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傳統的養老觀念和家庭結構,老年人更希望在老年時讓子女和孫子孫女陪在自己的身邊,他們本能地認為,假如他們有孩子,卻被送到「養老院」,這是被孩子拋棄的做法,所以很多老年人覺得去養老院是兒女不孝。
如今,許多老年人想到自己的孩子,擔心他們老了會加重孩子的負擔。他們會選擇一些好的療養院,這些療養院可以照顧和安撫他們的孩子。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不僅要生活,還要照顧老人,所謂孝道,應該讓老年人享受美好的老年生活。
雖然養老院的硬體條件和設施都很好,但如果孩子們經常不去看望老人,老人們仍然會感到孤獨,沒有精神需求。如果老人不想住在養老院,應該尊重老人的意見。可以請保姆來照顧老人。
㈡ 當你老了你願意去養老院度過餘生嗎
當我老了,我不願意去養老院度過自己的餘生,這樣的話會顯得人生很悲哀。我始終覺得一個人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光里,應該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話人生才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太多的不甘。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餘生,你永遠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現在,讓人生無悔。
首先,我會去找一個寧靜的地方生活,因為這樣適合靜養。鄉下就是最好的地方,鳥語花香,每天看著夕陽西下,春去秋來的往復,生活也就是眼前的苟且。每天看著自己的兒孫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和自己說說笑笑,承歡膝下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家人圍在爐火旁,一起說著笑著,那還該是多愜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在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選擇去養老院的話,也會覺得特別孤獨和傷心。
再者,我會選擇和自己的老伴去旅行,不應該將自己束縛在一個地方,那樣的話會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世界那麼大,我想要去看看。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地方沒有去過,很多的東西沒有嘗過,可以試著和老伴一起去享受旅行的意義,放逐自己去流浪,人生也就圓滿了。
最後,可以選擇做些事情來鍛煉自己的身體。可以去鄉下買一塊地,然後在門前種花養魚,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夏天的時候可以和老伴一起坐在搖椅上,聽著知了清脆的聲音,晚上聽著田野里的蛙鳴聲入睡,也是一件非常曼妙的事情。
生活有的時候只要簡單就好,幸福就好,舒心就好。如果讓我選擇去養老院過活的話,我覺得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家人陪在身邊,一直陪伴著你。
㈢ 是誰最終決定讓老人入住養老院
有些老年人去養老院養老,那麼是誰決定的?我認為不是老人也不是老人的子女,決定他們去不去養老院養老的關鍵性因素是老年人,在年老之後所面臨的困難局面,而這種困難局面的破解,則需要養老院來完成。
居家老養是中國傳統的養老形式
所以決定這個老年人去不去養老院,並不是老人自己能夠決定,也不是老年人的子女和孫子孫女能夠決定的,唯一能夠決定他去養老院養老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他所面對的這個困難的現實,這種困難的生活現實逼迫他只能選擇去養老院養老。
(酉水之子原創,歡迎互動交流!)
