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究现状盘点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性痴呆症,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脑组织内老年斑、脑血管沉淀物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中国老年痴呆患病率约为6.6%,且增长迅速,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痴呆患者将达到2000万,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AD领域,药物研发失败率高达99.6%,号称“研发黑洞”。已上市的主要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阻断剂、M受体激动药、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药和代谢激活药。这些药物只能轻微地减缓认知症状和行为异常,对至少一半以上的AD患者效果不明显。
2019年,绿谷制药的甘露特纳胶囊(九期一,代号GV-971)获准上市,作用机制是重塑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细菌氨基酸型神经炎症,从而抑制AD。但该药上市后引发争议,质疑其可能的造假、临床试验周期过短、效果评估依据不充分、药物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
2021年,美国FDA批准了Aβ抗体Acanumab上市,但因其上市基于脑内淀粉样斑块清除这一替代终点,而非痴呆评定量表,引起争议,美国多地卫生系统、医疗机构拒绝使用该药,也未得到商业保险公司的支持。2022年,这款药物的全年销售额仅为480万美元,Biogen也撤回了该药在欧洲的上市申请,解散了销售团队,商业化非常不顺利。
好消息是,2023年,一款无争议的Aβ抗体Lecanemab获FDA批准上市,是继Acanumab后Biogen开发的第二款Aβ抗体,Ⅲ期临床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市场预测会快速放量,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
国内AD新药研发现状盘点如下:海正药业研发的AD-35,是多奈哌齐的改构,作用机制类似,也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抑制金属诱导的Aβ聚体的形成,并解聚已经形成的Aβ聚体。先声药业/Vivoryon与Vivoryon达成合作,获得SIM0408(PQ912、varoglutamstat)等药物的大中华区权益。恒瑞制药的SHR-1707推测为Aβ单抗,但对不同Aβ形式的亲和力与Acanumab有差异。广州喜鹊医药研发的MN-08是美金刚的硝酸酯衍生物,使DA受体发生亚硝化反应而进一步降低NMDA受体的开放。卓凯生物研发的AD新药05061是一款抑制遗忘分子Rac1的化药。安立玺荣开发的EI-1071是一款CSF-1R小分子抑制剂,潜在可用于AD或其它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日馨医药开发的RX01、RX04等分子针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博芮健制药的BrAD-R13是一款TrkB激动剂,通过改善神经调节作用避免神经元死亡。宁丹新药开发的盐酸美可比林(SCR-1693)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s),并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索元生物有两款AD类新药,分别是DB109、DB105。
总的来说,尽管AD领域仍然面临研发难题,但国内药企正在积极寻找突破点,开发新靶点和新机制的药物,以应对AD的挑战。不过,这些产品最快也处于临床Ⅱ期阶段,成功或上市尚需时日。
『贰』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逐渐发展的、慢性的、退行性的疾病。以下是关于老年痴呆症的详细解答:
疾病特点:老年痴呆症以记忆力差、丢三落四等为主要特点。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记忆力会进一步下降,定向力、性格、脾气、语言等都会出现障碍。到了中晚期,患者的生活将不能自理,需要家属持续性照顾,并可能出现二便失禁、认知功能全面下降等症状。
发病群体:老年痴呆症在老年人中多发,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群。近年来,医学界和学术界逐渐将老年痴呆改称为阿尔茨海默氏病,以更准确地描述这一疾病。
治疗现状:目前,老年痴呆症没有治愈的办法。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早发现、早治疗,以控制病情、延缓发展,并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疾病影响:老年痴呆症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将逐渐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家属的持续性照顾。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因此,对于老年痴呆症,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