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養的概念是什麼
康養的概念是健康、養老的統稱。
康養行業是指以康養活動為中心形成的綜合性產業,包括直接或間接為其提供文化、信息、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物質或非物質服務與支持的行業或部門。
然而,康養產業是一個范圍非常廣闊的概念名詞,其內部也根據不同的標准對整個產業進行了細致的劃分。
簡介
首先,基於消費群體來進行劃分,可以分化為消費群體的年齡結構以及消費群體的個體健康兩大模塊,第一大模塊可以分為:婦孕嬰幼康養、青少年康養以及中老年康養。第二大模塊則可以劃分為健康狀態的保養、亞健康狀態的療養以及臨床狀態的醫養。
其次,如果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劃分,則可以分為:養身康養、養心康養、養神康養三個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養神康養的部分,它指的是對人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等精神層面的養護,旨在保證個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安逸。
❷ 合孝社區康養院與傳統養老機構有啥區別
區別就是無需把老人遠送,小區就地即可養老,家門口有專 業機構照護,子女住回在樓上父母托養答在樓下,親情陪伴觸手可及。而且可通過移動互聯網實時監控,家人可用手機、 電腦24小時遠程看護,服務可視。除了為身體健康的老人 提供日間照料和老年餐桌等服務外,還為失能和半失能 老人提供中短期的入住服務。
❸ 康養中心和養老院的區別
摘要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作答。
❹ 康養中心和養老院的區別是什麼
康養中心和養老院的區別是分類不一,樣主要服務功能不一樣,規模不一樣。
康養中心和養老院的區別包含了以下羅列的幾個方面。分類不一樣,康養中心有單獨成立的康養中心,也有作為社區配套一部分的康養中心。養老院主要分為公辦和民辦的。主要服務功能不一樣,康養中心主要的服務功能包括了醫療康復和養老。
養老院主要的服務功能是護理和養老。規模不一樣,整體而言康養中心規模大一些,養老院有一定規模。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當許多人慢慢地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時候,就會提前考慮以後的養老問題。
康養中心和養老院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居家養老,還有一些人可能會在康養中心或者是養老院等地方去養老,不同的場所養老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老年服務中心,是為了活躍老人的業余文化生活,展開的各種活動的一個活動場所,並不是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養老院是給孤寡老人生活的地方,食宿都在這里。是養老的地方兩回事。
一般護理院只負責護理,缺少急症治療,在南充養老院中,護理和急症治療能同時實現,而這也是未來護理院的發展趨勢。
❺ 頤養和康養的區別
頤養:意思是保養;保護調養。康養指的是森林康養,森林康養是依託森林生態資源,開展森林遊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的活動。
綠城·烏鎮雅園是綠城首創學院式頤樂養生的典範之作,是中國首個復合型健康養生園區,也是烏鎮國際健康生態休閑產業園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它的養老模式。
烏鎮雅園的學院式養老模式,涵蓋頤、樂、學、為四個維度,把對老年人的精神服務作為重點和特點去規劃設計。頤,通過健康管理、醫療護理、居家生活三重服務體系,建立一種全新的養生系統,讓老年人身心健康,青春煥發。
樂,設計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活動,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層出不窮,讓老年人快樂常在;學,用學校的組織形式,重新規劃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使其在自主學習中,獲得充分的交流和愉悅。
為,通過園區內外各種途徑,幫助老年人重回社會,發揮余熱,獲得自我價值,贏得尊重,實現「老有所為」。
除此之外,對於老年人來說,配套醫療必不可少。烏鎮雅園配套的雅達國際康復醫院和國際養老中心,讓長者實現「老有所醫」;小區的風雨連廊、室內的無障礙通道等各種適老化設計,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極大便捷。
頤養包含養老卻又不止於養老,綠城對全生命的極致呵護,從烏鎮雅園的模式就可管中窺豹。綠城社區堅持「以人為本」為出發點,涉及全生命層級:少兒服務,讓小業主呈現活力、成長、快樂;長者服務,讓社區長者得享安逸、祥和、充實;中年服務,讓社會精英感知溫馨、舒適、便利。
通過覆蓋全生命層級的「頤養社區」,最終讓老有所樂、少有所學、壯有所望,讓中國傳統的「家」的概念更加豐滿、更加溫情。
❻ 我國傳統養老觀與康養產業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康養包含養老,養老不等於康養。
康養則與傳統養老不同,康養解讀為健康和養生的集合,重點在於精神和生命的養護之上。
用健康和養生來理解康養的內容,並且將康養看做一種行為活動,是維持身心健康狀態的集合。
養老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美德,發源於原始社會末期,夏商兩代傳承下來,但到了西周才在制度上趨於完善。
❼ 康養的概念是什麼呢
康養的概念是健康養老的。康養行業是指以康養活動為中心形成的綜合性產業,包括直接或間接為其提供文化信息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物質或非物質服務與支持的行業或部門,康養產業是一個范圍非常廣闊的概念名詞,其內部也根據不同的標准對整個產業進行了細致的劃分。
