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家裡面有老人,你會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嗎
我不會把人送到養老院,因為我自己有足夠的精力來照顧他們,如果送到養老院,我會覺得他們非常可憐。
Ⅱ 中國獨居人群有多少,面對獨居我們應該怎麼辦
中國進入獨居時代 獨居人數超5800萬人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近日,一篇題為《上海85歲夫妻手拉手開煤氣點火自殺》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中國「一人戶」家庭數量明顯上升,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13年的數據是14.6%;而全國「一人戶」佔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戶里竟然就有一個一人戶。獨居人群的生活現狀如何?又有哪些原因造成獨居人數翻倍?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家庭結構改變 獨居老人增加
據記者了解,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獨老、老年夫妻獨自居住的比例已趨近總體一半,相比二十年前七成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變化明顯。其中遼寧、山東、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六個東部城市的7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多。
記者采訪到了家住河北秦皇島的伍軍老人。記者了解到,他今年已經86歲,幾個兒子都在國外,但由於老人不適應國外的生活,一直堅持自己一個人住。
伍軍老人說:「回來我說了,不去了,我這個人是不習慣在那兒生活,當然那個地方交通也方便、環境也挺好,確實不錯,但是吃的、交流,語言也不太通。」
據了解,業余時間,伍軍老人除了拉二胡、唱戲,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要寫書法、寫作,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但是,由於工作關系,孩子們不能每年都回來。老人不會用電腦,所以電話是他們唯一的聯絡方式。這幾年,老人的耳朵開始不好使了,打電話的溝通也變得不那麼順暢了。
老人在秦皇島的表侄龔磊向記者表示:「畢竟歲數大了,有一天你說突發點疾病,其實挺擔心的,老人有些時候也跟我們說過,他們其實挺孤獨的。」
目前,人口遷徙、跨城工作、多代家庭減少、城市化發展等都成為我國當前獨居人數翻倍的原因。面對這種情況,在不少地方開始積極的想辦法來應對「獨居老人」問題。
記者了解到,開封屬於河南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地區,當地民政部門正試行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來服務社區獨居老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有休息室、書畫室、棋牌室、戲曲室,還配有值班社區醫生。
開封市民政局老齡科科長張立民說:「老人可以早上來,晚上走,也可以在這兒吃飯,一頓飯5塊錢,不夠的我們民政上再補貼點兒,如果到晚上,因為這個服務中心就設在社區,出現啥問題我們也可以第一時間到現場。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老年托兒所,通過試行效果非常不錯,我們准備在全市大力推行。」
除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許多社區還自發開展了很多服務獨居老人的活動。油坊社區的「敲敲門」服務就很有特色,社區每天會安排工作人員定時到社區內獨居老人家中敲門,查看是否有人應答。此外,還成立了「獨居老人」志願服務隊,解決老人的各種需求。
油坊社區主任孔新艷說:「有有病了需要在家裡照顧他的,有需要幫他買菜的,幫他在家裡打掃衛生的,有的還幫住他們去洗洗澡,足浴,這咱都干過。」
除了完善居家養老的各項保障措施外,河南省還於近期出台政策促養老產業發展,力爭5年建50到60個養老產業示範園區,在示範園區內引進大型養老服務企業集團,以提升養老產業建設水平。
單身青年獨居群體日益龐大
據記者了解,單身的青年人獨居群體日益龐大正隨著我國的第四次單身潮的到來而顯現。目前,中國如今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我國單身家庭數相當於全國總家庭數的14%,這一數字還在繼續上升。
調查顯示,我國30歲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經濟實力越好,就越有可能選擇獨居。我國富裕地區的非喪偶獨居者更多,北京有五分之一的家庭僅一個人住。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平均結婚年齡正在上升,離婚率也在增加,導致更多的人一個人生活。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景軍認為「自由和新財富」正在打破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長久以來,在國內,選擇不婚獨居被認為是犯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一個人生活。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獨居者通常是主動選擇的結果,這象徵著女性社會地位的上升和就業機會的改善。
