚年還在為孩子打拚的盛海琳有時也會被親朋的吐槽,說現在各方面的壓力讓她都有些後悔要了這兩個孩子。不過取代了絕望的壓力就是幸福的壓力,在耳順之年選擇生育孩子的盛海琳當初就想得清清楚楚,她不會真的後悔,和別人說她後悔,只是她表達幸福的方式。
年近古稀還要在外打拚,這就是雙胞胎女兒給她帶來的活力。如果沒有這兩個女兒,她也許還陷在悲情中不能自拔,那些優越的物質生活絲毫也不能帶給她安慰,她的生活會是一潭死水,連說聲後悔的機會都沒有。盛海琳夫婦用他們的堅韌和勇氣為自己晚年重燃了希望,第二個春天在他們的遲暮之年再一次眷顧了他們。
結語白發人送黑發人不幸不只有盛海琳夫妻會遇到,但其他人可能由於經濟、身體條件不能做出盛海琳那樣的選擇,做出那樣的選擇也不一定會有盛海琳的好運。這樣的不幸對晚年失獨的家庭確實是難以面對的問題。旁人的關愛雖然不能消除他們所有的痛苦,但總能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一些希望,為他們孤獨的精神是世界增添一抹亮色。
Ⅱ 60歲大媽晚年失去女兒,不顧風險高齡生下雙胞胎,後來怎樣
導語:如今科技發達了,有一種叫做人工授精的科學技術,可以說是挽救了很多不孕不育的家庭,讓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妻能夠擁有自己的小孩。可是我們也知道做不孕不育手術是有年齡限制的,它適合一些年輕力壯的夫妻。如果年紀太大的婦女做不孕不育手術就會有很高的風險,今天我們來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60歲的大媽,她晚年的時候我失去了女兒,可是她在不顧高風險的年齡下生下了雙胞胎。她現在的情況並不好。
Ⅲ 9年前60歲老人生下雙胞胎,現如今怎麼樣了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延續,當然更是父母生命的傳承。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如果沒有孩子來陪伴絕對是不完整的,所以很多年輕人也抓住了年輕的時機生兒育女,但是也有很多老年人,完成了生命中的這一目標。就在9年前60歲的老人生下了雙胞胎,現如今她們過得怎麼樣了呢?
9年前的一場車禍讓老人失去了心愛的女兒,於是再一次生下了雙胞胎。世界上最難受的事情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而這件事情就發生在已經60歲的盛海林身上,當她不願面對失去女兒的痛苦時,她決定了再生一個孩子的想法,而且輾轉了很多家醫院之後,試管嬰兒的手術也成功了,通過剖腹產的方式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從而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現如今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這個家庭,能夠幫助她們就盡量幫助吧。
Ⅳ 魯豫有約60歲的媽媽管嬰兒生下雙胞胎是哪一期
:60歲失獨母親生雙胞胎:我的經歷不可效仿(圖) 60歲失獨母親生...4年前,盛海琳痛失愛女,為安撫創傷,她冒險用試管嬰兒的方式生下一對...
Ⅳ 60歲老太不顧危險生下雙胞胎,3000多天過去了,如今怎樣了
人類如果想要延續下去就必須有人做出犧牲,而做出犧牲的那一方就是女性,女性孕育後代所承受的痛苦不是男性能夠理解的。她們懷孕初期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生孩子的時候面臨各種各樣的危險,其中因為患有懷孕心臟病而去世的人也是大有存在的。因為懷孕而引起的各種病症而導致生命垂危,這樣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因此孕育生命並將生命健康的誕生下來,這是母親的偉大之處。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3000多天後,那個60歲冒險生下雙胞胎的高齡產婦,如今怎麼樣了呢?
孩子誕生了之後,夫妻倆很開心,但是好景不長,盛海琳的丈夫突然中風,需要大筆的資金治療。當時兩個小孩又在上學,生活的重擔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但是她仍然堅毅的扛起了責任,全世界的跑,只為了賺更多的錢。65歲的盛海琳每天全國跑,正因為如此她對兩個女兒就沒有那麼多陪伴,當她被記者采訪的時候,記者問她生下這一對雙胞胎後不後悔,她想了想說道,如果我能好好的冷靜下來去思考這個問題,我一定會再做一次選擇。如今盛海琳不再有了喜悅,因為她現在只想著拚命工作,為兩個孩子打下堅實的生活物質基礎。
Ⅵ 還記得60歲生下雙胞胎的大媽嗎用養老金養孩子,10年後怎樣了
前言:在我國因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加重,所以已經放開了二胎政策。但其中有很多寶媽已經過了最佳生育年齡了,所以只能遺憾放棄。而今天要講的這位大媽不僅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而且是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60歲了。但其還是依然的決定生下孩子,靠養老金過日子。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大媽吧。
結語: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母愛是偉大的。而今天小編所講的盛海琳想必就詮釋了母愛的偉大了吧!其在60歲時任然堅持產子的行為不得不讓人佩服。因為其中所要經歷的磨難是難以想像的!