康養的特點
基於消費群體來進行劃分,可以分化為消費群體的年齡結構以及消費群體的個體健康兩大模塊,第一大模塊可以分為婦孕嬰幼康養青少年康養以及中老年康養,第二大模塊則可以劃分為健康狀態的保養亞健康狀態的療養以及臨床狀態的醫養。
如果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劃分,則可以分為養身康養養心康養養神康養三個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養神康養的部分,它指的是對人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等精神層面的養護,旨在保證個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安逸。
❽ 世外康養模式與傳統(養老)模式有什麼區別
有些醫養結合的大型機構在做好「機構養老」的同時向「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提供延伸服務,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個層面同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形成了「機構、社區、居家三個層面融合發展的智慧型」醫養結合模式。醫養結合17種模式分別是什麼?
1 「大養老+小醫療」型
該模式是在養老機構的基礎上新建小型醫療機構、新增醫療服務,以養老為主、醫療為輔。目前大部分養老機構採取這種模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該模式存在明顯缺點:內設醫療機構只能開展門診業務,不能解決在養老機構直接住院問題;同時醫療機構運營成本高,僅醫務人員的工資就給養老機構帶來很大負擔,養老機構難以長期支撐。
許多已經申請辦理了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醫療機構試運行一段時間內堅持不下去而「人走樓空」。
2 「醫療、養老並重」型
這種模式多為新建的醫養結合機構或醫院轉型為養老機構或護理院,強調醫和養並重發展。新建的大型養老機構,同步配套建設綜合醫院或護理院,實現醫療、養老並重發展;一些資源閑置的醫療機構將富餘資源轉型為養老服務,以開設老年專護病房或者直接轉型為護理院、康復中心等方式提供醫養結合型的醫護服務。
該模式將醫療與養老資源融為一體,形成以醫促養、以養助醫的運營態勢,能基本實現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機構內醫養共享。
3 「大醫療+小養老」型
這種模式多數是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新建小型養老機構,通過配備相關設施、增加護理人員等舉措,在醫療機構內部又新建了一個醫院下屬的專業養老機構。
此模式是利用高端醫療資源興辦養老機構,優點是養老環境條件好、醫療保障好,比較高端,但也存在明顯缺點:一方面對現有醫院資源的利用不經濟甚至浪費,另一方面是養老費用較高,經濟條件中下等的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4 「大醫療+小康復」型
這種模式多數是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新建小型康復機構,如老年科室或康復科、康復中心,以醫療為主、康復為輔,多數是在原有的醫療機構新增康復、養護功能,構建醫療、照護、康復等相互銜接的服務體系。
該模式多數發展較好,但在「醫、康、養一體化」體系中「養」的比重較小。
5 「兩院一體」型
該模式多數是將地方政府建設的敬老院由當地鄉鎮衛生院託管運營,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實現「一體化」,或者由鄉鎮衛生院直接新建養老機構以實現醫養結合。鄉鎮衛生院利用敬老院的資源除照顧好「五保老人」外,還接納一部分社會養老人員。此模式是對既有養老和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激活醫養資源供給引力,就近服務農村老年人群,幫助他們實現就地養老。
與「公建民營」養老服務相比,該模式容易保持原有敬老院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醫養結合模式。
6 「醫康養一體」型
在醫院的基礎上,新建護理院和養老院,實施醫、康、養一體化運營。此模式優點是康復患者住院一段時間後,身體狀況大為好轉,許多患者由卧床不起到獨立行走,社會效益極佳;康復患者在住院期間既得到康復治療服務,同時又得到養老服務,康復出院後可能還會有一批人在養老機構長期住下,機構的經濟效益將大為提高,是資源配置效率最高的醫養結合模式。
7 「個體診所+小型養老」型
此模式一般由個體診所舉辦,前面門廳為診所,後面為家庭式小型養老,診所的醫生、護士提供為老人醫療服務,另聘1-2位護理人員照顧老人。
這個模式的優點是收費低、離家近、比較方便,資源利用充分、效果好;但缺點是醫療和護理設施相對簡單,護理不規范,同時還存在規模不經濟問題。
8 「養老機構+醫療服務整體外包」型
這種模式是指不具備設置醫療機構條件的養老機構,與就近的有住院功能的醫療機構(多為醫療機構(多為一級綜合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將養老機構所需的醫療服務整體外包給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為醫療機構提供場所和必要條件,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置分院等分支機構,醫療機構派醫護人員到養老機構為其提供醫療整體外包服務,或稱「整體託管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這種模式的優點是醫養雙方責、權、利明確,雙方均利用市場機制開展合作。
這是醫養開展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效形式,特別適用於100-300人的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規模較小的養老機構採用這一模式,醫療機構可能會「賠本」造成服務不可持續,需要養老機構對醫療機構給予一定補貼)。
