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老金或迎來新調整,每月將多領450元哪些人能受益
如今廣大群眾心中極其關注的問題,就是養老金是否能夠給未來提供保障。人總有一天會老去,認真執行我國的社保政策,長期穩定的進行繳納,退休之後才能所得夠多。
目前養老金調整政策已經傾向更普遍的民眾,可以給退休人員帶來更多的保障。退休之後,不用擔心日常生活問題。並且我國的養老設施也日益完善,相信未來的養老普遍情況都會得到提升。
⑵ 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上調4%,對哪些人群最有益
退休人員養老金上調4%,對於全體退休人員都是有益的。當然在這一次的上調過程當中,對於一些特殊人群的漲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其中就包括高齡退休老人以及社保繳納時間和退休時養老金特別高的人。同時對於偏遠貧困地區的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也有更高的待遇,而對於那些在1949年曾經參與過革命的企業退休人員也會有更好的退休待遇。
而對於偏遠地區的貧困退休人員,除了給予他們額外的退休福利和醫療保險之外,同時還會給他們發放額外的津貼補助。這一次四川省就針對邊遠地區的貧困人員增加了80元的補助。而對於那些曾經在1937年7月7日~1949年9月2日之間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額外補助355元。對於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參加工作的人,每月增加325元。
⑶ 中國養老金真相:東部7省市凈貢獻,22省份最受益
文|凱風
誰是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貢獻者?
近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中央調劑基金年度預算,2020年中央調劑金預計達到7398.23億元,比去年執行數增加1095.23億元,增幅達到17.4%。
養老金中央調劑制度於2018年橫空出世,養老金從此進入全國統籌時代。各省統一上繳一定比例的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再通過下撥的方式轉移到各地方。
有省份凈貢獻,有省份凈 受益 ,誰撐起了養老金的半壁江山?
01
這是2020年內地各省市(含兵團)養老金中央調劑情況:
哪些省份凈貢獻?哪些省份最受益?
養老金中央調劑,只有 7個省份是凈貢獻,22個省份(含兵團)凈受益,3個省份上繳劃撥持平 。
其中, 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 等7個省份是「凈貢獻」省份,一共貢獻了1767億元。
廣東一地就貢獻了1/3強,廣東、北京兩地合計貢獻超過6成,成為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糧倉」。
相反, 遼寧、黑龍江、湖北、吉林、內蒙古、四川、山西、江西、河北 等22個地區(含兵團)為「凈受益」省份。
在這些省份中,東北和湖北可謂是最大受益者。
其中,遼寧凈受益555.58億元、黑龍江485.56億、湖北186.87億、吉林145.19,這四省占總受益額的3/4以上,僅遼寧、黑龍江兩省就佔比近6成。
東北三省 老齡化率過高,部分省份養老金早已收不抵支,養老問題備受矚目,連續兩年躋身最受益省份。
湖北情況有些特殊。湖北今年調劑規模相比去年增長55%,這背後是 疫情沖擊所致。湖北無論是社保還是財政均面臨較大壓力,增加養老金轉移支付規模,無疑有著必要性和緊迫性。
此外, 雲南、貴州、西藏 三省份上繳與劃撥持平,收支平衡。
02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養老金中央調劑的出現,意味著養老金在不同省份之間存在著大分化,部分省份養老金已經收不抵支。
2019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2919億元,基金支出49228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4623億元。
雖說就全國而言,養老金當年收入仍然能覆蓋支出,加上過去的 歷史 結余,還有5萬多億的總盤子。
但是, 在這5萬多億的總盤子里,廣東一省就佔了1萬億左右,而黑龍江已經連續多年收不抵支,養老金累計結余已是負數。
這可通過養老金可支付月數來進行衡量,這一指標衡量的是各省份 歷史 結余的養老金,還能用於支付的總月數:可支付月數越多,養老金就越充裕,可支付月數越低,養老金就越緊張。
據澤平宏觀數據,2018年末全國養老金累計結余可支持14.7個月的支出。
這意味著,如果每年的養老金收入與支出平衡,那麼 歷史 上所結余的養老金,在廣東還能支付52個月,在遼寧、青海、湖北等地還能支持半年不到,而黑龍江不僅早已耗盡了所有結余,必須依賴補貼和轉移支付。
不只黑龍江,未來幾年,全國可能有近半省份均面臨收不抵支的困局。
據2019中國 社會 保障發展報告,早在2016年,有7個省份就已出現當期(年)養老基金收不抵支( 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青海 ),據測算,到2022年,半數省份養老基金將收不抵支,其中個別省份累計結余耗盡風險加大。
這些收不抵支的省份,將主要分布於東北和中西部地區。 其中,東北三省全部在列,沒有一個東南沿海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的經濟形勢,為這一局面又平添了無數變數。
03
養老金中央調劑背後,正是老齡化和人口流動的懸殊分布。
這是2019年各大省份老齡化率(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排行:
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 社會 。
以此來看, 遼寧、山東、重慶、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7個省份,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 社會 ,而 吉林、安徽、黑龍江、河北 等省份接近「深度老齡化」。
與之對比, 廣東、福建老齡化率僅為9%左右 ,與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處於同一區間,人口年輕化程度在全國首屈一指。
當然,老齡化率高,並不意味著養老金一定處於緊張態勢,這與經濟發達程度、人口流入規模和產業結構息息相關。
這是2019年各大省份人口增量排行:
不難看出, 廣東、浙江遙遙領先,而遼寧、黑龍江、吉林等東北三省面臨持續流出。
一邊是自然增長人口和外來流入人口源源不斷,另一邊是年輕人口持續流出、而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由此導致養老金形勢越來越懸殊。