好了,盛海琳女士的事跡小編就講到這里了。大家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小編!
Ⅶ 中國次高齡產婦盛海琳,60歲堅持生一對雙胞胎女孩,後來怎樣
現代社會醫療水平發達,以前治不好的病都可以通過醫療手段治好,也讓人們可以挑戰人體的生理極限。眾所周知,女人一般在50~55歲的時候就絕經了,這時候的身體也不再適合生育,不僅僅是沒有卵子的產生,而且也是因為子宮能夠提供的養育環境也變得不再合適胎兒的生長。
有記者采訪盛海琳,問她對於十年前的選擇怎麼看待,盛海琳此時已經滿臉疲憊,說:「我已經帶不動這兩個孩子了,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會三思而後行。」 可是他們也只考慮到了自己的感受,有沒有考慮過兩個孩子的感受呢?孩子因為自己的父母才來到這個世界上,而現在兩個孩子已經10歲了,長得很可愛,可是兩個老人也70歲了,他們還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多久呢?有沒有想過萬一自己的孩子還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他們就已經卧病在床,孩子們能怎麼辦?各位網友對於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
Ⅷ 10年前,60歲失獨老人不聽勸阻堅持生下雙胞胎,她的現狀如何
我們國家的漫長發展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故事敘述,講到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去講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血脈傳承。從這里我們就不難看出,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非常的重視家庭和宗族,其實在古代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中原民族還是塞外的少數民族都是以群居的方式生存的,宗族關系和血緣關系都是非常的受重視。對於一個國家的統治階層來說血脈更加是無比重要的貴賤衡量標准,國家的君主必然是皇室的後裔,哪怕是最無能的、最愚蠢的、最殘暴的人,只要他身上有著「皇家血統」那麼他出生就註定是要享受最高的待遇。
此後為了能夠多增加一份收入,本來已經退休的盛海琳不得不去舉辦一些養生的講座來增加財務收入補貼家用。到了孩子精力旺盛的那幾年,對於兩個老人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自己本來就要工作還需要回到家之後再面對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沒過多久丈夫就因為中風而倒下了,這下家裡就只剩她一個人了,自己需要照顧孩子的同時兼顧丈夫的病情。這下讓已經非常勞累的盛海琳更加是無力承受,但是都已經到了這一步了怎麼又能放棄呢?
當有人問到她如今的感受時她的回答基本都是自己很累,如果有機會再選一次的話自己肯定不會那麼輕易的嘗試了。不得不說,對於她這樣的老人來說,選擇再養育孩子不僅僅是一個短期的考驗而是一個非常漫長的考驗過程,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輕易承擔下來的事情。
Ⅸ 60歲失獨母親生下雙胞胎,你贊同這個年紀的父母養孩子嗎
不贊成,我們可以想一下,60歲先不說高齡的問題,就單單在撫養上就已經是個問題,以後與孩子之間肯定是會產生隔閡的。
既然這件事已經成為這樣,無論外界社會如何用何種言論評價這件事情的本身,我們也要用理智的目光去看待,最後也把美好的祝福送給這個家庭。所以祝福吧,加油,社會是美好的,撐不下去,我們幫你。
Ⅹ 60歲失獨母親冒死生下雙胞胎,她的生活難嗎
這位60歲生下雙胞胎女兒的母親,如今的生活比較艱難,她曾經向記者透露,如果再給她一次選擇的機會,不會再這樣做了。
一邊需要親自照顧偏癱的老伴,另外一邊還有兩個女兒高昂的學費需要支付,家裡的存款幾乎已經用得差不多了。這位母親表示,自己非常的後悔。不過現在後悔又有什麼用呢?畢竟事情已經擺在這里了,還是需要為了下面的生活而不斷的奔波。其實有時候生孩子很簡單,但是養孩子卻很難,如今孩子的花銷很大,失去了獨生女兒確實非常傷感,但冷靜之後還是應該為自己今後做打算,不過再後悔也沒有用了,畢竟是當年自己的選擇,如今只能默默的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