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工資是在職工資的多少比例,在職的扣保險之前還是之後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設計是相當科學的。設計了一部分跟社會平均工資相關的待遇,另外還設立了一部分個人儲蓄的待遇。
現在參加養老保險繳費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一)基礎養老金部分,是根據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即平均繳費檔次),領取一定比例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按照其計算公式,如果我們按照60%基數至300%基數繳費12個月,可以領取0.8%到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並根據相應的繳費年限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像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100%基數繳費40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4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通過這樣的沒畢備聯系,我們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部分並不是一定跟本人的工資的絕對值相掛鉤,而是跟本人工資的相對水平相掛鉤。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等於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數陸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余額,實際上還是按照繳費基數相掛鉤的,現在都是按照每月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
只不過最後結合了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如果說個人賬戶的余額增長的利率和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一樣的話,這實際上也能得出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待遇。
由此也可以得出國內賬戶養老金的高低,一方面是跟本人的當年繳費基數相關,另一方面也枯毀是跟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相關的。
如果說本人的工資高,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多,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自然會高。
結論
在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和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相一致的情況下,按照60%基數繳費40年,60歲退休可以領取48.5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大家要知道我們按照60%基數繳費,實際上扣完社保公積金個人擔部分以後,一般也就領取50%上下的社平工資。因此,如果一直收入是60%社平工資的職工,繳費40年,退休養老金跟在職時的工資差不多。
可是我們的養老金計發時,有縮小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按照低基數繳費領取的養老金待遇水平相對較高。如果是100%基數繳費的話,同樣是40年,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80%左右。而如果是300%的基數繳費40年,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50%。
畢竟繳費基數是有上下限,而人們的工資是只有最低工資限制。
即使是最低工資收入,大家也應當按照60%基數繳費,這種情況下確實也會出現退休養老金比工資高的情況,但是需要足夠長的繳費年限。
如果是300%社會平均工資以上的人員,只能按照300%基數繳費,未來領取的養老金待遇相應的養老金替代率會更低了。
另外,我們還有用人單位沒有按照真正基數給大家繳費的情況,往往也造成養老金待遇偏低。
綜上所述,繳費基數跟本人上年度工資總額的月均值有關,養老金待遇又跟繳費基數有關。但是關系是復雜的,並不一定是簡單的正比例掛鉤。
2. 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企業繳費額=核定的企業職工工資總額×20%;職伍純臘工個人繳褲舉費社會養老保險額=核定繳費基數×8%(目前為8%)=(職工工資總額×60%~300%)×8%。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腔滑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3. 養老保險金是按什麼樣的比例繳納的,個人和單位分別承擔多少
首先確定一個繳費轎喊畢基數,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社會平均工資,實際工資高於社會平均工資的使用實際工資作為基數,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最低可以使用社會平均工資的40%-60%作為繳費基數。一般公司均採用最低標准,養老、失業,工傷最低比例為40%,醫療、生育最低比例為60%。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4月公布。2011年社會平均工資為4672.50元。
先說說養老:
1. 養老的義務:每月個人扣繳繳費基數的8%,即4672.5*40%*8%=149.52元。單位扣繳繳費基數的20%,即373.80元。個人扣繳的費用進入個人賬戶,單位扣繳的費用進入統籌基金。
2. 養老的權利:累計閉芹繳納15年後且到達退休年齡可按月滲物領取養老金,養老金由兩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其中基礎養老金和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掛鉤,計算方法復雜,且個人無法控制。咱們主要說一下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中就是我們在退休前每個月繳納社保時個人扣繳的那8%,累計到退休年齡時將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95(月),例如我每月繳納150元,繳納了20年,到我退休的時候賬戶里有36000元,除以195之後,我每月可以領取184.62,領取10年之後賬戶余額為零,但是可以按照之前的數額繼續領取,直至去世。
3. 養老的問題:即使我繳納年限翻番從20歲開始繳納55歲退休也不過25年,累計到退休年齡賬戶里也多不出多少。而國家規定女性退休年齡為55歲,男性為60歲。領取195月養老保險之後幾近古稀,最多再領上十來年。所以我非常不建議補繳社保,除非是臨近退休年齡而繳費未滿15年。尤其是您愛人現在補繳1-8月社保要花7400元,而其中只有149.52*8=1196.16元會進入您愛人的養老個人賬戶。並且要在至少20年後分195個月領取出來,合著每個月能多領6元。當然繳費年齡長,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養老金的另一個部分,基礎養老金,繳費年限每上升1年,領取比例就會多1個百分點,所以即使交夠了15年養老後,只要條件允許還是盡量繳納到退休。另外如果推遲領取年齡的話,也可以多領點。50歲退休要把個人賬戶余額除以195。60歲退休要除以139,而70歲退休除以56。但是還有個問題就是如果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沒領完,人就OVER了,那隻能把賬戶中的余額一次性返還。所以領得晚卻不一定領得多。
4. 養老金繳費比例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繳費比例是按照工資每月多少錢,然後按照多少百分比進行繳納,這這就是比例。
一、養老金派者畝繳納比例是多少:
養老保險的繳存比例是個人為8%,單位承擔20%。應用實例如下:
以工資為7000元/每月,那麼其需要交納的養老保險保費為:養老保險:7000乘8%=560元,單位7000乘20%=1400元。
其中:繳費比例分作以企業參保和以個體勞動者參保兩類:
