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為什麼不提高農民養老金
主要4個原因。沒有法律制度保障養老金上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年限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沒有逐年上調;城鄉居民參保意識相對較弱。
國家已經建立了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要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經濟始終保持正增長,物價和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各省市應該按照法律規定,逐年給退休職工上調基本養老金。但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沒有建立全國統一的待遇調整機制,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建立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每年1月起將城鄉居民月基礎養老金標准上調5-20元,雖然漲錢金額不多,但有總比沒有強,而剩餘省市沒有法律和政策的強制執行力,很難保證能夠逐年為城鄉居民待遇領取人員上調養老金。
2009年,我國首次建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整合形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目前該制度還在發展和完善過程中,待遇調整方式正處於探索階段。人社部在未來5年的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所以,農民朋友們要耐心等待,在2025年之前,城鄉居民養老金有望建立正常的調整機制。此後,就能逐年享受養老金上調的待遇了。
職工社保繳費基數和上年度社平工資掛脊配謹鉤,隨著經濟增長、社平工資增加,幾乎每年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都在調整,參保人繳費壓力逐年增加,如果不相應給退休人員逐年增加基本養老金,將會打擊參保人的繳費積極性,越來越多人放棄參保或者縮短社保繳費年櫻基限,養老保險金收不抵支,無疑會加速制度破產;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按年分檔次降費,繳費期間,繳費檔次可提高、可降低、可保持不變,無法保證養老保險基金有持續不斷的資金輸入,基金支付能力相對較弱,則無法保證養老金待遇逐年上調。
首先,受傳統養兒防老和存款防老意識的影響,我國城鄉居民繳納養老保險的積極性不高,其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需要繳夠15年,到了60歲之後才能領取養老金,社保回報周期較長,且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客觀運營導致居民繳費積極性降低;最後,很多農民存在繳費誤區,認為如果繳費期間或者沒有領回本錢就離世,養老保險費等於白交,這種種因素都導致我國城鄉居民參保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人不願意多繳費,長繳費,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大,很難逐賣猛年按照高標准為城鄉居民待遇領取人員上調基礎養老金。
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2. 農民養老金只有數百元,辛苦一輩子,為何不能額外多漲錢
要明確的是,現有的城鄉養老金制度,其實發展年限非常短,還具有很多的優化和可調整空間。且許多的城鄉老人因為自身的想法並沒有參保的想法,很難獲得足夠高額的養老金。
我國針對城鄉保險醫療制度的建立和培養是從09年開始的,發展年限也不過短短10多年。在此期間相關的養老保險費用以及繳費人數等諸多問題成為了限制醫療制度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這些都是有待改變和提升的。
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調整費用沒有得到統一規定。
由於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對於養老保險制度的需求也會大大的增加,但由於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年限普遍較短。目前我國在相關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變空間。許多地區和個人城市也受限於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對於養老保險的資金領取也沒有進行統一規定,許多老年人都很難獲得足夠高額的療養金。
3. 農民的養老金為什麼不見漲呢
農村養老金的標准其實一直都在上漲,現在最低的標准70元漲到了80多元,有不少地區的養老金甚至漲到了100元以上。按理說養老金的標准提高了,農民朋友應該高興才是,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專家告訴了我們三個理由,很現實。
1、農村養老金的漲幅小漲得慢
和城鎮職工的養老金相比,農村的養老金上漲的實在是太少了,不僅增長的緩慢,而且漲幅還特別的小。不少農民都開玩笑說,養老金其實只是生活補貼,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現在這個社會物價這么高,100塊錢都買不了多少東西,更何況一個月還不到100塊錢,只能說是有比沒有強,但卻很難發揮出大的作用。
2、農村養老金太少,和城市相比差距很大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的養老水平確實比之前好了很多,農村老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日子確實比之前好了。但是和城市職工的養老金相比,農村人能夠領到的養老金實在是太少。現在物價上漲的這么快,買什麼東西都很貴,這七八十塊錢的養老金連買糧食種子的錢都不夠,怎麼能夠用來養老呢?現在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增大,這一點點的養老金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
3、農村老人沒有收入來源,子女又不在身邊
現在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在農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和兒童,年輕人為了能夠多賺點錢,一年到頭也不會回家幾次。而老人因為年齡大了不能外出打工又下不了地,所以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他們盼著養老金能夠趕快發放,可是這錢發下來之後,交交水電費根本就剩不下多少,養老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所以盡管現在養老金的標准提高了,但是農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高興的。
對於養老金的上漲,農民並沒有覺得高興,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在根本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難題。如果說國家能把養老金提高到能夠維持農民生活的程度,那麼農村養老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兒了。
4. 農民養老金低的原因
1、農民養老意識低
其實導致當前許多農村老人養老金過低的主要原因就是養老意識過低,所以很多農村老人抱著養老防老的態度,所以在之前並沒有繳納養老金,從而導致現階段很多農村老人只能夠領取最為基礎的養老金,而現階段很多農村居民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所以養老防老對於很多農村老人來說已經不太現實了,從而導致現在大量農村老人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同時隨著生活成本的不斷提升,導致農村居民的養老負擔不斷加重;
2、農村養老金保障制度不完善
近些年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價不斷上漲,農村居民的養老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是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障制度並不完善,要知道在農村養老金保障制度出台之後,農村居民的基礎養老金只有55元,而養老金繳費檔次也只有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幾個檔次,再加上農村居民養老意識過低,這才導致當前很多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只有近百元,同時由於農村基礎養老設施並不完善,也加重了農村居民的養老負擔!
5. 物價對於養老金的影響
物價水平還在不斷不斷地增長,那樣我們自己的養老金還夠用嗎?這種情況做為退休職工來講是較為敏感的問題,因為享受物價水平不斷地增長,你養老金還夠用嗎?退休養老金的前提下,事實上消費水平每一年全是不斷地增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PI居民收入指數的增長,那麼這樣的物價水平不斷地增長,就證明一個很重要的難題,是我們手上的錢消費力它就是一個掉價狀態,雖說大家退休養老金每一年也是能正常的增長的,但是畢竟物價水平的增長相對而言還是得更高一些的。
6. 為什麼每年養老金增長,物價往往也跟著增長
因為物價上漲和養老金調整是有聯動效應的。需要糾正的是,物價上漲是因,養老金調整是果。前因在後果之前發生。所以雖然會都漲,但不是一起漲,是一輪輪的物價先漲,養老金踏著物價的足跡後漲,不斷旋轉,螺旋式上升的。你看到的養老金上漲後,物價再漲,是為下一輪,也就是明年養老金的調整提供依據。國家之所以每年給企退人員上調養老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沖物價上漲或通貨膨脹,以穩定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另外還會考慮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增速,養老基金的收支盈餘、老齡化程度等情況,以保證養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7. 2023職工養老金有望上調,為何農民養老金不能同步上漲2個原因
2023年,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大概率會繼續上調,之所以會做出這一預判,是因為這3大積極信號:8. 農村目前的養老面臨著哪些困難國家為何不給農民發「養老金」
農村養老所面臨的是基礎設施不完善,養老費用比較高的問題,養老費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國家的轉移支付而逐漸改善的,這些年也確實有些改變。但是通過發放養老金的這種方式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經濟的發展沒有一蹴而就的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也沒有一蹴而就的,這個需要時間你對比一下,10年前到現在,雖然物價水平也在不斷上漲,但是農村的那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也確實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轉移支付。有了更多的政策上的照顧,可以降低他們生活的負擔,這應該隨著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