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階段,在眾多的農村人口當中,老齡化要更加明顯一些。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大一部分的農村青年都離開了農村。雖然有一些農村人並沒有真正紮根城市,但也很難再次回到農村生活了。
那麼,作為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在不能勞動時,需要人照顧時。作為在城市中生活的兒女,怎樣能讓老人安享晚年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很大一部分農村老人,不習慣城市的生活,更加捨不得農村鄰里之間的家長里短。我身邊就有很多例子,老人到城市後,十分想念農村的生活,不願意在城市中生活,養老。
作為兒女的我們,雖然認為給老人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但可能並不是老人所希望的。這樣就讓老人,兒女,雙方為難。兩地生活,不方便照顧老人。生活在城市,老人又不習慣。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年輕人的城市住房也不方便老人居住。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處理這樣的問題呢?我覺得應該還是以老年公寓為主要解決辦法。在農村應該實行村與村之間的協辦老年公寓,讓需要照顧的農村老人,在老年公寓中得到很好的照顧。即不離開自己生活一輩子的故鄉,又讓老年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麼作為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你希望在農村的父母怎樣度過晚年呢?
⑵ 獨生子女面臨巨大養老壓力,社會養老院的修繕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嗎
首先,社會養老院的確可以緩解獨生子女的養老壓力,但是沒辦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不僅僅是因為要上班,沒有時間照顧年老的父母,也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壓力,沒辦法給老人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養老。說實話,老人也不比別人多吃一碗飯,要想養活他們真的很簡單,關鍵是怎麼樣才能照顧好自己的父母,讓他們情感上得到滿足。
最後,不僅我國,全世界都很缺專業的護工,養老院對不能自理、生病的老人並不友好。專業的護工月薪很高,大部分普通家庭是承擔不起的,並且大部分養老院護工人數也是不夠的,專業技能也不過關,這些護工可能基本的急救都不懂,而且一個人要照顧好幾個老人,如果老人能自理還好,不能自理就要受苦了。就算是那些能承擔起專業私人護工的家庭,想要找到靠譜的專業護工也不容易,總的來說,還是在家裡,子女照看、專業護工協助,對老人比較友好。
⑶ 感覺農村老人養老越來越困難,該如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
應該出台相應的養老政策,給農村老人更多的福利,這樣才能解決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
⑷ 中國養老院現狀
養老院現狀:
1、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我國養老院目前的總體趨勢是:老人多,床位少,價格高,服務水平待提高。民政部相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呈逐年攀升趨勢。截至2013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億多,占總人口的14.9%。此間全國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4.2萬余個,擁有床位493.7萬張,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僅擁有床位24.4張。一些鄉鎮雖然有養老院,但是由於缺乏長遠的考慮、資金不足、政府支持不力等許多其他的原因,很多養老院仍然存在著房屋年久失修的問題,甚至出現房屋漏雨,室內潮濕、昏暗等情況。老人的生活必需品陳舊破損,衛生條件差,對老人的身體健康均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2、護理人員護理水平不到位:
很多養老院普遍反映護理人員難招、人員流動性過大等問題,這就反映了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和專業素質培養不夠到位。目前政府沒有出台相應的對養老院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的政策,導致很多護理人員無證上崗,認為這項工作只是簡單的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僅此而已。但其實作為一名專業的護理人員,除了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以外,還應該了解基本的醫療護理知識,知道當老人出現突發疾病時應該如何做,此外,還需要兼顧老人的心理護理、臨終關懷等。
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過大也是造成護理人員護理水平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需要每隔固定的時間就要記錄一次老人身體和精神的情況、還要幫助老人翻身、早晚各一次眼部和口腔護理、幫助老人用餐進食、定時給老人擦身理發、喂水喂飯、24小時不間斷的照料和護理……對於一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有著極大的愛心與耐心,照顧失能、失智老人的工作流程往往更為繁重復雜,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與意識、情緒不穩定等特殊情況,都時刻考驗著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稍有疏漏便容易引發糾紛。還有一些老人存在著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護理人員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很多護理人員的付出並不能和收入持平,甚至大多數存在著低於平均收入水平的情況。