9 「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綠色通道」型
這種模式是指養老機構與鄰近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患者就醫提供「綠色通道」,優先提供住院、遠程會診、預約掛號等服務,這是我省目前開展醫養結合最多的一種模式。該模式缺點是: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基礎是來自雙方的信任和利益驅動,雙方的合作缺乏有效約束和利益協調機制,一旦協議影響到了某一方利益,就很容易出現終止協議的情形,很難保證合作的有效性、持續性。
這種模式難以實現醫養一體化,基本屬於「搞形式」,醫養之間很難開展實質性合作,基本上是各干各的(如養老機構有患者需要住院,雖協議要求優先到合作的醫療機構住院,但患者家屬並不一定同意,可能會到規模較大、更放心的醫院),久而久之,難以長期合作。
10 「大養老+小醫療+醫療服務綠色通道」型
這種模式是養老機構自身先建設一個小醫療機構,如衛生室或診所,同時又另與其他較大規模的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並由其為養老機構患者就醫提供「綠色通道」。對一般的醫療問題,養老機構自行解決,當有較重患者立即轉入合作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上述十種「機構養老」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前七種為「一體化」模式,第八、第九種為「嵌入式」,第十種為「混合式」。前八種醫與養結合得比較緊密,第九種為鬆散型的醫養結合,第十種為半松半緊。
目前相關部門介紹成績時所說的醫養結合覆蓋率達到多少多少時,往往以簽訂協議類的鬆散型模式居多。
我們認為鬆散型模式基本屬於「搞形式」,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難以實質性合作,更難市場化運作;醫養結合必須運用「一體化」發展模式。
1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型
日間照料中心的設施可以在養老、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多方面得以共享使用,資源配置效率高;一般送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人,多數是「一體多病」,這些人更多需要醫務人員提供服務,因而這一模式能更多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同時,只有醫務人員承擔相應服務,老年人子女才能更放心、才能更多地把老年人送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屬於實體性機構,由其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符合「能負責、能問責」的要求,且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既解決了由社區居委會對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管理運營帶來的體制不順、權屬不清問題,又解決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資產閑置問題,還化解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緊張的矛盾,實現資源共享;既能收獲「更好保障老年人保健、老年人子女更安心」等的社會效益,又能通過更多服務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推進養老產業化,真正實現多方共贏,是社區層面實現醫養結合的理想方式。
12 「社區醫養設施共建共享」型
將養老服務設施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如農村幸福院與衛生室同步建設、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步建設。通過同步建設,一步到位實現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
13 「專業養老運營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型
由大型專業化養老機構託管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將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閑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調研發現,此模式由於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規模較小(一般只有10張床位),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同時,有些專業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跟不上,很難做實做優醫養結合,一旦政府補貼減少或取消,很難維持下去。
14 「社區綜合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型
這種模式往往是社區建設了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為了開展醫養結合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但所開展的服務主要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相對較少。
15 「村衛生室+農村幸福院」型
由村衛生室託管運營農村幸福院,實現農村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但目前典型案例不多。
