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沒本人簽字買斷養老保險怎麼辦

沒本人簽字買斷養老保險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6-30 06:14:57

❶ 本人沒有簽字的情況下給上養老保險導致欠養老保險錢 應該怎麼辦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應該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也納版入養老保險等社權會統籌體系。
現在國家做法是:各種企業的勞動者由個人和單位負責繳納養老和醫療保險,退休後按照社會統籌領取一定的養老金
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和醫療費卻是由國家財政收入,即老百姓的稅收來支付的。
目前的狀況,導致企業退休人員和公務員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差別竟然達到了1倍之多,嚴重的不公平。
而這種不公平並不是由於個體的貢獻不同導致養老金的差別,完全是由於歷史的錯誤原因導致的。

❷ 79年當兵三年後轉業分國家單位正式工,05年買斷我沒簽字,檔案在單位。他們不給交養老保險我該怎麼辦

可以要求單位補繳。
《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並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針對一些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規定明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❸ 企業改制沒簽字買斷工齡。養老保險應該誰交

原則上你還是原單位職工,由企業和你共同繳納養老保險。
如果你不上班,沒有給企業創造效益,企業有權利拒絕給你繳納養老保險。

❹ 辦理養老保險需要本人去嗎

【法律分析】:辦養老保險當然是需要本人去的。如果有用人單位的話,可以直接讓用人單位代辦。具體的可以咨詢當地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因為不同地方的規定可能也不一樣。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了,很多人都會選擇辦理養老保險,因為養老保險可以保證自己退休後的權益。想辦理個人養老保險還是比較簡單的,可以直接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購買養老保險,另外醫療保險也是可以進行購買的。如果要符合參保的條件,是城鎮戶口或農轉非戶口。如果是個人第1次辦理養老保險的話,那麼就需要攜帶有效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原件以及復印件,還有一寸的免冠照片兩張,直接到當地的社區,街道社保服務中心或者是勞動保障局進行辦理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在辦理社保的時候一定要清除自己的繳費標准,因為養老保險的檔次是不一樣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需要注意的是,攜帶的身份證必須是在有效期之內,如果過期了的話是不能用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❺ 養老保險職工不簽字繳納,怎麼辦

跟他們說清楚了,辦養老保險是為了他們好,老有所養,晚年有保障,不簽字辦不成對他們將來不利。

❻ 買斷了養老保險怎麼辦

買斷工齡時,原單位已對買斷工齡員工進行了補償。
目前只能自己在戶籍地購買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❼ 如果單位解體了,要職工下崗簽字,但職工沒有簽字,那單位有權力停止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嗎

