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來養老你覺得靠誰什麼好
未來養老的方式有很多種,只要有養老保險,可以選擇的方式也很多:
1、家庭養老這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在家庭內部進行的「反哺式」養老模式。但家庭養老缺少制度保障,且由於世代同堂的家庭結構,容易產生家庭矛盾和代際沖突。
2、家政養老是指由家庭成員或老人自己出資,讓專業家政服務公司培訓家政服務人員,以派遣的方式進入老人家庭,從事家政養老服務。
3、老年公寓是逐漸興起的一種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老年居住模式。但和家政養老一樣,該模式在法律法規方面還不夠健全,且家政服務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1)當今社會這一代人拿什麼去養老擴展閱讀:
關於養老的國家計劃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十二五期間,民政部決定,連續五年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活動,用多元方式來解決養老問題。啟動敬老、愛老、助老工程,工程有個六個計劃作為支撐。
1、在大中城市要建設一批集養老示範、培訓實訓為一體的較大型的養老機構,簡稱為「陽光計劃」。
2、在區縣一級,每個區縣都要建設一所以養老為重點、兼具為殘疾人和孤兒服務的綜合性服務設施,簡稱為「月光計劃」。
3、在社區要建設為居家養老服務的、星羅棋布的站點,簡稱為「星光計劃」。
4、在農村鄉鎮繼續建設為五保老人服務的五保敬老設施,簡稱為「霞光計劃」。
2. 你覺得最好的養老方式是什麼,如何保證老年生活質量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可以完全靠自己獨立生活,無需他人幫助。
但是,當我們年老以後,體質下降,就需要有人照顧,才能養老。
養老的方式有很多種,這些不同的養老方式各自擁有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人。
具體來說,養老方式有以下幾種:
1,由兒女贍養養老,是絕大多數人養老的最佳方式。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由兒女贍養養老,是最佳的養老方式。
這種養老方式就是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由兒女照顧老人的生活,讓老人安度晚年。……這樣的養老方式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而且對於家庭成員來說,彼此之間的感情能夠達到最佳狀態。……因此這是最理想的養老方式。
2,去養老院養老,也是非常好的養老方式。
對於兒女沒有條件照顧老人生活的家庭來說,老人去養老院養老,就是最合適的方式了。
這種養老方式,就是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那裡有專業的人來照顧老人的生活,這樣的狀態符合這類老人的實際情況,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3,居家養老,適合符合相關條件的老人。
所謂居家養老,就是老人在家居住養老,由兒女以及有關方面定期來老人家裡照顧生活的養老方式。
這樣的養老方式對於符合這類條件的老人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4,互助養老,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所謂互助養老,就是由彼此之間關系親密的老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相照顧的養老方式。
這類養老方式是由年齡相近、彼此之間關系親密的老人互相照顧來實現養老,因此也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養老方式。
以上幾種養老方式當中的每一種都適合於符合相關條件的老人……其中,由兒女贍養的養老方式是最理想的養老方式,是絕大多數老人所採用的養老方式。
3. 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包括
根據深入調查、綜合分析,我國現階段老年人群體衣、食、住、行、醫、娛、學等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主要呈現「普需」「特需」「剛需」三大類型、9個方面。
一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普需」。隨著年齡逐年增大,自理能力逐年減弱,加之年老病多的自然規律,身體日益衰退,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代理等服務,成為各地老年人現實養老服務的普遍需求。首先是生活照料。因生理機能日趨老化,許多老年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過去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等舉手之勞的事現在顯得力不從心,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較繁重的家務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凡此種種,許多老年人做飯、保潔、洗衣、助浴等需要生活照料的孫櫻橡願望逐年強烈,希望入戶得到全方位照顧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的100名老年人情況看,2019年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其中城鎮佔16.5%、農村佔14.2%;79歲及以下佔11.2%、80歲及以上佔41.1%,老年人生活照護成為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其次是醫療保健。隨著年事漸高,體弱多病是不可迴避的現實,一些患有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老年人迫切需要建立健康檔案則旁、開展健康指導、進行健康檢查,一些患有重病、急病、絕症的老年人對疾病防治、康復護理、陪診就醫、健康教育、家庭病床、應急救護、臨終關懷等醫療保健服務成為關心的主要問題。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身體狀況基本健康的59人、長期患病或重症的30人、生活不能自理的11人,分別佔59%、30%、11%。2019年參加醫保的離退休幹部佔100%、城鎮職工(居民)佔98.6%;享受免費體檢的城鄉老年人佔56.9%。再次是家政代理。因個人生活自理能力逐年減弱,有的子女卻不常在身邊,一些行動不便、生活起居較困難的獨居、空巢老年人,遇到家電安裝、傢具維修、管道疏通等生活瑣事就常常陷入困境,面對外出購物、辦證、繳費等日常事務也成為現實生活的大問題,他們對專業清洗、取送物件、搬運貨物、外出接送等家政代理服務需求越來越強烈。