16 「互聯網+可穿戴設備+實體性服務機構」型
這種模式需要為居家老人配備穿戴式設備,對老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進行遠程監測,通過信息管理平台並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和出行情況的相關數據及時傳遞給實體性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機構或實體性社區機構(如護理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老年人子女;實體性服務機構根據對老年人身體監測數據作出服務方案,同時根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需求,及時為居家老人提供飲食起居、醫療醫護、消防安保、休閑娛樂、報警呼救等的相關服務。
目前看,許多企業熱衷開發此模式,有的設計規模較大,但目前成功案例不多。
17 「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型
這種模式是通過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活動,推廣家庭醫生服務,與有需求的老年居民簽訂服務協議,開展契約式服務,簽約對象可以獲得家庭醫生提供的醫療保健咨詢服務、優質診療服務、精準預約轉診服務、保健指導、疾病干預、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務,讓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這一模式主要解決居家老人的醫療服務問題,但社會化的生活服務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們認為此模式不是實質性的醫養結合,仍屬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疇。
18 「居家養老+長護險中的『家護』服務」型
這種模式是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失能老人平時在家中由自家人提供生活照料,由長護險的定點醫療機構提供以康復為重點的「家護」服務,相關費用主要由醫保資金提供。這一居家養老模式目前主要針對享受長護險的城鎮職工,雖受居民歡迎,但社會成本很高,且醫務人員往返醫療機構和居民家中時間成本也很高,與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院護」相比資源配置效益不佳。
另外,調研還發現,有些醫養結合的大型機構在做好「機構養老」的同時向「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提供延伸服務,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個層面同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形成了「機構、社區、居家三個層面融合發展的智慧型」醫養結合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比較好。
熱文推薦
來源:青藍文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後台。
原標題:《康養 | 醫養結合18種模式分別是什麼?》
❾ 康養的概念是什麼
康養指的是森林康養,森林康養是依託森林生態資源,開展森林遊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的活動。康養最重要的就是養生,因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康養產業也迅速發展。
而且康養小鎮的建立必須有良好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康養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將健康療養、生態旅遊、醫療美容、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和文化體驗等業態聚合起來,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9)康養和養老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康養的基本目的實現從物質、心靈到精神等各個層面的健康養護,實現生命豐富度的內向擴展。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分為高原康養、山地康養、丘陵康養、平原康養。康養是在心情愉悅中調理身心、享受健康。
從行為學角度,「康」是目的,「養」是手段。從生命學角度,康養要兼顧生命的三個維度,包括生命長度,精神層面的豐富度,還有生命的自由度。
❿ 什麼是康養康養應該如何做
康養,極容易跟旅遊結合,當然,本質上說,不是康養旅遊,而是康養旅居,找一個山清水秀之地,小住一段時間頤養,這種頤養,包含身心兩方面,不同於醫院,也不同於養老院,是在心情愉悅中調理身心、享受健康。
康養的概念
什麼是康養?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且被廣泛接受的界定。以下從學術界、產業界、行為學和生命學四個角度來說明。
概括來說,康養產業就是為社會提供康養產品和服務的各相關產業部門組成的業態總和。然而,根據消費群體、市場需求、關聯產業、資源差異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養產業類型。
1.基於消費群體
從消費群體來看,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從消費群體的年齡構成來看,人的一生一般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依據年齡構成進行劃分,不同年齡群體有不同的產業分類。
