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養老保險對哪些人最不公平

養老保險對哪些人最不公平

發布時間:2022-05-30 19:11:25

『壹』 從今年1月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哪些人群最先受影響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員、教師等人群最先受影響。

養老金支付更有效

有的城市經濟發展好,年輕人多,老年人口少,養老金結余特別大;但有的經濟發展差,歷史遺留問題多,入不敷出。全國統籌後,養老基金可以由國家劃撥,基金的調節能力增強,可以逐步縮小不同地區的養老金距離,使人們的養老金得到充分支付,更有效地增加養老金。全國統籌後,如果養老金的計發參考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全省改為全國一致,勢必影響全國各地的養老金支付水平。高工資地區養老金水平會有所回落,低工資地區養老金水平會有所上升。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貳』 養老金迎來「改動」,不再與工齡工資掛鉤,這會影響到哪些人

養老金迎來了“改動”,不再與工齡掛鉤,這會影響到繳費時間長,按低標准繳納養老金和退休基數大的人。

退休後,人們最關心的自然是一個月能領多少錢的退休工資。我國的養老金的發放政策一直都是和工齡掛鉤的,已經經過了多次的改革。不過如今又有了新的變動,而且上海已經率先對養老金計劃作出了調整。養老金的調整對哪些人產生影響,成為了人們的熱議話題。

養老金迎來“改動”不在於工齡工資掛鉤。

退休工人的養老金之前都是隨著工資和工齡的增加,養老金也越來越多。不過,如今養老金迎來了新的變化。新的養老金制度已經從2021年的12月開始實施。新制度的實施,取消了和工資,工齡掛鉤的政策。這也就意味著,養老金的發放將越來越公平。

『叄』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交養老保險

1、那些不想交社保的人都是怎買想的?
第一類人:直接投資收益很明顯,交了社保,總感覺這錢像白花。
這種應該是大部分年輕人的看法,認為年輕工資不多還要交社保,那自己能花的錢還有多少?還談什麼逛街,旅遊,喝喜茶?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投資頭腦啊,如果把錢放到股票里,股票漲了倒是好事,要是失敗了錢怎麼辦呢?再者社保也算一筆硬性存儲,所以現在交了也不能算是白花了。
第二類人:反正收入高,斷繳不交都沒關系,不缺錢。
這種主要是自身收入高,也不擔心養老,對他們來說,作為高收入那社保繳費越多月不劃算,索性不交了也行,商業保險早就配置好了,也不指望社保養老。
其實繳社保是財富再分配的另一種方式,現在蛋糕做大了,那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把蛋糕分好,所以拿高收入者的錢補貼給低收入者,為的是保障窮人在年老的時候還能生活體面,讓他們在看不起病的時候至少能保證基礎的治療。
那如果所有高收入的人都這么想,那社會不亂了套?貧富差距如果越拉越大,會導致什麼結果,歷史上不是沒有例子。
第三類人:本來就沒多少錢,能夠溫飽就行了,有沒有養老金顧不上
這一類人本身工資就低,再沒有個工作,就靠體力勞動來掙錢,生活壓力本來就大了,根本不敢想以後怎麼辦。
就說說很多農民還抱怨現在新農合交的是一天比一天多,連新農合都不想交了呢。
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要交。試想一下,如果一個靠體力勞動來賺取生計的人,老了,干不動了。怎麼辦?生個病怎麼辦?年輕時有筆儲蓄是不是要穩妥一些呢?
第四類人:房貸、車貸都要累死個人,哪有錢交社保?
這類人也不容易,每個月辛辛苦苦工作,結果貸款一還,自己手裡本來就沒多少錢,當然想多點錢在手裡.
第五類:老齡化那麼嚴重,確定我退休的時候有養老金?
這類人也很常見,害怕國家老齡化嚴重,到時候沒錢發自己。
再者也害怕延遲退休,到時候勞動力短缺,年輕人不足,那豈不是以後退休很晚?
這一點,大可不必太操心,社保是國家強制交的,那後面沒錢發了,也會有國家來想辦法。
而且,中國的發展一直都是很讓人驕傲的,再怎麼也不不至於會停發養老金的。
2、不交養老金,每月存1000塊,自己養老行得通嗎?
說到這個,得算筆賬。
假設小A今年30歲,不交養老金了,每月存1000塊錢吧。
放銀行,3.33%利率,存30年,本金+利息約等於37萬。(註:還沒算通貨膨脹)
假如60歲退休,60-80歲這個階段不工作了,平均下來每個月有1550可以用,這還沒有考慮到生病的問題,要是生病還得自己想辦法。
這樣是算上通貨膨脹,按3%的通脹率計算,30萬真的算不了啥。
3、到底交還是不交呢?
對很多人來說不交這個假設可能無意義,因為社保是強制交的,除非你不在公司上班了。
但如果讓我來選的話,我還是會交的。
一方面是因為,個人社保可以抵抗通貨膨脹。
另一方面,養老金已經連續上漲14年了,上漲幅度趨於穩定,如果把社保當成一筆投資,老了也能有一份不錯的保障。

