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老金和子女,決定老人的命運,你怎麼看
一、自理。有規律的生活,作習,能自己解決安排好飲食起居。
二、能夠滿足基本生活的養老金。不要去和別人攀比,心平氣和自然病痛就不會來找你。
三、子女孝順。子女雖然孝順,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盡量不麻煩子女,如果真的有需要的時候,有子女依靠,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以上三條具備,可幸福安度晚年。
養老金:
確實是決定老人幸福與否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無不爭議的事實!
我個人的看法是決定老人的命運並不単是養老金和子女!最主要是自己如何去按排好,自已的生活!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定要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給自己的養老錢保住!要給自己畄住一個安身之地,屬於自已的家!決不能去靠兒女!讓子女有個放心之地去做她們要作的事!這樣雙方都好!
我認為,決定老人命運的即不是養老金,也不是兒女,而是老人自己。
當下 社會 ,有多少家庭的老人是靠兒女養老?有,但極少。如果,當下 社會 能夠靠養老金和兒女養老,那麼, 社會 的老齡化就不是什麼大問題。
老人一生的行為決定了老人的命運。努力拚博,能獲得了足夠的財富,為你頤養天年打下了經濟基礎;育子有方,兒女孝順,能讓你頤養天年沒有了後顧之憂。如果相反,則為你頤養天年埋下伏筆,甚至你沒有天年。
因此,老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這一點應該在青年時期就搞明白,明白了,你就會厚積薄發,有個幸福的晚年!
命運是一生積下能量和德行。養老金和子女是後來出現的,所以說命運與養老金和子女關系不大。命運是上天安排的,養老金是靠生存地方、能力、環境等因素決定的,子女是你生命延續。一切都要靠自己!
如果在加上一個 健康 就完美了,如果一個老人有退休金,有孝順的子女,有 健康 的身體這種老人的晚年一定是非常幸福,如果一個老人上述的三個條件一個都沒有那麼這種老人的晚年一定是很難過很痛苦的。
只能說子女決定老人的命運,養老金不主要,子女和父母的關系不怎麼好的,不孝順的子女就是有養老金,老人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孝順的子女就是父母沒有養老金,也照樣會伺候到老。在農村有幾個有養老金的?老了也沒幾個老人老無所依。大部分的老人都和孩子們在一起吃住,兒女也會輪流伺候,因為兒女要有不伺候鄰居們都會笑話,城市裡可就不一樣啦。
答:老了能掙錢自然不是問題!問題是老了沒能力掙錢尤其是不能自理,既無養老金又無子女就慘了!不過中央對基層治理和救助都在逐步完善中!
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因為是獨生子女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又要照顧四個老人,又要養兩個孩子。我們老人還要用養老金幫助孩子孫孫,所以養老金多少是命運的決定因數。
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如花 開花 落。生活上乘與普通的差別在於老人自己的主觀與客觀現下實際情況而決定。退休了,本身開的錢少點,但子女能相助(助錢,助力)這是最樂觀了。反觀,主要還是多些親力,親為最適宜。把樂觀, 健康 的理念貫穿於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涓涓小河永不幹涸。祝老人們不辛苦,多些溫暖,遠離病通,福如東海。
『貳』 父母晚年退休有沒有退休金,在子女心中的地位價值一樣嗎
有退休工資的老年人和子女住在一起,會擔負家中油鹽醬醋,絕大多數生活開支,有一些還可以幫著分攤車貸房貸。年青人生活品質提升。會有這樣的老年人,有幾位年青人想要避而不見。
即使不住在一起,老年人有退休工資,會隔三差五給兒女一些益處,子女念在利的份上都會多回家了,多親密老年人。而老年人富有,還會隔三差五落落大方給年青輩一些益處,有實力關照兒女一把。年青人獲得老一輩的關照,一般都會心存感恩,平常會多行走,多表孝道。而老年人盡管掏錢,可是卻年青人的身上獲得了情感上的感恩回饋,也更加願意為其掏錢。那樣,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就會愈來愈密切。
但那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家,的身上沒有多大權益可求,子女當然就不那麼盡心竭力了,因為我們的身上身負雙重工作壓力,沒太多全力對父母盡孝心。
別說人那麼實際,也別說成子女不孝順。反而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能力還沒到忽視經濟發展的程度。
『叄』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養老哪個更靠譜
張老伯今年83歲了,一個人獨居在縣城老家。
一年四季,張老伯盼著的,就是節假日孩子們能回來,團聚團聚,熱鬧一番。
張老伯熱情、好客,特別是對子孫,更是疼愛有加。每次不管哪個孩子回來,都是做一桌子好飯好菜招待,而且張老伯年輕的時候當過廚子,做的菜特別好吃。
今年五一,聽說孩子們要回來,張老伯早早就開始張羅了。
買了各種孩子們愛吃的肉,准備好了要殺的雞,買好了紅酒,還買了很多當地的土特產干貨,准備等孩子們節後回去各自城市的時候,給他們帶回去吃。
五一臨近,電話里都聽得出來張老伯的興奮和期待。然而,就在馬上放假的前兩天,一個孩子打電話回來說:爸,我這邊工作臨時有任務,五一先不回去了。
希望每一個你都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都能和自己的另一半,恩愛到白頭。
這兩者,是養老最不可或缺的。
擁有這兩個最重要的,你的晚年,一定會過得很快樂,很滿足,很溫暖。
希望這篇文章,能警醒即將步入老年的人們,未雨綢繆,好好珍惜,然後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肆』 兒女對有退休金的老人真心孝敬嗎
『伍』 以後兒女不孝順的養老問題,何去何從
養老的問題一是要靠 社會 的發展,更主要是要靠自己,如果你自己到老了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你只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所以老年人務必要有自己的養老金來做保障
個人養老靠子女是靠不住的,因為子女還有子女,無能子女條件好壞,都不要把自己的最後時光交給兒女,所以自己在年齡未老時就要為以後養老做准備工作,年老了身邊沒有一點存款積蓄是不行的!求人不如求自己。把寶押在子女身上往往是落空的,現實 社會 上的例子舉不勝舉。
我的兒女現在已經不存在孝順一說了,怎麼辦?看好自己的退休金,捏緊自己的養老錢,萬一喪失自理能力,一是居家養老,二是進養老院。別無選擇了。
退休工資低了對自己養老確實是一個問題,孩子成家立業,它們有自己的一家人也要生活,顧到你就顧不到它們的家確實難,我們這個年齡斷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一但自己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只要還能動盡快了斷自己的殘生,別無選擇。
題主提問,以後兒女不孝順的養老問題,何去何從?