婦孕嬰幼康養:婦孕嬰幼康養是康養產業中新的分支,隨著社會和家庭對婦孕嬰幼群體重視度的不斷提升以及該群體消費轉向多元化,婦孕嬰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於醫療保健,更多母嬰健康產品服務持續涌現,如產前檢測、產後恢復、胎兒早教、小兒推拿、婦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圍繞婦孕嬰幼群體的康養產品。
青少年康養:是指為滿足青少年群體康養需要的產業集合。因此,針對這一群體的康養供給更多是圍繞教育、體育、旅遊、美容、養生以及心理咨詢等方面展開,如健身賽事、康復醫療、中醫葯療養、亞健康防治、美體美容、心理診療等相關產品與服務。
中老年康養:由於業界始終將健康和養老視為康養產業的主要組成,且現階段中國社會加速步入老齡化,因此中老年康養長久以來都集中或等同於養老產業。就現階段該群體實際需求來看,中老年康養不僅包含養老產業,還包含醫療旅遊、慢病管理、健康檢測、營養膳食、老年文化等相關及周邊產業。
另一方面從消費群體的個體健康來看,一般把人群分為健康、亞健康和病患三類:健康群體重保養、亞健康群體重療養、病患群體則重醫養。
健康狀態的保養:健康人群的康養需求集中在對身心的保養上,即通過健康運動、休息睡眠以及其他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康養行為等保持身心健康狀態。基於健康人群的康養業主要集中在:體育、健身、休閑、旅遊以及文教和影視等。
亞健康狀態的療養:亞健康人群是目前康養產業最關注的人群之一,對應的康養業主要集中在健康檢測、疾病防治、保健康復等行業。如:中醫養生、保健品、康復運動、心理咨詢、休閑旅遊等,都是亞健康人群療養類康養產業的主要構成。
臨床狀態的醫養:病患人群醫養是目前康養產業最成熟的構成,涉及行業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是診療、醫護等醫療服務業;二是生物、化學制葯等葯物製造加工業;三是醫療器械、電子設備等裝備製造業。
2.基於市場需求
康養的基本目的實現從物質、心靈到精神等各個層面的健康養護,實現生命豐富度的內向擴展。
基於養身的康養:養身即是對身體的養護,保證身體機能不斷趨於最佳狀態或保持在最佳狀態,是目前康養最基本的養護內容和目標。如保健、養生、運動、休閑、旅遊等產品或服務,旨在對康養消費者的身體進行養護或鍛煉,滿足康養消費者身體健康的需要。
基於養心的康養:養心即是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養護,使康養消費者獲得心情放鬆、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體驗。因此,養心康養所涉及的產品或產業主要有心理咨詢、文化影視、休閑度假等對人心理層面產生影響的產品或服務。
基於養神的康養:養神即是對人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等精神層面的養護,旨在保證個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安逸。基於養神的康養業具體涉及的內容主要有安神養神產品、宗教旅遊、藝術鑒賞與收藏服務以及禪修服務等。
3.基於關聯產業
根據康養產品和服務在生產過程中所投入生產要素的不同,將康養產業分為康養農業、康養製造業和康養服務業三大類。
康養農業:康養農業是指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主要以健康農產品、農業風光為基礎和元素,或者是具有康養屬性、為康養產業提供生產原材料的林、牧、漁業等融合業態。如:果蔬種植、農業觀光、鄉村休閑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滿足消費者有關生態康養產品和體驗的需要。
康養製造業:康養製造業泛指為康養產品和服務提供生產加工服務的產業。根據加工製造產品屬性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康養葯業與食品,如各類葯物、保健品等;康養裝備製造業,如醫療器械、輔助設備、養老設備等;康養智能製造業,如可穿戴醫療設備、移動檢測設備等。
康養服務業:康養服務業主要由健康服務、養老服務和養生服務組成。健康服務包括:醫療衛生服務、康復理療、護理服務等;養老服務包括:看護服務、社區養老服務、養老金融服務等;養生服務包括:美體美容、養生旅遊、健康咨詢等。
4.基於資源差異
康養產業是資源依賴性很強的產業,根據自然資源的不同可將康養產業分為不同類型。
森林康養:是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森林資源為依託,開展包括森林遊憩、度假、療養、運動、教育、養生、養老以及食療(補)等多種業態的集合。
氣候康養:以地區或季節性宜人的自然氣候(如陽光、溫度等)條件為康養資源,在滿足康養消費者對特殊環境氣候的需求下,配套各種健康、養老、養生、度假等相關產品和服務,形成的綜合性氣候康養產業。
海洋康養:主要以海水、沙灘、海洋食物等海洋資源為依託,建設形成的海水和沙灘理療、海上運動、海底科普旅遊、海邊度假、海洋美食等產業。
溫泉康養:因大多數溫泉本身具有保健和療養功能,是傳統康養旅遊中最重要的資源。現代溫泉康養已經從傳統的溫泉湯浴拓展到溫泉度假、溫泉養生,以及結合中醫葯、健康療法等其他資源形成的溫泉理療等。
中醫葯康養:以傳統中醫、中草葯和中醫療法為核心資源形成的一系列業態集合。主要有:中醫養生館、針灸推拿體驗館、中醫葯調理產品,以及結合太極文化和道家文化形成的修學、養生、體驗旅遊等。
5.基於地形地貌
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分為高原康養、山地康養、丘陵康養、平原康養。
高原康養:是基於空間特徵的康養分類中被關注最多的概念之一。由於高原獨有的氣候特徵和自然風光,往往成為人們旅行的嚮往之地;又因高原地區的自然和文化等保存相對完整,因此形成了以旅遊休閑、高原食品、宗教文化以及民族醫葯等為主打產品的康養業態。
山地康養:山地康養活動針對戶外運動愛好者以及靜心養性者呈現一動一靜的形態,主要有登山、攀岩、徒步、戶外生存、山地賽車,以及戶外瑜伽、山地度假、禪修活動等。
丘陵康養:丘陵康養主要集中在丘陵規模較大和景觀較好的地區,由於丘陵特殊的景觀和生態環境,其康養主要以農產品種植、葯材生產、生態體驗等為主。
平原康養:主要集中在農業發達地區,康養產品以綠色果蔬、保健食品等為主。
關於康養小鎮