『肆』 養老金按百分比來調整漲額極其不公平的,這么嚴重的問題為什麼就沒有人反對

其實有人反映過,我覺得原因在於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繳納養老金的數額。
舉個栗子:一個領導,一個工人,領導的工資比工人高很多。所以廠長交了很多養老金,工人相比之下交的要少。退休之後,領導拿的退休金也高,工人的退休金就低。
但是社會公自年年漲,如果養老金不漲,這些退休工人如何能跟上整個社會的發展。所以,養老金是根據社會的通貨膨脹率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也就是如果你一開始拿的多,調整之後拿的也多。如果不一碗水端平,比如說給領導少漲退休金,給工人多漲退休金。那麼領導就沒有優勢了,反而領導做得多,拿的反而少了。對領導來說是一種不公平。
另外,領導是少數。給少數人增加一點,也容易辦到。反之,如果給工人增長哪怕是一點點,因為工人多啊,總量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不能做到領導比工人多,不能做到繳納養老保險多的人,獲得的養老金多。那麼以後誰還會去繳納養老金。在貧富分化的不公平面前,繳納養老金多卻不能獲得相應的利益,是更大的不公平。好比你在銀行存了一萬塊,另一個人存了一塊錢。為了保障公平,取錢的時候,你的一萬塊只能取出一塊,而那個存一塊的也取一塊。那麼你多存的9999就沒意義了。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至於貧富差距,說白了,其實就是就業問題。工人收入少,沒有很多錢像領導那樣繳納養老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說貧富分化從一開始就存在了,通過調整養老金,並不能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
貧富分化最本質的問題在於人們的境遇不同,能力不同,如果能普及教育,讓每個人獲得相同的機會和對等的機遇,每個人發展的都很均衡,就不會有貧富分化的問題。從繳納養老金的時候就做到大家的收入差不多,那麼以後養老金按照比例調整就不會有很大的分化。
所以說如果有不公平,就是教育的不公平。

『伍』 養老金不公平最新評論:養老金不公平何時解決!

養老金的不公平成為社會上最大的不公平,有三點:1、個別養老金過高,有的達到了7、8千甚至上萬元,遠高於平均工資,可知一個人的工資需要交房貸、養孩子、各種應酬等,而一個養老金太高了失去了養老金的意義,降低在職工的積極性;2、養老金之間差距過大,少則兩三千元,多則七八千上萬元,每年按比例調整,使得差距越來越大,應該限高補低逐步縮小差距。雖然有的傻子說多交多得,這也應該體現在剛退休前幾年,隨著時間增長這種差價應該縮小,而不是繼續擴大;3、應取消各種不合理補貼,如上海的高級工程師的補貼,這種職稱只能在工作期間有效,退休後這種職稱不能作為補貼的依據。
抵制延長退休,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到法定退休年齡必須退,企業人員可自願選擇退休,且退休人員一律比准再聘用。

