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和簡介
金和鎮,坐落在廣東省揭西縣東部腹地,地理位置優越,東與頗具活力的鳳江鎮相鄰,南與鄰近的普寧市鯉湖鎮接壤。西邊,金和鎮與錢坑、灰寨鎮緊密相連,北部則與塔頭鎮相鄰。這個小鎮距揭西縣城約30公里,總面積為51.325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56,300人,其中包括眾多海外華僑,大約14,000人活躍在世界各地。
金和鎮行政區劃細致,下轄1個居民委員會以及13個管理區,每個區域又由89個村民小組構成,形成了完整的社區結構。這里的文化和經濟發展豐富多樣,鎮內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中,橄欖以其獨特的風味深受人們喜愛,甘薯糖和芽麻則是當地的傳統美食,每到收獲季節,都會吸引不少遊客和食客前來品嘗。
金和(1818~1885)晚清詩人。字弓叔,號亞匏,江蘇上元(今南京市)人,諸生。因親身經歷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其詩大多反映這些歷史事變。詩多長篇,具有散文化的特點。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以金和與黃遵憲、康有為並舉,譽為「元氣淋漓,卓然稱大家」。著有《秋蟪吟館詩鈔》等。
B. 金和鎮歷史沿革
金和鎮的歷史沿革始於1949年,當時屬於五聯區。經過不斷的發展與變革,於1957年成立金和鄉。
1957年8月,金和鄉與錢坑合並,成立錢坑人民公社。然而,僅僅在1961年5月,從錢坑人民公社拆建金和人民公社,金和鎮的行政區劃再次發生變化。
到了1983年,金和區的名稱得以恢復。直至1986年,金和鎮正式建立。
2003年底,金和鎮總戶數達到15175戶,戶籍人口67790人,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共計2.75萬人。當年工農業總產值為6.3082億元,國稅收入180萬元,地稅收入39.95萬元,人年均收入約為3550元。旅居海外的僑胞約1.4萬人。
金和鎮的行政管理包含1個居民委員會,13個管理區,以及89個村民小組。
金和鎮的特產有橄欖、甘薯糖、芽麻等。
金和鎮位於揭西縣境東部,南與普寧市鯉湖鎮交界,西與錢坑、灰寨鎮相連,北與塔頭鎮毗鄰,東與鳳江鎮接壤。距縣城30公里,面積51.325平方公里,人口5.6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