㈣ 老年人在養老院會抑鬱嗎
這個不一定,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有些老人家是自願去養老院的,那就不會抑鬱,他反而會在裡面過得很開心很滋潤。
但是有些老人家是被家人強迫送過去的,他自己心理始終認為是兒女都不要他了,嫌棄他麻煩,時間久了如果沒有得到開導,就會變得抑鬱。
我的外婆走了之後,外公就主動要求去養老院里住。在辦喪禮的時候,他就已經像親戚朋友透露出了這個想法。當時村裡的老人家都勸他不要,去兒女家住好過去養老院。
在我的印象里,每次我陪同媽媽去養老院看望外公,他都是笑呵呵的。院長也經常跟我們說,外公的心態很好,他還會幫忙開解其他的老人家。
有些老人家剛來一段時間,經常說想家,外公就會主動找他們聊天,幫忙開導他們。在養老院里也有很多的活動,外公都會積極參加。在最後的那段時間,他在院里過得很開心。
㈤ 花錢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孝順還是不孝順
謝謝朋友的邀請!我是一個有著十年養老院院長工作經驗的養老人!十年來接觸過數千老人及其子女,見證了許多孝順的子女和不孝順子女,在此談談自己所見所聞的體會。
由於中國五千年來的家庭養老的文化!養兒防老是最基本的孝道文化,如果退回去十年,一般來說老人是不願進養老院的,兒女也不願把父母送入養老院,就是怕左齡右舍和 社會 說閑話!說不孝!而當時的養老院入住的老人,確實大多是「五保戶老人和三無老人」。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變化和改變,而且養老院的建設和硬體設施越來越完善!環境優美!服務優質,醫療衛生齊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所以,今天的 社會 兒女和老人, 社會 和人們對過入養老院養老的觀點逐漸在變化!養老院養老已在逐漸被人們接受。
根據目前的趨勢,養老院是多數人的第二故鄉,也是人生的最後停靠站。我的一位老年朋友,是一位86歲的老奶奶。去年她生病住院了,在醫院連續住了3個月。住院期間她考慮得最多的是出院後是否回到自己孤獨的家裡,她讓我給她拿主意。
她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家庭不屬富豪,兒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給不了老人的經濟補助。老奶奶是工廠退休,退休金每月2000元。我跟她算了一筆帳。反正兒子家裡是進不去的,如果回到自己家裡,老奶奶一條腿不能動,生活不能自理。請個保姆,月薪2000元請不到人,還有兩人的生活費,家用的電費、水費、零星開資,加到一起2000元還不夠花,還有面臨保姆虐待的風險。
老人家曾多次生病住院,也沒積蓄,不是政府報銷葯費她早已無法生存下去了。請保姆來家裡照顧,除了自己的2000元退休金,其它的錢以哪裡來?最後決定去養老院!老人家進養老院3,4個月了,我多次去探望她,她的精氣神一次比一次好。養老院里有伴聊天有伴玩耍,有吃有住有人照顧。每月向養老院交納2000元,恰好在她老人家的承受范圍之內。人舒服了又省了錢有何不可?
題主的說說花錢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孝順還是不孝順?這可不能一概而論。一般兒女上有老小有小,侍候不來。自己要出去工作賺錢的,總不能為了照顧老人一家人都不生活了。無奈之下把父母送進養老院,自己也會經常去養老院探視老人,逢年過節可以把老人接回家裡聚聚,這樣的子女是孝順的。
有個別子女把老人當包袱,把養老院當著為自己御載的地方。將老人送進養老院,自己再也不在老人前露面了!這是明顯的不孝之舉。
花錢將父母送到老人院是孝還是不孝,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去評論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途徑,普羅大眾,各種各樣的家庭狀況都有不一樣的原因,自古忠孝難兩全。
對於我已邁入古稀之年的人來說,當然希望兒女盡孝,但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在此我將自己真實感受彼此評論一下,假如父母在七八十歲的時候不幸染上中風偏癱,醫生告訴你可能要照顧三到四年,每天都要幫父母做著同樣的事情,就是煎葯,洗澡,上廁所,喂父母每天都要吃的東西,時間長了你是否能做得到?即使只是父親一人得病,但監介局面還是有點不好意思,長時間兒女如果做得到的話,的確是忠孝兩全。
前提是,你家庭條件非常優越,夫妻兩人只照顧孩子和兩老,不愁衣食,即使如此也是少見。
古人雲久病床前無孝子,所以我自己認為,如果兒女送我到一家好一點的老人院,或者請一個護理也是忠孝兩全了,我們老人也不能太過自私,兒女們要養家糊口,絕不能拖垮兒女,人生在世,,必有一死,奈何,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值評論。
年輕的要工作!不工作在家服侍嗎?不工作那有錢開支?我們要理解要體諒不是埋怨!送去養老院不是不孝順只是迫不得已!