采訪中,河北邯鄲獨居的李晶晶向記者表示,畢業之後為了上下班方便在離單位不遠的居民區租下了一間40多平米的出租房,從此開始了多年的獨居生活。李晶晶說:「從剛上班吧到現在,一直在這住著,12年了也住習慣了,自己的小空間,挺好的!」
說起現在自己的獨居生活,今年36歲的李晶晶感概頗多,看著身邊的同齡人結婚、生子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生活著,自己也很想成個家。
李晶晶向記者表示:「就是同事朋友在介紹,基本都是二婚的,因為同齡的沒有結婚的男的,基本上是沒有了,要不就是斷婚的要不就是結婚幾年帶著孩子的,反正都是離異的,你說我沒結過婚的你讓我找一個二婚的,就覺得自己心理上根本接受不了。」
記者還走訪了安徽阜陽,當地付女士向記者表示,自己今年四十五歲,十年前她為了事業離開孩子和老公,獨自一人來到阜陽這個城市。多年來付女士一直獨居,她每天下班回到家中都感覺到空盪盪的,沒有人打擾,也沒有人關注。
付女士說:「肯定孤獨,特別是十年前,孩子才十來歲的時候,來到阜陽這個城市,天天想孩子,有時候看到別人帶孩子把自己家的孩子照顧的好好的,上學啊,吃飯啊,我看著人家帶著就流淚了。」
記者了解到,像付女士這樣的成功女性獨居的人數並不算少,在女性的經濟地位和獨立性提高之後,不再像過去那樣過分依賴家庭,而是更多地關注自身的發展,獨居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另調查顯示20歲到39歲的年輕「一人戶」接近2000萬戶。與中老年「一人戶」女性高於男性的情況不同,20歲到64歲的「一人戶」中,男性比例要高出女性很多。而與中老齡段因喪偶、空巢而獨居不同的是,青壯年的「一人戶」更多是因為終身大事尚無著落。
與高漲的城市「一人戶」數量相對的是城市青年一年高過一年的初婚年齡。很多年輕人推遲初婚年齡,甚至不婚獨居。安徽阜陽的董醫生,今年三十五歲依然單身獨居。他告訴記者,獨居是因為自己目前還不具備結婚的能力。
據董醫生介紹,他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獨居人群,有的是因為物質條件不允許,而有的是因為不願意接受婚後的生活。
董醫生說:「我所碰到的多半都是物質方面缺乏造成的,還有一種是喜歡獨居呀不談朋友呀,是沉迷於網路,他就活在虛幻的世界裡,不需要陪人逛街,也不需要哄女朋友,感覺一個人吃吃喝喝有消遣的地方,精神有發泄的地方。」
國外獨居人士:崇尚自由生活
據記者了解,2014年8月,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當月全美處於單身狀態的人士首次超過已婚者,所佔16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50.2%,也就是1.246億人。而在1950年,這一比例只有22%。
據了解,這種現象並非美國獨有。在「浪漫之都」法國巴黎,一半以上的家庭是一人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比例則高達60%。
在澳大利亞,由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疏遠冷淡,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開始把情感依戀和傾訴的對象轉到了寵物身上,獨居人士尤其如此。很多人在有了動物伴侶的忠心相隨後,都覺得根本不需要人類伴侶了。
在住房的問題上,由於崇尚自由生活,很多人也會選擇一輩子租房住。因為對某一些澳大利亞人來說,買了房子以後,不管還款多少,總是一個負擔。而自己本身又更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所以對於他們而言,租房子並不是因為他們負擔不起買房的費用,而是因為他們更喜歡不停的轉換自己的生活環境。
當然,在不少國家,由於子女獨立較早,老年人獨居的情況也並不稀奇。不過,由於社會保障到位,在這種情況下的獨居,少了一些孤單和無奈,多了一些自在和踏實。
Ⅲ 榆次長寧養老院有多少里
首先更正一下,是長凝鎮,不是長寧。
從榆次天元購物中心出發的話,大致有十五六公里,也就是三十里左右吧。
喜歡的話記得採納啊。
Ⅳ 我隔壁有個養老院,那裡的老年痴呆的人經常夜晚叫,影響到了我們的休息,該怎麼
投訴養老院的管理人
Ⅳ 從國貿到燕郊燕達養老院多少公里
公交線路:930路,全程約31.3公里
1、從國貿步行約1.2公里,到達郎家園站
2、乘坐930路,經過3站, 到達興達廣場小區站
3、步行約1.1公里,到達河北燕達
Ⅵ 養老院里老人去世 養老院里有責任嗎
這個怎麼說呢,養老院就是一個旅遊盈利性質的老面福利院,老人可以花很少的錢得到更多的照顧吧,這個是給一些獨居老人,就是給老人一個可以有人照顧的地方吧,老人在養老院去世,這個要看具體的情況了,如果是養老院的失職那肯定是有責任的如果老人自己的問題或者是疾病個人覺得養老院沒有責任,因為要是過多的去找一個福利機構的問題,誰也不會再去幫助一些老人養老了吧,!
Ⅶ 高橋到松江泰康養老院多少公里
公交線路:浦東來13路 → 地鐵2號線源東延伸段 → 地鐵2號線 → 地鐵9號線 → 松江96路,全程約65.9公里
1、從高橋步行約210米,到達高橋支路站
2、乘坐浦東13路,經過5站, 到達川沙路翔川路站
3、步行約330米,到達川沙站
4、乘坐地鐵2號線東延伸段,經過4站, 到達廣蘭路站
5、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6站, 到達世紀大道站
6、乘坐地鐵9號線,經過19站, 到達洞涇站
7、步行約210米,到達洞涇地鐵站
8、乘坐松江96路,經過3站, 到達辰花公路塘灣里橋站
9、步行約590米,到達泰康之家申園(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