3、文化生活貧乏:
大部分養老院僅能夠保障老人的吃、穿、用、行,院內甚至沒有配備電視、報刊,也沒有設立圖書閱覽室、影音閱覽室等,不組織老人參加學習、教育等文化活動,老人的文化生活十分貧乏。老人的生活枯燥單調,令老人們感到冷清,從而影響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出現「戀家」情緒,對親情越來越渴望。老人們有很多閑暇時間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對於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發展方向:
對於政府方面來說,應該要制定相應的應對政策,在制定規劃、出台政策、投入資金、培育市場、營造環境等方面需要對全國范圍內的養老院予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形成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大對全國范圍內養老院的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老人能住得舒服、住得開心。將普通養老院向區域性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轉型,擴大服務范圍,拓寬服務對象,解決「人多,床位少」的嚴重問題。在養老院建設、床位維護、人員僱用上進行一些補貼和輔助政策,盡可能地降低民辦養老院的運營成本,縮小供求之間的矛盾。
確定固定教材,對護理人員進行集中的專業培訓,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讓護理人員掌握基礎的醫療護理知識,了解各種過敏病症和突發疾病的應對措施。增加服務人員配備,以便更好的服務老人。通過定期講座等方式,在院內對護理人員開展進一步的專業培訓。政府加大資金支持,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待遇,降低護理人員的生活壓力。
通過在院內增設圖書閱覽室、影音閱覽室等文化娛樂室,提高老人的文化生活水平。 讓老人們多參加體育活動,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擴大人際交往,減少老人們的孤獨感。養老院與幼兒園合作,讓孩子們定期到養老院進行慰問活動,讓老人們感受年輕、活力。
⑸ 很多農村都有了養老院,這樣能否解決農村養老的問題
我有一個農村朋友,媽媽老了,年輕化了,不會大小便。這對夫妻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照顧他們,所以他們把老母親送到附近的養老院。養老院一個月收費2000,濕了還要買紙尿褲送,一年3萬。
當然,對於農村養老院來說最好的方式是國家出資,其人員也是財務統一的。讓農村老人沒錢去養老院養老,減輕農民子女的經濟負擔,這才是上策,農村養老的悖論是農民口袋裡沒錢,所以年輕人出去打工掙錢。出去打工掙錢,一定要把老人留在家裡,沒人照顧。所以老年人晚年生活比較悲慘。如果想讓老人生活的更舒適,每天都有人照顧,要麼請專業保姆,要麼送他們去專門的養老院。但是要花錢,而且要花很多錢。這又回到了農民必須出去掙錢的邏輯困境。
⑹ 養老院便能解決養老問題嗎
養老院順應時代和社會背景應運而生不斷發展,如今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生活節奏也日益加快,許多子女照顧老人或許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規范的養老院還是能夠緩解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家庭的養老問題的,這種機構一是能提供24小時服務,老人的吃喝拉撒隨時有人照料,身體不好的老人要有24小時陪床;二是能夠提供隨叫隨到的基本醫療服務,照料老人也可放心;三是還有適當的運動器械,飯菜上老人能夠自主選擇,作息也規律。
總之,養老院的環境適合老人生活。就我所見,目前我國的養老院普遍在中等水平,正規且好的養老院服務設施都比較完善,服務人員上崗前都有進行專業培訓,還是可以選擇的。
⑺ 談一談,如何解決養老院不足的問題
養老院不足的問題,應該由社會,和政府統一來解決,政府統一安排的是普通的養老,民間的力量是養老的主體,發揮市場的力量
⑻ 不在父母身邊,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不在父母的身邊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來養老,如果父母現在還比較健康,就不要急著考慮這件事情。
⑼ 養兒防老成空話,如今農村地區應該如何解決養老問題
從古至今,養兒防老的觀念意識不可動搖,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也是人之常情和理所應當的,也是每一個鄉村老年人的期待。誰都是會有老的那天,誰都期盼老有所養、老有所養。農村老人實際上 並沒什麼過高的需求,只需要年紀大了有飯吃,病了有人醫就可以了,但是如今有一些老年人連這種最基本的需求都達不到。有多少老年人為了兒女,辛辛苦苦,但是年紀大了之後,養兒防老變成空,真讓有多少老年人徒悲傷。
鄉村的養老關鍵還是要靠兒女,是因為並不是每個老年人都到養老院去,是因為老年人及兒女並沒有這么多錢承擔養老院的花費,鄉村也沒有這么多的養老院。對於並沒有兒女,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兒女不能照料的老年人,只有去養老院養老。
孝敬老人,贍養老人是咱們的義務和責任,作為老年人的兒女一定要讓老年人的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養,老有所愛,老有所樂。與此同時號召相關方面,在提升 老年人退休待遇方面向農村老人傾斜,大大提高農村老人的農保及尊老金收入,提升他們入住醫院的報銷比例,為農村老人幸福度過晚年做現行政策支持。
⑽ 養老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現在養老院存在的問題,還是說娛樂設施或者是鍛煉身體的體育健身設施,還配套的不夠齊全,專門針對老人的這種對口性也不是特別精準,還有對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一般都是養老院存在的最大弊端。老人不一定是在物質方面追求球高,而是他們對精神方面的追求是比較高的,最怕空虛寂寞,喜歡老人們圍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即使是打架,也比安安靜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