最近,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由於國企重組等因素影響,要准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這一論調立刻引發了輿論關注和焦慮,畢竟,上一輪下崗潮造成的夢魘,仍停留在很多人的記憶里。
不過,人們在媒體上讀到了這樣的言論,「國企改制和下崗潮是後來經濟起飛的基礎」,國企職工會下崗是因為貪圖安逸、「在市場打拚遠不如在國企輕松」,「從下崗潮走出來者,絕大多數人都過得更好」……
這種論調在過去的一些年相當流行,然而這些說法對那一次下崗潮中的職工並不公平。
●「下崗」是個中國特色的詞語
下崗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下崗的基本解釋是指離開執行任務的崗位,與在崗和上崗區分。在上世紀90年代,下崗一詞有了中國特色的含義:職工因企業破產或裁減人員等原因失去工作崗位。
實質上,下崗就是失業,但又與失業有著微妙的差別:失業人員已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檔案已轉入戶口所在地街道、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而下崗職工雖然無業,但未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系,檔案關系仍在原企業。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權威機構都只有「失業」這一概念,而不存在「下崗」這一詞語。至於中國為什麼會出現「下崗」這個詞,2004年南方周末是這樣說的:「按照官方的統計口徑,有相當多的失業人口沒有被統計到失業人口和失業率之中,比如下崗職工、國有企業中的隱性失業人口。」
根據2002年2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下崗職工報告:1998年至2000年,全國國有企業共發生下崗職工2137萬人,其中,1998年,年初為691.8萬人,當年新增562.2萬人;1999年,上年結轉610萬人,當年新增618.6萬人;2000年,上年結轉652萬人,當年新增444.6萬人。
●下崗工人都貪圖安逸、游手好閑嗎?
這些年,有些媒體和學者將下崗工人描述成這幅模樣:「沒文化,沒技能,好吃懶做,死要面子,臟活嫌臟,累活嫌累,幹活嫌錢少,寧願在家打牌搓麻將、上網發帖訴苦喊冤,一心沉浸在過去那種游手好閑不愁吃喝的幻想中不能自拔。」甚至還有人認為,正是這些工人的懶惰,才導致了國企大量倒閉最終破產,而下崗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這種說法對下崗職工來說極不公平,1998年出現「下崗潮」的原因在於:一,亞洲經濟危機影響到中國出口,工廠開工率不足,工人沒活干;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央政府提出「三年搞活國有企業」,除了少數有資源壟斷優勢的大型企業之外,其餘數以十萬計的企業被「關停並轉」。21世紀初,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互聯網企業的興起,與工人下崗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
「游手好閑」,「好逸惡勞」,「吃大鍋飯搞垮了企業」……是對下崗工人的污名化。當年的下崗工人很多還是技術能手,賈樟柯拍的《二十四城記》里,有個工人問廠長:「20多年,我有沒有遲到?20多年,我哪年不是先進?」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還是下崗了。
●買斷工齡,一夜間幾十年的「單位人」成路人
在「下崗潮」之前,很多國企職工過著「單位人」的生活,最大的特點是「高福利低工資」,吃喝拉撒、教育、醫療、養老……一切都由單位來搞定,個人並沒有什麼財富積累。在很多國企集中的城市,工廠幾乎就是城市的主體,比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如果把工廠廠區和職工住宅區刨除在外,整個地區可能只剩下一兩個公園。在這里,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整齊劃一的進廠上班和下班。
歌曲《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對當年國企工人的描述更加直觀:「傍晚6點下班,換掉葯廠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
下崗改變了這一切。一開始,企業還給下崗費,後來很多企業乾脆就不管了。當年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減員增效」(減少企業冗員,增強企業效益),職工雖然下崗了,但還掛靠在單位上,並沒有達到「減員」的目的。所以,當時很多國企為真正瘦身,紛紛採取的一個重要手段——「買斷工齡」:依據職工的工作時間長短,發放數萬元左右的一次性安置補償費,該職工從此與企業脫離任何關系,不再享有任何該企業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事實上,「買斷工齡」的做法是違法的,當時的《勞動法》就已規定如果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員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業,也能依法享受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是不能夠用「買斷工齡」的方式與員工結束關系的。1999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貫徹兩個條例、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基層征繳工作的通知》中規定:「任何單位都不能以『買斷工齡』等形式終止職工的社會保險關系。」
然而在實踐中,採用「買斷工齡」這一做法的卻比比皆是,以至於成為一個默認事實。不少用人單位甚至以強迫的方式來「買斷工齡」,《時代周報》曾報道,2000年7月,在河南省盧氏縣公安局五樓突擊召開石油公司職工大會,與會領導以「誰不在協解合同上簽字就不讓出門」相威脅,以此舉迫使僅剩三個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時間就要退休的老職工下崗。
在2009年一項針對沈陽國企職工的研究中,隨機挑選的21位被買斷工齡的受訪者,有11位是被強制買斷的,有6位是半強迫半自願,只有4位是自願選擇了買斷工齡。
當時,一年工齡的價格在各省也不同,東北地區大約是2000元,江浙一帶則是800元到1000元——也就是說,一個工齡二十年的工人拿了幾萬元錢就被推到了馬路上。
●下崗工人的生活什麼樣?
當年買斷工齡的工人一次性可以拿到幾萬塊,算是不小的數目,但對於四五十歲,沒有什麼能力尋找新崗位的人來說,這仍然顯得不夠。何況,很多單位效益不好的下崗職工,根本沒有機會拿到這筆錢,只能依靠「低保」生活。
1998年沈陽下崗職工的「生活保障金」為每月240元,只能領兩年。此後如果生活難以維持,可以到民政系統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205元。想拿到這205元並不容易,只要家裡有電器,不管多老多破,都不能申請低保。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作為下崗重鎮的沈陽市鐵西區,那裡的工人村農貿市場,豬肉每斤比沈陽別的區便宜5角錢,雞蛋每斤少2-3角,即便如此,銷售量依然很小。
專欄作家吳曉波在文章中還寫過這樣一件事:「一戶家庭夫妻下崗,生活艱辛,一日,讀中學的兒子回家,說學校要開運動會,老師要求穿運動鞋。家裡實在拿不出買鞋的錢,吃飯期間,妻子開始抱怨丈夫沒有本事,丈夫埋頭吃飯,一語不發,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陽台,一躍而下。」
●下崗工人再就業有多難?
很多人質疑:下崗工人為什麼寧可吃低保,也不出去打工再就業?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2004年曾對沈陽、長春兩市的近千名下崗職工進行過專項調查,她當時的調查顯示,下崗職工平均年齡42歲,其中45至49歲所佔比例最大,佔30.1%,其次是40-44歲年齡段,佔26.9%。郭於華曾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這些人再就業很困難,其實大多數人沒法再就業,甚至他們的子女,畢業以後,初次就業都出現了問題,你讓這批人怎麼再就業。」
一些人嘗試做一些小生意,也並不容易。針對下崗職工,沈陽市曾有規定,下崗失業者做生意可以「減免一年工商管理費」,但條件是:這個下崗職工必須是首次自謀職業。對於很多沒有任何商業經驗的下崗職工來說,在幾次不成功的創業之後,就要交齊各種稅費:工商管理費、攤位租賃費、衛生費、報紙費、消防費……合起來,在當時每月要數百元。
在江浙等私營經濟發達的地區,再就業還容易些;在老工業基地,下崗潮爆發的時候幾乎影響了整個城市,這時候做小生意,顧客又在哪兒呢?
當時下崗潮爆發的城市,出現了自發組織的勞務市場,求職者胸前掛著牌子,上面寫著諸如「水暖工」、「電工」等自己擅長的活計,一有人走過,求職者就追問:「要不要人,要不要人,干什麼都行!」對於沒什麼技能的男性,幹得最多的就是保安、門衛。
對於女性來說,再就業則更為酸楚。這些年,沈陽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鐵西區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崗,生活無著,妻子被迫去洗浴場做皮肉生意,傍晚時分,丈夫用破自行車馱她至場外,妻子入內,十幾位大老爺們兒就在外面吸悶煙,午夜下班,再用車默默馱回。沈陽當地人稱之『忍者神龜』。」
這種生活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下崗職工的下一代。紀錄片《鐵西區》的第三集「艷粉街」,描述了當時生活在鐵西區的年輕人,他們幾乎都是下崗職工的孩子。父母下崗,收入微薄;年輕人沒受過多少教育,又失去了接班工作的機會,每天無所事事,對未來茫然無措。
●時至今日,下崗工人還要擔心養老問題
十幾年前的下崗職工,如今已經逼近退休年齡,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變得更好,反而要操心養老問題。
中國從1995年正式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至2005年最終確定了個人8%,企業20%的繳納比例。然而,對於下崗職工來說,很多人從下崗的那一天開始企業就停止了為他繳納保險,如果補繳需要個人承擔全部28%的費用。
盡管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放寬繳費年限、免除滯納金等政策,然而補繳十幾年的養老保險仍需要數萬元,這對於很多下崗之後就沒有正常收入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實,社保問題在下崗潮之初就引起過一些經濟學家和官員的擔心。1998年前後,世界銀行和國務院體改辦課題組分別對社保欠帳的數目進行過估算,一個比較接近的數目是2萬億元。包括吳敬璉、周小川、林毅夫以及出任過財政部長的劉仲藜等人便提出,「這筆養老保險欠帳問題不解決,新的養老保險體系就無法正常運作,建立社會安全網、保持社會穩定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吳曉波在專欄文章中提到:「2000年初,國家體改辦曾設計了一個計劃,擬劃撥近2萬億元國有資產存量『做實』老職工的社會保障個人帳戶,然而,幾經波折,這一計劃最終還是流產。反對者的理由是『把國有資產變成了職工的私人資產,明擺著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後來,吳曉波在參加一個論壇時,遇到一位當年反對2萬億劃撥計劃的經濟學家。他問,十年以降,對當年的主張有何反思。這位經濟學家一邊吃飯,一邊淡淡的回答說:「不是都過去了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❽ 公司實現工齡買斷後我沒有簽字、也沒有拿這筆錢,現在公司要求我辦理內退、我 能要回買斷工齡的錢嗎