我覺得取決於父母的意願與兒女對老人的關愛度多少。也就是花錢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孝順還是不孝順。
比如:我老公公今年87虛歲,身體硬朗。婆婆去世後,他以前在兒子家住過,兒子給買房子自住過多年。當時有4個兒子在身邊,也常去探望,遠道的三個兒子也年年節、假日回去與他過春節。後來兒子給他換了一個130多平的大房子,有兒媳、孫女同住。因為,她們返回外地,他一個人也住不了大房。大家正商議他去誰家養老,他上街溜達自己有了答案。
原來,他在廣場溜達,遇到一對外地夫妻70歲左右。他們獨生兒子定居深圳。男士在鐵路退休,他們自己不愛做飯,住進了老公公所在縣城全省樣板養老院。他就跟隨著人家去了養老院。回家就召集6個兒子聚會商量,二大伯哥走了。他要去養老院。
有時孝就是順,6個兒子開車去了養老院,實地考查。真實不錯,寬暢明亮,一塵不柒。有健身、游樂中心,由於新建,一切安好。每天,有專人送水、洗衣,定點吃飯。飯後有玩撲克的,有打麻將的,還可以在院子里溜達,每人一個小冷櫃,可以放些水果。
那裡住的老人非常熱情,個個笑容滿面。我們三家去看老人,他們就打招呼問:你們來看誰?在那邊了,兒女多就是好,一來一大幫。
老人住進養老院後,他得到了更多關愛。本地的兒孫定期去看他,買水果買好吃的。遠處回來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把老人帶出住賓館,又吃又喝又玩。所有年、節兒子全接回家過節,比他去養老院前還熱鬧。所以,老人去了養老院,做兒女的常去看看,陪老人聊會天,那就是孝順。
如果,你把父母推進一個條件差、服務不到位的養老院,對他們置之不理。不理不關,不看不愛,那就是不孝。特別是我們這一代,都是獨生子女,那養老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養老院。也是為了不給兒女增加負擔。
我有一個小同事,他父親去世後,她母親身體不好,自己很難照顧自己。他從外地考入我單位後,住在單位宿舍。他只能把母親送到敬老院,他每天下班去養老院陪媽媽聊天,他是無奈送媽媽上養老院。
我老媽不願意去養老院,她今年81,老爸走了10年,她一直自己過,我住的遠,其他兒女住的不遠。她做好吃的,全家就都回去聚。我負責買菜,除了冬日,我能做到每周必回,爸爸在時就那樣。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往家拿。但是,有一點,我是絕對公平,我們結婚後就給公婆養老費,每年都回去過春節,千里之遙。他們來我家住一到三個半月,我也是大包小包往家買,讓公婆嘗遍當地 美食 ……
我老媽二樓鄰居,老爺子97,前年老伴去世,他家就是兒女定期來老人家照顧與陪伴老人。我同學婆婆在外地,他們也是定期去照顧婆婆。我老媽我們也決定她不願意做飯時,去老媽家輪留照顧,我媽說:還是在自己家裡生活方便自由,兩個電視隨便看。
花錢送父母去養老院,因為自己照顧不了正常,也是孝順。但是聽之任之,不管不問。不問不看,節假日也置之不理,不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就是不孝。
誰都會老,我們今日的孝順,就是兒女的樣板。讓老人晚年平安幸福、快樂才是兒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無論採取哪種養老方式,多些關愛,常去看看,多些陪伴,有愛哪都是老人的家。讓父母平安快樂度晚年,才是兒女的首要任務……
圖一:老公公養老院餐廳
圖:走廊
圖三:活動室,打麻將的就是老爸
人是感情動物,親情占首位,尤其到了老年,最期待的是,多看一眼陪伴多年親人,當老人臨終前心裡明白,不會說話,那時他會以留戀不舍的眼光尋找什麼?尋找沒有在場兒女。老年人被送進養老院,對老年人內心感覺,是一生的悲哀。他能養你小,你就不能養他老?你養他老有難度,影響賺錢,影響生活?可他養你小的時候就不操心費力嗎?有一點好吃的都捨不得自己吃,總是想著兒女,你們不記得嗎?人到老年不缺物質生活,缺的是陪伴。養老院條件再好,也不如家。養老院是為大多孤寡老人所設。老年人最希望的是親人陪伴。古人曰: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有狠心兒女,沒有狠心爹娘。硬生生把老人送去,只有無奈的忍受,畢竟沒有當年的話語權。兒女應盡最大努力,將老人留在身身,一代傳一代,養老送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的觀點: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各個行業高 科技 操作更新換代快,每個人都得在競爭力中求適應和發展。