『陸』 企業退休養老金為什麼不公平

主要因素包括:當地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個人繳費年限等。

例如:當地要專求養老保險繳屬費數最低為上年度全身職工平均工資的60%,即繳費基數,有的單位選擇按60%繳納,也有選擇按80%繳納的。同等情況下。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工資不同。

又如:職工上班時年齡不同,退休時的繳費年限就不同,造成單位繳費數和個人賬戶余額不同,在核實養老保險金時也就不同。退休工資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6)養老保險對哪些人最不公平擴展閱讀: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高於企業退休人員。

『柒』 養老金是最大的不公平

養老金是由國家政府設立的社會福利資金,只需職工按期繳納即可在退休後按月領取。然而因為養老金以多繳多得為原則進行發放,導致社會上出現養老金不公平的聲音,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第一,養老金的益處。
養老金屬於我國社保中的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規定所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必須繳納的社會保險基金。養老金的發放有效降低勞動者在年老後因勞動力下降導致生活受影響的風險,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養老保險的重要性,積極參保。
第二,養老金發放數額根據繳費檔次不同而不同。
我國社保繳費有60%,100%,300%這三種檔次,由參保人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參保人繳費檔次越高,日後可領取養老金數額越多;反之,繳費檔次越低,可得金額越少。為了維護繳費群體的利益,養老金發放一直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多繳多得原則既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養老利益,也尊重了高收入人群的支出,是真正公平的發放理念。
第三,平均養老金發放金額是不公平的。
每個人所繳納的養老金保險金額各不相同,若強行將養老金發放金額持平,那麼對支付較多金額的人群而言十分不公平。如今我國已經在盡量減少社會貧富差距,相信在日後的發展中,養老金發放金額將會隨著社會貧富差距變小而減小。
養老金因個人繳納金額檔次不同,以多繳多得為原則進行發放,實行不等額發放才是公平的表現。
《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捌』 對於養老金改革,是否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呢

有。退休金差距太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跟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後的工資差別懸殊,非常不公平。