不能。
辦理內退後仍是公司的員工,只是不用上班了,工資按內退員工發放。
所謂的"買斷工齡",實際是與公司解除合同,拿錢走人,之後就不是公司的員工了。

❾ 用人單位沒有經過本人的同意,就幫本人買養老保險,我該怎麼辦呢

不合法!
根據《勞來動合同自法》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訂立,並由雙方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蓋章生效。用人單位未經勞動者同意,是不能訂立勞動合同的,也訂立不了勞動合同。但經勞動者授權他人代訂的除外。
如果勞動者已經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且不存在以欺詐、脅迫您簽訂勞動合同等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條款,不屬於用人單位擅自訂立勞動合同的情形,視為雙方協商一致訂立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❿ 辦養老保險需要本人去嗎

不需要。
如果說光是單一的交費,也就是說按著靈活就業的方式來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或者說參保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那麼這種情況是不需要本人親自去交費的,因為繳費都是通過社保局所指定的合作銀行來進行交費的。
持有用戶的養老保險手冊和社保卡,那麼就可以要求代辦人去合作銀行來進行正常的交費就可以了。所以說自行交費的是不需要本人親自來辦理的,一般情況下就算要辦理社保轉移關系,也是不需要本人親自來辦理的。

閱讀全文

與沒本人簽字買斷養老保險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到退休年齡沒有提前通知辭退 瀏覽:819
辦了下崗證還能交養老保險嗎 瀏覽:266
40到50歲穿的裙子 瀏覽:739
體檢吃膠囊是干什麼用 瀏覽:400
50歲陽痿吃什麼葯調理 瀏覽:460
長壽駁船廠 瀏覽:639
中華傳統文化孝順名言 瀏覽:500
孩子的未來如何與父母相處 瀏覽:298
關於開展老年消費者活動的通知 瀏覽:632
什麼是城鄉養老保險交多少年 瀏覽:359
4月份的養老金什麼時候發 瀏覽:347
養生堂肉怎麼吃 瀏覽:295
紅十字會在重陽節上的講話 瀏覽:154
醫院體檢哪些免費 瀏覽:125
養老保險內容包括哪些 瀏覽:599
2016年90歲什麼屬相 瀏覽:335
西藏長壽果籽 瀏覽:408
老人手指甲邊緣開裂是什麼原因 瀏覽:826
養老險還有什麼險種 瀏覽:413
80歲腦梗病人血壓范圍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