兒女們既忙於工作,又得經營好各自的家庭。
沒有多大時間照顧父母,父母年紀大了,把他們送進條件較好的養老院,讓老人們在一起生活,聚在一起聊聊天。
當兒女的定時抽空,去看望父母,給他們帶一些好吃的,和生活日常用品等等。
我認為也很好,這種做法也是對父母,孝順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送去養老院不是孝順不孝順的問題!現在是獨生子女父母養老階段!獨生子女們必須工作。若是父母身體多病在家養老現實嗎?請保母月新要幾大千,加生活費用一般工新家庭誰負擔得起?……
花錢把父母送進養老院,都是沒有辦法才送進的,如果女兒,兒子輪流照顧,這是可以在家照顧,如果拋個兒子一家照顧,女兒不承擔,而且還要寸步不離,整天要死要活的,該怎麼辦,媳婦身體不好,難道讓兒子不去工作去陪父母,不去工作錢從那裡來,以後怎麼生活,錢不會從天而降的。各家有家的難處,不能一概定論。
花錢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孝順不孝順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而每個人所站的立場不同,結論也是不同的!
從傳統觀念上講, 養兒防老,父母養咱們小,咱們就得養父母老,這樣看, 你花多少錢都是不孝順的,因為你沒有親自照顧!
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 ,我們大多數人工作都很忙,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班上,如果專職照顧父母,可以!但工作沒有了,那麼收入也沒有了!如果工作,只有父母在家,身體好還可以,身體不好的話,也是極大的問題。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想親自照顧,而是實際情況不允許 !從這個角度上,花錢送父母進養老院不能說不孝順。
有時候還要看你送老人進養老院的初衷! 比如,我有錢,又閑,但就是不愛照顧父母,我覺得這就是不孝順的。如果想讓父母得到更好的照顧,兒女不時去看看老人,我覺得可以理解!
但現在的養老院條件也是不同的,花費也不同。 條件差的幾個人一個屋子,優點是,兒女花錢少,老人不孤單。缺點是,老人之間也會有影響。而且這樣的養老院生活條件,飯菜質量也會一般!
而條件好的養老院,老人會得到更好的照顧,但兒女花費也不少!至於把老人送什麼樣的養老院,得看看兒女的條件!
所以,我不認為送老人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這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到你,我是幽蘭笑一笑,感謝您的閱讀。
㈥ 把老人放到養老院,是社會進步了,還是孝心缺失了呢
把老人放到養老院這樣的行為,我認為是社會在進步,人們的觀念在改變,以前是老年人不願意去養老院,認為這是兒女拋棄自己的一種行為。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水平也越來越高,甚至有一些老年人到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會主動提出來去養老院。因為養老院的條件更好,也更加安全,能夠給老人最及時的幫助。
不要將孝心捆綁在固定的模式上,改變觀念不僅能夠讓家庭和睦,也能夠改善老年生活的條件。尤其是養老院會配備專業的護理人員,能夠給老人最及時最專業的幫助。並且有更多的同齡人生活在一起,也不會感到孤單,這樣的生活方式往往比獨居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