『玖』 養老保險每年漲那麼高最高部門在干嗎,對沒有收入的人公平嗎

作者:SB青年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一、什麼是雙軌制
雙軌制的具體描述和說明,我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可以直接度娘「雙軌制」,裡面說的很具體。這里我只想強調我的兩點看法:
1、首先,我們要探討,雙軌制到底是不是不公平的。
雙規制問題的來源是兩種養老制度的比較,即公務員養老金制度和企業基本養老金制度的比較。大多數體制外的人都認為,公務員養老金比較企業養老金而言,要高很多。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呢?我記得有一個比較經典研究結論,大概意思是,公務員養老金按照計算,替代率為80%左右,而企業則大約60%左右。也就是說,在職同樣是拿著1000元的工資,公務員退休可以拿800元,企業職工退休才能拿60元。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們因此得出公務員養老金不公平的結論,並由此對公務員養老金並軌非常關注。
但是,請允許我說但是。
這種僅僅把養老金作為比較和分析的對象是很狹隘的,無助於我們分析清楚問題的全貌。眾所周知,雙規制中,公務員養老制度源自於計劃時代,而企業的基本養老制度則源於改革開放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公務員養老的制度的基礎是將公務員的一生都納入體制內進行規劃,通俗點說,只要進入體制,生老病死都由組織為你包辦了。而企業的養老制度的背景是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即基本養老金的繳納雖然是強制的,但是你的養老金是由繳費年限、繳費基數水平所決定的,而繳費年限和水平則是由職工市場化的工資水平所決定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套體系怎麼比較?
個人認為可以兩種方法來比較:
一是假定企業是體制內的職工,那麼,將其市場化的工資按照公務員工資體系做一個比對,然後得出其退休工資。也就是說,假設企業職工小明是部門經理,工資為10000元,按基本養老60%的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000元左右。假設小明去混公務員系統,依照他的能力大概可以混成正科級,在職工資水平大約為8000元左右,如果其在政府部門退休,按8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大約為6400元左右。
二是假定政府公務員自由流通到企業,按照企業發的工資來計算企業的養老金。比如說,某公務員小華是個處長,工資是10000元,如果在這個位置上干到退休,按80%的替代率,大概能拿到8000元退休工資。如果小華辭職去企業干,目測應該是能混個中高層當當,拿年薪應該不是問題,就假設12000吧,感覺應該是比較公允的。如果在企業退休的話,按照60%替代率算,退休工資應該在7800元左右。
雖然替代率和工資水平沒有經過精密論證,但是有一點定性的結論可以得出,整體而言,同樣能力水平下,公務員系統在職待遇相對偏低,退休待遇相對偏高。而企業則相反,在職工資相對較高,退休工資偏低。這也反過來印證了計劃體制下職工待遇差距不大,整體穩定的設計思路。同時也反過來印證了市場化背景下,保障基本和體現差距的基本養老制度理念。
說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能明白前面說的經典結論問題出在哪裡了吧?同樣是1000的工資,他們兩個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可比性。
這就好比有兩個老大在招小弟:一個老大說大家都是兄弟,雖然工資不太高,但只要好好乾,受傷了社團幫你養老,掛了老婆孩子幫你照顧。另一個老大說,只要在我這好好乾,就能出人頭地,每干一票就給分紅,而且你為社團貢獻越大,將來受傷給你的營養費越多,掛了老婆孩子的照顧也就越多。
你能說哪個老大就好一些么?至少你不能簡單的說出誰好誰不好來吧。所以,下次再有人和你探討雙軌制的問題,給他們講兩個老大的故事無疑是提升逼格的好辦法。
再回到雙規制來,如果把在職和退休金合並在一起,看成是對人才整體的一個薪酬,很難說公平不公平,至少即使存在不公平,也不會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因為如果真的有顯失公平的話,應該會有大量人員從一個體系往另一個體系擁擠。(這里說的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人迫切的想進入另外一個工作體制,親們不要把國考算進來,這個和就業形勢有關,好企業競爭也很激烈。)至少目前我很少有聽說哪個企業工作一段時間的人非常想進政府機關的,倒是很多政府機關的人想辭職下海的比較多一點,但也沒有達到所有公務員都要下海的瘋狂程度。