二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特需」。在基本生存得到滿足的前提下,許多老年人不再局限於吃、住、行等基礎性的養老需求,學習教育、文體娛樂、發揮作用成為老年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特殊需求。首先是學習教育。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許多有知識、有文頌旁化的老年人十分關心國際時事熱點、國家大政方針和本地重要情況,對以充實文化知識、搞好政治學習、加強思想建設等學習教育為主導的文化養老需求日益強烈。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經常參加老年大學學習的54人、看重閱讀文件的32人、看重參觀考察的67人、看重參加重要會議的50人、看重定期通報情況的53人、看重黨支部學習的24人,分別佔54%、32%、67%、50%、53%、24%。其次是文體娛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年齡狀況較低、身體素質較好、文化層次較高、興趣愛好較廣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日趨多樣,對以載歌載舞、琴棋書畫、體育健身等文體娛樂為主導的文化養老需求越來越大。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熱衷唱歌跳舞玩棋牌的37人、熱衷書畫攝影的17人、熱衷運動健身旅遊的41人、喜歡文藝比賽的27人,分別佔37%、17%、41%、佔27%;另有9.1%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再次是發揮作用。隨著「銀色海嘯」的到來,在家庭條件、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許多擁有專長、思想活躍,期望實現晚年價值、得到他人認可、獲得社會尊重的老年人,注重把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作為新的目標,更多地向老有所為等高品質的文化養老生活發展。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經常參加社團活動的43人、參加關心下一代的21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48人、參加社區建設的20人、經常建言獻策的21人、著書立說的2人、進行網上正面輿論引導的6人、從事有報酬工作的4人,分別佔43%、21%、48%、20%、21%、2%、6%、4%。
三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剛需」。老年人群體的經濟、文化、身體、興趣、愛好、消費觀念、家庭情況等個體差異很大,養老需要也各有所側重,失能特護、精神慰藉、權益保護成為老年人現實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首先是失能專護。失能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或健康狀況惡化、或意外造成身體損傷,吃飯、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動能力缺失,不僅需要專人陪護,甚至需要藉助專業儀器及醫務治療,繁瑣的生活照護需求僅靠家庭很難完成,迫切需要滿足社會支持的需求。諸如,進入高年齡期、高發病期的老年人走不動、看不見、聽不到、說不清的越來越多,他們的主要需求是高齡期服務和失能期護理,因喪失或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個人生活起居十分困難,希望上門提供標准化高、專業性強的照護服務需求佔有重要的比例。其次是精神慰藉。當今社會轉型給老年人帶來了巨大沖擊,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引起心理上的種種變化;特別是活動半徑小、人際交往少的獨居、空巢老年人,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寥生活,往往精神空虛、生活無味而出現心理失衡、心情焦慮等不良思想情緒,使得他們常常為各種生理、心理疾病所累,從而步入「生理脆弱期」和「心理敏感期」,更希望感情上的幫助、更渴望心靈上的滿足。再次是權益維護。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贍養、財產、婚姻等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現象越來越多,他們所需求的法律服務與日俱增。諸如,對房屋出租、消費者權益保護、准備遺囑、財產糾紛等各種困惑問題,老年人迫切需要正確使用法律武器,讓自己的正當權利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護。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如何有效對接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三大類型、9個方面的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重大課題。
4. 最受父母歡迎的養老方式是什麼
物質上的保障與精神上的慰藉無疑是對父母最好的養老方式。唯有一個人擁有著發自內心的「孝」,才會對父母做到全方位的照顧。在很多時候,對於年邁的父母而言,他們缺少的並不是物質,而是兒孫們的陪伴。
現代交通已是十分的發達,千里之內,在一天之中就能輕松的往返,沒有時間永遠都不能成為不探視父母的理由。父母的年齡在漸漸增長,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少賺一點錢、舍棄一些利益,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或者輪流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
在寒暑假的時候,讓孫輩多陪陪他們,給他們帶去歡聲笑語和精神心理的慰藉,這無疑是所有父母最希望的晚年生活。哪怕物質條件差點,他們也並不會在意。
5. 老年人如何養老