(一)各類企業按職工繳費工資總額的20%繳費,職工按個人繳費基數的8%繳費。職工應繳部分由企業代扣代繳。
(二)個體勞動者包括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者按繳費基數的18%繳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核定繳費基數則以本省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簡稱省社平工資)為基準。
(一)企業職工凡工資收入低於嫌游省社平工資60%的,按60%核定繳費基數;高於省社平工資60%的,按實際工資收入核定繳費基數,但是最高不得高於省社平工資的300%。
(二)個體勞動者可以在省社平工資以上至300%的范圍內,自主確定繳費基數。
二、繳納養老保險的方式:
由於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不固定,因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方式十分靈活,大體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定期繳費。在收入比較穩定或比較富裕的地區和人群採用這種方式。如富裕地區的農民可按半年或按年繳費,其繳費額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按一定的數額繳納。
二是不定期繳費。這是多數地區因收入不穩定而採取的方式。豐年多繳,欠年少繳,災年緩繳。家庭收入好時繳,不好時可以不繳。
三是一次性繳費。多數是歲數偏大的農民,根據自己年老後的保障水平將保費一次性繳,一直到60歲以後按規定領取養老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塵森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5. 養老金的統籌部分什麼意思
養老金的統籌部分什麼意思?我認為,題目如此構思不夠准確,應該稍做如下改動較為妥當:養老保險的統籌部分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我國實行「統帳結合」的養老保險體制機制與制度。也就是說,養老保險基金是由 社會 統籌和個人繳費兩大部分所共同組成。 社會 統籌部分,由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按規定比例繳納,目前單位繳費比例為繳費基數的16%。個人繳費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8%,全部記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所有權屬於參保人員莫屬。
按照社保法律規定,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主要由機關企事業單位按統一政策規定和法定的繳費比例按月繳納到位。同時,還包括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補貼基金部分,國有資產劃轉部分,以及基金投資運營收益部分及利息收入等。養老保險基金 社會 統籌部分,按「收支兩條線」專戶管理,專款專用。
總之,按政策規定,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部分的列支范圍,包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應支付部分以外,全部應由統籌帳戶列支的一切費用。主要的明細項目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中,除個人帳戶應列支以外的部分,包括基礎養老金,中人過渡性養老金;退休人員去世後的喪葬費、喪葬補助費,直系親屬的撫恤費,以及冬季取暖費等各項費用。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不知道,有拿就好
主要是解決經濟不發達地區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也符合 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分為兩部分 一份為單位 或企業為你交納的叫統籌保險 另一部分是從你工資里扣出來交納的叫個人賬戶
養老金統籌部分是指單位繳納的部分。
6. 退休養老金計算方法
一、退休金概念
退休金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從某一工作退下來。公司或僱主必須給予的一次性較大額酬勞。退休在不同的地方及職業有不同的指定年齡或年資,超過此年歲的職員,被視作想再繼續工作也不合適,所以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繼續工作,此時僱主必須給予一筆大額金錢作為勞工勞苦一生的獎勵,並以此作為不工作後的養老生活費和醫療費來源。
截至2014年4月18日,全國已有25個省區市已完成了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工作,北京每月平均養老金水平達到3050元排在首位。
二、退休金計算方法
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綜上所述,退休金如何計算還是相對比較簡易的。一共分為兩部分,即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一般用人單位與雇員簽訂勞動合同時,會明確承擔五險一金等福利保障義務。
7. 基礎養老金計發比例是啥意思
法律分析:基礎養老金又稱社會性養老金,它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計發辦法規定,基礎養老金是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作為計發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8. 養老金總額個人部分是什麼意思
養老金總額個人部分是指養老金個人賬戶的總金額,養老金(pension)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拓展資料:
差異原因
(一)計發基礎不同造成的差異養老金圖示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由此可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二)養老制度與薪資結構的不匹配導致人們對退休雙軌制深惡痛絕
中國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保障模式是低工資,高福利,相當於在職時已將部分資金交給國家,國家則提供養老醫療等保障。機關事業單位則是延續這一制度,它的制度假設是基本工資不高,所以養老不要繳費。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依據的制度假設是職工的薪酬里已包含延期收入,延期收入可用於繳納養老保險費。
9. 養老金總額個人部分是什麼意思
個人賬戶養老金對於企業參保職工來說,就是個人每個月被扣的8%工資構成的。 對於自由職業類即完全個人繳費人員來就,是個人繳費中的一部分構成的。 企業繳費的部分不進入個人賬戶。"通常有固定的存續期,目前市場中的封閉式基金的存續期為10年或15年。國家規定最少是5年。當期滿時,經基金持有大會通過並經監管機關同意可以延長存續期。
一、什麼是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
債券型: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信託型:投資於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
掛鉤型: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鉤等。
QDII型: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二、什麼叫理財產品存續期?
理財產品存續期就是理財產品的持續期限內的時間。存續期是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動敏感度的指標,亦可視為投資人收回其債券投資的資金所需時間的一個指標。存續期越長,債券價格對利率的變動越敏感。
拿封閉式基金來說吧,通常有固定的存續期,目前市場中的封閉式基金的存續期為10年或15年。國家規定最少是5年。當期滿時,經基金持有大會通過並經監管機關同意可以延長存續期。而開放式基金沒有固定的存續期,如果基金的運作得到基金持有人的認可,就可以一直運作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