顯然,老齡化率低、人口凈流入的省份,尤其是持續引來「孔雀東南飛」的個別東南省份,在經濟、財政、人口紅利持續向好的背景下,養老金在短期不是問題。
相反, 老齡化率高,人口出生率低,還面臨著年輕人口外流的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而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必然受到限制。
這將決定不同省份未來的命運。
04
養老金中央調劑,凈貢獻者只有7個省份,這個事實讓許多人感到詫異。
這7個省份的「凈貢獻」規模如下:
這些省份成為凈貢獻者,並非沒有理由。
其一,這7個省份,都是經濟大省。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包攬GDP前四名,而福建位居全國第8位,上海、北京則是全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兩個城市。
事實上,這些省份不僅是經濟大省,也是財政大省,不僅是養老金中央調劑的最大貢獻者,也是財政轉移支付的最大貢獻者。
其二,這7個省份,多數位於東部,以東南地區為主 。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之外,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均屬東部沿海省份,除了山東之外,都位居東南沿海。
所以,對於養老金調劑,向來 「南金北調」 之說,並不誇張。對於財政轉移支付和養老金轉移支付,又有 「東南N省養活中國」 的爭論,背後同樣不無道理。
其三,越年輕的地方越有活力。 一個省份、一個城市年輕人越多,意味著勞動力紅利就越顯著,而財政、養老金等壓力就越小,整個地區的活力就越突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就越強。
反之同理。
⑷ 養老金迎來三個「好消息」,哪些人將會受益
在長壽時代,養老金會日益不可或缺。人社部召開發布會,給我們帶來了養老金的三個好消息,一上漲,一增值,一完善,職工養老金實現了17連漲,漲幅4.5%,1.27億退休人員享受到了養老金的上調,上漲的養老金早已經補發到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雖然並不是每年都統一上漲,有很多省份提高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養老金不斷的自我保值增值,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也更有底氣。這個好消息受益的是所有參保人員。
提高晚年生活質量,實現老年人的幸福、學習和行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余熱,做實事。為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區結合本地區實際,成立了歌舞、戲曲、健身、書畫等老年文化協會,組織區內老年人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觀念,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⑸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爐」,有哪些人會成為這個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最先在上年的北京金融街社區論壇年大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廳長聶明雋表明,發展趨勢養老第三支撐主要是有兩個層面的每日任務,一是創建有稅款等政策支持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為參與基本上養老商業保險的職工給予本人累積養老金的制度挑選。個人養老金擬採用個人帳戶制,本年度交費信用額度的限制。
針對金融市場而言,個人養老金制度將招引大量住戶存款項目投資於股票市場、債務銷售市場、保險理財產品,有益於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和中國股票市場長期性大牛市的產生。個人養老金制度也對現階段很多的靈活用工人群很有使用價值。
大家為群眾的養老事兒考慮到的確實很詳盡,但實際上如今關鍵的是真抓實干,而不是擴張可以繳納養老花費的多種層面。開創的清目越多,有可能讓各位在離休以後,收益的差異拉得越大。
⑹ 2023年養老金上調哪些人受益
馬上即將迎來2023年,養老保險會有四項待遇會提高。參加養老保險,實際上就參加了整個社會的保障,只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養老保險的待遇也會一起提高。這一次能夠提高的四項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提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待遇。有關待遇具體會如何增長?哪些人會受益呢?⑺ 個人養老金適合哪些人群
人養老金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只有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才有資格參加個人養老保險。這說明現階段個人養老金制度仍然是前期基礎養老金制度的延續。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參加個人養老保險呢?
因為個人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的有效補充,屬於養老保險中錦上添花的部分。因此,對於解決目前個人生活都有經濟困難的人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對於沒有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銷姿和的人來說,首先要參加社會基礎養老保險,之後才能考慮個人養老保險。
只有那些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之後,手裡還有餘錢用於養老儲蓄的人,或者有意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或者想規劃個人養老方案又沒有明確投資方法的人,這些人才是個人養老保險的潛在用戶。除此之外,對於那些父母有能力想為子女養老進行投資的人,或者子女有能力想為父母養老進行投資的人,他們也可以通過給父母或子女參保個人養老保險來提供未來的養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