筆者認為人老了首先要有一個好心態,正謹一切順從自然,不是不想,不要多想,更不要瞎想各有各的活法,過好每一天,人不為以自己的意志而轉移,何況每個人的人生結局還是一個未知數,作為來日不多的一位老年人說說自已的看法!
一,對於兒女不孝順的養老問題,我有自已的看法!
1,百善孝為先,不管 社會 如何發展,孝文化會傳承下去,但是由於 社會 的文明與進步,人的生存環境與生活條發碰清告生了巨大的變化,兒女孝順父母的方式同樣發生了變化,如果把過去兒女對父母的孝順與今天兒女相比較,不是兒女不順而是自已落伍了。
2,但不排除有對父母不孝順的兒女,應該說大多數兒女是好的,比較好的,不管城市還是農村,所有兒女為父母的養老問題做出了應有的付出,為國家減輕了養老壓力,大家想一下,當今我國已步有老齡化 社會 ,數億老人全部指望國家,現在的條件行嗎。
3,非自已有養老本不需兒女照應了,此話為時過早,親情是有錢買不來的,俗話說得好,生要人,死要人無事端端不要人,現舉例說明!
(1)有一位彭姓老人身體很棒,月養老金有45千元,與兒女關系不融洽,尤其跟大兒子關系不好,8o多歲還要單獨過,總說自已有錢,到了90歲突然病到,大兒子及時送進醫院,7個兒女女輪流到醫院值班3個多月老人才走,老人生前對別人說,還是自已兒女好,沒他們我早就走了。
(2)城市老人有退休金,到最後還需要兒女的照應,張大爺是公務員退休,老伴是企業退休,二人退休金雖然生活足足有餘,但老了有心力不足,只能叫兒女把老倆口送到養老院,兒女們每天下班後輪流看望老人,許多後交待給兒女們去辦。
二,老年人何去何從?
1,前面已講了,心態要好,自已身體好能動,要動動,不要倚老買老,對子女不要求過高,有些話在兒女面前也要有分寸,不能把話講絕了,最後還是由兒女為你完成最後一程。
2,有條件的老人自已要留點看家本,不能人活著把看家本全部交給兒女,那被動了。
3,現在老人比過去老人幸福多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老年事特別重視,對老年人越來越關心,生活上的負擔兒女們比過去輕多了,兒女們大多數從精神層上對父母多多安慰與關照。
從你步入晚年開始,你就應該早做打算。不是兒女們不孝順,而是當今這個時代都是高消費,孩子們也沒辦法,一方面要還房貸車笑明貸,一方面也要生兒育女,另外還有雙方父母,孩子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現在靠兒女養老已經不太靠得住了,以後可以說基本上就是靠不住的,自已作好准備吧: 思想的,經濟的和 健康 方面的。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在人們的潛意識里,養孩子也是一種投資,將來是要回報的。比如:
我養你小,你要養我老;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還……;早知道你今天這樣,我當初不如把你掐死等。
以前 社會 保障不夠完善,做父母的依賴子女也是正常的。
但當下不同了,做父母的在經濟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而且又是獨生子女。
雖然家長不再指望孩子在經濟上養老,但是在精神上還是期待孩子孝順的。所以常常會用花錢來「討好」子女,然而往往效果並不理想,讓做父母的感到有些失望。
如果你是沒有邊界地溺愛孩子。那麼你為他花的錢越多,你期待回報越多,結果越會感到失望。
基於此,想過一個安寧的老年生活,第一,要有自己掌控的收入;第二,改變傳統觀念,不期待子女孝順;第三,要與子女有邊界感,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四,盡可能讓自己身心 健康 ,不給子女添麻煩。
那你就認命吧!自己生養的寶貴資源,和誰說去?別人管不了。
有些兒女不孝順,那畢競是有些,也很正常。只要自己自立,盡力而為,兒女接受了好的 社會 教育,一般兒女會孝心的,謝謝!六一快樂!
『陸』 你贊同「養老金比子女還孝順」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很贊同這句話。當然了,靠養老金並不是說子女不好,而是因為將來子女也會跟我們一樣不容易,她們也有工作,也要養家。這幾天傍晚,和老公一起去建大校園散步,我們還討論過這個問題。靠自己養老不給孩子添麻煩,是我倆達成的共識,我們決心好好規劃,好好工作,做好理財,多攢點錢養老。
人老了,先靠自己,自己不行了再靠其他人。能去養老院就去養老院,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多。對了,人老了靠老伴幫把手的還是佔大多數,所以說,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對老伴好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