因此,如果真的要比較公不公平,先確定一個公允的人才的價值,然後分別放到不同的體系中去研究,再比較,這樣才具有可比性。至少,就我理解而言,薪酬的公平性應該沒有問題。
2、其次,我們要探討,雙軌制的問題在哪裡。
既然公平不是問題,似乎這篇文章說了半天都是廢話。那麼問題究竟在哪裡呢?問題就在於,我們沒有辦法知道,至少是很難去知道公不公平。
我想繼續用社團的故事來解釋上面這段繞口令:如果這兩個老大不是一個社團,也就沒什麼事情了。但是偏偏就是這么巧,這兩個老大在同一個社團,而且都歸總瓢把子陳浩南管。於是就劇情就開始熱鬧起來了,開始兩個老大相安無事,各管各的小弟,各收各的保護費。但是時間長了,都是一個社團的,你以為小弟們之間不會交流泡妞流砍人的心得體會么?隨著交流的深入開展,問題就來了。
某一天,市場派的小弟跑去找老大訴苦去了,說老大憑神馬我出生如死,最後落個殘廢就給點基本的醫葯費。老大說,親,你殘廢前收的保護費太少了,我也沒有辦法啊。小弟又說,那你看人家計劃派的小弟,都沒砍過人,就是打群架湊人數,結果自己摔一跤變殘廢的,醫葯費也給這么多,這不公平。老大無奈好說歹說,最後私人掏了點錢打發走小弟。
又某一天,計劃派的小弟跑去找老大訴苦去了,說老大今年搶地盤老子一個人單挑一條街,憑神馬今年分紅我拿這么少?老大說,親,不少了,我今年拿的也就比你多一點呢。小弟又說,那你看人家市場派的小弟,也就隨便揮了揮菜刀,拿的比我還多,不公平。老大無奈,私自發了點搶來的罐頭給小弟,好歹把人勸走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哪個老大最痛苦?
答案是總瓢把子陳浩南才是最痛苦的。為啥呢?因為兩個老大都跟他嚷嚷不公平,干不下去了,關鍵是我們可憐的南哥也不知道到底那個老大有問題。為什麼呢,兩個老大手下的小弟都不少,而且沒有比較之前,都乾的挺好的。可是突然這么一鬧,南哥就想找個知道情況的小弟問問,但是混江湖的都是義字當先,跟定大哥就是一輩子,誰沒事換老大玩呢。基本找來的小弟都是為各自老大說話,說對方的不是,各說各的道理,南哥非常煩。
那麼回到問題的探討來,和故事說的一樣,雙軌制的問題在於兩套體系下,人才是很難流動的,不是體制內就是體制外,基本上是出於零和游戲的狀態。而這種人才僵化的狀態導致了人才的價值沒有辦法很好的被衡量。舉個簡單的例子,國企的老總都是有級別的,而這種級別其實是可以在組織內部流動的一個標准。例如局級的老總調到政府部門,職務基本上就在局級上下浮動,很好判斷。但是市場化的企業不跟你講這個,他們的人力資源體系和政府的級別很難直接對接,而且對接的的次數也太少,不能形成一個公允的市場定價,所以你很難知道科級幹部流動到企業能幹什麼職務。
正是由於這種人員無法流動和薪酬體系無法對接的狀態,導致了人們從心理上都認為自己在另一個體制能混的更好,雖然這個是不能實現的,或者實現起來代價很大。所以一個小學沒畢業失業吃低保的人很可能看不起一個政府的大學畢業的辦事員,認為他們每天就是看報喝茶,還拿著高工資。但是他絕對不會看不起和他一起應聘清潔工,並且成功找到工作的隔壁老王,相反可能還有點羨慕老王。同樣的道理,經常聽見體制內的朋友們感慨,當初我要是什麼什麼,早就年薪百萬了,何至於現在還是個小科長,但是他從來不會掩飾對處長的崇拜之情。
所以,總結一句話,雙軌制的問題在於,任何一個細微的問題在僵化割裂的體制以及對未知事物的失真判斷的放大下,都成為了一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不滿發泄在一個不可能去了解但有可能導致自己不滿的事情上。可是真正流動起來,都是人們想像的那樣么?
未完待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養老保險對哪些人最不公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沙婚前體檢多少錢 瀏覽:331
養老保險提檔補差怎麼交費 瀏覽:706
南京換駕駛證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673
沒到退休年齡社保交滿15年 瀏覽:124
男性朋友70歲過生日送什麼好呢 瀏覽:224
杭州市退休職工老年大學 瀏覽:968
重陽節戴什麼花 瀏覽:496
長壽小康怎麼坐車 瀏覽:861
養生專家一共有多少人 瀏覽:95
退休後還發工資怎麼算 瀏覽:526
有什麼產品用來護理癱瘓老人小便失禁 瀏覽:141
安徽阜陽社保退休金 瀏覽:163
微信養生館怎麼開通 瀏覽:878
思南縣養老院 瀏覽:191
成績和孝順 瀏覽:631
為什麼老人在錢上不相信子女 瀏覽:809
五十二三歲的老人睡要多少小時 瀏覽:567
深圳退休最低工資2017 瀏覽:34
為什麼體檢超聲波這么慢 瀏覽:24
體檢去自貢哪個醫院好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