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文中文翻譯成英文。 今天是重陽節,洋洋一家去拜訪了爺爺奶奶家。
今天是重陽節,洋洋一家去拜訪了爺爺奶奶家。洋洋給爺爺奶奶送了禮物專。並和他們屬去公園玩。
Today i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with a visit to my grandparents' house. Ocean to send a gift to my grandparents. And go with them to the park.
㈡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去遠,遊人幾度菊花叢這首詩什麼意思
此詩抄描寫了九月九日重陽節襲這天,詩人和友人一同登高望遠的所感。詩人望著遠去的鴻雁,與友人共酌菊花酒,思鄉之情達到了極致。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唐代的邵大震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詩,因為在重陽節比較特殊的日子,所以歷來較為傳誦。
譯文
九月九日這天,眺望著遙遠的天空,深秋的水面吹著晚風。大雁向著遙遠的遠方飛去過冬了,遊玩的人只能在菊花從中來回踱步,賞花飲酒。
(2)翻譯在重陽節看望老人擴展閱讀:
詩歌賞析
詩歌開頭以九月九日直接點出了登高之時間,直奔主題。第二句、第三句中大量的意象卻使得重陽登高並不歡樂,卻悵然思鄉。
重陽自古是團圓的節日,登高、飲菊花酒都寄予了古人樸素的團圓和長壽的企盼,但「人有悲歡離合」,詩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寫就了一副重陽登高圖,只是不是與家人一起。和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情感的表達上有著相似之處。
秋水、夕風、寒雁三個意象,讓詩中充滿了涼意。秋天的水,傍晚的風、因為天氣變冷飛往南方過冬的大雁無不如此。而詩人只能踱步菊花叢中,漫無目的,飲著菊花酒。真情的流露無需過多的粉飾,寥寥數筆就把作者的思鄉之情勾勒和表達了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㈢ 採桑子重陽翻譯和原文
採桑子•重陽
原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
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
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
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
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注釋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黃花:指菊花。
不似:不類似,不像。
廖廓:空闊遠大。
賞析
偉人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難老」並非「不老」,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偉人《矛盾論》)。「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並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於對宇宙、人生的清理並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恆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㈣ 重陽節快到了,我打算和同學們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想邀請你同我們一起去,(求翻譯)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coming. I plan to visit the elderly with my classmates. I want to invite you to join us.
可以嗎
㈤ 寫一篇英語作文關於(敬老院)的事加翻譯
Last Sunday we went to visit the eldely house.We set out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brought them lots of warmness.We gave them many books and lots of fruit.We talked with them happily and told them lots of interesting stories.We helped them wash the clothes and clean the room.We taught them how to use computer.Both of us felt very happy.When we had to say goodbye to them,they really didn't want us to go.They thanked us a lot and we really moved by them.Although we did very little,it meant a lot to the old.So next time,if we had chance,we would come again.
㈥ 有關重陽節的古詩詞五首(含賞析)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就是重陽節。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在古時候,人們普遍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所以會在這一天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飲宴祈壽等。重陽節也是感恩敬老的日子,因為九在民俗觀念中是最大的數字,所以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是古代很重要的節日,今天小編就來說幾首關於重陽節的詩詞吧。
一、行香子·天與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1.翻譯
天氣反復變化,已經是秋日風光,心情也漸漸變得悲傷,仔細觀察一下黃色菊花就知重陽節快到了。剛剛試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嘗了新釀成的綠蟻酒,在陰雨風涼的反復變化中,每刮一次風,下一次雨,天氣便漸次轉涼。