一、目前老年人養老方式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養老方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種方式。其中居家養老比例較高,約為90%,社區養老佔比約為7%,機構養老佔比約為3%,可見大部分老年人都選擇了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的優點是老年人繼續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環境,心情比較愉悅,同時也能得到更多的親情照顧,有更多的親人陪伴也能防止意外的發生。缺點是容易因生活態度、三觀方面與後輩發生矛盾,影響家庭關系,同時如果後輩沒時間照顧老人,老人產生問題不容易解決。
社區養老的優點是老年人有社區人員照顧,能享受貼心的社會關懷,遇到困難也能及時地解決。缺點是社區工作人員責任心有差距,有些人工作浮於表面,使老年人難以獲得更好的照料。另外夜間老年人獨自一人,出問題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風險。
機構養老優點是可以為老人提供24小時的專業服務,讓老人舒心,讓家屬放心。缺點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養老機構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另外費用高昂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國家養老保障政策
養老問題作為一個重大民生問題,國家一定會全力保障,這個是毋容置疑的。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養老服務設施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改善,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了最大的底氣。
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社會保障覆蓋人口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幅度最大的國家。
從數據上來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已從28年前的9800餘萬人增加至今年6月底的10.14億人,總共約3億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領到了屬於自己的「工資卡」。
雖然有些地方經濟出現下行壓力,財稅出現減收,但是政府都會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盤活國有資產等方式確保養老金足額定時發放。另外中央財政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持。
所以,從國家層面來看,對老年人的養老政策保障力度是空前的,也是令人放心的,這解決了老年人養老的後顧之憂。
三、個人養老建議
前面我們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的養老方式以及國家的養老保障政策,下面我們再來說下個人養老的建議。
1、舒心養老,注意健康和飲食
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老了,應該著眼於放鬆和舒心,在養老方式選擇上,仍應以居家養老為主,畢竟在熟悉的環境、和諧的關系裡面生活,會令人感到愉快。如果換到新環境,面對模式的老人,難免會感到孤獨和不安。
在生活方面,首要的是注意身體健康。平時有空的時候做適量運動,身體不是很佳的也要多走動,畢竟運動是治療一切傷病的良葯。運動方式可以選擇慢跑、打太極拳、廣場舞等,以舒緩為主,不宜過於激烈,以免造成身體受傷和其他風險。
其次要保證心理健康。老了就不要糾結於名利、錢財、關系,在社會交往和家庭關系中應以平淡心態看待,少執著、少爭辯,保持心情舒暢。多讀書寫作,保持內心安定;多參加和朋友或其他老年人聊天、下棋等活動,讓精神充盈。
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食物為主,少吃過葷或刺激性食物,另外宜戒煙戒酒,杜絕熬夜等不良習慣,維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
2、快樂養老,預留一部分積蓄
常言道:「久病無孝子,久貧無賢妻」話雖然刺耳,但反映了社會無情的現實。在即將進入老年的時候,一定要預留一定的積蓄,以防不時所需。
社會壓力大,兒女都很忙,他們要為生活和家庭奔波,也許沒多少時間照顧老人,作為老人應給予充分的理解。所以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完成,能不給他們麻煩的盡量不麻煩他們。
有一定的儲蓄,可以偶爾和老伴出去旅行,領略祖國山川大海的美景;或請個保姆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讓生活過得從容。在生活出現意外的時候,有一定的資金保障,能從容應對。
至於投資方面,不宜強求,應以銀行儲蓄或養老基金為主,畢竟現在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手段較多,一不注意容易上當受騙。
3、積極養老,發揮余熱老有所為
老年人只是一個年齡的劃分,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所以不宜過於悲觀和頹廢。
從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來看,從退休開始,有接近20年的時光,應該在積極樂觀中度過。
國家提倡老年人發揮余熱,多為社會做貢獻,故此老年人退休後應多利用自己的經驗為國家服務,這不僅能引導全社會增強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而且能培養老年人自立、自尊、自強和自愛。
6. 人老了到底應該靠誰養老最可靠
個人認為:過去養兒防備老,現今養兒防肯老。
當今金錢至上,忘恩負義的文明社會里: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有時間,有愛心,有耐心養寵物狗,也沒時間,沒愛心,沒耐心,沒良心來養生他(她)養他(她)的父母雙親!
不管你是工人或者是農民,如果沒有足夠的退休養老金,就應當在還能工作掙錢的時候,未雨綢繆,為自己積蓄必要的存款,以備將來養老之用。絕不可把自己養老的錢,也全部無私奉獻給子女。而現實中,這種無私奉獻的父母實在太多太多,最終老無所養,成為老年人生的悲哀。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不想給兒女添煩添亂,不想給自己找不自在,最好的去處,就是養老院。那兒才是養老的樂園,有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衣服臟了有人洗,病了有醫護人員及時照料,房間干凈的象賓館。平時還有許多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娛樂、打牌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