康養小鎮是指以「健康」為小鎮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的生態環境較好的特色小鎮。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規劃思路
1.資源優勢。適宜創建發展康健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
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葯產業資源等等。可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庄、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2.產業特色。康健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閑農業產業、度假休閑、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
3.功能明確。康養小鎮不同於一般的小鎮,它的功能性更強。以體育產業為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建設標准
1、康養小鎮年均PM2.5值小於或等於50。
2、該區域的負氧離子標准濃度大於或等於5000個/每立方厘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標准濃度不低於1000—1500個/每立方厘米)。
3、村鎮環境優美,干凈整潔。
4、附近100公里之內有高鐵、機場、高速,交通方便。
5、活動范圍在3平方公里以上。
6、有發展醫療產業的環境基礎。
開發類型
1.文化養生型。深度挖掘項目地獨有的宗教、民俗、歷史文化,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運用創意化的手段,打造利於養心的精神層面的旅遊產品,使遊客在獲得文化體驗的同時,能夠修身養性、回歸本心、陶冶情操。如依託宗教資源,打造文化度假區、依託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國學體驗基地等。
2.長壽資源型。依託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等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
3.中醫葯膳型。葯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養生可以說是健康旅遊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健康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開發適宜於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製作體驗等活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4.生態養生型。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遊為發展核心,重點建設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一般分布在生態休閑旅遊景區或者自然生態環境較好的區域。即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庄、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5.養老綜合型。有一定的環境資源,同時擁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年群體,將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發展康復療養、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候鳥」養老、老年體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動等業態,打造集養老居住、養老配套、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養老度假基地等綜合開發項目,為老年人打造集養老居住、醫療護理、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養老小鎮。帶動護理、餐飲、醫葯、老年用品、金融、旅遊、教育等多產業的共同發展。
6.度假產業型。居住養生是以健康養生為理念,以度假地產開發為主導而形成的一種健康養生方式。這種養生居住社區向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築生態、環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點外,它還提供全方位的康療及養生設施及服務,並為人們提供冥想靜思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7.體育文化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8.醫學結合型。康療養生產品的構成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行為特徵進行的以葯物康復、葯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閑活動進行的康復養生旅遊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它是醫療旅遊開發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居民正在進入避暑避霾避寒、養生養心養老的大眾旅遊時代,人們愈加的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旅遊度假作為新時期人們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休閑生活主流。「康養+旅遊+地產」無疑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