黃昏時刻的院落,總感覺冷冷清清,凄凄慘慘,酒醒過後往事湧上心頭,愁上加愁。怎麼能忍受這漫漫長夜,明月照在這空床之上。聽著遠處的搗衣聲,稀微的蛩鳴聲,還有漫長的漏聲,感覺時光過的太慢了。
2.賞析
李清照曾經為丈夫趙明誠在重陽佳節的時候,寫過一首《醉花陰》。這首詞也是李清照在重陽臨近的一天,寫給丈夫的。只不過世事無常,陰陽兩隔,表達的是死別。
這首詞的上半部分寫環境,通過重陽時節,秋風、秋雨、秋涼,來描寫主人翁所處的悲涼之境。下半部分寫主人翁所處的院落,夕陽、長夜、明月等事物和砧聲、蟋蟀聲、漏聲等聲音烘托主人翁的落寂心情。此詞聲聲凄切,字字血淚,作者的哀愁是國家屈辱投降下的痛苦呻吟,是夫死婦喪、妻離子散、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艱苦。
二、蟾宮曲·九日
【元代】張可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1.翻譯
我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著頭上的烏紗。歸家的大雁從秋天的高空穿過,睏倦的遊子思念著家鄉。還記得歌女殷勤的勸酒,用金子做的酒杯一齊舉起,還有歌女彈奏著琵琶助興。西風蕭瑟,人已經衰老、滿頭白發了,蝴蝶也愁明天的菊花開放。回過頭來看天涯茫茫,只有夕陽西下的一縷陽光,遠處還有幾只飛走的烏鴉。
2.賞析
這是一首小令,彼時正是秋高氣爽、大雁南歸的時節,這樣的秋景卻引發了遊子的哀愁。
前三句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是作者在重陽節登高所見到的景象,歸雁這一物象傳達出了作者這一睏倦遊子對家鄉的思念。這種情感就像陶淵明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樣,雖然這一生都是在時隱時仕、輾轉流浪下度過的,但是在古稀之年,還是容易想到家鄉,內心無比惆悵。
緊跟著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三句,詩人就將眼前景轉為對往日生活的回憶。其中的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詩人回憶起往昔快樂生活時的濃縮而成的意象,寫盡了宴客場景的繁華熱鬧。樂景寫哀,回憶有多快樂瀟灑,現在的處境就有多孤寂凄涼。
後面的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兩句,又化用了蘇軾的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這是全曲的名句,也是詩人有感於眼前之景,回憶著過往,今非昔比的現狀而發出的感慨。連黃花都有凋零破敗的一天,更何況人呢?人生苦短、人也易老,遊子還是不要留戀他鄉了。
最後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作為全曲的終結,詩人以景結情,寫出了眼前的凄涼景象。作者回過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只覺得是漂泊無依、睏倦疲勞,思鄉之情怎麼也剪不斷。整首曲子作者從眼前真實的景物寫起,再到觸景生情、回憶往昔。真是清雅自然,堪稱元散曲中的精品了。
三、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1.翻譯
昨天剛登完龍山,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2.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借菊花的遭遇,抒發自己的哀情。因為在唐宋時代,人們會在重陽節當天宴請賓客,第二天是小重陽,會再次登高宴飲,所以說兩重陽。作者借酒澆愁,彷彿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被朝廷放逐的棄臣。他只好痛苦地發問:菊花為什麼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
對於登高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的歡樂意猶未盡,所以在九月十日小重陽這天還要繼續宴飲。但是菊花作為一種生命個體,卻要慘遭兩次采擷的痛苦。詩人不禁為此感到苦悶痛心。
四、憶秦娥·簫聲咽
【唐代】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1.翻譯
玉簫的聲音凄涼悲哀,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眼見秦家樓外一輪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凄愴離別。
又是一年重陽佳節,登上樂游原,秦娥遙望咸陽古道,可嘆那人了無影蹤、音信斷絕。良人不見啊音信斷絕,只有西風蕭瑟,殘陽似血,拂照著那漢家帝王的陵闕。
2.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又是一年重陽佳節了,自己思念的愛人還沒有回來。這名孤獨地女子只能在夢中與愛人相會,可是凄涼婉轉的簫聲驚擾了女子的好夢。整首詞描繪出秦娥內心的失望和哀婉欲絕的情思。
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翻譯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來臨我都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了茱萸,只可惜缺少我這個人。
2.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這首詩開篇就緊扣題目,寫獨自一人在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寂寞,寫常常會思念起故土和家人。每當良辰佳節,都會使思念更加深沉。遠在家鄉的兄弟,正在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懷念不在他們身邊的自己呢?整首詩思維跳躍、語句樸素自然,把作者在重陽佳節的內心感受描寫的淋漓盡致。彼時正是昔日的好兄弟一起登高的日子,自己卻還在遙遠的異鄉做著這異客,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雖然作者的一字一句都很樸素平淡,但是字里行間的陌生孤單呼之欲出,十分的生動。
作者想到了自己沒有在家鄉和親人們歡度佳節,那麼自己的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現少了一個人,從而想起他的。這樣的描寫非同一般,反而使整首詩的感情更加質朴自然了。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詩詞都和良辰佳節有關,重陽節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日。對於現在來說,節日氣氛逐漸冷淡,除了春節、中秋之外,很少有節日還有以前熱鬧的氛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